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译文]  战士们在沙场上与敌人打得天昏地暗,不知生死如何,而那些将官们却躲在营帐里,尽情地欣赏女人的歌唱与舞蹈。

  [出典]  高适  《燕歌行》

  注:

  1、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注释:

     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这种看法并不很准确。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元戎:军事元帅。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摐:撞击。

  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伐:敲击。

  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碣石;山名。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极:穷尽。

  凭陵:仗势侵凌。   杂风雨:喻敌骑进攻如狂风挟雨而至。

  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腓:指枯萎。

  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玉箸:喻思妇的眼泪。   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

  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

  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

  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   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

  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扞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3、译文1: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   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   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   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   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   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   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   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  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   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   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   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   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   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着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    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译文2: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汉朝将领们为扫平残暴的敌人辞别了家人去上了前线。好男儿本来就看重横刀立马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及英雄本色又格外赏识。金鼓喧天,队伍雄赳赳地开出了山海关;旌旗猎猎,行军在北方海边蜿蜓曲折的碣石山里面。校尉从浩瀚的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战报;说是匈奴单于已把战火烧到了狼居胥山。山川荒芜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胡人骑兵迅急剽悍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时值深秋,北方的大沙漠到处都是衰草萋萋;暮色降临孤城,军中能战斗的士兵越来越少。将士身受皇恩,一心报国常不顾顽敌而死战;竭尽全力英勇奋战,仍未破除边塞之地匈奴的重围。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辛苦苦地长期戍守边疆;家中妻子独自感伤,一定是泪如玉箸时时啼哭。少妇们孤孤单单,在长安家中凄伤哀惋肝肠欲断;远征军人辛辛苦苦,驻守蓟北边防依空仰望频回首。边疆朔风凛冽,飘渺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疆域旷远迷茫,更是人世间绝无仅有。春夏秋三季,杀气腾腾战云弥漫;一夜寒风凄凄,刁斗声声如泣如诉叫人听了心胆寒。彼此勉励,你我雪亮的战刀上都是血迹斑斑;自古以来,尽忠报国岂能顾及生与死,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你没有看见,将士们在沙场上的战斗生活有多么悲苦;士兵们至今仍然怀念着西汉时有勇有谋体恤士兵的李广将军。


    4、高适生平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 


    5、《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因内容需要,而犹着意作对仗。又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全用仄韵,与表现双方摇摇不安的心绪相适应。杀气成云,刁斗传寒,都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盛唐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确实可以作为代表。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着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22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现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3名,文学史录入次数排名第13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13名,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10名。


   6、对比手法,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例如,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全诗运用对比:一粒粟”与万颗子”,无闲田”与犹饿死”。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一联,句内各自构成对比,第二联,上下句对比。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花。通过梦境,将现实的寂寞落魄与昔日的春风得意奢华形成强烈对比。又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7、老子认为,逞勇尚武便嗜杀好斗,想以强大的武力屈人,这违背了天道不争的原则,违背了以慈用兵的盛德。以武力屈人必然激起武力的反抗,违背天道更为天道所不容,逞勇尚武嗜杀成性一定会招致天怒人怨,天怒人怨哪能不一败涂地?

  即使用兵也应当以“恬淡为上”,真正的“善战者”不会轻易动怒。有“道”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对别人、别国侵伐暴戾,兴兵不是为了自卫便是为了正义而战。以正义战胜邪恶不同于意气之争,所以无须盛怒后的血气之勇。

  “百战百胜”似乎是对一个将军最高的评价,“杀得敌人片甲不留”好像是一次战役的最大胜利。不过,“不战而胜”才是真正的“善战”将军,未等交战敌军就全部降服才是真正的胜仗。诉诸战争原本就是事出无奈,在战场上歼灭敌人也实属下策,最好是在兵刃未接之前就降服敌人,这不是靠兵力强大以凌人,而是因道德的高尚而感人。

  古今良将无不爱兵若子,将军只在战时对士兵发号施令,平时对他们的冷暖麻木不仁,以致“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的军队不将士离心士气消沉才怪。将军只有对士卒有发自内心的慈爱,士卒才会与将军同心同德,愿意为将军而生,乐意为将军而死,这样的军队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8、挥去的杜甫,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令我明白了杜甫的惋惜。散文吧原创

    昔日的高适,一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让我懂得了高适的叹惋。

    从军的王翰,一句“横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使我理解了王翰的豪迈。

    的确,我们仅有这一生。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它活的充实。而不应该在岁末之际,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或许我们没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机遇,但我们必须拥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真所谓“临患不忘国,忠也。”只有精忠报国才对得起自己的那颗心。

    秋风四起,静声,花落,马蹄起。


    9、一管清音,无垠大漠,构成中国人心中难舍的梦。在汉唐尤其是盛唐时代,请缨杀敌、立功报国的尚武精神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一边是“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干云壮志;一边是“沙口石冻马蹄脱”、“风头如刀面如割”的军旅苦辛,一边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战场白骨缠草根”的惨烈与苍凉;何况还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苦乐不均,还有“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的相思之苦,而后者恐怕是最要命的,连“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的铁血男儿也会因“羌笛出塞声”而“三军泪如雨”。然而军人毕竟还是军人,倾洒热泪后毅然勇猛而坦然地面对下一轮血与火的考验,在一次次生与死的磨砺中,生命的意志力愈发顽强,愈发勃郁,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中的精粹和中坚,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在这里,大漠是铁血男儿实现报国理想的平台和载体,彰显的是军人的血性与大气,而羌笛则寄予了远戍征战的相思,显示了军人的温情与胸怀。只有这样的男儿,才是真正的英雄,也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才有资格“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满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追踪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大唐边塞诗人的旋律,踩他们另辟的诗歌蹊径,他们把激情与目光投向蛮荒的边塞,将边塞战争的残酷血腥与将士的悲壮疾苦落笔定格成永远,于是乎千年的大漠孤烟永远飘扬在“长河落日圆”的广袤上空……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疼;“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高适的疼;“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是韩愈的疼。

    人性的棉花,吸足了欲望的恶水,只是躯壳做出多少我们心疼的行为?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用汉堡包、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剧照耀空余的生命喧嚣的物质世界扭曲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名利的利斧疯狂砍伐,棵棵参天古木,正在缓缓地倒下。我们心疼,早该心疼了,不然,我们连这心疼的机会也会没有了。

    也许你现在还感觉精神依旧饱满,但疼在不知不觉中累积,以时间的流逝,带来血色的悲哀和煎心的疼痛还好还好,我们的心还有痛感,这两种疼让我们还有力量去治愈疼痛

    当生命被随意地挥霍,灵魂被名利禁锢,被抽打得伤痕累累——砸开精神的枷锁,给灵魂一个呼吸的地方从这一刻开始,垦精神的荒地,愈社会的创痕,让心灵翱翔于纯净的蓝天。疼?不再有!


    12、一声声抽泣,一声声叹息,千年的纷扰,尘世的喧嚣与沧桑卷走古来悲者,岁月的狂潮残忍地淹没着无辜的生灵。从古到今,有人高声吟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人仰天长啸“千年战骨埋荒外,穷见蒲桃入汉家。”无情的战乱,纷飞的烟火灼烧着万物的表皮,侵蚀着生灵的思想…… 

   历史是放置的恐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沉重的硝烟下埋藏了太多的无奈与屈辱,历史的车轮碾出一道道悲愤的车辙,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段无情的战乱花絮。

  西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曾经辉煌,曾经桑沧。这里曾是世界文明的摇篮,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后巴比伦王国,西河文明带来了汉漠拉比,带来了空中花园,带来了伟大的纠缠与是非。伟大,于空间是气势,于时间就是韵味。  成功的车轮,常要碾过凡人的躯体。帝国建立了,许多村落却在硝烟中焚毁。朝代一次次地更换着姓氏,不变的却是百姓流离失所的眼泪。法典不再年轻,花园不再绚丽,血液不再新鲜。此后千年,任波斯人,马其顿人践踏,任蒙古人、土耳其人蹂躏。理由是惩罚?但罚的真正随者却是一大群最无辜的人,而实施惩罚的人,仍然拥有常人无可比拟的财富与常人不可及的奢侈生活,我想正如高适所云“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真正场景吧!  

     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一叹》中,曾问一位儒雅的巴格达老人为什么伊拉克和很多国家关系紧张,这位老人很自豪地回答:因为巴格达太美了,他们嫉妒。当余先生问一位14岁的伊拉克小女孩是不是觉得美国讨厌时,他竟用流利的英语说,你是说它的人民还是政治?人民不讨厌,政治讨厌,它没有理由强加于人。“你讨厌美国政治,为什么还学英语?”“语言是文化,不一定属于政治!”一个14岁的女孩竟有如此惊人的逻辑和理性,我深深体会到伊拉克人民的质朴善良和令人折服的智慧。  

    “我们可以高高飞翔,让我们的灵魂永不说谎。在我的心中全世界的朋友都是我的亲人,让我们无畏地建设这个世界,一起流出欢乐的泪水,将世界变成天堂,成为神的光芒!”MichaelJackson荡气回肠的声音回响在耳边,敲打在心头,是啊!和平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远方,千年的悲痛与叹息已化为呜咽的月流,汇入温暖的大海,流入光明的天际,为世界祈祷,为人类祝福! 


    13、在古来的三立之说中,有关的排序是这样的,先立德,后立言,再立功。虽然做这样的罗列不会存在什么争议,但在一向务实的国人看来,前两者的虚无缥缈显然没有第三者来得直观和实在。

  这仍然会牵扯到对现实永远有限的资源争夺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听起来的确让人长志气。正是在这样的百般激励下,才使崛起于草根间数不清的陈胜和吴广们,卷腕撸袖前赴后继地奔向想像中的龙门之路。细心的人还是能发现,自公元前841年以来,煌煌一部二十四史中飘舞的全是这些不断变幻的家谱之旗。不过,在农耕生产方式占据大部分历史的时间段里,可以设想,要是因争抢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而把对方干掉,真得离不开“批判的武器不如武器的批判”作为指导,以此来看,二千多年的风雨江湖路上满目皆是旌旗猎猎,处处都是刀光剑影。

  每念及家园的固若金汤,便会想起战士们身上泛着寒光的铁衣。如果从个人情感来赞美士兵的奉献,这样的话真需要后来者铭记。连年的征战,会使一个人思乡的情怀更浓,对此,“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真是道尽了这份无奈和抱怨。残酷的是,因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前犹歌舞”的悲愤,才使“可怜无定河过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噩梦终成现实;耐人寻味的是,最后结果却是一个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凯旋还乡。

  如果必须请立功走下神坛,就会发现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曲折故事,区别在于,汉语言的翻云为雨会以各种各样的口号和名义,轻轻遮盖这件里面有着众多虱子的华美睡衣。

  很少有人会因为理想和信仰的坚持而选择自杀,在务实的事功者看来,布鲁诺为维护日心说而死,其价值真不如在罗马广场上烧死他的那堆柴火来得值钱。正是在这样的认知前提下,无数急于建功立业者才会在竭泽而渔的怂恿下,用野心在千年中国燃起一轮又一轮的烽火狼烟。

  沧海桑田,现在精致的城市间有着开往春天的地铁,在车如流,灯如海的迷离中,你会感觉到幸福像花一样灿烂开放。你不会想到在流光溢彩的华诞盛宴之下,其实仍然是载满燎原欲望的庙堂和江湖。正如你不会看到柳浪莺啼的春天一样,因为,她已经在水泥丛林间彻底被掩盖和沦陷。 


    14、跨越长江,跨越黄河,双足踏在北方的土地上,眼前是一个硕大无边的舞台,恢宏的气势震撼得我说不出话来。秦兵汉俑,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唐风宋韵,齐鲁雄风,燕赵悲歌……我的双足定定地站在舞台上,心头涌起一种无可名状的冲动。

    八百里秦川的广阔,黄土高原的雄浑,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东岳泰山的雄壮,西岳华山的险峻,万里长城的逶迤曲折,故宫的辉煌华丽……无不令我的心灵震颤。

    悠悠渭水流过历史的传说和真实,雄浑的黄河流过民族的积淀和沉重。军旗猎猎,呐喊阵阵,千古沙场上血流成渠,白骨累累,“一将功成万骨枯”,朔风中茅草萋萋,城头上变幻大王旌旗。历史就这样以胜者为王的姿势书写着一个个饱含血泪的传奇,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轮番登场。每一个传说后面都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醉卧沙场君莫笑,自古征战几人回的重复悲剧。每一首歌曲里都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团圆坐,几家流落在街头的层层哀怨。

    北方的土地孕育了中华的始祖,北方的河流涌动着文明的滥觞。黄帝陵前古柏盘青耸翠,蕴育着一个民族的开始和繁衍,黄河古道浑黄的河水时而坦荡和缓时而汹涌澎湃,涌着文明涌着积淀涌着忧患,与李太白的思绪奔流到海不复回。北方的土地、北方的民族以千万种坚忍以执着不变的方式耕耘着这片已经厚积五千年文明的土地,就这样用犁铧把历史从尘封中翻出。

    当地我的双足叩击着北方的土地,似乎听到历史的回音。圆明园的凄壮,颐和园的富丽,八达岭长城的雄壮,紫禁城的巍峨,大雁塔的典雅,小雁塔的秀丽,嘉峪关的庄重……都在散发着北方这个舞台诱人的信息。

    当北方的太阳映过历史从我的肩头滑落,我的心里涌动着沉重的愁绪。北方的舞台是中华民族整部历史剧的主体,而南方只是这部历史剧中的风景,在展示着美丽的同时也衬托着北方的悲壮和雄浑。然而,当太平洋的浪潮拍击着南中国海岸催促着一个民族腾飞时,北方,这个巨大的舞台却很宁静很沉寂,幕还没有揭起,历史就这样在叹息中老去。

    北方,南方,舞台中的风景,风景中的舞台,就这样紧密地联接在一起,铸成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山水与灵魂的整体。


    15、边塞,从古诗深处溢出,它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名词。而是一种意境,一种令人热血沸腾的意境。

  聆听边塞,会听见铿锵豪壮的声音,直抵心底,亘古不停。

  是戍卒之望乡,怨妇之远眺?是凄鸣的胡笳,哀怨的羌笛?是征人之刁斗,公主之琵琶?是边庭飘摇,绝域苍茫?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戍楼之烽火,黄昏之海风?是旌旆的连绵,征衣的冷光?是胡骑之凭陵,沙场之秋草?是八月的飞雪,瀚海的冰原?是辕门之平沙,轮台之西风?是葡萄美酒,玉箫芦管?是孤城之鞍马,关河之霜雪?是龙城的飞将,单于的铁骑?是匈奴之长戟,是将军之金甲?是夜夜孤飞的胡雁,年年埋荒的战骨?是不度玉门的春风,雪地空余的马蹄?是军前半死生的战士,帐下犹歌舞的美人?是旧日之思绪,今朝之战鼓?

  其实边塞的真正含义,就是当你独坐苍茫时,感觉到的那从从古诗中遥递而来、却涌自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动。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37

[新一篇]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舊一篇]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