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译文]  不像昔日那样,小楼旁冲着风雨不欢而散,谁知两人心中那无穷的幽恨?

  [出典]  北宋 周邦彦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注:

  1、《少年游》 周邦彦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2、注释:

    漠漠:迷蒙广远貌。

    轻丝:细雨。

    九街:也称九陌,四通八达的道路,指京师街巷。

    金屋:华丽的房屋。汉武帝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以金屋贮之。”见《汉武故事》。

    冲雨:冒雨,淋雨。


  3、译文1:

    清早沉沉阴云下飘洒着如丝的细雨,楼阁伫立在淡淡的春色之中。柳丝花朵上浓重的雨珠好像是哭泣的泪水,街道上到处是泥泞不堪,门外被雨水打湿羽毛的燕子也难飞行。

    如今晴丽明朗的太阳把房屋照得一片明亮,浓重的春色仿佛凝聚在鸟啼蝶舞的桃树中。不像昔日那样,小楼旁冲着风雨不欢而散,谁知两人心中那无穷的幽恨? 

    译文2:

    当初离别之时:清早沉沉阴云下飘洒着如丝的细雨;楼阁伫立在淡淡的春色之中;柳丝上、花朵间,浓重的雨珠好像哭泣的泪水;街道上到处泥泞不堪;门外被雨水打湿羽毛的燕子也难振翅飞翔。

    而今重逢之日:晴丽明朗的太阳把房屋照得一片明亮,浓浓的春色仿佛凝聚在鸟啼蝶舞的桃树中。不像昔日那样:我们在小桥上淋着雨依依惜别,离别之恨铭刻在你我心中。


    4、在宋词史上,周邦彦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张炎、吴文英“醇雅词派”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周邦彦发展了柳永、张先、秦观的婉约慢词,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在写景抒情中融入述事,形成曲折反复、开阖细密、抑扬沉郁之势。历代词家对他评价颇高,“北宋婉约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 前言》)。众多词学专家公认的“宋词四大家”,为“苏东坡、周邦彦、辛弃疾、姜夔”,他的位置仅次于苏轼。更有甚者,将他名列榜首,称为“词家之冠”。

     王国维作为看重内美和人格的大家,很自然对周邦彦的某些方面有些微词。比如:

  1)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2)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虽把周比做倡伎,把其词贬为郑卫之音,评价似乎很低,但他又有以下观点:

  唐五代北宋之词家,倡优也。南宋后之词家,俗子也。二者其失相等。但词人之词,宁失之倡优,不失之俗子。以俗子之可厌,较倡优为甚故也。

  由此可见,王国维虽然认为周词在品格上不如欧秦,但尤胜南宋诸家俗子之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还要注意,王国维在此所说的倡伎、倡优,并非指现在所说的那些妓女,而是指过去地位底下的艺伎和戏子。王对她们还是抱着同情的态度。这一则词话可能也说明了王国维感到前面对周的批评过于严厉,想在此来个反拨和补充,以消除大家可能有的误解。他毕竟对周是喜爱的。

     生平见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5、 北宋初期的词是《花间》与《尊前》的继续。《花间》、《尊前》式的小令,至晏几道已臻绝诣。柳永、张先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又创造了许多长词慢调。柳永新歌,风靡海内,连名满天下的苏轼也甚是羡慕“柳七郎风味”(《与鲜于子骏书》)。但其美中不足之处,乃未能输景于情,情景交融,使得万象皆活,致使其所选情景均并列单页画幅。究其缘故,盖因情景二者之间无“事”可以联系。这是柳词创作的一大缺陷。周邦彦“集大成”,其关键处就在于,能在抒情写景之际,渗入一个第三因素,即述事。因此,周词创作便补救了柳词之不足。读这首小令,必须首先明确这一点。

  这首令词写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话中“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使前后两个故事—亦即两种境界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重温第一个故事,产生无穷韵味。

  上片所写乍看好像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这是门外所见景色。“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所见这般景色,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此时,故事尚未说完。故事的要点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那就是: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怀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这是第一个故事。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这是第二个故事,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娇。但这个故事只用十个字来记述:“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现在的故事,谓风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不似当时”,这是比较的结果,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怀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

  弄清楚前后两个故事的关系,了解其曲折的过程,对于词作所创造的意境,也就能有具体感受。这首词用笔很经济,但所造景象却耐人深思。仿佛山水画中的人物:一顶箬笠底下两撇胡子,就算一个渔翁;在艺术的想象力上未受训练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这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吴世昌)


    6、此词作于元佑八年以前作者流寓荆州时。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别,情牵旧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发重聚的欢娱。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忘记了那是什么时候了。

两个人,捧着两颗怦怦跳动的春心,走过悠长的小巷,转过尖锐的街角,突然消失了。

留下一个美丽的玄想,让那个浓云密布的早晨,吹着长长的雨丝,没完没了地思考。

其实,他们就躲在那个小楼里。也许是周围的春色太显眼了,小楼就这样被人们忽视了。

这样也好。两个年轻的恋人,可以夸张地抒情,也可以透过密闭的帘幕,观看春景。

柳条一滴一滴收集雨水,它要模拟哭泣的模样。而花朵因为开得烂漫,所以哭得也最伤心。

街上渐渐浓重的泥水,把两个人的期待搅得那样浑浊。

她说,燕子飞起来很艰难。他说,所以,不要让雨水打湿了裙裾。

 

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

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春色悬挂在桃花盛开的枝头。

已经不需要躲避了。脚步从容了,心跳平静了,一张脸对着另一张脸的时候,用不着猜测和着想。

突然回忆起很多年前。那个朝思暮想的场景还能还原吗?

那时候,渴望总是那么浓烈。小楼在雨中,热气腾腾。因为,你和他,你们,悄无声息地躲在楼里。

到底失落了什么呢?在肩并肩寻找的过程中,谁都没有表现出急切。

燕子飞得真高。那种高让人眩晕。


7、对于秦淮的情思一直是在飘忽不定的寻寻觅觅中积淀下来的。秦淮流水千年,风华物韵不管是否依旧,也或者今昔容颜已改,却也舍不了心中深深地眷恋,亦或是几分精神的依赖和时不时的憧憬与向往。秦淮总有一些莫名的情愫在轻唤着自己前往,不是那一纸难以描摹的繁华,却是于那繁华中依然响动的桨声,以及那一次次桨影所带起的涟漪。

秦淮河畔,来了多少诗人词客不肯归去。风花雪月,寄予多少相思?美酒佳肴,暗含多少狂放不羁?秦淮的千年流水,又是多少柔情?朝云漠漠散轻丝,门外燕飞,小楼冲雨,幽恨有谁知?才情竟似三千水,临窗为谁寄?酒后风雨未可知,有无灯火,劝人归?可是,不知是什么让风流一世的诗人心牵不已?也不知是什么让多情的词客悄然神往?

 

秦淮河是繁华与奢侈的旧地,意味着没落与消亡。秦淮之盛,冠绝天下,曾让整个时代艳羡其荣昌与奢靡。两岸的酒家,满河的画舫;城池深处的高台,市坊中心的青楼;通宵达旦的歌吹,在深夜睡去的舞女……王孙流连其间,不为其他,只为沉沦。秦淮商女庸俗,却不败亡秦淮的意境;公子王孙假意,却不掩饰秦淮的光芒。这一切存在,就与秦淮是一体,没有谁是谁那么分得清楚,没有刻意的去区分对与错。

 

秦淮,是于繁华中洗净铅华的唯美与梦幻,是梦幻破灭时的寂静与不朽。


 

8、远方飘来一陈哀婉的萨克斯声,步行桥上,一个孤独的身影随着音乐的起伏缓缓摇动。他是谁呀?他是否想用凄婉的乐声来呼唤已离他远去的恋人。不似当年,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在异乡,我本想抛弃以前在国内的所有烦恼与苦涩,重新开始。可眼前,霜雪连天,运河冷落,夕阳残照,是处红衰翠减怎能不勾勒出一缕缕往事。走着,在这儿我更加迷茫,甚至站在高大的行乞人面前我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他们让人不忍轻浮,那是满脸无愧的尊重,那是递交生命的感动。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我这千千心结,在这异域竟也剪不断,理还乱。


 

9、反常地喝了口酒在夜色里一个人行走,围着大昭寺转了一圈又一圈,除夕夜的大昭寺异常热闹,藏民们都在转经,熙攘人群如潮水般流动,昭显出沸腾的生命力。风尘仆仆的苦行者,有进行全身跪拜的转经人,他们跪在地上,迅速将双手伸向前去,全身匍匐在地,将肘部弯曲并将双手揖于额头以示礼拜,这种行为象征着来自内心的谦卑,在伸长身体全身匍匐于大地的时候,彻底终结自我幻觉,望着欢乐的人们,甚至我想抽一口雪茄引亢高歌。回到客栈灯光已熄灭,西藏的夜变得异常安静,我亢奋的心境也平静下来,夜阑人静,往事不经意涌上心头,裹挟着千般滋味,白天死憋的一个突然而至的短信又让我重新回忆了十年前的生活,几千个日子音讯全无,几百个难眠之夜,好不容易忘记,该死的爱情,即使十二年的忘记十二年的时空两相隔,结果竞会是功亏一损,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10、在床上躺着,听听新闻,听听音乐,假寐中还想想云淡风清,想想悲风寒梅……


    睡不好,便在半梦半醒之间回味着你说的那些话,抑扬顿挫中,却也已经让我感觉到了那种深深的刺痛。说实在的,当我面对你的时候,我已经不能,亦或是在内心深处有一丁点的那种不敢多说什么了。只想将那燥热随着那夜风慢慢散去,只想将那隐隐的痛化作一腔的柔情,对着这最后的流星雨悄悄诉说。可寒风几缕,可曾捎去我离别的愁怨?黄叶数片,又可曾记载我思念的幽恨?


     忽然就觉得自己的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是欣喜还是什么?不知道,也许是一种自嘲:一直追寻一种淡淡绵绵,却总是梦里依稀红尘泪,这其中的滋味,大概便可谓“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了吧?


    唯一声叹息。


 

11、阳光温暖不到你我心中,桃枝映出春色,不是那山盟海誓的一切,那段时光,将消失了。


     那如风的一切,我要怎么挣扎才能抓到,要怎样不在乎才能解脱?没有出口,亦没有退路。


     那一切一切,你我之间,别无他人,只是你我之间,对我说,你爱我。


     那良辰美景,那虚废岁月,都是我陪你走过的。你为何这样?这样让我们改变?我们之间,是什么?爱过我吗?恨过我吗?


     这场雨,倾盆而下,那爱恨,自己心中都知。你并不爱我,只是需要我,你恨我,只是因为我……对吗?真实,是那么痛快。


    丑陋的真实好过美丽的虚伪。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12、古代人的思念似乎是真的思念,现代人的思念至多只是【想起】。

    因为有此一时,彼一时,有空间上的遥远,也有时间上的无期。“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里有“而今”,有“当时”,有“去年”,有“今日”。思念真是太漫长了。所以姜夔说“人间别久不成悲”,“当初不合种相思”。可想而知,“淮南皓月冷千山”之后,是多么的寂寞,多么的悲情。无论是“离魂暗逐郎行远”,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还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但纵然远走他乡,奔波劳苦,词人依旧心怀此情。“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现在之人哪能堪比。

    思念久不见,只有断肠,只有无奈。“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词中“各自”已将无奈之情表露极致。经年之后,纵然春景再来,风光旖旎,“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那个人是彻底的没了,不会再有。

    然而,这只是对情人的思念,情人在古时,至多是知己,知音。到了对妻子之情,又别有不同。“丑人”贺铸写“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到了纳兰性德,就变成了更纯美的怀念——“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读词越多,越深,越发觉得我们实在是两手空空,满脑空空了。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03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