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十多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以前 未曾有过,或尚不明显的新现象,新问题,如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高潮 澎湃,知识经济的来临,新经济的发展,股份制的高度发达,资本市场的空前扩大,大 跨国公司实力的迅速加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全球贫 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都是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不能对这 些问题一一进行论述,而是把这些现象作为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从中提出几个基 本问题进行探讨。这些问题是:当代资本主义究竟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当代资本主义 的生命力和腐朽性问题,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问题。
      一、当代资本主义处在什么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幼年到老年的运动过程,明显表 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例如,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了 垄断阶段;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和四十年代第二次大战结束,又从一般垄断阶段 转变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多年来,我国学者们进行了广 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但据我所知,多数学者都是肯定的。虽然对一些有关问题的认 识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如有人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看作是垄断资本主义范围内的一个小 阶段;而有些人则把它看作是超越一般垄断的新阶段,等等。对此,尽可继续进行讨论 。现在的问题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临着上述一系列重大的新现象,新变化,新 问题,资本主义是否进入了又一个新阶段?如果是,这个新阶段是什么阶段?如果不是, 又是为什么?
  对此,国内外学者们发表了各种意见,有人认为,目前资本主义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对这个新阶段,则众说纷纭,如在国内,有人认为这是国际垄断资本阶段,有人说, 这是社会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国外,更有多种多样的说法。对这些说法,本文在下面 将进行简要评述。我个人认为,尽管近十多年来,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发 展,新变化,但认为它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似乎论据不足。我宁可认为,当代资本主 义仍处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我之所以持这种看法,是因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形态、一种社会生 产方式,这种社会制度、形态、生产方式的性质与其它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社会生产 方式(如封建社会)根本不同,那就是由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对工人进行剥削,占有其 创造的剩余价值。简而言之,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这是资本主义的实质 ,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它的这种基础或实质是不会变的。但这种生产方式,也遵循辩 证法关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到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的局部质变,这时 ,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显现出阶段性。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从一般垄断资本 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大框框内,占有方式和生产关系发 生了一定的局部质变的结果。
  这里,有必要说明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列宁曾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过全面 深刻的论述,根据列宁的论述和半个世纪以来的实践,可以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归结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以维护资本主义生 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保证垄断资本获取最大利润。这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国家并不直接干预经济不同。我认为,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上述实质并没有变。 诚然,当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掌握的资本和占有的生产资料增多 ,表现为国家财政预算的扩大,国家税收和支出的增长,国有企业的增多,国有财产的 增加,等等,表明国家成了最大的资本所有者和支配者。但这并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最主要的标志,最主要的标志在于国家以经济的(财政的,税收的,货币的)和非经济 的(行政的,法律的,规章制度的)手段,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以保证经济的正 常运行,防止盲目的市场力量可能带来的破坏,避免发生严重动荡和危机,防止通货膨 胀的恶化和失业的剧增,从而维护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为垄断资本主义增值创 造有利条件,保证垄断资本获取最大利润。实际上,国家直接占有的生产资料,如国有 企业,也不过是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控的多种手段中的一种。自从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 家出现一股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潮流,由于实行私有化,目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 重明显降低。但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这一基本点并没有变。如果以政府消费开支占 全国GDP的比重作为衡量国家干预经济程度的一个简单指标,则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1 997年,美国的这个比重从16.8%下降到13%,法国从22.3%上升到23.6%,英国从19.9%下 降到18.3%。可见不同国家的这个比重有升有降,但无论升降,变动并不大。
  如果说有什么变动,那就是在不同时期,由于世界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干预经济 的重点和目标会不断调整。例如,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冷战结束,信息技术革命 高潮涌起,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更着重于发展科技,教育,放 宽对通信、金融等领域的管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等等。进入二 十一世纪,在美国,布什政府上台后,政府政策的重点又有所变化,实行减税政策,大 幅增加军事开支,对外实行保护主义,等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私人资本的本性是自由发展, 自由扩张,不愿受任何外力的干预,垄断资本尤其强烈要求自由扩张。然而在强大的市 场力量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发生经济生活的混乱,生产过剩危机,金融的动荡,物价 上涨,失业率上升,从而导致经济的破坏和社会的不安定,政治的不稳定。最终,不仅 对各垄断资本集团不利,而且可能危及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的生存。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的大危机就是明证。这样,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 如此,它们还主动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以影响和支配国家的政策,使之适应垄断资本发 展的要求,为垄断资本服务。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方面是资本的结合,大垄断资本集团除向国家纳税外,还向政府提供大量金钱,以支持 某项于自己有利的政策;特别是在大选和国会选举时,更是不惜出巨资,资助他们看中 的候选人。最近这次美国大选,共耗资3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大公司资助的。而政府 则实行有利于大公司的措施,如向大公司订货,特别是武器和其他军用器材的订货;为 大公司减税,把大量科研开支,直接或间接地交给大公司开展科技研发等等;另一方面 是人事的结合,即垄断集团的头头,到政府任要职,而政府的高级官员和国会议员卸任 后,又回到大企业任高级主管。美国布什政府在这方面最为突出,总统布什、副总统切 尼、国家安全顾问多莉扎·赖斯都与石油集团有不解之缘。无怪有人把布什政府称为“ 石油帝国”。有的报刊则更形象地说:“布什政府血管中流动的是石油。一个西方政府 同某一个工业部门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极为罕见的。”(西班牙《世界报》200 1年4月3日)布什政府的许多部长和国会议员也都是大富豪,并且与不同大公司有着密切 关系。这两方面的结合,是如此紧密和牢不可破,以致形成一种巨大无比的力量,凌驾 于社会之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决定性因素。当然,这并不妨碍 西方国家的当权者宣扬他们的政府是怎样为国家,为社会,为全体民众服务的。也不能 避免国家与垄断集团之间,以及不同垄断集团之间,因权力和利益分配不均而发生种种 矛盾和斗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在三十年代大萧条期间(1936年 )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第二次大战后的一段时间 内,西方国家都以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经常的干预和调控, 特别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对西方国家直到七十年代初长达20多年的长 期繁荣,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七十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开始陷入滞胀的困境。有 人把这种后果归咎于凯恩斯主义。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和美国总统里根为代表,为克服滞胀,宣称放弃凯恩斯主义,转向新保守主义或新自由 主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放松国家对许多部门的管制,实施减税,实行国有企业 的私有化(或民营化)。然而,这并不等于国家对经济完全放任不管。相反,当时里根政 府与苏联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军费开支大增,联邦财政预算赤字空前扩大,又不得不 改减税为增税。现在的布什政府也在走里根走过的路。由于减税和反恐战争,布什政府 大幅增加军费开支,不仅导致1998年开始出现的财政赢余消失殆尽,而且在2002财政年 度,还出现了1600多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成为美国朝野关心和两党激烈争论的问题。总 之,学术派别尽管不同,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和具体目标不同,着力点不同,但国 家对经济干预和调整并没有变,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不同论点的评析
  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国内外都有人提出了种种看法,下面择其要者进 行一些简要评析:
  我国有人提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已转变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 阶段。持这种论点的人,并不否认目前发达国家对本国经济的干预和调控,而是认为,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西方跨国公司有了空前的大发展, 其中巨型跨国公司更是空前强大。这些巨型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它们的资本 是国际垄断资本,它们在国际生产,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科研活动中起着主导作 用,它们的经营活动遍于全球,其影响也扩及全世界。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已超 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近十多年来,西方跨国公司确实有了空前大发展。据联合国发表的报告,全世界跨国 公司数,已从1992年的3.7万家增加到1999年的6.3万家,同期其子公司数从17万家增加 到近69万家。其中以所谓“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巨型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流通等各 领域都占有重大份额。据估算,2001年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的销售收入占世界GDP的 近45%,它们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在世界一系列产业部门中, 实际上占有垄断地位。这些巨型跨国公司,绝大多数是西方国家的。
  但我认为,尽管如此,还不能说今天的资本主义已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了。这涉及到 这些巨型跨国公司是否还有国家的归属,或是否还有“国籍”。国内外不少学者都肯定 ,它们仍没有失去本国“国籍”。事实上,大跨国公司的融资渠道虽然遍于全球,但多 数主要仍在本国国内;它们的国外生产虽然遍布世界,但国内仍占相当大部分,据联合 国《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2000年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的“跨国化指数”为52.6% 。这说明,仍有近一半的生产、投资和雇用的员工在本国国内。而在国外的那部分是分 散的,国内这部分则是集中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大跨国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即决策权 掌握者,多是本国人。大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更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事实上,这些 大跨国公司是以本国为基地,从本国的基地出发,走向世界的;它们又是由本国政府的 百般支持,呵护和鼓励而进入世界市场,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发展的,失去本 国的基地和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它们就难以在异国他乡立足。例如,如果美国与中国 没有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美国的大跨国公司难以像今天这样进入中国,利用中国 所承诺的种种条件,开展经营活动。美国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和它在中东所实行的政策 ,莫不为大石油公司的利益所驱动;布什政府大搞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大幅增加军事开 支,使大军火商兴高采烈;布什政府拒绝“东京议定书”,正符合那些大量排放温室气 体的大公司的强烈愿望。布什政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提高钢进口关税,大幅增加农业 补贴,当然,是为了保护本国大钢铁公司,大农场主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大公司的利益。 正因如此,大公司才对美政府予以大力支持。总之,当今大跨国公司并没有脱离本国。 如果脱离本国,它们则根本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到处施展拳脚,大展鸿图,国家也将失 去经济基础,变得空虚乏力,而这是难以想象的。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开展经营活动 ,表面上看,似乎是脱离了自己的母国,实际上,不过是在母国经营活动的延伸。这一 跨国延伸所到之处,少不了与本国政府的紧密结合。因此,大跨国公司本身虽然是国际 垄断组织,但今天的资本主义,仍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当然,大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活动,无论对整个世界经济,或对它所到的国家和地区 的经济发展来说,都有重大影响。今后随着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其作用和影响也将 进一步增强。对此,应有充分估计,但说到资本主义的阶段性变化,认为现在资本主义 已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我认为为时尚早。
  西方学者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当今资本主义已经是全球资本主义。这与上面所说的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有些相近,但出发点有所不同。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当今是全球化 时代,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推进了全球化,同时 也使自身扩展到全球。
  说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起主导作用,这是符合实际的。不能否认,因为 在全世界GDP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3/4,在全球贸易中,它们所占的比重也大致如此 ,而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它们所占比重更大,占9/10。资本主义在世界经济中不仅 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它们所到之处,还必然要促进那里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它们 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不仅给投资对象国带去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等,同时也会促进 那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发展。但是,促进东道国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东道国并不一 定就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例如,中国是吸引外国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大量外资进入 我国,外资企业数量大增,从而促进我国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增长,但我国也要对外 资进行引导和管理,使它们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外资在我国的增多,并不 能使我国社会演变为资本主义,正如我国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不 会改变它们的社会制度一样。中国是占世界人口1/5以上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除中 国外,还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仅从这一点看,说现在资本主义已是全球资本主义,也 是不符合实际的。
  西方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论点中,还有一种所谓股东资本主义论,值得一提。英国《 经济学家》周刊在一篇题为《欧洲的新资本主义》的文章中,首先提出了“股东资本主 义”的概念。文章认为,过去垄断公司的资金来源依赖大银行,因而受大银行的支配, 而现在企业主要是通过证券市场获取资金,银行成了公司的股东,除银行外,普通居民 也纷纷购买股票,股东数量增多,其地位增强。企业管理者都明白,“公司属于股东, 而不是老板或社会”,或“股东权威的增强,有再造欧洲资本主义的希望。”
  近十多年来,西方国家股东人数大大增加,这确是事实。例如,英国早在九十年代中 期,股民人数就已超过工会会员人数,目前美国50%以上的家庭都持有股票,欧洲大陆 有些国家股民占居民总数的比例甚至更高。这种现象,与西方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和这些国家大力推行员工持股制有关,也与越来越多的居民“理财”观念变化有关,他 们热衷于“炒股”,想借此获得更高收入,还与西方国家各种“基金”,特别是养老基 金和共同基金的空前发展有关。
  但是,应该看到,在日益增多的股东中,绝大多数是小股东。他们人数虽多,但在股 市价值总额中所占比重并不多,只有为数不多的富人,大企业的高级主管,大银行,大 金融公司,以及各种基金才是大股东。据一项统计,美国1%的最富有者持有全部股票的 37%。这些大股东凭借他们掌握的大量股票,对企业施加影响,甚至对企业进行控制, 从中获取巨额利润。小股东则不然,他们大多数人的收入来源并不是股票,而是薪酬, 而且由于他们是分散的,对企业的经营不可能有什么重大影响。
  由此可见,说现在的资本主义已经变成股东资本主义,是有悖于实际的。这使人想起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曾流行一时的“人民资本主义”论。股东资本主义论不过是人 民资本主义论在当今时期的翻版。但是,也应看到,股东持有者人数的如此增多,也不 能不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乃至社会思潮,产生某种深刻的影响。对这 种影响,应进行研究。此外,股东数目大增,对企业来说,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尽管小 股东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不会有多大影响,但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决定其股票市值的升 降,而股票市值的变化,又决定着股民投资的去向。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业绩不佳,股 值下跌,众多小股东都把资金转投他处,则对企业也会产生巨大冲击。正因为如此,近 些年来,西方企业喊出了“股东价值”的口号。企业主管要千方百计为股东谋求最大利 益。这个口号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自当别论,但它也反映了股东人数的增多对 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有的学者也考虑,当今的资本主义是否已转变为“社会垄断资本主义”,其根据 ,同样也是看到股东人数的增多,已经真正遍于整个社会,资本社会化已达到很高程度 。自从股份公司出现,其资本就已是股份制资本,也就是与资本家个人资本不同的资本 家集体的资本,或者说,是社会资本。对此,马克思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在当时,股份 制尚在发展的初期,通过股份制集中起来的社会资本并不多,涉及的社会面并不大。从 那时到现在已近一个半世纪,今日发达国家的股份制与当初相比,有天壤之别。今天的 大跨国公司的股东数以百万计,遍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群体。大公司从证券市场直接吸 纳的资本,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社会资本。但是,即使社会资本如此扩大,也很难说资本 主义已发展到了社会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因为第一,社会是由不同阶级和阶层构成的, 不同阶级和阶层所提供的资本数量大不相同。因此,不可能由社会各阶级共同实行垄断 ;第二,社会资本由金融机构集中起来,交由大公司去运作,所获利润大部由企业和金 融机构的大股东和高层主管获得,他们才是真正的垄断者。从这两方面来看,有了社会 资本,却不一定就等于有了社会垄断资本主义。二者之间并不存在这样简单的逻辑关系 。正如有了国际垄断资本,却并不一定到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样。
  除此之外,西方学者们还提出了其它名目繁多的“资本主义”。如“新资本主义”论 ,说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已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中的决定性生产要素是知识,只要有 知识,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资本家;有人以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为依据,认为只要掌握了信 息,就有可能成为资本家,因为信息人人都能从因特网上获得,所以人人都有可能成为 资本家;此外,还有“超资本主义”,“涡轮资本主义”,“网络资本主义”等等不能 详加评述。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和腐朽性
  二十世纪前半期,帝国主义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了空前深重的大危机和大萧条 ,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苦不堪言,阶级斗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资产阶级的统治发生动摇。
  第二次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有些国家,包括东方大 国中国,在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然而 ,战后迄今半个多世纪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并没有停滞不前,相反,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有了相当快的发展,其间虽然仍不断发生周期性危机或衰退,还发生过结构性危 机(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的滞账,就是结构性危机),发生过金融动荡和危机,但总体 上看,资本主义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不断前进。所谓广度,是指多数发展中国家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新兴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已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所谓深度 ,是指资本主义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断调整、不断升级,经 济体制、政治体制不断改革,不断完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更是突飞 猛进、一日千里。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并从传统的工业经济转 变到知识经济。这是继农业经济转变成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又一次飞跃 。这些事实说明,资本主义仍然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的垄断,也和其它任何垄断一样,必然产生腐 朽和停滞的趋向。但是,资本主义的垄断和其它任何垄断,如封建制度的垄断,并不完 全一样,对此,马克思曾有过论述,他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援引了罗西的有关论 述,认为“封建的垄断是人为的,即专横的;资产阶级的垄断则是自然的,即合理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6页)他又说:“在实际生 活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竞争,垄断和它们的对抗,而且可以找到它们的合题,这个合 题并不是公式,而是运动。垄断产生着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垄断者彼此竞争着,竞 争者变成了垄断者。……垄断只有不断投入竞争,才能维持自己”。(同上)列宁在着重 说明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垂死性的同时,也多次指出,垄断绝不能全面地长久地排除世 界市场上的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因此会产生这种或那种的趋向,会发生各种变革。
  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是一种强大的机制和力量,它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经济,社 会,思想,文化不断创新,不断前进。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各种失衡,动荡 和危机,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前进的。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会导致各种失衡,失调,动荡,冲突和危机,必须 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这是对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必要补充的另一种机 制。这种机制从另一方面缓和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促进科技加快进步,使资本主义经 济相对稳定地发展,而资本主义的这些内在机制,是当代资本主义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的原因。
  但是,如果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不产生、不存在任何腐朽和停滞的现象和趋势,也 是片面的。在西方国家,无论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都存在着腐败现象。 例如,西方国家用金钱贿赂和收买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的丑闻,是普遍存在,司空见惯 的;又如,大企业造假账,欺骗世人,坑害投资者,也是屡见不鲜的。最近被揭发的美 国安然能源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和其它大公司以及一大批金融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触 目惊心,朝野震动。这些腐败现象,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又是文化的,有着深厚 的难以整治和消除的社会根源。然而,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中,占上风的仍然是其富 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一面。对此,我们应予以充分估计。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中,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 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方式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又有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主要 是企业有计划性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生产能力无限扩大与消费市场有限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引起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 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社会贫富悬殊和阶级斗争。到了垄断阶段,由于基本矛盾更加激 化,由此引起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也更加深化。不仅如此,由于这时资本主义早已不 只限于一国内部,而且加紧对外扩张。因此资本主义矛盾也扩大到全世界。这表现为各 国垄断集团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 盾。这些矛盾引发激烈的冲突,以致引发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发生了一定 的变化,总的来说,趋于缓和,其原因在于:1.国家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方面,积累 了较丰富的经验,国家的计划性加强。这虽然不能完全消除盲目的市场竞争导致的混乱 和周期性危机,但有可能在相当程度上缓和危机。第二次大战后,虽然周期性危机的规 律仍在起作用,但危机已减轻,西方经济学者已不多谈危机,而称之为“衰退”。2.工 人的工资收入也有所提高,生活状况比过去大有改善,加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普遍 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工人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得到一定保障。资本积累导致社会贫富两极 分化的规律虽没有消除,但贫困现象比过去有所减轻,社会阶级对立和斗争也因而缓和 。3.资本主义虽然仍未停止也不可能停止对外扩张,但它们已不可能再用武力占领殖民 地,更不可能为瓜分世界领土、占领资源产地而互相厮杀。今天,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 从世界市场上获得它们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为此,它们既有斗争,又有合作,而斗争也 不可能再演变为大战。4.殖民地已经独立,成为拥有主权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它们面临 的任务是致力于国家的发展,而为了发展,它们相互之间要加强合作;它们与发达国家 之间,也是既有斗争,也有合作。
  但是,这并不是说,资本主义的矛盾已全面缓和,在一定时期,有些矛盾缓和了,但 另一些矛盾则激化了。如近十多年来,尽管冷战结束,但资本主义世界有些矛盾却更加 突出。首先,是超级大国,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世界人民之间的矛盾。冷战结 束后,美国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十多年来,它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 力显着加强,其科技,经济,军事等力量远远超过其它国家,美国凭借其巨大优势,以 世界警察和世界法官自居,把自己的标准和意志强加于人,肆意干涉它国内政,动辄对 它国进行制裁,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宰的世界。为此,九十年代以来,它不断 带头发动战争,尽管这些战争,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都有借口,如“人道主义 ”和“反恐”等。但在这些借口背后,却掩藏着它不可告人的目的,即扩大和加强其霸 权,获取更大利益。这种行径,自从布什政府上台的这两年内,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美国布什政府的露骨的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它的某些盟 国的疑虑,不满和反对。
  其次,是全球范围的贫富两极分化,几十年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道路上取得了 不同程度的进展。但从整体上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特别是为 数不少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快,甚至长期停滞不前,至今有49个国家,即占发展中国家 总数的大约1/3,仍是最不发达国家或低收入国家。它们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更是十 分悬殊,以致出现全球性贫富两极分化。1980年,低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370美元,而 发达国家为10970美元,二者比例为1∶29.6,到1999年,二者分别增加到420美元和270 90美元,比例扩大到1∶64.5。世界上20%最富有的国家消费着86%的产品,而剩下的80% 的人口却只消费14%。据联合国调查,有13亿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人,每天只有 不到1美元。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信息技术革命蓬勃 发展,从工业经济转变到知识经济,而这些最不发达国家却基本上与此无缘。据英国《 经济学家》周刊的一篇文章说:约占世界人口15%的一小部分人占有世界几乎所有新技 术,而约占1/3的人口则与新技术无关,既无法在国内进行创新,也无力采纳外国新技 术。信息网络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微足不道,如美国上网者占全部人数 的一半以上,而非洲平均不过2%,这种“数字鸿沟”,增加了对发展中国家极其不利的 新的因素。这些最不发达国家的愈益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这些国家内部的,也 有外部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但其中由于历史上长期遭 受殖民统治,独立后,发达国家仍坚持不平等,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是根本性原因 。这种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实际上是资本积累规律在世界范围内起作用的结果。世界 性的贫富两极分化,是世界不安定、不稳定、动乱和纷争的重要根源。
  最后,资本主义经济衰退虽然有所缓和,但金融震荡和危机却不断加剧。从1987年10 月19日美国纽约股市暴跌的“黑色星期一”以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欧盟货币体系 的动荡,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东亚和东南亚凶猛的金融危机,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巴西 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两年来,随着美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结束和进 入衰退,股市剧烈动荡,土耳其和拉美多个主要国家,包括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墨 西哥等国都接连发生金融危机或震荡。金融危机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制度的不 合理,也反映了发达国家对资本全球性大扩张,无力进行有效的监管。金融震荡和危机 与周期性衰退相伴发生,对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冲击,使广大民众遭受严重损害。如何防 止金融危机的发生,是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重大课题。
  
  
  
当代思潮京42~50D1社会主义论丛李琮20032003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 作者:当代思潮京42~50D1社会主义论丛李琮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0:59:09

[新一篇] 當代詩歌的民間傳統

[舊一篇] 當代資本主義民主發展的若干成果及態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