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量的细化及阅读模式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这样的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刊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还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积淀和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甚至影响到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认真制定并实施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本文试图从阅读量和阅读模式两方面进行粗浅的探索。
  一、课外阅读量的细化及阅读内容
  根据年级特点,7-9年级课外阅读量在六个学期中的比例分配比较合理的是:40万—50万—60万—60万—30万—20万,合计260万字。量的大小呈波浪式起伏。
  初一,学生学习压力不是很大,求知欲望较强,教师完全可以大胆地“带着”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进入初二、初三后, “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初二,是阅读高峰期,学生的集体阅读和个人阅读的习惯、方法已经初步形成,文字摄入量应处于猛增势头。初三,学业负担比较重,课外阅读量相对减少。
  初一阶段
  1、人教版配套自读课本《翻过那座山》《大海的召唤》(每本约20万字),教师指导学生精读约5万字,其余学生自读约35万字。
  1、结合课文阅读。如七(上)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女娲造人》《寓言四则》等都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文章,组织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故事》《中国民间故事》《伊索寓言》等近5万字。
  3、学生阅览室定期开放(也可借阅),如《爱的教育》《繁星·春水》《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4万字,一年约8万字。
  4、组织文学社团,把优美的文章、片断(如美国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写读后感。可以开展参观、访问及游览名胜古迹等活动,要求学生观察、体验、写生,定期编印文学社刊。约10万字。
  5、报刊、杂志的阅读。如《深圳特区报》《晶报》《语文报》《中学生阅读》《读者》《演讲与口才》等。开展文摘、剪报、集报评比及征文比赛活动,约5万字。
  6、网络阅读与写作(校园网为主要阵地),约5万字。(总计约73万字)
  初二阶段
  1、人教版配套自读课本《白天的星星》《随鸟走天涯》(每本约20万字),教师指导学生精读约6万字,其余学生自己阅读约34万字。
  2、结合名着导读阅读经典,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海底两万里》及科普着作、浅显的文艺评论文章、人物传记等,约20万字。
  3、组织文学社团,创办刊物,人手一册,阅读约10万字。
  4、推荐优秀电视节目:中央10套“科技频道”《子午书简》、《名家讲坛》、《人物专访:大家》等,约5万字。
  5、课前2分钟演讲,或播报新闻、美文推荐。全年约4万字。
  6、“清词丽句每日背”,全年约1万字。
  7、寒暑假中外名着阅读至少三本,如《史记》《古文观止》《儒林外史》《变形记》《热爱生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约20万字。(总计约100万字)
  初三阶段
  1、人教版配套自读课本《我的家园》《五月的麦地》(每本约20万字),教师指导学生精读约6万字,其余学生自己阅读约34万字。
  2、结合名着导读阅读经典:《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格列佛游记》《泰戈尔诗选》等,约20万字。
  3、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约2万字。
  4、举办汉语文化节并推荐书目,如《诗经》《论语》《离骚》《逍遥游》《三国演义》《红楼梦》……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余华《活着》、阿来《尘埃落定》、余秋雨《文化苦旅》等,阅读不少于10万字。
  5、组织辩论赛。如《减负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事业的成功努力比机遇重要》(机遇比努力重要),《凡事应该适而可止》(不应该适而可止),《上网聊天利大于弊》(小于弊),《读职高比读普高有出息》(没出息)等,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约5万字。
  6、中考现代文课外阅读专题训练,约10万字。(总计87万字)
  二、课外阅读的几种主要模式探究
  (一)课内课外补充
  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又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着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几种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可以从所学课文入手,推荐作者的相关文章;从文体入手,介绍阅读类似文章;从“名着导读”入手,以此作为每学期的课外阅读主线。组织辩论会、讨论会、朗诵会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与拓展。
  (二)精读泛读并重
  所谓精读,也就是由学生详细诵习,反复思考,并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讨论,力争对选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较深的领会。所谓泛读,由教师指定一些文章,由学生自行阅读,教师略加指点或师生简单讨论,以求得文章大意。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都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最终达到提高理解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效果。人教版配套自读课本可以体现“精读与泛读的并重”。
  (三)文本网络结合
  信息时代,知识的发展变化速度与日俱增。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
  目前“读”的形式一是文本阅读(即书本阅读),这一种读的形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改变,它在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但在知识骤增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纯文本的阅读材料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以“超文本”及“超媒体”形式的应用性阅读显得尤为重要。“超文本”、“超媒体”等“读”的形式决定了阅读资源的载体必须是计算机或网络。互联网络以其强大的主动性要求、交互性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特别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开展网络阅读教学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阅读教学。利用网络拓展语文课外阅读渠道,如创建校园网或建立电子阅览室进行浏览式阅读;开辟阅读与写作专栏,定期调查学生在网上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情况;师生共同参与网上阅读材料整理评比;提供电子阅读软件、订阅免费电子杂志、推荐大型语文网站。这样就可以变文本面积的有限为网络空间的无限。
  (四)电视媒体介入
  收听、观看影视作品是利用广播电视和媒体进行课外阅读的较好途径,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听电影录音剪辑。有许多中外名着都已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基度山伯爵》《红与黑》《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等。让同学们听名着改编的电视、电影录音剪辑,既让学生了解到名着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2、看电视或VCD碟片。教师可在自修课和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欣赏名着改编的影视片,如《西游记》《水浒传》《罗马假日》《王子复仇记》《乱世佳人》《三剑客》《傲慢与偏见》等。从影视欣赏中,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假、丑、恶,真、善、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陶冶美好的情操。
  3、开展评比活动。在观看的过程中,老师要作适当分析点评,使学生每看一部影视片,文学鉴赏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观看《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影视片后,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爱情和友情,讨论如何增强审美情趣。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班级评论会、读后感展、小品和话剧表演等,让阅读所得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并灵活运用。
  (五)阅读写作并行
  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即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善于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的阅读收获更大。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强调学生做读书笔记,提倡把书报杂志上的精彩片段记载下来,剪贴装订成册或做成资料卡片,以备日后查阅运用。这样既培养了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写作水平,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阅读活动本身也就充满了自由、快乐和成就感。
  总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量”的目标不难实现,关键在于“质”的保证。阅读量大不等于阅读能力就强。所以,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协调好语文知识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的关系,指导学生妥善安排课余时间,引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更多的有效阅读,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升,从而顺利完成7-9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目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发展夯实基础!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武汉56~57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端木春晓20062006
作者: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武汉56~57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端木春晓20062006

网载 2013-09-10 20:53:50

[新一篇] 語文課堂教學診斷

[舊一篇] 語文課應當加強課文的語言練習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