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英国哲学的研究取向及其特点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冯俊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1
  综观当今英国哲学,哲学家们的研究兴趣似乎相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心灵哲学成为最有影响的哲学
  自80年代以来,心灵哲学日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如果把当代英美哲学笼统地称作分析哲学思潮的话,我们可以说它走过了从逻辑分析,语言分析到心灵分析的路径。从出版的着作和论文,国际论坛和学术讲座来看,心灵哲学确实是英语世界哲学的热点。
  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是研究心灵或意识的本质及其活动原理的学问。它以人的意识、智能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内容有;意识和物质的关系,身和心的关系;如何定义意识及意识的本质特征(意向性、内省性或私人语言等论证);第一人称和其他心灵的关系;其它创造物是否有意识?机器能否具有意识(人工智能)?什么是思维、情感、经验、记忆?心灵的各种功能到底是各自独立、彼此分离的抑或是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人的意识和语言的关系;人的意识和人的行为的关系;人的意志自由,人格同一性等等。心灵哲学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而是一个被英语世界哲学家们所共同承认的一些问题的领域。可以说它是一个交叉学科,它与认识论和行为哲学有一种部分重叠或交叉的关系,特别是它以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为它的理论和方法论的依托。
  其实,心灵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不是20世纪突然产生的一门全新的哲学。但是到了20世纪,特别是一方面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对于传统心灵理论和语言理论的挑战,促使人们对于心灵、意识的本质重新反省;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哲学家们重新认识人的意识的本质提供了新的启示。从而使心灵哲学得到新的发展。
  现代心灵哲学是从反对笛卡尔的二元论开始的。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可以说一直是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例如在心身关系问题上,有逻辑行为主义(主要有Ryle);同一性理论(包括Type Identity theory,Token IdenfityTheory);功能主义(主要有Putnam Shoemaker,Lewis);消解性唯物论(Eliminative Materialism,以Churchland为代表)和唐纳德·戴维森的变异一元论(Anomolus Monism)等。当然,这些唯物主义学说都存在着各自的理论缺陷,都未能令人信服地说明意识的本质和活动原理,因而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期待这些科学的发展能给心灵哲学带来某种突破。
  二、道德哲学和社会政治哲学日趋繁荣
  在60年代以前,分析哲学过于强调逻辑分析、语言分析、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问题,对于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不太重视或瞧不起,似乎它们不是纯哲学。从60年代开始,R.M·赫尔把语言哲学运用于道德理论,这对于伦理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70年代以后,一方面美国的道德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的作者)和麦金太尔(《德性之后》的作者)的学说在英国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另一方面英国也有一大批道德哲学家涌现出来,如约翰·麦吉(John Magee,作品有《伦理学》),贝尔纳·威廉斯(代表作有《伦理学和哲学的范围》)和德里克·帕菲特(代表作有《个人和理性》)等人。
  目前在英国最有影响的伦理学思潮是关于“后果论”(Consequentialism)和“功利主义”的讨论。后果论的基本观点是,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价值,或者说一个行为的价值完全来自其后果的价值。因而我们应该做任何有最好结果的事情。“功利主义”是“后果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古典的功利主义来说,所谓“最好的结果”,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快乐而减少痛苦。但是,“后果论”比“功利主义”的含义更广。首先,它不仅将利益或好处局限在快乐或欲望的实现和满足上,而且使“善”或“好”的概念更宽泛了,它既包括谨慎的善,又包括道德的善;其次是“结果”或“后果”的概念更宽了,它包括构成个体历史的事务的任何状况。后果论认为,道德上的禁止或许可来自于对后果中善(好处)的量的大小的判断。后果论者将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去促进善。
  后果论的观点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批判,例如德性伦理学认为德性是第一性的,德性是说明幸福、责任和实践理性等概念的基础。它认为“我应该做什么?”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应该问“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它力图说明有德性的行为者是怎样思考的,而不是根据后果去判断行为。道义论(Deontology)则既反对后果论把达到某种最佳后果的观念作为伦理学的基础,也反对德性伦理学把某种德性作为伦理学的基础,而主张伦理学应建立在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之上。人的生活的最主要的方面应该由不可打破的道德规则来支配。即使打破了它们有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我们还应坚持这些铁的道德规则。
  “后果论”虽然是6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名词,但其内容并不是新的,实际上是功利主义思想以其现代的形式出现。这可能和各种现实的社会需要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政府决策的需要相关。应用伦理学、商业伦理学都是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另外,社会政治哲学、文化哲学、人文科学哲学也日趋繁荣,柏林(Isaiah Berlin)的政治哲学、查尔斯·泰勒的文化哲学和人文科学哲学,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在哲学界的影响非常广泛,使得今日英语世界的哲学更加丰富多彩。
  三、从科学哲学到社会科学哲学
  当今英国仍然有大批的学者从事科学哲学的研究,其中有不少名家,还有一些权威性的杂志。但科学哲学似乎在理论上并没有太多新的进展,倒是许多学者开始对社会科学哲学发生了兴趣。许多原先搞科学哲学的学者们把社会科学哲学作为拓展他们学术的一个新的领域。另外,还有一批学者从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去研究社会科学哲学。
  按照目前西方学者们的理解,社会科学哲学主要是解决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方法论和意义问题;为在社会科学推理中运用的基本概念提供一种明确性;为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作辩护。在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问题上,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1)主张哲学家应该将各种各样的社会科学统一在某种总括性的景观之下,即哲学家应该建构一种总括性的解释理论,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可以据此得到解释、说明和理解。把广泛的社会科学的资料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之下,这将会使我们加深对现实的理解,并能够提供一种和物理科学理论相似的强有力的理论。(2)认为社会科学哲学的任务是分析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揭示社会科学的含混性,说明它论证中的漏洞。(3)社会科学哲学应该评价社会科学的社会作用,指明社会科学家的责任,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种道德指导。因而社会科学哲学家应该是社会实践的批评家,或叫批判社会科学家。(4)社会科学哲学应建构一种社会科学增长理论,来说明社会科学知识怎样能最好地发展。实际上,以上四种观点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是可以相容互补的。
  从方法论上来讲,社会科学哲学家们也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1)自然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应该和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一样,社会科学也应该把预见和规律性说明作为自己的目标。D─N模式(deductive─nomological model即演绎性──规律性模式)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同等地适用。尽管对于社会科学规律的探求比在自然科学中更为困难,不能象自然科学的规律那样得到有力的支持,但这种差异并不能排除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可以作规律性说明。(2)反自然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和追求的知识都不同,因而方法也应不同。社会科学不是要去寻找某种铁定的规律,而是要理解人类行为的意义,因而它的方法是意义的解释,解释学的理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区别不是同一方法在运用上的程度区别,而是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3)多元主义的观点认为,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是相容的或互补的,因为它们对于完整地理解人类行为都很重要。(4)“批判社会科学”的观点认为,社会科学应该揭示隐藏在社会思考后面的偏见和意识形态。因为我们对于阶级、种族、性别常常持有一些无意识的偏见,它影响着我们的研究,社会科学应该从这些偏见和影响中解放出来。
  四、女性主义日益成为哲学中的一个分支
  在以往20年,女性主义得到迅猛的发展。女性主义哲学家们认为,传统的哲学大多充满了“男性的偏见”,是以一种明显的男性的方式去接近世界”。尽管有些哲学家如柏拉图、密尔和马克思等人极力主张男女平等,但大多数哲学家包括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人对妇女的能力、特别是她们的理性能力持一种保留的态度。
  女性主义哲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女性的地位和特殊经验的哲学思考。它要纠正以往奴役妇女、蔑视妇女的各种偏见,消除在哲学理论、一般文化和社会结构、法律和政治程序中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哲学家们认为,女性的问题应如同政治、科学、艺术等问题具有同样的哲学重要性。因而,女性的性感、女性具体表现的经验、怀孕和养育子女、家务,流产、卖淫、色情文学,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等问题都应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
  二是女性主义认识论。女性主义哲学家们要研究女性的独特的认识方式,她们强调,女性和男性对于世界的感知方式、理解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逻辑和想象力强调的重点不同,对知识的判别标准也不同。女性主义哲学家们认为,当我们讲“知识的建构”问题时,首先我们就要问“我们谈论的是谁的知识?”传统的认识论依赖于一种纯粹的、价值中性的、物理科学的认识模式,认为每一种认识行为都可以被另一个认识者在同样的观察条件下取而代之,可取代性和客观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物理科学方法论在知识建构中起着一种范式或确立标准的作用。其实,传统认识论是以统一的“理性”概念为基础的,否认人类在理性、认识上的差异性,拒绝承认人们对于生活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关系。
  女性主义哲学家们认为,知识的建构是一种社会共同体的活动。社会共同体,作为一种批判者和裁决者,在对知识的辩护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决定着谁的构思能得到承认,谁的知识可以算作知识。知识的客观性不再是一种可取代性或无差别性,它成为一种社会的产物或媒介价值。客观性成为主体间的(Intersubjective)、共同体的批评的结果。既然知识生产是由不同表现方式、不同性别、不同历史、种族和文化定位的认识者所从事的一种社会的实践,因而,它的产物不能不带有它的生产者的标记。因此,女性主义知识论是完全可能的。
  女性主义哲学或女性主义哲学家既是一个共同体,又分为不同的流派。作为女性主义(者),他们都要求男女平等、改变妇女地位;但作为哲学家,由于他们达到共同目标时所采用的方法论各不相同、与传统的哲学流派的关系不同,因而分为不同的流派。目前最有影响的流派有自由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心理分析的女性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女性主义,生态学的女性主义,现象学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
   2
  概括起来,当今英国哲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多样性 和十多年前的英国哲学相比较,今日英国哲学的范围更广泛,门类、分支、学科更加多样化。哲学家不再囿于纯而又纯的哲学,而是使哲学视野更为开阔。并且在这些学科当中又有各种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学说。这种多样性在每一个具体的哲学家身上也体现出来,很少再有人只研究一个问题。一般说来,每个哲学家既有学术专政,又有较广泛的兴趣,涉及面比较广。
  (二)形成了哲学共同体 英国哲学并不是独立发展的,它是和整个英语世界的哲学,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哲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形成了一个哲学共同体。它们有着共同的思想传统,共同的哲学兴趣、讨论着共同的哲学问题。哲学家们彼此交往、对话十分频繁。因而,英国哲学的现状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个英语世界哲学的现状和特点。
  (三)对欧洲大陆哲学的排斥性 英国哲学也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那就是对于欧洲大陆哲学持有一定程度的排斥或轻视的态度。例如,现今在欧洲流行的哲学学说──解释学、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等,在牛津大学的课堂上几乎没有人讲授。每当我们同一些英国的学者们谈起福柯、德里达时,他们都显示出程度不同的不屑一顾或不以为然的表情。当然,在英国也有一些学校对欧洲大陆哲学也有专门研究,例如Warwick大学和Essex大学对于大陆哲学的研究成为他们哲学系的特色。
                   (责任编辑 孔明安)
  
  
  
哲学动态京16~19B6外国哲学与哲学史冯俊19951995 作者:哲学动态京16~19B6外国哲学与哲学史冯俊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0:58:35

[新一篇] 當今文學理論研究中的三個問題

[舊一篇] 當今英國社會階級階層結構的變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