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真把文字写到表里无别,一丝涟漪不起,可又耐看,在尘世中太难了。
退而求其次,写到面上娓娓道来,不温不火,心中又有激越,已是难得。
承静武兄寄赠,读了许倬云两本新书。
许是历史学者,一堆治史文章中,埋了一篇短短的怀念王小波的文章。
原来王在匹茨堡大学时,跟着许上课。孤陋寡闻,还是刚知道。
许回忆王与他聊天,陆陆续续回忆一些下放的经历,工作的环境……
“他娓娓道来,不温不火,但我还是能感觉到他内心的激越。”
许的这篇怀念文,也正是这个调调儿,很耐看。
顺便多句嘴,看了一集热火朝天的《我的团长我的团》,
面儿上全是激越,各种腔腔调调八方四溅横飞。
影视剧讲戏剧冲突,这也是规矩。但,好歹有点儿里子吧?
如果里子是娓娓道来,不温不火也不赖。但是,往里看了又看,
里子是——nothing。
看这集戏时,老觉得是当年那个《大明宫词》僵尸复活了。哈。
评论:
最近每次看电视调台到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感觉电视机屏幕上蒙了一层灰,里面的人也都脏了吧唧的,非常不爱看
王小波在一篇文章里说,许先生曾教导他多读古书,他用了句“春风过驴耳”来形容自己。
是啊,是啊,现在的文字也多是表面上激情四射里子却什麽都没有,除了情绪就是情绪了。
杜婷
<团长>中的表演比舞台剧还要夸张.这些刚在许三多里走红的演员,膨胀的找不到北了.不过不怪他们,是导演的问题.
用大声喊表示有激情,引起旁人注意。。。这儿有我的一个表演。
一见到王小波三个字,心里就黯然,怎么就走了呢?
杨葵 2010-09-14 08:18:18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