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教材与阅读教材的裂缝及整治  ——兼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将阅读教材与写作教材分开编排,且编者在“说明”部分有如下陈述:“在阅读教材中,兼顾写作、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中,兼顾阅读。阅读教材与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相配合。”但纵观1-6册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部分与写作部分却发现实际情形并非如编者所言,两者不但未能很好地配合,相互之间甚至产生龃龉、背离,出现了很大的裂缝,给一线的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我们可以将全套写作教材结构(见文后表一)与全套阅读教材结构(见文后表二)进行比较对照,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关于第一册写作教材的编排。“说明”认为这五个单元是“按照写作心理的几个方面编排,力图使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际上却是内容相互交叉,相互涵盖,笼而统之,缺乏可操作性,并没有对应阅读教材形成呼应。
  如阅读教材第一单元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单元,学生刚上高中,接触到这些优秀诗作,兴趣很浓,跃跃欲试的创作热情很高,但在该册写作教材中却找不到相关的指导性文章。仔细研究,发现并不是编者未准备,而是将其放在了第三册写作教材的第三单元。该单元详细地讲解了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以及学习应用意象、比喻、象征等进行自由诗创作的方法,所举的例子也正是第一册学到的那些作品,如《死水》等。是第三册阅读教材也有现当代诗歌内容吗?不,恰恰相反,第三册阅读部分第一、二单元提供的是先秦两汉诗歌和唐诗宋词,两相比照,让人莫名其妙!
  又如第一册阅读教材第二单元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单元,多为写景状物类文章,但在该册的写作教材中,我们同样看不到配套的写作指导内容,而有关散文的写作指导单元却被安排在第三册写作教材中,即便这样,内容也仅限于游记散文。这种写作教材与当册阅读部分选文不相匹配的现象的确令人感到遗憾!
  ●关于第二册写作教材的编排。五个单元(实际就四个单元)就花了两个单元在指导说明文的写作,这合乎教学实际吗?且不说其所占篇幅过大,光说这一册的现代文,就有两个单元(二单元、四单元)与“如何发表议论”密切相关,为何不见与其相配套的议论文写作指导单元呢?
  ●关于第三册写作教材的编排。第一、二单元分别为“议论要有理有据”“议论要有条有理”,然而阅读部分提供的典范议论文实在少得可怜!前文已经说过,第三单元的诗歌指导与阅读部分的古典内容毫不相关,第四单元的散文指导又狭隘地定位于游记散文,与阅读部分的状物抒情、借事抒情的特点并无太大关联!
  ●关于第四册写作教材的编排。第四单元的“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出现得让人莫名其妙,整个第四册阅读部分根本没有与其对应的文章。应该说,它更适合放在第五册,因为它与该册阅读部分的西方现代派小说《变形记》之类还沾得上边。第二单元“札记·随笔”指导学生了解札记和随笔的文体特点及如何写札记、随笔,可是前面的阅读部分全是现当代小说、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代戏曲以及古代散文之类。为什么不把它放在第三册,与阅读教材中的《灯下漫笔》《漫话清高》相呼应,让学生学以致用呢?
  ●关于第五册写作教材的编排。写作教材第二、三单元为“科学小品”“自然科学小论文”,且不说与前面阅读文本不相配,就算是学生有心,也与其此时身处高三,无力实践、记录、整理相冲突,只好搁置一旁,不了了之。在笔者看来,这两个单元,应放在第一册较合适,既与阅读文本相匹配,又与教学时段相吻合。
  ●关于第六册写作教材的编排。分别为“立意与选材”“思路与结构”“文体与文风”“本色与文采”,按编者意图,这是“按照写作过程的几个方面编排,力求使学生把握书面语言表达的规律,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实际上,在高三最后阶段,学生作文水平已经成型,再来读这些“空洞”的基本知识,是否为时已晚呢?这些内容,原本就应放在写作的起步阶段进行要求,以便引导学生规范写作。
  三
  鉴于上述状况,写作教材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实际上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若按其写作单元程序来依次进行教学,则势必出现与阅读不配套、与考试不配套的状况。
  2.若不按其设计执行,则写作教材实际上便形同虚设,如同鸡肋。
  由此可见,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无依托、无序化状态。这种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册教材未有一个明确的文体训练要求所导致的,也是高考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派生出的各种考试的“文体不限”所导致的。一个话题,如果从一开始就不限文体,那么就可以生成各种类型的文章,但是训练起来总得有个先后顺序、侧重方向。然而命题人却不顾学情教情,一个“不限”,就使训练与考试脱节、阅读与写作脱节,造成教者茫然、学者昏然的状态。为了应对各种考试,教师往往就一个题目同时评讲几种文体的写法,从高一开始便如此一把抓,打乱仗。于是作文训练就成了四处寻找作文材料、作文题目的工作,成了教师去准备各类文体范文的工作,没有一个系统配套的规划,滑到哪算哪,长此以往,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产生一大批“四不像”文章了。即便有心之人想自己另立炉灶,自造系统,稳扎稳打,也多因顶不住时间压力、教学压力而半途荒废,不了了之。
  更可怕的是,在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下,高中写作教学从一开始便成为“仿写工程学”。教师的工作便是大量搜集高考优秀例文、满分作文,总结归纳出“真经”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任务便是全心全意地吸取这些同龄人作文的“精髓”,仿其立意,仿其组材,仿其结构,仿其语言……谁仿得成功,谁便是赢家。教师甚至直接把便于高考阅卷的“捷径”总结出来,对学生强化训练,令其执行。笔者有幸参加全市组织的集中阅卷工作,几千份作文,全是一个模式:议论文,并列式结构,中心句领队,排比句打头……直改得人头脑发木。这哪里是在作文,分明是在做题,“精明”的教师、“聪明”的学生都已将写文章当作一道题在解答,什么真情、个性、灵魂之类,早已丧失在既定的模式之中,哪里还顾得上去写什么“放胆文”!
  四
  依笔者之见,要改变现状,必须“填平”写作教材与阅读教材之间的裂缝:
  1.必须先确定写作教材与阅读教材真正相配套的理念,并将其落到实处,写作教材的每项训练点必须在前面的阅读教材中得到呼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必须遵循一般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文体训练为经,如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以相关知识点和技能训练为纬,编织成严谨的写作训练网。其中,三大文体还应按各项标准逐一细化分类,逐一呈现给师生,导之前行,规范演练。
  3.必须做到阅读教材在选文时以写作训练为基准,可考虑将选文设计为两个层次:一层为高层次鉴赏品味,以选录经典文体为主;一层为近距离借鉴吸收,以选录时文美文为主。
  G31R503.jpg
  G31R504.jpg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太原38~39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陈文娟20072007
陈文娟,湖北襄樊市致远中学。441003
作者: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太原38~39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陈文娟20072007

网载 2013-09-10 20:54:21

[新一篇] 高三歷史教學改革的探索

[舊一篇] 高中歷史教科書插圖研究  ——以人教、人民、岳麓版教材相關章節為中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