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高考注重能力考查的趋势,推动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高三复习教学改革更为紧迫。文科班的历史复习教学既要瞄准高考改革的新要求,又得从本校学生学习状况的实际出发。在这方面,笔者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教学安排上改“三轮复习”为“一遍清”
  鉴于学生以往对历史学习不重视,基础普遍较差,传统的做法是以三轮多角度的反复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强调的是机械记忆。这种做法在以前主要是考查知识的情势下,确实是能奏效的,但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为了赶进度,要在一学年时间反复三轮,做出的只能是“夹生饭”——不深不透,然后再去“炒冷饭”——加深加透。由于时间紧,容量大,教师只好满堂灌。而越俎代疱的结果,导致学生思维的依赖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为此,笔者在教学安排上作了突破性的探索。
  做法:第一学期前阶段(约10周)讲授《中国古代史》(选修),结束后正好期中考试;后阶段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期末考试范围正好是完整的中国通史,从古贯今。 第二学期前段(至5月上旬)复习《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结束后参加综合模拟考试;接着按中国史两大块、世界史一大块,分别划阶段系统整理,着力点是融汇贯通和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性。
  目标:通过“一遍清”教学达到:①在讲清“怎么样”的同时,讲透“为什么”,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主体知识及其内在联系;②历史概念比比皆是,着眼于平时教学中逐一阐明,并与相近概念比较鉴别;③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
      教学原则上改“填鸭式”为启发式
  着名教育学家布鲁诺指出,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因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深化,是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的。这里强调的是理解。毋庸讳言,填鸭式的满堂灌,是不能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具体到高考注重能力的考查,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显然,这种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强灌硬塞的教学是不能达成的。上述教学安排上的大改变,就有着相对充裕时间可以积极开展师生的双边活动,关键的是把启发性原则贯穿于复习教学的始终。
  做法:①注重平时教学的严要求,让学生努力做到课前预习,听课记笔记,课后复习;②讲授时,历史过程的枝节一般从简,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和分析;③巧设悬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积极发言,不要求学生重复课本中的现成表述。比如: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转变中,能领悟到哪些规律性认识?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借债情况表》中能透视哪些问题?有人说“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巧妙结合的产物,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等等;④对课文中一些理论性的阐发和结论,我总要追问学生你是怎样认识的?对一些新的观点,如对垄断出现的评述等,结合有关内容适当补充介绍;⑤恰当利用课文中的思考题,以及小字部分、材料、数据、图片等;⑥穿插引用高考命题中的杰作,如对《唐女祸》关于唐由盛转衰观点的评析等;⑦对课文后的练习题加以改造和充实,以增大跨度和深度。如“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要求的是概括。
  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同步增长,以求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②刻意追求平时教学的优化,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训练;③启发学生深刻领会理性认识,如社会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政治、文化间的关系;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实事求是地、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等等。
      教学方法上改题海战术为讲练多样化
  历史知识不是杂乱的史料堆砌,而是科学体系。各种测试抽查,各题目之间并非都有知识联系。因此过滥的做题和频繁的考试,不能推动学生主动地掌握系统知识,相反使他们时时处在穷于应付的紧张被动境地,导致厌倦心理以至丧失信心。依靠题海战术来强化记忆和培养能力将事倍功半,但这不等于说可以取消必要的练习和测试,重要的是应采取形式多样化的讲练结合。
  做法:①讲练结合。例一,在教师精讲“德意志统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意大利统一”部分,共同完成德、意统一对照表(含背景、原因、途径、主导、人物、结果、作用)。例二,依次列举1929——1945年逢奇数年代的重大事件(让两批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填写),订正补充后教师串讲。例三,全班闭卷列举中国发生于1927年的大事及其影响,然后让两名学生念读答案,再由教师归结革命的发展经历“高潮——低谷——高涨”的轨迹;②对于中国古代史中的文化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着重阐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具体的文化成就则设计分类一览表,让学生分阶段逐步填写完成;③最后综合课,分阶段系统概说后,师生共同概括同步的时代特点和阶段特征;④着眼于平时的单元线索整理,配合教学适当印发测试资料,供学生作辅助性练习;⑤除学校规定期中、期末和三次适应性模拟考试外,不再进行测试;⑥重视测试后的讲评,每次至少安排4课时以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着重指出共同性失误和薄弱环节。
  目标:①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知,在讲练中强化并熟练;②以题目形式,训练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能力,在讲练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③通过阶段性测试,获取真实、全面的反馈,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安排;④通过讲评,让学生相互吸取教训,查漏补缺,以求更上一层楼。
      指导方式上改单一的课堂教学辅以个别辅导
  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中,知识掌握程度的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尤其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差异更加突出。课堂讲授,只能面向大多数,这样势必使优等生迈大步受束缚,而后进生的紧跟尚存在困难。为了满足学有余力者的“超前”欲望,又不使力不从心者灰心气馁,笔者采取了多加个别辅导的方式。
  做法:先是教师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约请学生来自由交谈,以后就有许多学生不请自来。探讨的内容很广泛,有解答学习疑难,指导学习方法,科学支配时间,调节心理状况,反映教学意见,有时还涉及做人道理、人生价值、成功与失败等话题。
  目标:①因材施教。从各人的实际出发都给予合适的关心和帮助,以求不同层面的个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进;②心理咨询。作为任课教师,同样有责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开诚地谈心,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明确努力方向,以最佳的心态专心致志地投入紧张的复习迎考。一些非智力因素无疑是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③教学相长。通过频繁接触,增进了师生情谊。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学生自然心悦诚服地尊从教诲,教师又从学生的反馈中使教学得到优化。
      应试准备上改捕捉信息为重视考纲学习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依据非常透明,即以《教学大纲》为纲,以现行教材为依托,而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所以《考试说明》实为权威性的“考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做法: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中心课题是考试研究。讲座内容有:①历史高考与历史学习(学年开始时进行);②深刻领会《考试说明》。共安排8课时,除阐述其基本精神外, 集中注意力对所举例题逐一剖析,然后概括指出各种题型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归结解题步骤和方法。如材料解析题的四步骤要领,问答题解答力求审题清、构思全、表达准的基本要求等;③《1996年普通高考历史试题评价报告》摘要介绍;④历史规律性认识与避免思维定势问题;⑤试题常见词语选择;⑥历史应试的几项注意。等等。
  目标:①让学生对高考从内容到形式胸有成竹,应试能正常发挥;②举一反三,切实提高审题答题能力和应试技巧;③对照高考要求,冷静分析各自还存在的薄弱环节,以调整最后阶段复习的主攻方向。
      反馈显示改革实践初见成效
  对于上述探索,据来自学生的直接反映,是颇受欢迎的(学校曾约请各班学生代表为全校任课教师的教学打分)。再从四次(第五次将在6月中旬举行,未及统计)正规测试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说明, 已取得预期效果。
考试次第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合格率     3班  69.1%   52.2%   13.6%  23.7%(90分及以上)  4班   60.9   30.9    8.9   15.6优等率     3班   27.9   19.4    3.0   13.6(100分及以上)  4班   24.6   14.7     0   6.7最高分     3班  136分   116分   112分  120分        4班  134分   115分    99分  123分
  说明:
  1.四次测试成绩呈“高——低——升”的曲线波动,是符合本校系市郊农村普通高中实际情况的。应届高三共4个班, 文科两个班的总学额多于理科班,学业基础低且参差不齐。
  2.第一次是期中考,测试范围只限中国古代史,能集中反映新课“一遍清”的教学效果。
  3.第二次是期末考,测试范围是中国通史全部,容量增多,难度加大,成绩下降幅度尚属正常。
  4.第三次在第二学期开学初进行,是全市统一模拟测试,范围是高中历史全部内容,除因春节干扰外,主要按“一遍清”进度才开始涉及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因此这次成绩明显下降乃是预料中的。但却从侧面证明,“一遍清”复习与未复习就大不一样。
  5.第四次是在5月上旬,“一遍清”复习教学刚结束, 中外综合复习尚未开始,但从数据的回升表明,已初见成效。
  总之,笔者对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改革刚开始迈步,是否对路,最终将受高考的检验,并有待于今后实践中不断完善。
  
  
  
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杭州23~25G32中学历史、地理教学严秋韵19981998作者单位:温州市瓯海区永强中学 作者: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杭州23~25G32中学历史、地理教学严秋韵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4:21

[新一篇] 高三歷史教學中教材內容重組的原則和方法

[舊一篇] 高中寫作教材與閱讀教材的裂縫及整治  ——兼談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