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逻辑思维是一种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循特有的逻辑程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被誉为人类认识大千世界最基本的理性思维。在钱学森提出的思维科学理论体系中,逻辑思维被列在关于个体思维的三种形式之首,也就是说,逻辑思维是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的基础、起点。
  长期以来,培养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被看做数理化学科的任务。其实,逻辑思维与语言能力,语文水平的关系也甚为密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的目标,语文教学也要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一、从逻辑与语文的关系看逻辑思维训练
  人的大脑机制最能说明逻辑与语言的密切联系。科学家很早就发现逻辑思维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这个功能分区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大脑分区是一致的。发展逻辑思维,锻炼了大脑左半球,也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老师们都有这种体验,数理能力强的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也很强;很多科学家如物理学家吴健雄、钱三强,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学时期就首先以他们出类拔萃的语文能力而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逻辑思维与语文的联系还可以从语文领域的四大要素来看。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这四种能力都是以思维,包括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写是说的书面形式,作者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必须遵循人类共同的思维规律,没有逻辑思维,是不可能把复杂的道理和感受讲清楚的。至于读和听,如果弄不懂人家话语间、文章中的逻辑架构,实际上就是没有真正听懂、读懂。叶老对语文与思维关系的精辟阐述,为语文教师揭示了发展思维,尤其发展逻辑思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逻辑学科知识为基础,而逻辑学科知识也正是语文知识的组成部分。传统语文总是把语、修、逻相提并论,逻辑知识短文也曾进入语文课本。目前流行着语文八字宪法之说,这八个字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生画知识树,总少不了“逻辑”的位置。可以说,逻辑是语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语法、修辞等专科知识共同建构了语文知识的整体框架。可以说,缺了逻辑的语文知识是缺腿的、不完整的。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普及逻辑知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从当前语文教研现状与目标看逻辑思维训练
  为了实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要求,语文界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并探索着思维训练的路子。人们一方面研讨着一般思维训练,一面热衷探讨创造性思维培养。各种语文刊物刊登的也都是这两类文章,实际的语文教研教改也是重在思维训练,尤其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训练却被忽视了。我们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必须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忽视逻辑思维训练,也就是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从思维科学看,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现代学者张晓芒说:“任何一个创造性成果的产生,都包含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两种思维合作下产生的结果。”这两种思维特质一是发散型,一是聚敛型,对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来讲是缺一不可的。还有的人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品质)乃是逻辑思维高度浓缩、简化、自动化的结果。”这正是说,逻辑思维是基础,是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逻辑思维基础,创造性思维才能出成果。而片面强调创造性思维培养,忽视逻辑思维训练往往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如在中学生作文中常常看到把谦虚说成虚伪,把性格温和说成美德,把骄傲说成自我价值实现等。没有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说不上创造性思维的。每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往往是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共同参与。所以,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训练好逻辑思维。
  教学的长远目标是培养跨世纪人才。世界进入了智力解放、智力开发的时代,一位思想家说过:不要一个充塞的大脑,宁要一个开阔的大脑;不要一个无所不知的大脑,而要一个智力发达的大脑。“开拓学生视野,开展学生智力”也正是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教学确立的目标。开发和发展构成智力因素核心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教他们掌握规律性知识而不是僵死的教条,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使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张志公先生说:“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副逻辑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以选拔人才为主要目的高考,体现了考能力、考规律性知识掌握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形成要以思维为前提。当前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知识结构轻能力结构现象,涌现在教科书中的是大量字、词、句、篇等感性知识材料,学生们费尽辛苦识记不少课文,十年寒窗苦却摆脱不了阅读上教一篇会一篇,语法上教一句会一句,但作文中屡屡出现百消不解的概念模糊、推理错误、条理混乱等问题,面对高考只感到茫然。思维是学习的基本功,逻辑思维更是基础的基础。如果说,提高智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为了实现提高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这个长远目标的话,那么,“训练好一副逻辑头脑,”培养发展能力,掌握“双基”就是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的近期目标。
  语文教学以逻辑能力的培养为己任,不仅有利于本学科教学,也对其他学科尤其数理学科有帮助。目前很多学生在数理化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大多缘于对语言逻辑理解不清。语文被定为基础工具课,基础学科中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语言文字文章文化外,还承担了开发智力,培养基本的思维能力的任务。由此看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也是由语文科的工具性所决定的。
      三、逻辑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和一些常用方法
  思维训练,是指通过某种途径、方式掌握正确的思维过程、思维形式、思维方法的过程。把逻辑思维知识,正确的思维过程、形式、方法的掌握和传授贯穿在语文知识的教与学过程中,追求“逻辑思维规律、方法,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语文知识内在规律,在教和学相互作用中的和谐和统一”,这就是语文的逻辑思维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掌握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这一掌握知识规律、途径和方法。
  逻辑思维训练内容包括逻辑知识的传授、思维形式及各种逻辑方法的训练和部分思维品质(如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的培养。逻辑知识指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一般知识;逻辑规律指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逻辑方法有实验、概括、分类、比较、对比等常用方法及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辩证方法;逻辑形式指概念、判断和推理;逻辑关系有个别和一般,反对、矛盾、条件、因果等,以及时间、顺序、机能关系及其相互制约性。
  逻辑思维训练应与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在语文知识教学中传授逻辑知识。如逻辑方法训练要与阅读教学相配合,北大附中编的《高三学生用书》中,把逻辑方法编入阅读复习的章节中,不失为一明智之举。逻辑形式与逻辑关系训练宜与语法教学对应起来,如概念与名词、判断与句式,条件推理、因果关系的判断与复句都可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处理得当,逻辑训练与语法知识的掌握将取得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语法和逻辑本身就联系密切,有的语法现象若没有逻辑知识是讲不清的。要讲清“只要努力,就能考上大学”是病句,如果不用条件推理前后关系的知识来讲是讲不清的,逻辑规律训练与作文教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各种语文活动,都可以得到相互渗透,只要教者有此意识,学者自会受益。
  逻辑思维训练分两个阶段,一是形成验证阶段,以课内教学为主,把逻辑思维训练内容渗透到学科内容的教学之中;二是综合应用阶段,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主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让学生在探索语言、逻辑规律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这两个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在形成验证阶段可采用即时反馈法、连类推及法。
  即时反馈法指在课堂教学完成后,立即用大量练习题来反馈验证,通过练习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练习题采自:1.日常生活,2.语文课本,3.逻辑教科书。
  连类推及法是一种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逻辑形式,联系日常生活和语文课本实例,按逻辑规则做写话练习,从而逐步形成能力。
  综合应用阶段可选用的方法比较多而灵活。在一些复杂的逻辑活动(如辩论)中,对命题的分析可说是最综合的逻辑训练。训练所用的方法有正名、规避、绎理、推因、辩异等。
  正名,依据同一律原则用概念知识、界定命题中的“名(概念)”的定义域过程。如准备辩题《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时,正反双方都要对“将军”、“好兵”、“想”做出注释。正方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兵是好兵,“将军”则被解释为:最高统帅,其职务、地位都无人比拟,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好兵”则被解释为“安于本职工作,无野心,兢兢业业,是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反方则认为:将军是智慧力量的化身,是事业成功的标志。好兵是那些有大局观,有远大志向,是军事上出色的战斗员。
  规避,区分命题中不合事理的部分,在立论时有意避开这部分。如对“艾滋病不是医学问题,是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由于“艾滋病不是医学问题”从事理上很难讲通。因此,立论时有意避免谈是不是医学问题,而以“是社会问题”为中心论点。
  绎理,用推理知识对命题做分析的方法,把命题转换为“只要……就”,“如果……就”形式,然后遵照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和“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的规律原则对已转换的命题做出分析。如要否定“(如果)读书千遍,(那么)其义就会自见”命题时,因为“无之必不然,”必须否定原件才能否定命题,这就找到了反驳思路:和尚念经,并非个个都见其义。
  推因法,用推示因果的逻辑方法推求论证的练习法。如用“差异法”分析“现代化进程必导致人情淡漠”这一命题,首先寻找“现代化进程”与“人情淡漠”间有无因果联系,作为反方,可从地域性横向联系,用西方社会为实例,又能从历史性纵向联系,从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寻找证据。推因法能活跃思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
  辩异,用各种逻辑知识来分析思路表述中的逻辑错误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如对“青年学生交异性朋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方为维护“利大于弊,”的观点给出如下思路:
  人需要交流,需要理解,需要朋友。青年学生当然要交朋友,不管这朋友是否异性,交异性朋友当然利大于弊。
  找出这段话的逻辑错误。一般可找出1.人是集合概念,这里却用为普通概念;2.混淆了朋友与异性朋友的共性、个性差异;3.用“人的需要”来证明利大于弊,用可能来证明现实,这些都是不易被察觉的逻辑错误。辩异法难度较大,一般宜放在高二以后使用。
      四、逻辑思维训练的几个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逻辑知识教学,不能走传授各种复杂术语和教条的老路,要以实践为主,重在理解,重在实用,要使学生学会使用逻辑方法去分析问题,认识世界,同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实践论原则,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2.素质发展原则
  逻辑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最终目的。结合各种语文活动包括常规教学来实现,各种训练内容都应以相应的语言形式来体现,密切配合语法、文章等语文知识的传授,所有的训练方法都宜围绕着提高语文水平、语文素质这一核心目标来设计实施。
  3.思维的整体性原则
  逻辑思维训练必须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才能有较大成效。优秀的思维应同时具备聚敛与发散、求同与求异、批判与创造等形式,优秀的思维品质要求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这就是说,优秀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要通过促使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不断提高来实现。逻辑思维训练要遵照思维整体性原则。
           作者单位:深圳华侨城中学
  
  
  
现代论丛广州23-25,53G31中学语文教学甄小敏19961996 作者:现代论丛广州23-25,53G31中学语文教学甄小敏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0:53:32

[新一篇] 試論語文教學中的誤區

[舊一篇] 試論語文教學的過程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