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都春月)
背诵,自古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好方法,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人产生了疑虑,以为若再强调背诵,似乎有悖于素质教育宗旨,不应提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加分析地一律反对背诵是极不科学的。
背诵早已被实践所证明,它既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他们虽然治学方法不同,学术成绩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博闻强记。大家熟知的王国维如此,鲁迅如此,钱钟书更是如此。钱钟书先生从幼年起,不仅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就连《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以及《七侠五义》、《说唐》等古代小说,“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钱钟书传》4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正因为在他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再加上他超人的智慧,所以作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而今已着作等身,文学造诣极高,成为名扬国内外的大学者。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各时代的人民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学习我们的语言文学,学习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而加强背诵的训练就是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也许有人会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电脑已被人们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语文的学习,也无需人们再劳心费神地记忆背诵了。诚然,电脑在某些方面能代替人脑,但还不能完全代替人脑储存信息的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要的记忆和背诵,尤其不可忽视。我们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学的感受能力;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体悟民族语言的优美。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幼儿时背诵的古典诗词,尽管不解其中含义,但常常一生难忘,并且它能使幼小的心灵感知母语的特点,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到了小学、中学,随着认字、造句、作文能力的提高,大量的读说听写的训练,便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了。背诵的诗文多了,便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提倡在学前、小学和中学都要注意背诵能力的培养,要有一定背诵的功夫。同时,我们都承认语文是基础工具,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和运用好这工具?方法固然很多,我认为最简单、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地记忆和背诵名篇佳作。一个学生只有把别人的好作品和有关知识印到自己的头脑里,融会贯通,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变别人的工具为自己的工具,进而形成自己的专用工具。倘若自己没有工具,用时现向人借是不行的。偶尔借用一下,如查辞书字典未尝不可,但长期靠借工具过活肯定行不通。比如作文,如果平时不掌握大量的词汇,不掌握文章的谋篇布局的方法,写景就抄景物描写辞书,记人就看人物描写大全,永远也不可能得心应手地去写作。
我们提倡背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背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诵读课文,感知和体会课文的语意和整体美,否则教师讲得再好,分析得再透,学生也只能只言片语的领会,这样便破坏了全文的整体美。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形成能力,那么通过背诵,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学知识,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倡背诵,不仅不是与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相反地,恰恰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怎样背诵,我们一般都提倡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教师先讲一下,让学生首先理解原文,特别是古代诗文,先要扫除文字障碍。但有时先让学生背诵,让他们产生许多疑问,然后再讲解,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死记硬背”,当然不理解的死记硬背是在反对之列的。我国古代旧私塾先生往往就先让学生背熟原文,然后再讲。实际上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并非都是通过老师的一次讲解就能完成的,往往还需要长期的慢慢体味。古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又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强调了熟读和背诵的重要。
今天,我们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已大大的优于古人了,老师除了先作必要的讲解和示范外,还应教给学生必要的背诵方法和有关知识,如古典诗词格律常识,快速记忆的方法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先放一些与诗文内容相配合的录相或幻灯片进行情境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生动性、趣味性,也可以在限定的时间内开展背诵比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背诵。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虽然对学生提出了背诵的要求,但似乎还嫌强调得不够。笔者建议,可否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要求之外,再加一个“背诵能力”。背诵是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能力。一个人能不能背,会不会背,背下的东西多与少就是一种能力。所以学生的背诵能力,不仅幼儿时就要培养,而且从小学到大学要不断锻炼和强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背记的功夫往往决定他一生的成就。一个学者只有记忆的东西多了,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许多文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科研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记的东西不足,储存的信息不多。
至于背诵的内容,不妨再扩大些。优秀的古代诗文要求学生背诵,当然是必要的。古代戏曲的优秀片段,也可以让学生背诵,特别是其中的曲词往往是优美的诗歌,很便于背诵,比如关汉卿的《窦娥冤》中《法场》一节就很好。但学生背诵似乎很难,不过一旦背下来,就获益非浅,不仅记住了那里的许多名句,掌握了元杂剧的许多知识,而且对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也似乎明晰了。但是要求学生背诵古代诗文、戏曲、固然必要,而更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让学生多背一些现代诗文为好。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诗文和我们现实生活贴得很近,学生易于理解,便于受教育;另一方面,现代诗文可以直接借鉴,对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更有帮助。倘若学生通过日积月累,背诵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又能融会贯通地运用,相信一定会说起话来妙语连珠,作起文来,笔下生花!
以上仅是个人的管窥之见,很可能失之偏颇,敬祈同行专家不吝赐教。
(责任编辑 刘雪坚)*
新语文沈阳25-26G31中学语文教学都春月19971997 作者:新语文沈阳25-26G31中学语文教学都春月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0: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