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两年前,《哈佛女孩刘亦婷》一时风靡大江南北,这本书成了无数中国父母手中反复研习的“宝典”。但是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调查显示,从今年初开始,这批图书销售却出现了整体下滑趋势。相反,如《我平庸,我快乐》、《快乐家教方案》、《何必上哈佛》等一批反“天才”的教育的书,开始受到青睐。
  这两类书籍代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观:代表精英价值观的注重智商教育模式和代表反精英价值观的注重情商教育模式。它们的畅销,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关心;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对则表现了人们对教育目的的反思。对于前者,有必要追问的是,是否所有的人都应该而且能够成为高智的天才?对于后者,我们要质疑的是,是否天才就意味着忧郁而平凡意味着快乐?是否能力的增长必然带来人格的缺陷?总之,需要反思的无非是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人们对所谓天才的逸事津津乐道并勤于仿效,其实背后隐藏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庸俗心态。刘亦婷尽管进入哈佛学习,但其日后成就现在却难断言。
  以《我平庸我快乐》为代表的“反天才”派却从一个极端陷入另一个极端。该书作者周洪宣称:“我的教育方针:宁要快乐的傻子,不要忧郁的天才。望子成龙的父母,是一心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儿女的痛苦之上。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强调快乐教育本身无可厚非,但倘若仅仅是为了快乐而忘了教育,则毋宁说是一种悲哀。它要的快乐是不思进取的快乐,是麻木不仁的快乐,是无知者无畏的快乐,总之,为了快乐而放弃了进取和知识带来的满足,是异化的快乐。而教育,在追求异化快乐的过程中被忘乎所以。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教育是一种社会化形式,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基本生存技能、求知能力和社会规范等内化在个体之中,从而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遵循社会的游戏规则,调节自身的行为。但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看法往往放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针对受教育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产生了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在这些观点中,缺乏对教育目的的真正认知,人们不是对一些庸俗的名利孜孜以求,就是对犬儒主义的生活态度趋之若鹜。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教育应该追求的是人格的健全和多样,而非画地为牢地限定了几个模式,然后硬要往千差万别的人们身上套。柏拉图早就指出,社会需要分工,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不同的人能够做最适合他们的工作。教育既不能名缰利锁,也不能放任自流,真正的教育是认识人们的兴趣和潜力所在,引导他们最大可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方法的选择却无具体的标准,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都有可能影响到教育的方法。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要紧的是给予受教育者足够的空间去实现自己。这或许就是教育的目的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所在。
家庭与家教合肥G51幼儿教育导读李继宏20032003 作者:家庭与家教合肥G51幼儿教育导读李继宏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0:51:30

[新一篇] 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取向研究

[舊一篇] 我國專業學位教育主要問題辨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