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诗话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课堂形象能否凝聚学生的目光;导语表述是否具有新颖性,是否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教学中来;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像一只无形的手调控着课堂的进程和气氛;叙述语言是否具有磁性,能否凝聚学生的思想和情绪;课堂情节是否具有曲折性,是否能够引人入胜;板书是否具有艺术性,是否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堂教学过程是否创设了浓烈的情感氛围,是否能够给学生以向上的情绪和情感的培养;课堂结尾是否具有拓展学习兴趣和空间的功能,是否能够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这些基本环节和要素是每一位教师都在孜孜不倦研究和实践的内容。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刹那,教师就开始用自己的服饰、动作、神态、修养等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和影响力的辐射。所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大方、得体、儒雅、潇洒,既要给学生无声的影响和熏陶,又要给学生无穷的活力。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好的导语,三两声,几句话,扣人心弦,情感铺垫,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课堂教学的语言应追求“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效果,要精练、生动、形象、活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说一堂课的节奏一定要有起伏、有跌宕,这样才能有滋有味。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借此诗形容教师的板书艺术。郑板桥认为竹子有三种:手中之竹,这是物;眼中之竹,这是形;胸中之竹,才是神。我们的板书设计,就是要求削尽冗繁留住“清瘦”,求得“精神”。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我们可以借此诗来形容课堂教学的情感要求。举手投足之间,顾盼神思之际,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某种感情。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应当用来形容我们一堂课的结束语。好的结束语,应当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审美效果。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节课引向下一课,学习空间从课堂拓展到课外。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对于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每个教育工作者在精神状态上、气势上要有“举重若轻”的风度,敢于追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超越自我。在每一节课的准备上,我们每个教师要有“举轻若重”的态度,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精雕细刻每一个环节,把每一节课当作一个艺术品来塑造。

江西教育南昌1G382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柳思铭20062006
柳思铭,广州市教育局。
作者:江西教育南昌1G382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柳思铭20062006

网载 2013-09-10 20:51:47

[新一篇] 教學理論與實踐 新時期中學歷史教學改革回顧與展望(下)

[舊一篇] 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及其特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