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述评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弗莱雷教学思想之精髓:
  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对话式教学”对“讲授式教学”的抨击
  “解放教育观”对“储蓄教育观”的宣战
  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是世界着名的巴西教育家。他在拉美和非洲开展了长期的教育实践研究,其贡献是提出了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建立了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
  具有发展中国家强烈特色的弗莱雷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从教育哲学方面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教育即政治”的观点;他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究了教育与觉悟的关系,指出教育要与人的觉悟过程联系起来;他以解放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要实施“对话式教学”,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弗莱雷的教育思想已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每年都有纪念弗莱雷的研讨会举行。
  笔者在撰写《弗莱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时,正值弗莱雷逝世四周年之际,重温弗莱雷的教育思想,对他主张的“对话式教学”感受颇深,尤其是联想到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在我们的课堂中,有多大程度是“对话式”的?我们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是否认识到在教学中“对话”的意义?鉴于此,本文着重对弗莱雷所批判的“讲授式教学”及“储蓄教育观”和弗莱雷所主张的“对话式教学”及“解放教育观”进行阐述和评论,以期能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一、“讲授式教学”与“储蓄教育观”
  (一)“讲授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他探究了学校中的教学关系。他发现,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讲授”。
  他认为,这种“讲授”具有一种特殊的弊端,即表明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讲授者教师是主体,听讲者学生是客体。作为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用讲授的内容来“填满”学生。作为客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把老师所讲的储存起来。在这种教学中,师生之间没有对话,没有交流,这种不对话表明了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垂直关系,而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讲授的内容又往往是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脱离现实的。
  弗莱雷指出,这种“讲授”会导致学生机械地记忆所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变成被教师“填塞”的“容器”。教师把这些“容器”填塞得越满,越会成为好老师;这些“容器”越是愿意顺从地让老师填塞,就越会成为好学生。这种讲授式教学充分反映了一种传统的教育观。
  (二)“储蓄教育观”
  对于这种传统的教育,弗莱雷有一个着名的十分形象的比喻。他把这种传统的教育比作是一种“银行储蓄”式的教育。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中指出,“这种教育是一种‘储蓄’行为,学生就像是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教师进行讲授,进行存款,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讲、接受、记忆和重述,进行储存。师生之间以这种‘你储我存’取代了相互的‘交流’——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发展批判意识就越少,而这种批判意识可以使他们作为世界的改革者介入于这个世界。”(注:Freire,Paulo.(1970).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New York.New York:Seabury Press.P58.)。
  在这种“储蓄教育观”中,教师至高无上,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教育中就出现了弗莱雷指出的如下一些现象:(注:Freire,Paulo.(1970).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New York.New York:Seabury Press.P74.)
  1.教师总是教;学生总是被教。
  2.教师总是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
  3.教师总是在思考;学生不用去思考。
  4.教师总是讲授;学生总是顺从听讲。
  5.教师总是执行纪律;学生只有遵守。
  6.教师有权选择并制定规定;学生则遵守规定。
  7.教师有主导作用;学生围着教师转。
  8.教师有权选择教学内容:学生(从未被征求过意见)则要适应这些教学内容。
  9.教师利用自身的威望成为知识的权威,反对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只能听从教师。
  10.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
  在这种“储蓄教育观”中,学生被看作是要进行适应的人和要进行调整的人。学生储存的东西越多,学生自我发展批判意识就越少。学生越是被动地学,越会倾向于去适应世界,而不是去改造世界。
  弗莱雷强烈地抨击了这种“储蓄教育观”,他指出,这种教育观剥夺或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权。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是一种依附权威的思想,他们所受的教育就是听老师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想和怎样做。结果,未来的他们只能成为被动的、没有创造力的劳动者。(注:Freire,Paulo.(1970).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New York.New York:Seabury Press.P78.)
  因此,弗莱雷提出要用“对话式教学”来取代“讲授式教学”,要用“解放教育观”来批判“储蓄教育观”。
  二、“对话式教学”与“解放教育观”
  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注:Freire,Paulo.(1970).Pedagogia del Oprimido、Mexicd:Siglo XXIEditores.P97.)他大力提倡“对话式教学”并以此来批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他对对话的实质、对话的基础和条件、对话的特征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一)对话的实质
  弗莱雷认为,作为人类现象的对话,具有一定的构成要素,其中有两个方面(行动和思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对话要求有行动和进行思维,但行动和思维不能截然分开。如果在行动和思维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就不是真正的对话,也就不会去实践,因而,可以说真正的对话是一种对世界的改造。但是,不真实的对话,会有损于行动和思维,成为连篇空话或咬文嚼字。空洞的对话是不会揭示世界的,因而也不可能去改造世界。另一方面,如果仅强调行动而忽视思维,那么这是为行动而行动,是一种行动主义,它否定了真正的实践,也阻碍了对话。(注:Freire,Paulo.(1970).Pedagogia del Oprimido、Mexicd:Siglo XXI Editores.P99.)
  弗莱雷指出,人的存在不会是无声的、沉默的。说话不是某些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的权利。因此,任何人不应只对其他人说话而剥夺别人说话的权利。人们说话是对世界“发表意见”,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行为。(注:Freire,Paulo.(1970).Pedagogia del Oprimido、Mexicd:Siglo XXI Editores.P107.)
  (二)对话的基础和条件
  弗莱雷认为对话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上的,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对话。
  1.对话与平等
  对话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在否认其他人有说话权的人与被否认有说话权的人之间不可能有对话。弗莱雷认为,在进行对话前,必须使被否决了讲话权的人夺回自己的这种权利。不让别人讲话的人是不人道的。
  2.对话与爱
  除了对话中要平等外,弗莱雷还强调人类的爱在对话中的重要意义。弗莱雷认为,如果不热爱世界,不热爱生活、不热爱人类,那么就不会有对话。爱是对话的基础,爱也是对话本身。(注:Freire,Paulo.(1970).Pedagogia del Oprimido、Mexicd:Siglo XXIEditores.P112.)
  3.对话与谦恭
  对话的双方要谦恭,如果没有谦恭,就没有对话。假如对话者双方之一高傲自大,瞧不起对方,那么对话就会中断,因为对话是人类的一种相互了解和共同行动。
  4.对话与信任
  如果不相信他人,也不会有对话。相信别人做事有能力,相信别人有创造力,相信别人有发展力,相信这些能力并非仅某些精英特有,并非仅对话才可能进行。相信他人是对话的先决条件,它先于面对面的对话。
  弗莱雷指出,只有建立在平等、爱、谦恭、相信他人的基础上,对话才是一种双方平行的关系。如果缺少爱、缺少谦恭、不相信人,就不会产生信任。如果没有信任,也就失去了对话的条件。信任会使对话双方更加感到在讨论世界的问题中他们是同伴。
  (三)对话的若干特征
  1.对话是平行的交流
  弗莱雷认为,交流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人类生来就需要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有两个前提很重要:一是要真实地表达思想,不要说假话、虚话;二是要积极地参与交流、参与社会活动。如果在交流中尽说假话,或者尽管讲的也许是真话,但却是空话,远离实际,不愿参与社会实践,那么这种交流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教学中,他提出了师生间的双向性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是一种平行、平等、民主、真实、积极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师生双方都是主体,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交流。
  2.提问是对话的关键
  弗莱雷认为,对话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使对话有成效,提问是关键。他认为,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应成为问题的提出者。提问实际上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批判分析。为此,他对教师的提问也提出了以下一些要求:
  ——要提出能够激起思考的问题;
  ——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提出疑问。
  3.对话需要合作
  弗莱雷认为,在对话中,为了改造世界,对话双方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他指出,在非对话的教学中,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一个主体要使对方成为客体。而在对话式教学中,不存在一个主体要使另一个成为客体,对话的双方都是主体,共同去揭示这个世界、去改造这个世界。因此,对话不是强制的,不是被人操纵的,而是双方的一种合作。
  (四)“解放教育观”
  弗莱雷提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的思想。他认为,实施对话式教学反映了教育上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是平等、民主、真实、积极的交流。在交流中,双方都是主体,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交流。这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给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储蓄”法完全不同。
  正如讲授式教学反映了“储蓄教育观”一样,他的“对话式教学”也反映了他的“解放教育观”。根据弗莱雷的“解放教育观”,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使人觉悟,要具有批判的意识,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获得“解放”。他对教学就是讲授,就是由教师在课堂上一人唱独脚戏的这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极为不满。他认为,“储蓄式教育观”就是灌输式教育,是不民主的,削弱了学生大胆向权威提问的勇气和能力。而“对话式教学”则是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的,把学生看作主体,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意识。
  因此,弗莱雷主张在教学中应要进行对话,因为这是人们获得“解放”的重要途径。
  三、弗莱雷“对话式教学”的启示
  (一)“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注重对话而不是注重讲授,是对我们传统教学的一种革新。这种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了上好课,有的教师花了很多时间来钻研教材,进行备课,但他们的着眼点主要是在自己的“讲授”上,考虑的是如何“讲”得更好,“授”得更多。当然,也有教师考虑到学生如何能学得更好,但主要的还是考虑学生如何“接受”得更多更好。在我们通常的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很少,对话不是主要的;教师仅按自己预定的计划讲授。
  “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对话,这与我们通常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怎样在课堂中通过对话来进行教学,是促进教师进行创新的一个动力。教师不是按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这会逐渐培养教师不断创新的精神。
  对学生而言,“对话式教学”会极大地促进学生思考,与教师一起共同去探讨未知的世界。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不断被激励去主动地探究。学生的学习不再被限制于教师所讲的范围,而是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新。
  “对话式教学”是培养师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对话式教学”有助于促进民主平等
  人类社会在向民主平等的社会发展。教育民主与平等是教育发展的主潮。在教育中实施对话式教学有助于促进民主平等。
  “对话式教育”表现的是A(教师)和B(学生)之间的一种平行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平等的,而讲授式教学A和B之间是垂直的关系,A是主体,而B是客体。在对话式教学中A和B都是主体,而客体则是C(世界)。因而,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目的是要更好地了解世界、改造世界。
  在教学中强调提问、对话和交流充分显示了教育的价值取向:民主与平等。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改变了其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以民主、平等为导向的价值观激励教师和学生去了解世界、改造世界。
  “对话式教学”是实施民主平等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加强相互合作
  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主体,并不存在那一方为主,那一方为客。在这种平等关系基础上的对话,是一种平行的交流。对话产生交流,交流产生合作。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
  教学是双向性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因而,只有双方进行有效的合作,才能完成教学的任务。合作的前提是要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式教学注重这种交流,教师在交流中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学生在交流中也知道了教师的意图,从而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合作。
  “对话式教学”是促进合作的一种有效保证。
《全球教育展望》沪57~60G1教育学黄志成/王俊20012001巴西着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提出了闻名于世的“解放教育思想”。解放教育思想对传统的主流教育思想和课程教学理论进行了猛烈抨击,其中最主要的有弗莱雷提倡的“对话式教学”。弗莱雷以“对话式教学”抨击“讲授式教学”,用“解放教育观”来向“储蓄教育观”宣战。“对话式教学”对于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黄志成 王俊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教授、研究生 (上海 200062) 作者:《全球教育展望》沪57~60G1教育学黄志成/王俊20012001巴西着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提出了闻名于世的“解放教育思想”。解放教育思想对传统的主流教育思想和课程教学理论进行了猛烈抨击,其中最主要的有弗莱雷提倡的“对话式教学”。弗莱雷以“对话式教学”抨击“讲授式教学”,用“解放教育观”来向“储蓄教育观”宣战。“对话式教学”对于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网载 2013-09-10 20:51:25

[新一篇] 開放式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舊一篇] 張志公與中學語文教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