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撮述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1996年8月11日至15日,“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暨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代表73人,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
  这次学术讨论会主要围绕全球一体化、20世纪历史潮流、冷战后的国际格局、民族主义、20世纪社会主义等问题展开讨论。
   一、关于全球一体化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世界整体化、全球一体化构成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要特点,但全球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各国各民族发展的同一化,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发展是多样化的统一。纵观20世纪世界历史,在各民族和各国家相互依存、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的同时,国际社会政治分裂趋势日益扩大和加深。整体世界作为矛盾统一体,不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阶级、民族矛盾,还存在着由不同的国家利益而产生的各种冲突和斗争。整体世界矛盾统一体又是对立统一的,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国家将在相互矛盾和斗争中共存发展。政治上的分裂不可避免,并将阻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但全球经济一体化必将冲破各种阻碍并持续发展,它将加深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和各种矛盾,并为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创造条件。
   二、二十世纪历史潮流
  关于这个问题,会上形成了五种观点。
  1.20世纪的历史潮流可概括为“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经济要发展”,也可在这15个字后加上“全球的事要由各国人民商量来解决”,即和平与发展。这种潮流在21世纪将延续下去。
  2.20世纪的历史潮流是民主化,其内容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民主化等。
  3.20世纪历史潮流是现代化由局部地区扩大到全球的过程。民族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建立包括在现代化之中。
  4.20世纪的历史潮流包括两方面:现代化和民族主义。现代化潮流有两个标志:一是1956年世界工业品贸易第一次超过农产品贸易,二是1971年在世界就业人口中非农业就业人口首次超过农业人口。东方国家卷入现代化是被迫的,其动力是民族主义。东方国家实现现代化首先是建立民族国家,然后发展民族文化,最后完成经济现代化的历程。
  5.不要试图找到一个解开20世纪世界历史潮流的钥匙。20世纪历史潮流是多样的:有大潮流,有小潮流;有主潮流,有支潮流;有明潮,有暗潮。无论那种潮流都不应忽视。
   三、冷战后的国际格局
  冷战后国际格局如何?代表们众说纷纭。
  1.五级格局或五大力量中心的新格局,即以美国为中心,俄、欧盟、日、中各为一顶点,构成一平行四边形,并组成中美俄、美欧日等若干性质不同的大三角关系和中日美等亚三角关系。美德日潜在的三角均势关系将在21世纪逐步显露出来。
  2.“一超多强”或“一超四强”的格局。美国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而欧盟、日、俄、中无论在综合国力还是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上,都无法同美国相媲美,只能充当地区力量中心,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强国的作用。
  3.冷战后新格局发展显示出多极化趋势,但新的多极化格局并未最终形成,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大国、“极”地位尚未最后确立,而且多极化的形成是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从国际战略全局看,它将是世界性的政治抗衡与经济竞争并行中的转化时期。在国际政治上,将中经“一霸回归”、“三强(美德日)抗争”、进而走向多极世界。在国际经济上,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经“起步”、“助跑”和“起飞”,进而刷新国际市场面容。这个国际新格局大约要到21世纪中叶前后才能基本形成。
   四、民族主义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席卷全球,民族战争和冲突此起彼伏。有同志分析了民族主义的来龙去脉,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15、16世纪的欧洲,根据其性质和内容的演化,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16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中叶,第一批近代民族国家建立,民族主义在欧洲、北美蓬勃兴起,在世界范围出现了民族主义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第二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欧美民族主义蜕变为民族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殖民扩张进入鼎盛时期,与此同时,亚非拉民族主义开始进行并与前者发生碰撞;第三阶段从一战后至二战结束,是民族主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时期,也是亚非拉民族主义崛起和西方殖民主义开始走向衰亡的时期;第四阶段从二战后至80年代,这是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持续高涨,西方殖民主义消亡的时期;第五阶段从80年代末至今,世界民族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冲击世界,催生了一批新国家,改绘了世界政治地图。
  民族主义呈现不同的表现形态和功能:它既能充当构建民族国家、维护或巩固国家统一和尊严的守门神,又可能变为威胁和破坏国家稳定统一的破门槌,在一定场合作为各种国际和民族国家内部冲突的根源而发挥作用。
  与会代表还就民族主义和民族问题、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民族主义与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与宗教信仰、民族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民族主义与霸权主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五、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
  代表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本世纪重大的历史成就。几十年来,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直到60年代初一直处于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有学者认为,苏联的解体不能笼统地说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苏联模式创立于斯大林时期,在当时有一定的历史必然。它曾为苏联在短期内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但苏联模式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少问题,二战后它被推广到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其弊端也愈积愈多、愈来愈严重。苏联从赫鲁晓夫开始曾试图进行改革,但未针对这种模式的弊端,收效不太明显。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把苏联改革引向了歧途。对苏联模式应具体分析,全盘否定将会导致对苏联20、30年代历史的否定。对苏联变质、解体的原因首先要从内部寻找,戈尔巴乔夫把完善社会主义的改革引向了资本主义,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国际掘墓人和社会主义最大的叛徒,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仅仅是外因。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挫折向世人提供了深刻教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重大贡献。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插曲,不可能从根本上阻碍人类奔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进程。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振兴将是历史的必然。
  这次学术讨论会还讨论了中外关系,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世界史学科的现状、改革和前途等问题。*
史学月刊开封118-119D7国际政治陈从阳19971997作者陈从阳,1965年生,湖北省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系讲师 作者:史学月刊开封118-119D7国际政治陈从阳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0:50:49

[新一篇] 學術與生命  ——對一個民族音樂學者的“個案”調查

[舊一篇] 學術出版引入同行專家評審機制的探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