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实、变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试题的解题技巧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翻看近年全国各地的近60套中考试题,我们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外阅读试题中,开放性试题的比例是越来越大,甚至我估计这种命题趋势还将越来越大。之所以出现这种命题趋势,我认为主要是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个性,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这种思想和理念,命题者在命题时便在课外阅读试题中有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阅读试题,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答出不同的见解。这种命题的思路不仅会延续下去,甚至还会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下去。不过让我们感到有些困惑的是不少考生在解答开放性阅读试题时得分率不是很高,甚至有的考生根本就答不到点子上,答案不着边际。那么,是不是解答这类课外开放性阅读试题就没有技巧可言呢?如果我们不去认真研究中考试题,毋庸置疑,那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回答。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解答这类试题。
  一、把握一个“多”字
  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我们发现这样一条命题规律,不论是哪一种文体的阅读试题,命题者在命题时都不外乎设计这样的题目:根据对选文某个问题的理解,谈谈你的认识、看法,或给你的启示,或发挥联想、想象进行评价等等,就是同一套试题里也有可能出现2~3条这类试题。这一类题的答案,可能由于考生对选文的解读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答案,有时甚至会出现解读的错误,那么命题者在给这类题拟参考答案的时候,将尽可能把考生能够解读出来的答案都拟出来,所以我觉得在解答这一类题时,如果题目没有特殊的限制(有的题目有字数的规定),答题时就应联系选文内容尽可能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去答,把自己能够想到的答案尽可能地都写出来。因为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只要能联系选文内容,答题中的“多”无论如何都有学生自己的感悟理解。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丢失分数。当然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必须注意的就是我们的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二、力求一个“少”字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试题都可以用一个“多”字来解答,我们发现有这样几类试题,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答案没有多少弹性的试题,这类试题就不能仅仅用一个“多”字来解答。比如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题,就不能任你去天马行空,怎么想就怎么答;还有的试题,它的答案比较单一,比如请你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说明中心、文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和论证方法等题就不能以多取胜。针对这样的试题,我觉得要尽量抓住命题者给出问题的关键,力求一个“少”字,针对阅读的问题,言简意赅,少答一点,力争做到简洁、准确、全面。像这类试题就只能以“少”取胜,不过这个“少”也不是说答案少就能够得分,它必须是在考生认真、缜密的思考前提下所给出的答案,只有这样的答案才有可能是正确的答案。
  三、扣住一个“实”字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试题的解答,无论是力求答得“多”的试题,还是要求答得“少”的试题,无论是联想题还是想象题,我觉得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在读懂原文、把握好原文所体现的情感前提下,紧扣选文内容,尽可能地运用选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某一个细节,并结合自己对选文的理解及生活实际来进行解答,做到语言流畅,也就是说必须扣住一个“实”字,千万不能脱离原文,信马由缰。遵循了这样的原则,答出来的题目既可以避免答题信马由缰,甚至离题,又可以给阅卷老师评析判分提供依据,得到高分乃至满分。还有一类考题,本身就要求学生用选文中的具体内容来回答,比如要求回答“因此”、“这样”中的“此”、“这”等词所指代的内容,就更需要学生认真阅读选文,去提炼出所需要的答题要点。在解题时,一定要扣住一个“实”字,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原文,千万不能脱离原文去答题,否则只能与正确答案擦肩而过。
  四、落实一个“变”字
  课外阅读试题的解答,也并非像我们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能在原文上翻跟头,根本不知变通,这样的答题方式也是不足取的。比如在不同的文体中,同样的试题,答题的要求就不会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解答开放性阅读试题时,既要把握不同文体解答的相同点,更要注意因文体的不同而解答的语言应有所变化的规律。这里我们不妨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记叙文中的议论和议论文中的议论作用就不一样。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可以是点明中心、突出中心、深化中心,可以是起总结、画龙点睛等方面的作用;而议论文中的议论则主要是分析阐述事理,用来证明论点,突出论点等;而说明文中的议论则是对其说明的对象起评价作用,一般是作者的认识性评论。还有像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在不同的文体中的作用就不一样。因此,我们在解答不同文体的命题内容时,答题的语言也一定要有所变化,紧扣文本特征去操作。倘若答题时掌握了这种同中求变的答题技巧,无论是对于节约考试时间,还是博得阅卷教师的好评,都有很大的作用。当然对一些开放性的试题,也不要总是在选文上做文章,我们还得注意结合时事热点,比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应作为我们解答不少课外阅读试题的答题点,我们的命题者事实上也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答题时也一定要注意变化,应时代潮流而动,把题目答出点时代感和现代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在解答课外阅读试题时,一定要认真地总结答题的规律,力争在读懂原文的前提下,把握一个“多”字,力求一个“少”字,扣住一个“实”字,落实一个“变”字,我想我们一定能把课外阅读题做得很好。

课外语文沈阳7~9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崔益林20072007
崔益林,江苏省海安县古贲中学。
作者:课外语文沈阳7~9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崔益林20072007

网载 2013-09-10 20:50:40

[新一篇] 培養高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舊一篇] 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初中語文教科書  ——以人教版教科書為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