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鲁迅曾说过,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伟大体现。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与“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应该树立起大语文观,使作文训练与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毫无疑问,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应该能反映其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的提高。
    必须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逐步地树立起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都不能替代人文素质的教育的正确观念。不能因现在创新的喊声特别高而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能力培养的范畴,或者混淆了认知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区别。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众所周知,当今的素质教育主要分为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专家指出,科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把一件事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则在告诉人们这件事该不该做。现在的初中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已达到学科分类比较细致、学科的教学体系比较系统化、阶段教学目标和任务比较明确的程度,各学校在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分歧较小。而人文素质教育则因为缺乏相应的序列性,人文学科的分工不明确,而没有在各学科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
    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不断积累而成并在听说读写等常规的语文实践活动及实际生活的言、行、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作文,能体现出他(她)对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或现象所持的态度、感情和价值观。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习作中的立意、选材及表达。因此,要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不是看几百篇优秀例文就可轻易完成的,非得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不可。看下面这两个片断。
    (1)“大凡伟人都是孤独的,他们的思想、行为难以被当时的世人所理解,信服。屈原是孤独的,‘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他的理念不被人接受,最终只得抱石投江;李白是孤独的,他的才气使他对文字的驾驭达到乘兴而来,尽兴而去的地步,然而他一生受排挤遭迫害,李唐盛世容不得他,他只得借酒浇愁。于是这些伟人要么像荆棘鸟,走向偏激的极致,要么像枯叶蝶,走向归隐的极致。包括您的文章在校园里也不太受欢迎,同学们爱的是张爱玲,是冰心,是韩寒,您觉得呢?”
    (2)“校园已不再年轻,她无法拥有花季少女甜甜的微笑,无法得到青春的热情与奔放,也无法拥有花朵般婀娜的身姿。所以,她让充满生机的生命来替她拥有和获得。她将自身的尘埃过滤,将清纯送给所有人。
    风,轻轻地刮过脸庞,悄悄地捕捉了内心深处微妙的烦恼,心灵角落丝丝的痛楚,眼角下方凉凉的泪水,舞蹈着将它们抛向遥远的天空……树叶开始舞蹈,奏出美妙的乐章,我知道这是校园在歌唱;花儿伴着清风舞蹈,我知道这是校园在欢笑。尽情地歌唱,尽情地舞蹈,尽情地深呼吸,生命将因此而灿烂,人生将因此而发光。”(——两段皆摘自作文竞赛获奖作文)
    这些习作片断的思想内涵和语言表达功力,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击节称赞。但小作者所表现出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尤其值得称赞。知识的积累,思维水平的提高,固然提高了个人的认知能力,对素质的改善有基础的作用,但解决不了情感、信念、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像上面作文中出现的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比较和批判,对人文精神境界的“形而上”的思索,对自然、对校园环境中生命体的拟人化,尊重生命、追求自由和青春,有容乃大的气质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等非认知心理因素,只有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前提下才能获得。
      二、初中作文教学要把写作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语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要素,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应该服从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某种手段、途径有机结合,取得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协同发展的最优效果。
    那么,写作技能和人文素质是怎样的关系呢?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而学生的写作,正是要把语文学习中积累的主观体验、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自身品质、迫使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判断通过一定的形式技巧表现出来。如果学生在写作训练(乃至语文训练)过程中,不能理解、接受、内化这些文化内容,就不可能理解民族语言的表现力,也不可能运用语言很好的表情达意。再看下面一段例文:
    “我很想要一只足球,可是我爸爸妈妈不让我买。现在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的是什么,我想都不想是足球。
    我很喜欢踢足球,以前我可有一只足球,可我考试考得不好,被我妈妈拿去了。现在我一放学,妈妈就叫我做作业、看书,还说考试考得好了才把足球还给我。我只想要足球,现在一到家我就做作业。到了星期天妈妈也不把足球拿给我。”(——实录自初一某生习作)
    这样的作文,只是做到语句比较通顺——尽管在写作时,该生已把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却没有为作文贯注一丝灵气,读来了无趣味。如果这个学生的写作水平照此发展下去,笔者猜测,也顶多只会就事论事地对待作文,把它看作是多识些字,尽可能扩大词汇量,懂得些语法、修辞,学会一些写作手法,记住一些写作模式等罢了。
    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效果,借用《四书·大学》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有效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提高道德思想素质,净化个人灵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去教育人民,唤起人民,除旧布新以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就作文训练来说,“言为心声”,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过程,应该能服从于并表现出他的价值观和人文素质的发展轨迹。我们教师也必须立足于人文素质教育观,通过完善新的作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开展
    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文章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是作者情感的外观,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这种大作文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有意为之”。
    语文教师要有勇气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夯实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文学审美的功底。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把握住学校文化的导向,另一方面以身践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中华民族固有的那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民族气节,虽千人而吾独往的英雄气概,先忧后乐的胸襟抱负,夸父逐日的坚韧精神,温和敦厚、谦逊内敛的民族精神,向往山林、融于自然的审美追求,“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高尚人格,这些都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勤俭自律、发奋图强的自立意识,大公无私的雷锋精神也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这其中教师的价值取向对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从情感、审美、意志而不仅仅是从认识的角度进行;同时教师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并能灵活使用相宜的教育方法,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学习及自我发展能力,学生的写作潜能才会在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履行了“学生为主体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曲阜9~13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周京华20042004马丁·特罗在30年前首次描述了高等教育存在着三个以数量为标准的发展阶段。这一理论是基于当时部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完成“大众化”或“普及化”之现实,围绕着高等教育内部革新问题而建构的,在方法论上,具有十分明显的归纳取向,对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一理论存在着内在的缺陷。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之功能及其重要性的认识。高等教育更多地体现着一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利益,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地是国家意志的产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如此。本文所指的第一堂课是教师与新生见面的第一次课。王燕/杨秀文Steps to Happiness周京华 江苏苏州市高新区镇湖中学 作者: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曲阜9~13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周京华20042004马丁·特罗在30年前首次描述了高等教育存在着三个以数量为标准的发展阶段。这一理论是基于当时部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完成“大众化”或“普及化”之现实,围绕着高等教育内部革新问题而建构的,在方法论上,具有十分明显的归纳取向,对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一理论存在着内在的缺陷。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之功能及其重要性的认识。高等教育更多地体现着一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利益,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地是国家意志的产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如此。本文所指的第一堂课是教师与新生见面的第一次课。王燕/杨秀文

网载 2013-09-10 20:50:23

[新一篇] 初中作文教學實踐論要  ——我的探索

[舊一篇] 初中地理“大氣”單元教學建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