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素质教育TQC体系的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跨世纪人才教育
      素质教育TQC特点
  "TQC"是“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的英文缩写,它是20世纪50年代米兰(I.M.Juran)、费根保(A.V.Fei genbaun)等人提出的一种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TQC的主要特点,是对产品质量实行全面、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将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变为以预防为主,将管生产质量的结果为主变为管生产中的因素为主,使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处于系统控制的状态,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当前,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依靠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全程高效劳动,开发受教育者潜能,以达到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之目的的基础教育。
  由此可见素质教育和TQC的精髓都凝结在一个“全”字上。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内容是德、智、体、美、劳全部素质,手段是全体成员的全程高效劳动,目标是全面发展。而TQC的特点也集中为一个“全”字,即通过全面、全员、全程控制,实现产品全面合格。
  因此,把TQC有机地运用到素质教育中来形成的素质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对一切同素质教育质量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控制,对各部门、各方面的工作过程以及全体师生员工实行全员、全程、全面管理,以期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之目的的一种质量管理思想和体系。
  素质教育TQC的基本观点可系统地概括为“四全”,即:
  1.师生员工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全面施行素质教育,是学校所有人员的公事,是家长和社会公众的大事,是全民族的大事,任何一方面的观念和行为,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将影响素质教育的运行和效果。因此,素质教育的运作和管理必须是全员的,其管理系统必须是立体结构的。这是素质教育TQC不可动摇的核心思想。
  2.教育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学生素质的形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和学生素质的产生与形成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忽视任何环节的质量管理,都会影响“转轨”和“提高”。因此,从传统的“事后把关”(算升学率)转变为“事先预防”(防素质缺陷),一环扣一环,全程负责,是素质教育TQC的一个基本着力点。
  3.面向全体学生的质量管理。应试教育是以升学为出发点、着力点和归宿的一种面向少数、面向升学的选拔式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公民素质为目的的一种面向全体、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能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质量管理,是两种不同质量观和学生观的本质区别。所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管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TQC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4.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管理。是片面发展还是全面发展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本质差别。坚持学生全面发展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管理。因此,克服重智育、重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质量管理的弊端,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四有”新人,是素质教育TQC的最终目标。
      素质教育TQC目标体系
  教育评价是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活动。教育评价能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反映教育活动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是保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一环。而质量目标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是教育评价的依据和前提,它对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起着指导、支配、检测和调控作用。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目标认识的清晰度与学生素质水平成正比。因此建立素质教育TQC运行机制的首要问题是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可行的目标体系。
  素质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所指的质量,是一个广义的多侧面、多层次的概念,是全体员工全程高效劳动的工作质量和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产品”质量的“合金”,是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达成效益的统一。这是素质教育TQC与传统教育质量管理在“质量”概念上的根本差异。
  制造“产品”的全面工作质量,指的是学校教育管理系统、执行系统、服务系统的各个方面、各个人的工作对学生质量的保证程度。其管理目标是“全员的全程高效劳动”。这里的“全员”是指教职员工群体的每个成员都能和衷共济,整合一致的工作;这里的“工程”,指的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过程及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评等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能达到素质教育要求,收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跬步效益”。
  产品的全面质量,即学生的全面质量。它包括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水准和学生群体素质的发展水平——诸如普及率、巩固率、合格率、差生转化率、体育达标率、升学率等统计数学所反映的质量水准。党和国家的要求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是对群体的发展目标而言,教育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即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全面”是对个体素质的发展目标而言,教育要对学生各种素质的发展负责,不偏废任何一个方面。既要重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又要重视各“育”的知识、情感、智能、行为等内在素养的和谐发展。这样,“全体+全面”而培养出来的“合格+特长”学生,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高一级学校新生质量要求所具备的特性——适应性和进取性。
  关于组成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七条标准:(1)积极进取,开拓精神;(2)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3)在急剧的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4)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5)学会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化;(6)有多种个性和特长;(7)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了“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的素质教育目标。国家的新课程计划也从不同层次、数量、质量上规定了学生应在德、智、体等各方面达到的质量规格。
  由此,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应该是以德、智、体为“经”,观念、知识、能力、身心、审美素质为“纬”的网络结构。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质量规格应该是观念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全面发展,养成美好的心灵,聪明的头脑,健康的体魄,高尚的情趣,灵巧的双手。
  学生群体素质发展的质量规格,包括一定区域内公民受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受教育者基础素质达成的统计指数。其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等反映普及水平的质量标准,各级人民政府划区分类作了具体规定。反映学生素质目标达成水平的数量标准,如品德合格率、体育达标率、学科及格率、毕业率、优秀率、差异系数、非近视率等有待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从实际出发作出具体规定。从而,完整地科学地构建起素质教育TQC目标体系。
      素质教育TQC的运行背景及方略
  施行素质教育TQC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难的社会工程,它的运行基础和背景,一是根深缔固的应试教育管理模式,二是社会对“转轨”的强烈要求和教育工作者的初步探索。应试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要求的种种反差,使素质教育TQC的运行陷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困境。
  首先是管理观念和行为的反差,其主要表现是——
  “五观不正”:在全社会包括教育内部还未形成正确而牢固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páng@①徨”。
  “四支不活”:即教育内部影响教育质量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筹在方法上缺乏活性,在机制上缺乏活力,“两死一重(死擂硬灌的教法,死记硬背的学法,课业负担过重)”现象普遍存在。
  “三路不通”:即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教育渠道不畅通,教育要求不能整合一致,教育效益相互耗散。
  “两性”卡脖:即教育的封闭性、学生的客体性严重障碍了“两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落实。
  “一考”定音:以升学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初考、中考、高考论成败。
  其次是教学行为的反差,其主要表现为——
  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是面向少数,基本特征是选拔适应教育的儿童,而不是创造适应儿童的教育。
  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即升学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不教,不教的不学。
  教学流程上的随意性。即管理无章无法,教学无规无矩,员工劳动过程粗放,盲目无序。
  教育效果上的虚假性。以分数为唯一标志的学习质量掩盖了素质缺陷,有时甚至为升学弄虚作假,结果造成“优生”不优,“三好生”三不好,“优秀学生干部”不能优干,毕业者不合格。
  管理和教学观念及行为的偏差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偏废——德育是软的,智育是偏的,体育是弱的,美育是空的,劳育是虚的。如此,严重地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阻碍了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制约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在这样的基础上施行素质教育TQC,根本出路在于改革,运行方略要三管齐下,一是师资先行,二是从管理切入,三是靠评价强化。
  第一,由师训奠基,促进师资“转型”。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显然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传统的教育模式养成的是一支封闭型、教书型的教师队伍。要有效地促进应试教育转轨,首先必须促进师资“转型”,即通过教育法规、教育理论和“三新”(新计划、新大纲、新教材)培训,使教育者成为素质型人才,使他们的观念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由此造就一批好校长、好主任、好教师。这是施行素质教育TQC的奠基工程。
  第二,建立新机制,从管理切入。国外学者把科学、技术、管理称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影响素质教育质量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但起保证作用的是管理。素质教育TQC的基本构件有两个,一是素质教育,二是全面质量管理,其核心和落脚点是全面质量管理。要使这种管理产生持久性效力,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以作保证。首先,要提高学校全员对推行素质教育TQC的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其次,要围绕总体目标制定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确定明确、具体、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再次,要遵循"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即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四个阶段的循环程序,把各项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素质教育常规,使其环环相扣,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最后,要切实开展"QC"小组活动,并进行整体调控。这是施行素质教育TQC的主体工程。
  第三,靠评价强化,严格监控。教育评价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确立教育目标,对教育现象或教育活动及成效进行价值性评判的过程。其目标作为观念形态的价值意识反映了人们的需要,而需要又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其评价标准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与活动提供了规范,指明了方向。因而教育评价具有指引方向,规范行为,矫正偏差,激励改革的功能。所以,有效施行素质教育TQC机制的关键环节是改革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目标评价体系,对教育活动及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引导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把素质教育的旗帜举得高高的,把素质教育的舆论造得浓浓的,把素质教育的劲头鼓得足足的,把素质教育的管理抓得实实的,把素质教育的质量不断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彳加旁
  
  
  
学校思想教育武汉12-14G1教育学秦德兵19961996 作者:学校思想教育武汉12-14G1教育学秦德兵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0:50:09

[新一篇] 關于小學語文“功能教學”實驗與研究的構想

[舊一篇] 關于當代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