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自从任鹏杰主编和赵亚夫教授提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后,在全国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界掀起了讨论,网络上的研讨也很热烈。从讨论的情况看,大家对什么是“有效性”理解不一,有人把“有效”理解为“有效率”,有人理解为“有效果”“效果热闹”,有人理解为“高考考到高分”。笔者认为,历史教育最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历史教育才叫做有效的历史教育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也说:“不安于书本上所给你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为重要,它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就三维目标的关系言,如果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很容易沦落成填鸭式的知识强灌;如果没有独立思考作前提,所谓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很可能就会沦为说教式“忠党爱国”的意识形态灌输、狭隘民族主义的滥觞,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可以这么说。近五十几年的历史教育最大的失败就在于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狭隘的“政治思想教育”,结果不但没有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和健康的爱国意识,反而造就了大批不分青红皂白的“愤青”,甚至于根本不管不顾事实真相如何,只是一味狂热地要崇拜这个,打倒那个。如果任凭这种状况蔓延,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历史新课程除了史学观念的更新,最大的成就就是强调对学生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将“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写入课程标准当中。与之配合,新课程《考试大纲》也要求考生能够“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所谓独立思考能力,是指不盲目接受任何一个结论或暗示,而是对材料所呈现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分析过程的逻辑性、严密性、关联性,进行认真思考与审视,提出质疑与判断,思考了认可了才接受,并可能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通俗地说,就是“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威”。从思维品质上说,独立思考能力包含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质疑意识、重史料重证据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和理性、包容的品格以及多元信仰的养成,使之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历史学习的最大乐趣就在于它的思辨性,在于拨开重重迷雾寻找到历史的真相。惟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深入理解历史,学生学历史才不靠死记硬背,学生学历史才会有绵厚的动力和自发性。那么,在我们的日常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首要环节:让学生明白历史表述、历史解释和历史事实本身的区别,以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每一届新生的第一节历史课,我就会跟学生说:我们日常所说的“历史”其实有四个涵义:第一,历史上真实存在和发生过的人和事;第二,能反映历史上真实存在和发生过的人和事的原始记载、遗存;第三,后人对历史上真实存在和发生过的人和事的记述和研究;第四,以历史上真实存在和发生过的人和事为素材的文艺作品。第四涵义的“历史”如《还珠格格》《康熙大帝》《激情燃烧的岁月》等会和真实的历史偏离很远;而第二和第三涵义的“历史”一样会有很多不符合史实的地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我们可以用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来说明(美国的中学历史教材就习惯从学生日常生活导入到历史专业话题),比如,某班的张三同学和李四昨晚打架了,班主任把他们找来问他们为什么要打架,要他们每人写一份2000字的检讨,把整个事情交代清楚。打架本身这是已经过去了、真实发生过的事,是第一涵义上的历史;而2000字的检讨是对这件事的“记述”,是第二涵义上的历史。我们可以猜猜,他们各自会在他们检讨里怎么记述和解释这件事?张三肯定会说:李四“平日腐败堕落鱼肉乡里”,欺压同学,经常辱骂我们,我一直以来以大局为重一忍再忍,今天实在忍无可忍,才被迫为大家讨个公道!李四可能会说:我平时为人处世处处小心谨慎,热爱集体热爱同学,和同学们关系也都很好,但张三总在同学们面前说我坏话。挑拨我和大家的关系,昨天晚上我看到他又在那里说我的坏话,我好声好气叫他不要这样,他不但不听,反而骂我变态,说我怎么长得这么丑,对我进行人格侮辱,并且还推我,我实在受不了这个气,为了我做人的尊严才还手的。直觉告诉我们,这两人肯定有一人(甚至两人都)说了谎、编造了“历史”!我们历史教科书就是第三涵义上的“历史”,虽然编者已经非常尽力了,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存在谬误,需要我们警觉、发现、纠正!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曾以唐太宗删改史书为例来说明“历史”的四个涵义。说故事、举例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而认识到伪造历史的动机一般是“趋利避害”,妖魔化别人神圣化自己,为现实自己的利益服务。其手段主要有:隐瞒部分对自己不利的事实,伪造部分对自己有利而对对方不利的事实;故意混乱、偷换概念;不顾逻辑而强行得出结论。我们学习历史,不仅是在与历史对话,还要尊重历史、理解历史。
  主要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历史解释、历史观点中的概念和推演逻辑,以提高理解能力与反思意识。
  理解是历史解释的前提,理解的过程是构建历史解释的关键。新课程赋予我们老师开发资源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还要围绕教学内容组织与整合教学资源,补充一些相关常识,以完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了解前人的想法、信念、行为以及前人所生活的环境和所处的情形,以便确切了解相关历史教学内容的意义与影响。另外,教材中关于过去的历史知识是编者对历史的解读,所以,在教学中还应该反复提醒学生:我们不应该无前提地信任任何结论,不管是谁说的,都应该经得起追问——得出这个结论的“史实”依据是什么?“史实”是否真实?有没有与此相反的材料与叙述?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否清晰?关联性、因果性是否统一?逻辑推演的过程是否严密?有没有与此相左的观点与结论?不同观点的依据又是什么?等等。
  教学实践中,每每遇到教材中只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好的一面时,我就会问自己:有没有不好的一面?有没有不足的一面?反之,如果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过度贬低时,我就会想:有没有起过什么好的作用?有没有什么值得谅解的地方?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学习的历史主题持一种开放、对话的态度,即一种与前人平等对话、为前人设身处地、将过去的人和事置于具体的环境中看待的方式。而且,这种态度是建构公正而可信的历史解释的根本保证。
  催化剂:提供一些不同的观点、史料,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促进学生了解历史叙述的形成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我在讲述一些历史问题时经常提供一些不同的观点,或者是来自史学界的争论,或者是来自网络的讨论,而且,在多种观点中还经常选择相互对立的观点。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一课时,我曾向学生介绍了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及其相关争议;在讲有关《马关条约》的内容时,围绕“有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也有人说李鸿章只是腐败愚昧清政府的牺牲品,其本人并没有卖国”的争论,介绍史学动态,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讲宋教仁之死时,补充唐德刚先生《袁氏当国》一书中的相关材料;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引用陈旭麓《太平杂说》、http://www.lsfyw.net/political/yuelu/rise/revolt中的材料,提供洪秀全所写的“后宫诗”,以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设置些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者逆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发散性思考。如在讲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伟大历史意义后,我问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没有什么缺陷?”短暂思考后,很快有学生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是恢复小农经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家庭手工劳动’不利于生产技术的革新,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不符合未来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趋势。”从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和对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就不再是停留在一个僵化的点上,而有了“与时俱进”的理解与创新。
  突破点:教给学生搜集资料和自主探究的方法,适时地将独立思考推向自主合作探究。
  毫无疑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是煽动学生思想上造反,虽然我们提倡大胆质疑,但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小心求证。如果学生只是零星冒出一些“反动”念头,或者在多个不同观点面前不知“是非曲直”,也是不利于学生心智发展、人格成熟的。要质疑,也要解疑,更要求证。而质疑、解疑、求证都离不开历史材料。没有历史材料就没有历史,历史材料是史学的基础,是史家认识和重建过去的中介,也是我们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必不可少的素材。除了图书馆等传统资源外,我们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资源,例如,要教给学生如何上网查找相关史实的方法,教会学生分辨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二手史料,分辨网络信息的真伪,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另外,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我们适时引导学生分组,筛选与确定要探讨的问题,进而实现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共同进步、分享成果。
  最后一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评价来激励和促进其成熟。
  按照我们事先制定的说明,学生在主题探究结束后,一般都要将他们探究的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幻灯片,在汇报成果课上展示并讲解给全班同学看、听,所有同学都可就展示的成果提问,并就资料的真实、详略的处理、幻灯的制作、讲解的仪态等给予全方位点评。每一学期结束时,我们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本学期主题探究中比较精彩的前五名,给予表扬、奖励。
  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培养历史学家,而是为了培养理性的现代公民,就目标言,是一种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因而在历史专业方面也不宜钻得太深,否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当然,任何改革在克服旧的弊端时,往往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即使如此,也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仍然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不能矫枉过正,忽视对学生主干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其他基本能力的培养。第二,要逐步推行,不宜全面铺开。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17~19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周建定20082008
周建定,广东博罗中学。(516100)
作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17~19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周建定20082008

网载 2013-09-10 20:49:51

[新一篇] 人的存在方式與教育的烏托邦品質

[舊一篇]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