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探微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可以起到“咨询服务站”的作用,对我们在方法论的革新上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目前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有如下几种。
   一、问题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对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传递——接受式模式的一种大胆的改革,它把训练能力,开发智力提到了重要位值。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从教学要求出发,敢于对教材进行取舍和重新组合,精简教学过程和环节,适量增加教学容量;这种教学模式优越性体现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强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把发展智能提高到重要位置上。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上海市光明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认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由生疑到释疑的过程。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从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构思乃至文章所表现的生活、思想、情趣等,从中发现新天地、创造新意境。每一次从“生疑”到“释疑”的转化,都会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促进智能的发展。另一位代表人物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的行家里手上海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徐振维,她从八十年代初就致力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研究,八四年在《语文学习》(第九期)上发表题为《改进提问,开发智能》的文章进一步阐明了问题教学模式的由来、内容、特点和要求。
  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要素:
  (一)理论根据。问题教学模式借鉴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和叶圣陶先生“宜揣摩何处为学生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的思想,借鉴布鲁纳概念获得模式,班巴斯基问题教学模式的合理内核。
  (二)目标。问题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强度,发展学生智能。
  (三)程序。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问题提出的情境——提出问题(教师设题或学生质疑)——解释问题。
  (四)条件。1.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或重新组合,精心设计问题教案,准备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的答案。2.学生要预习教材,有良好的有意注意力,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准备好课堂上质疑题。
   二、“大语文教育”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邢台市八中特级教师张孝纯老先生积四十余年从事语文教学特别是1980年以来进行的中学语文教改实践首创出来的。“大语文教育”张先生用四句话加以概括:即1.联系社会生活。2.着眼整体教育。3.坚持完整结构。4.重视训练效率。所谓“社会生活”是指除了直接的之外,还有间接的,也就是主要得自阅读的生活内容(当然也有得自听和看的)。所谓“整体教育”包含以下三层意思:1.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2.对于智育本身也必须从它的整体着眼。知识、智力、能力是一个统一体,强调智力的重点——科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自学能力与习惯的培养;3.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所谓“完整结构”是由三部分组成:1.语文课堂教学;2.第二语文教学渠道;3.语文学习环境。其第一项是主体,第二、三项是两翼。即“一体两翼”的中学语文教学结构。张老强调的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开辟第二语文教学渠道,强化语文环境的积极影响。所谓“重视训练效率”坚持“大语文教育”的整体性训练即从“一体两翼”的教学结构着眼来设计语文训练,使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训练网络。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首先是充分体现了改革的整体性。它冲破当前“狭的笼”,而走入了“大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它不囿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对旧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考查考试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地改革。大“语文教育”的构想、设计、训练、要求也都体现了整体性。其次“一体两翼”的教学结构,别具特色,为探讨课堂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经验。再次,整个教学模式重在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长处在于它“打开了社会生活这个学语文的源头活水,建立一种三个层次的语文教学体系:强化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开辟第三课堂,促进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张国生《语文教学“第三课堂”》)。它开阔了语文教师教学改革的视野,开拓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新天地。这种“大语文教育”的探索,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些要素:
  (一)理论基础。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指针,借鉴国外系统理论和有关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构建的。
  (二)目标。这种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培养,造就一代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
  (三)程序。施教过程是按着“大语文教育”的构想,通过单元教学为主体的整体性设计来安排语文训练活动,一般按着“预习见疑”——“质询探讨”——“巩固深化”的步骤,把每篇范文的教学过程,组织成训练过程。
  (四)条件。1.教师要对“一体两翼”的教学结构进行整体性地精心设计,编排好训练程序,并做好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活动前的指导准备。2.学生课前练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自学习惯的自我意识、增强参加语文课外活动、校外语文社会活动及第三课堂活动的强烈参与意识与主人翁责任感。
   三、整体改革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代表是北京第80中学特级教师宁鸿彬。他从1978年开始对语文教学进行系列改革,经过六期系统实验,积十几年改革经验而形成的。宁老师认为,只有从语文教学的一切方面,进行彼此协调一致的改革,才会收到理想的成效。于是他从培养开拓型人才这一目标出发,制定了从教材、教法、考试和课外活动四方面进行改革的方案,并付诸于教学实践。首先是改革教材,他认为现行的“文选式”教材不够用,给学生自编了三种辅助教材:一种是《听说读写知识》;一种是《初中语文自学词典》;一种是《课外阅读文选》,三种辅助教材配合使用。其次是改革教法。第一,进行“比较式单元教学”。他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既有共同点和不同点的两篇或几篇放在一起,组成比较式的单元进行教学。他大胆“浓缩教学内容”,“精思巧授”,改变教法。第二,“放开学生手脚”,发展求异思维。他向学生提出: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老师。第三,传授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语文”。他教给学生怎样思考、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结合具体课文的阅读分析,向学生传授了质疑、理解、概括的种种方法。另外,改革考试制度,他取消平时、期中、期末等一切考试,代之以根据平日学生在课堂而作出的听、说、读、写、想五个方面的考核记录。还有改革课外活动。他组织学生编手抄报纸;主办全校的“星期六广播”,充当记者、编辑和播音员;开展“难题征答”,“求异竞赛”,“畅想未来”等活动(《语文教学通讯》85.6《全面改革语文教学的探索》)。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它不是局部改革的产物,而是面向未来全面改革语文教学的有益探索。为我们指明了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整体改革的道路。(二)这种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它充分体现在培养创造性、开拓性人才上,体现在教师敢于取舍组合教材、浓缩教学内容、放开学生手脚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上,体现在学生实现学习中的自我适应、自我调整、自我规划、自我控制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自控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上。(三)在系统论指导下优化语文训练过程,实现语文教学高效率,也是一个突出特点。(四)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变苦学为乐学。从第三轮实验开始,半年多来,每周只上五节语文课,课前和课后不布置作业;没进行一次考试,但85年初对教改实验班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其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平行班。
  这种教学模式的长处在于它为我们进行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努力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另外,它在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习惯,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进而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方面也为我们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成功的方法。
  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些要素:
  (一)理论基础。它是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为指针,以系统科学理论和格式塔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
  (二)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是通过全面改革语文教学,培养创造未来的开拓型人才。
  (三)程序。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是:创设比较情境——提供比较素材——比较(鉴赏)——分析探索——求异——反馈矫正——总结。
  (四)条件。教师要做好改革教材取舍组合、浓缩教学内容的充分准备;事先可布置好预习提纲,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学生课前要充分预习,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平时在教师的日常训练下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情感陶冶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中学语文界最权威的代表要属曾在上海杨浦中学执教的饮誉国内外的特级教师、专家于漪老师了。她的语文教学以情感陶冶见长,具有神奇的魅力,别树一帜。这种教学模式具备如下突出特点:(一)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强调教学要引进时代活水,渗透炽热诚挚浓厚的爱,把弘扬爱国主义做为教学的基调。教《周总理,你在哪里》,她声泪俱下,引得满堂皆泣,使周总理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学生心中。(二)教学具有高超的艺术性。教学注重对学生思想的熏陶,精神上的渗透,情感上的感染,做到了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教学渗透着美育,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在教学中注重师生关系和谐美,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美,引人入胜的结构美,丰富细腻崇高和谐的情感美,使整个教学与美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境界,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这种教学模式的长处在于教学巧妙地和德育、美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谐发展,还在于教学能刺激、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的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些要素:
  (一)理论基础。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为指导,借鉴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首创的暗示法理论和前苏联活动心理学理论。
  (二)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培养“思想活跃,富于创造精神,有独立学习能力,善于吸收各种新信息的人”。
  (三)程序。这种模式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四)条件。教师要精心布置教学环境,做好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如参加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操作等)的准备。学生要适时调整学习心理,保持思想高度集中,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五、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形成较早,并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它是在研究学生自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传递——接受模式的一种改造。早在六十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段立佩校长就提出“课堂不是讲堂,主要应该是学生的学堂”的主张。遵循这个原则,育才中学搞出了“谈谈、议议、练练、讲讲”的教学方法,即八字教学法。之后又有“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这是较早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当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种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发展,越来越成熟。上海市嘉定县中学校长、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同志以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的自学活动而饮誉国内语文教学界。他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钱老师的“三主”教学思想影响深远。这种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到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手里,就显得越加系统,越加有效了。随着《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一书的出版,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成果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探》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他千方百计讲自学、自学成才的意义,通过增加适用教材内容,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创设竞赛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兴趣。他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他的“四遍八步读书法”有力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魏老师把心理学与教育学有机结合,改革中坚持教学民主与科学思想,实验成果卓着。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由于充分发挥了视觉分析器的作用,又较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因此它比单纯讲授——听讲单道输入信息的效果要好。从师生关系看,它突出了学生的学,通过教师的导为主线,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实现以“讲”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这种教学模式的长处在于它越来越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动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理论基础:这种教学模式也是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毛泽东同志“要自学,要自己学”,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等指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学生学习,以适应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教学程序:归纳起来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自学——讨论——启发——练习总结,其中自学是最核心的部分,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步骤。
  教学条件:教师要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准备,就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否则自学就会导致自流。学生要在教师的教育训练下,具有良好的自学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锻炼提高自学能力,逐渐形成自学习惯,否则教师的辅导也不会有好结果。
  这里所研究的几种教学模式,限于篇幅也只是述其大概。其中的优劣尚无定评,现略加整理介绍,无非是引起大家对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视,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
教育探索哈尔滨63-65G31中学语文教学孟宪伦19971997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孟宪伦 作者:教育探索哈尔滨63-65G31中学语文教学孟宪伦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0:49:35

[新一篇] 中學語文教學改革芻議

[舊一篇] 中學語文教學,必須回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