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Un 之名谈 Windows 95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发表日期 : 1995.10

人类好奇心的背後,隐藏了多少商机。
影响所及,书名更要带点耸动性、负面性、批判性。
霎那间以 "Un" 为字首的书名纷纷现身。

今天的三道菜,
全都是「以 Un 之名」。

 


■ 笑话两则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Windows 95 终於在犹抱琵琶半遮面数年之後,於上个月底(1995/08/24) 发表面世了。这一次我为你介绍三本与 Windows 95 有关的书籍。说书之前,让我先转述两则笑话给你听。

有一天上帝召见了布希、戈巴契夫、比尔盖兹三人,告诉他们三十天之内要毁灭全世界。戈巴契夫回去後立刻召开全国苏维埃会议,告诉全体代表:「我有两个坏消息要告诉各位,第一个坏消息是,真的有上帝存在;第二个坏消息是, 要在三十天之内毁灭全世界。」布希返国後立刻在国会发表演说:「我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各位。好消息是,上帝真的存在;坏消息是, 要在三十天之内毁灭全世界。」比尔盖兹则回到他的西雅图总部,召开员工大会,喜滋滋地说:「我有两个好消息要告诉各位,第一个好消息是,上帝真的存在;第二个好消息是, 要在三十天之内毁灭 IBM。」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这个笑话有了 95 年新版本:

有一天上帝召见了柯林顿、叶尔钦、比尔盖兹三人,告诉他们三十天之内要毁灭全世界。叶尔钦回去後立刻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告诉全体代表:「我有两个坏消息要告诉各位,第一个坏消息是,真的有上帝存在;第二个坏消息是, 要在三十天之内毁灭全世界。」柯林顿返国後立刻在国会发表演说:「我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各位。好消息是,上帝真的存在;坏消息是, 要在三十天之内毁灭全世界。」比尔盖兹则回到他的西雅图总部,召开员工大会,喜滋滋地说:「我有两个好消息要告诉各位,第一个好消息是,上帝真的存在;第二个好消息是,我们不必为 Windows 95 的出货伤脑筋了。」

■ 逆向操作

Windows 95 的迟迟未能发表,带给其竞争对手极佳的供击焦点,小道消息从未间断。现在它终於正式出来了,中文版据称也将在三个月後与国人见面。这一次我挑了三本 Windows 95 书籍,其中两本定位在使用层面,一本偏向技术(或者我应该说是偏向耸动性的商业手法 ?!)。虽然三本书的目录都会列出来,不过我只详细介绍其中一本。

自从 Addison Wesley 出版社的 "Undocumented" 系列书籍大卖後,作家们才知道,人类好奇心的背後,蕴藏了多少商机。影响所及,书名更要带点耸动性、负面性、批判性。霎挪间以 "Un" 为字首的书名纷纷现身。今天的三道菜,全都是「以 Un 之名」:

Unauthorized Windows 95 -- 由 Undocumented Windows 的作者再度操刀。书名意指为何 ? 我查了一下大陆简明英汉字典,发现 authorized 这个字有「授权的」、「检定的」等意思。直觉上我们可能使用「未经授权的」一义来解释Unauthorized 这个字,但根据此书表达的内容,我想作者是针对 Microsoft 宣称「Windows 95 是完全的 32 位元作业系统」,而事实上「Windows 95 有一大半是 16 位元码,并继续仰赖 MS-DOS」的事实,提出种种批判与证据。因此,书名恐怕有「未经检审的 Windows 95」之意。

补注:本书付梓之前,我收到王丽莎小姐 (口译专家,PC Week【Rumor Center】专栏译者) 给我的宝贵意见:

『美国近几年来的「非小说类」书榜上流行 unauthorized biography (小道传记),乃未经书中人授权而且揭人隐私云云』。

谢谢 Lisa 襄助。我极爱看 Rumor Center 专栏,而译笔是重要因素。

Unveiling Windows 95 -- 这名称倒没有什麽负面性,veil 是「罩以面纱」的意思,所以这本书可以名为「揭开 Windows 95 的神秘面纱」,着重在使用层面上,程度颇深,对象放在 Power User。

Understanding Windows 95 -- 这名称就更没有负面性了,「领悟 Windows 95」是也,也是着重在使用层面上,程度较浅。

这三本书全都是在 Windows 95 正式问世前推出的,Unauthorized Windows 95 甚至是一年前出版。95 年的这一场混战是:新产品尚未面世,抢大饼争先恐後。阎王不急,急死太监,我要说,它们可能都是 unadvised (卤莽的),unbaked (未成熟的),uncertain (不确定的),unformed (未定型的)。Windows 95 的死对头 OS/2,如果要跟上这股「以 Un 之名」的风潮,可以考虑「Unheeded OS/2」(未受注意的 OS/2) 或「Untiring OS/2」(不屈不挠的 OS/2)。

■ 95 杂感

Bill Gates 是一位极成功的商人,他塑造出 Windows 95「不用就落伍」的形象,也使获得 Windows 95 beta 版的人有一种「幸得君临」的荣宠感觉。1995 年初累计 beta 测试者已达 400,000 人,最後的「抢鲜版」竟还要以 US$ 30.0 购买。「你拿到 Beta2 没有 ?」「我手上的是 M8 耶,」「唔,我的是 beta-release 啦。」拜托,把自己的底裤挂出来,还编出这麽多号码,偏偏大家如痴如狂,闻鸡起舞,左摇右晃。

对於 OS/2 在这场作业系统大战所受的遭遇,眼看着一个好东西没有机会硬碰硬地一决胜负,我是满难过的。终端客户是被市场占有率牵着鼻子走的一群人,软体开发者则是被终端客户牵着鼻子走的一群人,媒体记者与书籍作者偶能力挽狂澜,更多时候是顺水推舟。锦上添花者有之,雪中送炭者全无。而且这个生态链不是单向的,是双向的,技术书籍作者也会影响软体开发,应用书籍作者也会影响软体普及程度,软体的普及则影响对作业系统的选择。环环相扣架构成一个强大绵密的网,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我并不同情 IBM,如果它与 Microsoft 易地而处,也不可能给对手任何机会。我同情的是 OS/2 这个产品。

OS/2 的窘境,我们从生物链最上层观之,就知道解套之道。大手笔打震憾视觉的全版广告,或是让修女们在电视上告诉你 OS/2 可以连上 Internet,都只是把银子扔到水里面...一阵水花激起...很爽...而已。潜在客户虽然有了强烈的印象,却是「激情一瞬间」;客户要的是长久的支援,以及广泛的资源。现在市面上关於 OS/2 的书籍那麽少,叫大家怎麽用怎麽学呢 ? IBM 应该请知名作家们执笔,短期内推出 100 本技术书籍,100 本使用手册,让你一进书店目眩神移,心为之动,并且让你开始怀疑「是不是 (该) 改朝换代了」。OS/2 没有足够的应用软体,是它的致命伤,要影响一家软体公司开发新环境下的产品,不是那麽容易以及短时间可以竟其功的事;然而作家多半是个体户,好打发多了,给一个保障数额,大概就可以敲定。省几个百分点的广告费,200 本书早就出笼了。舍近求远,舍易求难,舍便宜而就昂贵,真不知伊於胡底。

听起来好像侯捷鼓励拿钱办事,歌功颂德。不不不,作家要有格调,若成为公司的打手,就不好了。这个领域终究和产品脱不了干系,所以也就和厂商脱不了干系,但是用词遣字要尽量保持客观,像「xxx 朝圣之旅」这类用词最好避免。国内杂志上有些纯技术探讨的文章,却有明显的流派味道,不太好。

其实,公司间以及产品间之互动,才不干我的事咧。我早说了,我对写作题材的选择,是标准的「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大部份人需要什麽技术,我就研习什麽技术。之所以说说话,在情感上是因为强势过头的一方令知识份子反感,在理智上是因为不希望微软从此没有竞争对手。当一个人的左右只剩下自己的影子时,前进的脚步就会慢下来。

 

背景资料 :
书名 Unveiling Windows 95
作者 Roger Jennings, Matthew Harris
出版 Que
页数 25 章,505 页
售价 US$ 24.99

Part 1 : Introducing Windows 95
1. 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Appliance" of the 1990s
2. Making Hardware Plug and Play
3. Exploring the Windows 95 Interface
4. Using the Built-In Accessory Applets
5. Running Your Current Applications under Windows 95
6. Upgrading to 32-bit Productivity Applications
Part 2 : Exploring Windows 95's Multimedia Features
7. Interacting with Windows 95 Multimedia
8. Using CD-ROM Drives with Windows 95
9. Playing and Recording Hi-Fi Sound and Music
10. Watching Real Digital Video
11. Taking Advantage of Windows 95's Game Features
Part 3 : Telecomputing with Windows 95
12. Connect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13. Joining The Microsoft Network
14. Hooking Up to the Internet
15. Faxing with Microsoft At Work Fax
Part 4 : Networking Windows 95
16. Using Windows 95 Clients with Existing Networks
17. Creating Workgroups with Windows 95's Peer-to-Perrt Networking
18. Messaging with Windows 95's Exchange Client
19. Synchronizing Your Notebook Computer with Briefcases
20. Using Windows 95's Dial-Up Networking
21. Managing Networked PCs with Windows 95
Part 5 : Digging into the Windows 95 Operating System
22. Understanding Windows 95's Operating System Architecture
23. Setting Up and Managing Windows 95
24. Replacing WIN.INI, SYSTEM.INI, and REG.DAT with Registry
25. Running DOS Applications under Windows 95

定位在「揭开神秘面纱」的书籍,如果内容只是一步一步教导你使用 Windows 95,那就不太搭轧了。这本书不是使用手册,其目标是描绘Windows 95 的全貌。

本书分为五大部份。第一部是简介,分为六章。第一章有点 DM (广告信) 的味道,你会看到一些商业表格,告诉你 Windows 95 可以带动 PC 产业每年多少产值等等云云。很奇怪,晚近许多书籍都有这种商业东西,虽然对於某类型读者也有提供资讯的意义,但内容看起来都满眼熟的,是不是都来自 Microsoft 提供的资料 ? 除了这些商业性资料,本章另就 Windows 95 的性质做了极简短的介绍。

第二章介绍即插即用 (Plug and Play)。我认为这是 Windows 95 可以进入家庭的第一要件。PC 之所以不能够名列家电之林,多少和它的设备安装的困难度有关。过去,要加上一片扩充卡,你得调整 IRQ、DMA、device address,这哪是一般人做得来的 ? 台湾微软一位高级主管对我说,他在 Windows 95 之後决定买一台电脑给小孩,主因即在於即插即用。父亲口中这番话,温馨得可以做成广告语。这一章在介绍即插即用这个工业标准规格之前,先针对 PC 上众多的汇流排 (bus) 架构(ISA、EISA、VLB、PCI、MCA) 以及两种介面 (SCSI 和 IDE) 做了一些介绍。

你知道怎麽样才叫做一部即插即用电脑系统吗 ?

1) 它必须有 Plug and Play BIOS - 提供基础的指令,用来识别在电脑开机自我 检测 (Power-On-Self-Testing,POST) 过程中必要的周边设备 (通常包括 显示器、键盘和硬碟)。

2) 它必须有 Plug and Play 作业系统 - Windows 95 就是第一个。Windows NT 也 可能会加入这个俱乐部。MS-DOS 5+ 和 Windows 3.1+ 则具备一部份的能力。

3) 它必须有 Plug and Play 硬体 - 这里的硬体指的是一组能够被 Plug and Play 作业系统自动组态 (auto-configurable) 的 PC 设备,主要是扩充卡,或是在 主机板上对等的电路组件。一般而言,PCI 和 MCA 配接卡都够格说是 Plug and Play 硬体,ISA 和 ESIA 配接卡则需要一些修改。

以上居最关键地位的是 Plug and Play BIOS。不要以为为你的老情人换上Windows 95 之後就即插即用了,还得看看它有没有这个 BIOS 呢。如果没有,恐怕你得和即插即用说拜拜 --- 除非你的 BIOS 是 flash BIOS (可以利用磁片更改内容),或是换上一颗符合条件的 BIOS 晶片,或是...唔,换片主机板。帅吧,难怪零售商计划赔钱销售 Windows 95,他们要在升级配备和增加的记忆体容量上赚回来。

第三章介绍 Windows 的使用者介面 (UI)。关於 UI,我认为从 Windows 3.1 过来的读者最需要了解 Windows 95 的桌面模式、视窗功能、资料夹以及文件导向性质。过去的桌面只是聊备一格,用来放正在执行的程式的缩小化图示 (icon),以及一张漂漂亮亮的桌布而已,我们感受不到它像真实生活中的桌面。真实桌面上应该有的剪刀、浆糊、钉书机、垃圾桶 (抱歉,那应该在桌下) 都到哪里去了 ? 新的桌面不需藉助於档案管理员或程式管理员来移动或复制真正的主角 (物件),任何物件都可以直接拖拉,就像真实世界一样。每个物件都有它自己的特性,你随时可以滑鼠右键选按它,得到一张特性表单。你也可以自行设计物件的特性,并且仍然以右键开启之,就好像这个新品种物件原本就是系统一部份那麽地自然。这是一种新的程式技术,名为 Shell Extension,主要是靠 OLE 的技术在背後支撑,PC Magazine 有两篇相关文章可以叁考:

"Comming Soon: A New Kind of Application" (1995/04/11)

"Windows 95 Property-Sheet Shell Extensions" (1995/04/25)

两篇都是 Jeff Prosise 的作品。Microsoft Systems Journal 上也有一篇可以叁考:

"Chicago's Interface Gadgets, PartIII: Programming Properly with Property Sheets" (Dave Edson/1994.10)。

Windows 95 的视窗比 Windows 3.1 的视窗复杂。它有许多选项按钮供你操作。你可以决定以何种形式显示视窗内容 (大图示、小图示、详细清单等等),也可以打开其上层视窗 -- 这是 Windows 3.1 没有的新观念,也就是资料夹 (folder) 的观念。一般对资料夹的常见解释是:磁碟中的子目录。这并不完全正确,像"My Computer" 资料夹怎麽说 ?

第三章另外还介绍了长档名、档案总管、控制台、档案再生筒 (Recycling Bin)。噢,关於长档名,我要提醒你一件事,千万别使用 DOS 版的磁碟扫描软体整理你的 Windows 95 硬碟分割区。它不认识长档名,会统统视之为异常。我就是那样被整得死去活来。安装 Windows 95 时你不是被建议「定期执行ScanDisk,检查磁碟机并修复任何发现的错误」吗 ? 你并没有被告知要使用95 版的 ScanDisk。我猜继续会有人被整得死去活来。

档案再生筒是系统从你的磁碟中挖出来的一块空间 (预设百分之十),每次你删除档案或资料夹,系统就把它放到再生筒中。如果你反悔了,还可以从筒中找回来。如果你把再生筒倒掉,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再生筒占用每一个磁碟的一个名为 RECYCLED 的隐藏资料夹。

第四章介绍系统内建的辅助工具,包括计算器 (Calculator)、字元对应表(Character Map)、文字编辑器 (NotePad)、绘图软体 (Paint)、备份软体 (backup)、磁碟重整 (Disk Defragmenter)、磁碟压缩 (DriveSpace)、磁碟扫描 (ScanDisk)、系统监视器 (System Monitor)、电话拨号软体、个人资讯管理 (WinPad)、文书处理 (WordPad) 等等。

第五章介绍在 Windows 95 之下执行 MS-DOS 程式和 Windows 3.x 程式的情况。这些程式不需修改即以 95-style 出现於视窗中。第六章讨论商业应用软体如 Excel、Word、AmiPro、Lotus123 的 32 位元版本。只是做点宣导,没有什麽具体内容。

第二部份介绍 Windows 95 的多媒体能力,包括 CD-ROM、Hi-Fi 声音和音乐,即时数位视讯,以及游戏软体。Windows 95 已全部内含这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力,你可以从本部份 (五章) 学习对应工具之使用。

第三部份介绍的是 Windows 95 的电话能力。说得清楚一些,就是利用电话线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包括拨接 MSN (Microsoft Network),拨接 Internet (网际网路),以及传真 (FAX) 业务。当然,首先你需要一台数据机。

MSN 是一个拨接式的主从 (client-server) 架构讯息系统,你不需要网路介面卡也不需要 Ethernet 缆线,只要一台数据机 (Modem)。传统的线上服务 (如 CompuServe 和 America Online) 是以大型电脑 (mainframe) 或迷你电脑 (minicomputer) 提供资料库,你的 PC 连上去之後只扮演「愚蠢的终端机」(dumb terminal) 角色,忠实显示来自主机的资料,并将你的反应传回给主机。主从架构则是把主机 (server) 的负担切割一部份给工作站 (client) 完成,工作站 (又名前端,front end) 的作业系统执行一个应用程式,显示使用者介面,并处理其他事务。前端的这个应用程式有责任把来自後端 (back end) 的资料处理为使用者识得的型式。後端所维护的资料库其实是庞大的文字讯息,内含各式各样的属性 (例如关键字),可以让前端在线上查询阅读。

如果要指出传统线上服务和 MSN 主从架构的最大差异,那就是传统线上服务必须接纳各式各样的个人电脑和作业系统,甚至包括「愚蠢的终端机」。但是 MSN 的设计特别考虑了 Windows 95 的 client 用户,因此它可以将它的线上服务做到最佳化。MSN 的前端功能与 Windows 95 的 Explorer 和 Exchange 能够密切整合,就是一种最佳化方式;MSN 前後端一致性也导至资料通讯的可压缩性,档案和讯息都可以储存为压缩型式,你再不需要使用其他的压缩工具 (如 PKZIP.EXE) 了。整个第 13 章就是在介绍上述的观念,以及 MSN client 的安装使用、MSN server 的各项服务说明。

电脑连接性是 90 年代电脑工业的最热门主题,网际网路则是电脑连接性中最大的话题,因为没有一个网路比得上网际网路的庞大与丰富。第 14 章以网际网路的速描以及如何连接做为开头,然後介绍 Windows 95 上的 TCP/IP 性质、在Windows 95 利用 TCP/IP 建立一个 SLIP 或 PPP 的方法、以及 Windows 95 提供的Internet 连接应用软体 (分别是 FTP、PING 和 TELNET)。最後以非常少的篇幅介绍 Mosaic 软体做为结束。

第 15 章介绍 Windows 95 上的传真功能。Windows 95 有一个 At-Work Fax 软体的简易版 (称为 AWFax),能够和 Exchange client 整合,把传真的收发视为电子邮件的另一种型式,因此你不需要再安装其他的传真软体。这一章介绍 AWFax 的安装以及运用。

第四部份介绍 Windows 95 的网路能力。Windows 95 定位为网路 client 端作业系统。作者在这一部份的首章 (16 章) 一开始给了我们一小剂量的网路技术。我试过了,药性温和,保证没有副作用。技术之後,是 Windows 95 的网路 client 安装与组态,分三个剧本进行,一是在一个既存的 Windows 3.1+ 网路版上安装 Windows 95,二是在一个可双重开机的 DOS 环境下安装 Windows 95,三是在一个已装妥的 Windows 95 上新增网路卡。

除了身为网路的 client,Windows 95 还内建点对点 (peer to peer) 网路能力。这种网路的容量是 10-30 台 PCs,可以共享硬碟及印表机,大部份点对点网路软体还让你共享光碟机。它的好处是安装容易成本又低,虽然你还是需要网路卡和电缆线,但至少不再需要网路作业系统 (如 Novell 公司的 Netware) 了,但它并不适合用做为 application server。第 17 章介绍如何将执行 Windows 95 的各台 PC 串接成一个小型的点对点网路,如何在其中共用磁碟和印表机。

第 18 章介绍 Windows 95 的 Exchange Client,这是一个一般性的资讯转运中心。Exchange 把所有与 Windows 95 电子邮件相关的讯息递送服务收集在一块儿,提供它们一个与 Explorer 一致的使用者介面。Windows 95 所提供的服务有 Microsoft Mail 3+ 以及 AWFax (15 章介绍过)。整个电子邮件系统是以 MAPI (Messaging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为中心。

第 19 章介绍的 Briefcase 软体,中文名为「公事包」,可以帮你维护笔记型电脑与桌上型电脑之间的资料一致性。第 20 章介绍拨接网路,和前面所提的网路 (MSN、Internet、LAN、WAN) 都不一样,这一次要介绍的是远端存取服务 (Romote Access Service,RAS),让你从外地利用电话进入家中或办公室的主机,并执行主机的功能 (如果没人在家,主机必须设定在自动回覆状态)。简单来说,拨接网路就是以数据机取代网路介面卡,以电话线取代网路电缆线。当然啦,数据机的 14,400 bps (每秒位元数) 比直接的网路连接 (8M bps) 慢很多很多,你需要一点耐心。

第五部份深入介绍 Windows 95 作业系统。其中包括对作业系统架构的介绍 (22 章),作业系统的设定与管理 (23 章),如何取代 WIN.INI、SYSTEM.INI 以及 REG.DAT (24 章),以及如何在 Windows 95 中执行 MS-DOS 应用软体 (25 章)。有些内容我觉得放到书最前面可能会好些,例如系统的安装与设定。22 章虽然把重点提出来,但是篇幅很少,不可能详尽;如果你要了解 Windows 95 系统架构,Microsoft Systems Journal 上有一大堆由 Matt Pietrek 撰写的文章,非常深入:

o. Peering Inside the PE: A Tour of the Win32 Portable Executable File Format
(1994/03)

o. Stepping Up to 32 Bits: Chicago's Process, Thread, and Memory Management
(1994/08)

o. Investigation the Hybrid Windowing and Messaging Architecture of Chicago
(1994/09)

o. Learn System-Level Win32 Coding Techniques by Writing an API Spy Program
and Contexts
(1994/12)

o. Understanding Windows 95 Memory Management: Paging, Address Spaces,
and Contexts
(1995/04)

这些文章涵盖了记忆体管理、可执行档格式、讯息与视窗管理、行程和执行绪,作业系统最重要的东西有了大半。MSJ 上还有其他作者谈 Windows 95 系统架构,但都没有 Pietrek 来得细腻清楚,他是那种写书绝对「辣」的作家,我非常佩服。

说到系统架构,最近我看到一套 Windows 95 中文套书,从使用者介面到系统结构都有。向友人借了一本「结构秘笈」打算好好进修一下,结果花一个小时就看完了,气得一脚踢到垃圾桶里 (想到要还人家,又赶快捡起来擦一擦)。该书明显地资料太多,意义太少,实用价值全无,像一本 300 页的 Microsoft DM。我起码还是不花钱的,花了钱的读者感受又如何 ? 为什麽我们一进书店就好像遇了金光党一样,迷迷糊糊,静不下心来好好选择 ? 拿这件事情来说,只要静心看个十分钟,我也不必借回家一个星期後又巴巴地赶回台北还书。朋友家里还算舒服,我也没有时间压力,情况犹复如此,何况书店里人挤人 ? 唉,真的,一进书店要有遇上金光党的心理武装,选书的眼睛要睁亮。

 

背景资料 :
书名 Understanding Windows 95
作者 Jim Boyce
出版 NRP
页数 16 章,352 页
售价 US$ 24.99

Part 1 : Using Windows 95
1. Installing Windows 95
2. Your First Windows 95 Session
3. Starting and Using Windows 95
4. Using the Windows 95 Interface
Part 2 : Putting Windows 95 to Work
5. Examining the Desktop
6. Managing Files, Folders, and Disks
7. Printing
8. Using Help
9. Windows Accessories
10. More Windows Accessories
Part 3 : Using Programs and System Utilities
11. Using Windows Programs
12. Using DOS and DOS Programs
13. Simple Data Exchange
Part 4 : Networking with Windows 95
14. Using the Network
15. Changing Common Settings
16. Changing and Adding Hardware
Part 5 : Appendixes
A. Glssary
B. Moving Up from Windows 3.x
C. Troubleshooting

习惯性地接触到以千为页数单位的技术书籍,面对这种 352 页的小品,心头顿生轻松。应用性书籍能让读者阅前轻松是个好现象 (如果能阅後快乐,就更好了)。

使用层面的书籍,我不知道该怎麽介绍,好像目录列出来就差不多了嘛,外文书我又没有能力说其文笔程度。这本书内容满平实的,可是我担心它的客户在哪里。如果国内有同等级的书籍出现,而你还会去买原文书来看,那我真是服了你。我跟你保证,Windows 95 使用面的书籍,不出多久 (大概是中文版上市前後),一定满坑满谷。你现在看到稀稀疏疏三两本,是风暴前的宁静。如果觉得自己用 Beta 用得也满有心得的,也想写本书,并且趁大家都还没有动静时写本书,我想你会像连假前一天半夜偷偷把车子开上高速公路一样地吃惊。你会发现,高速公路上塞满了车子。

 

背景资料 :
书名 Unauthorized Windows 95
作者 Andrew Schulman
出版 IDG Books
页数 14 章,593 页
售价 US$ 39.99

1. Welcome to Windows 95
2. Watching Chicago Boot
3. The Windows-DOS Connection
4. A Marriage Made in Redmond
5. The Two Faces of Windows
6. Protected-Mode DOS : WIN386 and MSDPMI
7. Where Do 32BFA and LFN Come From ?
8. The Case of the Gradually Disappearing DOS
9. Who's in Charge : Windows or DOS ?
10. How Windows Runs DOS ?
11. Who Needs DOS ?
12. Exploring with WV86TEST
13. Thunk! Kernel32 Calls Krnl386
14. Clock : Mixing 32-bit and 16-bit Code

unauthorized-win95.jpg (20577 bytes)

作者的姓 "Schulman" 到底该念「史古尔曼」还是「休曼」? 我拾着英文很好的朋友们的牙慧,却莫衷一是,改了好几次发音。你大概会联想到音乐家舒曼,但他并不是这个字,他的名字是 Schumann。

Schulman 以「Undocumented Windows」扬名立万,然而在此之前,常看期刊杂志的人对他早已不陌生。据说 Microsoft 曾经请他为 Windows NT 写一本「Undocumented Windows NT」,可见他的「Undocumented Windows」有多红,而且,个中玄机是,批判微软的东西照样为微软带来巨大利益。他老兄这样回答微软:「等 Windows NT 卖了一千万套再说」。

IDG 向来出版一些使用手册方面的书,最有名的莫如 "xxx for Dummies" 系列丛书。(该书竟还有 Visual C++ for Dummies 呢)。自从挖来 Schulman 这个大牌,连带他的班底 (包括重量级的 Matt Pietrek),IDG 开始在高级技术上频频动作了。我目前知道 Matt Peitrek 也有一本新书要出:"Windows 95 System Programming Secret"。

这本书出版一年了。无责任书评今年六月份已有另一位先生介绍此书,所以我除了对 Schulman 的 Un 系列说点感想之外,不再多言。基本上作者还是非常扎实地花许多功夫探索系统内容,以支持他的惊人论调。这种作法,对我们了解作业系统当然有帮助,但如果不能对我们在了解作业系统之後的软体开发上也有帮助的话,那就失色很多。

以 Undocumented Windows 和 UnAuthorized Windows 95 两书做比较,前者对我 (一个软体工程师) 的帮助很多,後者对我就没有什麽太大吸引力。作者用了许多大胆的、偏激的言词,批评微软「把 16 位元和 32 位元混合在一起造就 Windows 95」,并且花大把精力去找证据,显示证据。可是 Windows 95 是个混合体不是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吗 !? 我不是说不能写这种主题,我是说,这书建设性不大。如果我说,啊呀,这里有个怪胎,可是我知道很多很多人必须和这个怪胎共处,於是我写一本书教大家如何驯服怪胎,如何避开怪胎的怪爪。那就...唔...比较有建设性一些。

顺便要说句话:写给这个专栏的朋友们,你的对象是中文书还是英文书,请说清楚。六月份的「未经授权的 Windows 95」以及七月份的「想像的乐园」,题目以及内容没有点明是原文书,还是其中译本。我因为看到两书的目录都是中文,而前者目前尚未有中译本面世,後者中文目录与译本完全相同,所以有这样的疑惑。

 

■ 志村大爆笑

这是一个日本行之有年的电视节目,由志村健主演的单元小短剧。内容非常好笑,好笑得不得了。上星期我也看了一场台湾版的志村大爆笑,是一本关於 Windows NT 书籍的中译本 (已经不是新书了)。以下举大爆笑数条同乐:

我最近有机会帮某人对造成系统故障的 16 位元 Windows 应用进行除错。... 在对付这错误之後,我说,"这个错误不能存在於 Windows NT。Windows NT 是如此令人更为喜欢。"与我一起合作的女士如果未曾如此疲倦过必是将我给杀了。

侯子赞曰:你好吗 ? 你妈好 ? 妈你好 ?

当我在使用某一措词而不使用另一措词时,我是在试着给您关於作业系统的哪个部份是负责执行被请求动作 (requested operation) 的更多细节。在某些情况,我是故意地语意模糊。

侯子赞曰:原作者在某些情况故意地语意模糊,译者则是处处语意模糊,语法模糊, 技术模糊,而且都不是故意的。

如果您没使用 C++ 以及 Windows 等级库存 (Windows class library) (像Microsoft 的 Foundation Classes) 来书写 Windows NT 应用,则我强烈...

侯子赞曰:旧词新解的完美典范,把 class library 译为「等级库存」, 把 Application 译为「应用」。杀了我吧 !! 「班级图书馆」你觉得怎麽样 ?

大部份 Windows 程式设计的书皆重复了在本书中出现的每个应用中之关於登录视窗等级 (register window class) 的程式码。

侯子赞曰:「登录视窗等级」!? 译者不但没有物件导向的基础,连 Windows 程式 设计的基础也没有。天佑读者。

我喜欢说所有的样本程式都没有错误 (bug free)。但是,正如同所有的软体一样,没有错误的情况是成立到直到有人发现到错误为止。

侯子赞曰:林易增上垒,盗盗盗,连三盗。

为本书而发生的大量研究与发展皆是使用唯一的 Intel 486 机器而产生的。

侯子赞曰:译者是不是 ABC (Amercia Borns Chinese) ? 。

 

这些大爆笑是在短短的 13 页简介中出现的,还有更多更多的妙句,俯拾可得,不及备载。原书是经典名着,原作者更是极为活跃极受推崇之作家,祈祷他有足够的幽默感来享受我们的志村大爆笑。

说的很痛快,但是很痛心,笑过之後便要流眼泪。为什麽这本书的读者没有人写书上的回函卡给出版社 (我问过了) ? 你只要填一句「垃圾」,一定让出版社怵目惊心。回函卡又不要你贴邮票,你干嘛不行动 ? 难道说伤痛既深便麻木不仁 ? 你花 500 大洋买这样的品质,自认为「给蛤仔肉糊了目睛」吗 ? 你认为买到这样的书是自己的错 ? 是自己功力不好 ? 是自己识书不深 ? 不填回函卡是怕二次伤害 ? 是羞於见人 ?

我又想起读者纪俊男先生来信说的,我们是一群「全世界最有忍耐力的读者」。拜托,把你的郁垒吐一吐吧,不要再当呆胞了。写信给我,附上奇文妙句及出处,名字不欲示人者请特别注明。我替各位转达心声。

 

■ 读者回响

八月份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得到许多朋友的回响,热烈程度直逼去年二月的「不吐不快 - 谈谈我们的中译本」。批判文章人人爱看,当年「野火」一书不就潦原了吗 ? 有人建议侯捷不要光谈书,也可以谈点时政,谈点社会现象。可是这是本电脑杂志耶,而且「言到快意处需住」,我不会忘了我是谁。

这一次读者来信几乎都是满满两三张纸,丰富又带感情。你们常说谢谢我愿意拨时间看信,可我要说,你们写信给我是看得起我。兹举五封信的问答刊出,读者的背景是:

A: 从事电脑排版,出过一本技术书。
B: 五专电子电机毕业,现资工系四年级。
C: 军校社工系毕业,现为辅导长。
D: 建筑系毕业,自修电脑八年。
E: 学院老师。
J: 侯捷。

 

A: 订过 PC WORLD 四年,看了 PC MAGAZINE 三年,正准备不续订以抵制涨价。 末期阁下一篇书评,让本人兴起回信念头。第一个理由是全篇没有提到半句对杂志的评语。

J: 我说的「稿酬」正是杂志的问题。现今写书多半拿版税,很少人拿稿酬了。

不少杂志社的心态是,把公器当做私器,把读者知的权利当做自己手上的 power 在玩。 很像办私校一样:老子爱怎麽样就怎麽样。这种老子心态,源自於主事者认为 「这是我的事业」,但是,我们知道,杂志业是享有特殊优待 (例如邮费) 的。

如同对书籍的批评,我想我不必说「除了少数几家,其他的...」,我说的是我所遇到的一些情况。其实要以此论断一家杂志社,不是很公平,因为你会遭遇什麽情况,关键都在你遇上什麽人处理你的稿子。其他编辑呢 ? 老板态度呢 ? 我不知道 ? 这和书籍出版社的情况是一样的,他们都需要外来资讯,需要读者或作者 的回应。也许他们也想好好做,用正确的态度做。

许多人不知道事情的真象。

至於杂志的其他问题,大抵就是「一个人当十个人用」。好比说搞测试吧,你怎能相信三两个人上上个月测硬碟,上个月测音效卡,这个月测数据机, 下个月测显示器,再下个月测 CPU,再再下个月又要测字形呢 ? 软硬全包,电脑的 每一个 component 都顾到,测试真有那麽简单吗 ? 没有三两三写得出鞭辟入里的 测试评论吗 ? 有的测试报告是在实验数据出来之前就先写好的;有的测试结果 与「想像」不符,这就令编辑们伤脑筋了;有的测试数据有损厂商尊严,老鸟会好心提醒菜鸟:喂,这是老板的熟朋友,你要不要斟酌一下 ? 这还只是技术编辑们的「自我设限」,如果加上广告客户的考量,就更可观了。一位离职的杂志技术编辑对我说,他再也不相信杂志上所有的测试报告。

用有限的人做无限的事,问题源自於我们的市场太小,杂志的利润有限。可能吧,谁知道。

A: 既然无责任又何必留下地址 ? 似乎您引用佛忏典故,只是「拿别人的拳头 打墙壁」,然後躲在拳头後大叫好痛。我敢大胆预言阁下将来必入空门。 ...看您敢不敢打睹,若是您出家我蠃,无责任书评版权送我,您终身不出家我输, 您的往生牌位我出。...如果阁下对咖啡有研究,不做书评可以去评咖啡, 就是不必想出家。...千万别出家。

J: 看起来乱可怕的,怎麽讲到了「往生牌位」这种东东 ? 你所持的出家理由忒也 牵强了些。前文要我出家,後文又劝我别出家,逻辑分数打下来只能给 59 喔。 你若蠃了我,无责任书评版税也只是让你「面色铁青」而已,我若蠃了你, 那..那..那东东...唉,别说了吧。

真的,你的立意我不是很懂,是褒是贬也不清楚。一下子「一脚踹得阁下 七荤八素,以免佛门净地多一个糊涂僧」,一下子又是「您老人家也不必因为让人 说抄袭电脑测试的模式而感叹」。典出何处,有看没有懂。

 

B: 老早就想写信给您了,只是一直觉得写给自己的偶像不言之有物怎麽可以 !! 这次 看到八月号的无责任书评,终於忍不住要写了。当我看到您竟然有在元智开课, 不禁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 我恨我的学校为什麽没有请您来开课,另一方面 又好高兴你在近在咫尺的学校开课,赶快告诉我您的上课时间吧,我一定要抽空去 旁听。

J: 有机会的话我很乐意到学校和同学们见面。写信给我不一定要那麽 严肃好不好 ? 谈谈个人经历,看法,随便聊聊,都很好啊。

B: 我有位学长,连 Pascal 的语法都搞不清楚,就要出 Delphi 的书。 我猜想内容不外是这里 click,那里 drag and drop...。 感觉挂名 VC++ 的书都是在讲 C++,外加 Wizards 的使用法;挂名 C++ 的书都是在讲 C,外加「OOP 就是用 class 把 data 和 method 包装起来」。 希望您出一本 C++ 的书,好好阐述 C++/OOP 的精神,因为我总觉得 xxx 那本书 好像少了些什麽,搔不到痒处,还是您写的比较「辣」一点。或者翻译 The Design and Evolution of C++。

J: 辣书 ? 你要我也做烈士吗 ? 呵呵。信中所提的书名被我略去,很抱歉, 我想你一定会谅解

关於译书,不是那麽单纯,更不是想像中说,啊, 某某人众望所归,就他做最理想,於是就他做了。外文书商授权时 考量的不只是谁 (出版社) 能够把书做好,还考量其他搭配产品,因此可能是 「包裹授权」,或「策略授权」。出版社拿到授权後,考量的也不只是谁 (作者) 能够把书做好,还考量翻译费、版税、时机。但是另一方面,好的人选也会考虑 这本书做起来有没有意思 (帅啊),出版社尊不尊重我 (酷啊),制作群能不能配合, 价码够不够份量。每个人手上的算盘各不相同,却都是滴滴答答响。

有一位读者写无责任书评回函给我说:最近一些好书全给某一家出版社糟蹋了。我想,了解中间 过程,你就不敢抱太高的理想。

B: 评中文书一事,我认为可以开放给读者投稿。拿我来说,虽然评不出一本好书 在哪里,但烂的书我一定可以评他个狗血淋头,就怕杂志社不愿意登而已。

J: 我没有权利替别人说「欢迎投稿评烂书」这个话,但是我要说,我也很想看看中文书评,不论谈的是好书还是烂书。动笔吧,虽然无责任书评是我创造, 是我命名,但我早说过,它不是我的禁脔。

B: 暑假到电脑店附设的补习班教些基础课程,希望多花一些时间讲观念性的东西, 学生家长和老板却都要求我教一些「马上有成果」的技俩。有一点无奈。

J: 是的,我苦口婆心要同学们好好扎基础,不必急上最高台,也不见得有回响。 人是悲哀的,永远走同样的路,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把前人的语重心长当马耳东风。

有一位朋友问我有没有办法不要学 C++ 而学会 MFC 程式设计 ? 他明明知道 MFC 是一套 C++ Class Library。我真不晓得他脑袋里想些什麽。如果有人 不沾水就学会游泳,刚那个问题我的回答就是 Yes。

 

C: 「人生犹如时钟一般,其完美不在於走得快,而在於走得准。」这句话彷佛敲了 我一棒。事实上自从我接触电脑以来,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些什麽。

J: 很多人都是这样。见山是山的时候,问自己这麽一次, 见山不是山的时候,又问自己这麽一次。最近我也在想这个问题。

C: 学语言是否有其顺序性 ? 直接看 C 或 C++ 是否太勉强了些 ?

J: 直接看 C 不勉强,直接看 C++ 太勉强。C 语言 (以及 Pascal、BASIC 等等) 是循序性语言,比较简单,适合刚接触「把逻辑思维转化为符号」活动的人。 C++ 是物件导向语言,机制 (mechanism) 比较多,也就是舞台的「幕」比较多。 物件导向的极端拥护者不会赞同我的看法,他们说物件导向是「天下 最自然」的事。

天下最自然的事并不代表不需要学习或很容易学习。吃饭很自然,不需要学习; 性爱很自然,需要学习,才不会错误百出。当然,人的才情不容否定,一定 有人说「我就是直接喝 C++ 奶粉长大的」,那麽我要赞你一声天纵英明。欲知 端倪,必须做大规模的教学试验。我对 C++ 难易的观点,代表着日常接触到的 为数不少的工程师、研究生、大学生的反应。

C: 不知道是不是有不用上机就可以打通语言概念的这种书 ? 若有, 希望「候」先生能帮我建议一下。

J: 称呼我「候」先生的人您不是第一位,但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迩来「侯」姓大昌 (侯孝贤、侯文咏、侯丽芳...),您这样真有点说不过去呢。 另外,唯一在内文写「候」捷先生,信封上却又写我本名的,你是第一人。 侯捷到底吧,大楼管理员都知道我有两个名字。

说到「侯」这个姓,有一个笑话。美静说她小时候看到姓朱的人,就觉得他的 太太很可怜。我说她现在嫁给姓侯的,得到了报应。

言归正传,要打通语言「概念」,是可以不用上机。但你得到的概念是一只 纸飞机,战场上纸飞机不管用。所以,学语言一定要上机。说到这里, 我又想起我那一向有着特殊品味的朋友曾铭源写给我的信,他於批评某本杂志 上的某篇有趣的文章时说:「家里一定要有 PC 才能学好电脑 ? 胡说 ! 两码 子的事,成为 GAME 高手倒是实话,若能成为机童已是上上策了。我不太赞成 学生有一个随手可得的电脑,多看书和杂志更重要」。他这是另一种层次, 隐藏在话的背後,我相信他的意思其实和我的看法不中不远:不要动不动 写个三两行程式就要编译联结,陷落在 coding-compiling-linking 的 轮回之中。开发环境的方便和硬体的速度不会提升你的逻辑缜密性,过度使用只会 降低你脑波活动的负荷能力。

好像这又是一个不沾水学游泳的情况,但我了解你的困难,你说部队里不允许拥有 个人电脑。那麽何不买一台最小尺寸的笔记型电脑 ? 现在笔记型电脑的硬碟和记忆体 容量执行 PC 上任何一套最庞大的开发工具都是绰绰有馀的。笔记型电脑 可以放到抽屉里。辅导长和连长贵为部队主官管,你的辅导长室谅也没有人敢乱闯。 我不是教你诈,是制度太奇怪。

 

D: 我的同事只是把我当做一部解答机器,问到答案之後,点点头拍拍屁股 走了,留下我在他屁股後面兀自解释着何谓 AUTOEXEC.BAT,何谓 CONFIG.SYS。 ...我因为有八年自学经验,学新软体易如反掌;同事们接触电脑时日无多, 如何能快速了解一个复杂的软体 ? 想到这里也就不再感到无奈。但即使根基 不好,「心」最重要。放眼公司百来人,有心之士没几个。颇生意兴阑珊之感。

J: 人家要五毛,你就不要强给一块了。学习态度成就了一个人的成就,你实在 不必一肩挑起百来人的生涯规划。别人不能够像你这般自我充实来解决 问题,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东西没有那麽大的兴趣。如果你对股票一点兴趣也无, 你的同事却拉着你大谈什麽技术面、消息面、高档整理、利空冲击...,恐怕 你也会打哈欠。不过,你说「一天里大大小小的问题几乎占用了上班大部份 时间」,这的确是满棘手的。

D: 电脑入门应该先从何着手 ?

J: 大哉问 ! 侯捷不能回答。我当然有我的看法,私底下聊聊这个问题, 我是会谈兴大发的。但媒体篇幅难尽兴,无法作答。

D: 预祝你负起矫正电脑界歪风的重责,有人真正开始去思考你书评中蕴藏的殷殷期许。

J: 听起来像是要我做青年的导师,呵呵,可我自己还是青年呢。中华民国十大杰出青年选拨资格中对青年的定义是「四十岁以下」。

说真的,谢谢你,我非常安慰。

 

E: 很欣赏你的那一篇足可引发一场围攻事件的文章。欣赏你的勇气,也欣赏你认清 是非黑白的自信。...「二十年」一文中所提到的某些怪现象,其实 也普遍存在学术界及教育界单位中,只是用词稍有不同罢了...。

J: 这位朋友所言敏感,包括论文焦虑症候群、研习钟点与讲义编制费、国科会研究计划, 高级人力开高走低...,并嘱我勿与他人分享内容。侯捷现在也算是教育界一员, 说别人等於骂自己,所以比较愿意说。

我们的教育沉ㄜ已久,但我不谈制度问题,要谈人师,并且和书有关。 校长老师用书拿回扣已不是新闻,台面下拿比较龌 ,台面上换个名义拿比较美观。 出版界朋友告诉我,某校长上台北指明要他去「谈谈」,地点是汉中街理容院, 而且识途老马地介绍了几个「好的」给我朋友。老师们上台北,饭局之後如果说 台北不熟,『有没有什麽好玩的带一下』,识相的顶好准备准备。饭局之後来个 牌局算是高雅消遣的了。私校董事态度恶劣,老师若不使用其指定之书籍, 一律解聘。有的老师上第一堂课才知道换了教科书,当场傻眼。 另外,我也看过书籍作者打恭作揖,亲自跑学校市场的软样子。

上述情况在私立高职最为严重,专科次之。能深刻体会我说「莘莘学子最是可怜, 随着未知的力量摆荡」时的心情吗 ?

E: 教书是我乐在其中的一个难得事业。祝你愈写愈乐,也有一个能够乐在其中的 难得事业。

J: 谢谢。挣扎了很久,想借这个机会告诉大家,我倦勤了,恐怕有一段时间不会再与 你们见面。再过两个月这个专栏就满三年,那不是一段短时间。看过第一篇书评的 大一新生,如今将升上大四,天,我有一种白云苍狗的慨叹。

人事有许多变化,我的心境也有许多变化,不变的是侯捷永远以无责任书评 为荣,以结交了这麽多未曾见面的朋友为荣。八月份在工研院有一个课程, 结束时学员跑来对我说「侯先生开刀的伤口好些了吗 ?」我吓了一大跳,感觉很温暖。 学校的研究生看了上次的「资讯人请保重」後,跟我大聊大便拉血、 十二指肠溃疡的紧张生活。网路上也有人聊无责任书评的点点滴滴。真的,我 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当初极为单纯的读书心得报告,能够融入资讯人 轻松的生活层面。我苦心经营的文章架构,拈断数茎须获得的好句子, 得到你们的喜爱,那就够了,那就够了。

夜下展读你们的来信是一种愉快的经验。细心的朋友体会我的文章深意,让我有「窝心」的快乐。你们之中有些人知道了 我是谁,有些人不知道;有些人长期观察我的心情变化,有些人刚做第一次接触。 我的情绪是这样几无保留地摊开来,也因此才获得你们真心的回应,是不是这样 ?

这个园地让我欢喜让我忧。我是多麽关心我们的中文电脑书籍,却不能下笔针砭, 原因已经在上次说得很明白。表达你的喜爱和你的不满吧,写回函卡给 出版社,会产生影响的,真的。

再见,我亲爱的朋友。

 

■ 意外的访客

就在我把十月份书评定稿并以 Modem 传出去之後的那个下午,我收到了辅导长朋友的回信。信中提到了对中译书评的看法,并且说「关於中译书评那段,若蒙不弃,是否能刊出与大家一同讨论看看。因为我真的很期待看到您的书评与译作。」的确,他代表了一些读者的心声,我把那段文字节录於下。

关於中译书评的问题,个人认为既然是译本,那麽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是骗不了人的。书评的目的是为了引领那些未曾接触的人进入这个世界...若评论属实,旁人也无法轻易毁谤,就像您说的:口碑比石碑更坚硬持久。...只要您对得起自己,就一定能对得起读者。故我万分赞同您评中译书。至於瓜田李下这回事,因涉及个人原则,我也不敢强迫您。但是我给您一个建议:只有果实累累的树,才有人拿石头ㄎㄟ它。...只要无愧於心,换个角度想,不也能够过得相当愉快 ? 以您的实力边评中译书边译原文书绝对是没有问题的。有刺激才有进步,不然大家都原地踏步,台湾的资讯教育要如何提升呢 ?

辅导长的信,让我又征征地想了一个晚上。话是两面刀,割别人也割自己,我的母亲常常对我说:你一定得写这些 (批评的) 东西吗 ? 朋友说:只有在文字上才能见到你的火气。是的,我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拿笔为评的作风是杆格不入的,我是因为看到出版社竟然拿那种水准的东西给咱们看,才开骂的。即使你们看得起我,我也不会将提升台湾资讯教育的重责大任放在自己肩膀上。太多电脑写作的光怪陆离的现象,使我不只对无责任书评感到意兴阑珊,连其他的写作也开始意兴阑珊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

很多很多因素啦,但是不谈自己了,这两期谈太多自己了。书评不是只有侯捷可以写,就像总统并不是非得谁来当一样。後续可能还有其他人愿意来做这些事情,请不要把我对自己的枷锁和标准套在他们身上,那不公平。

还是说再见。 


侯捷 2010-08-04 06:32:58

[新一篇]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

[舊一篇]  我們的今天就是歷史的延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