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四):北洋割据时期(4)——第一次护法运动(下)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4月24日

经过半年的奋战,到1918年2月,南方护法政府所属部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控制了湖南的长沙、岳阳,四川的重庆和成都。与此同时,其它各省护法势力也积极响应,纷纷宣布独立,护法烽火已遍及全国十几个省。但是,广东军政府在政治上是一个脆弱的政府,孙中山本人也缺乏组织和领导全国护法武装的能力,革命党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也不够强大;此外,作为护法军主力的两广和云贵军阀各怀鬼胎,不愿听命于军政府的调遣。因此,护法运动名义上由军政府领导,但实际上是各省护法势力各自为战,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指挥。

就在护法运动节节胜利之时,陆荣廷、唐继尧与军政府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桂系军阀对军政府活动百般刁难,实行财政封锁,甚至杀害军政府任命的官员。同时,广东督军陈炳焜也极力拉拢广东地方派军人,对军政府搞“釜底抽薪”,不但笼络到了军政府海军总长程璧光,而且继任督军莫荣新还驱逐、杀害军政府人员。

1918年2月,北京政府以直系曹锟为总司令,派军大举南下,第二次进攻湖南,护法军仓促分兵御敌。直系吴佩孚率部兵分三路向南直扑,一路势如破竹,于当年3月中旬进占岳阳,护法联军退往长沙;与此同时,另一支北军也突破护法军防线,占领平江。面对北军进攻的连连得手,驻长沙湘桂粤军“联帅”谭浩明束手无策,毫无作为,甚至率领桂军撤离长沙,使长沙城防空虚,吴佩孚不费一枪一弹便开进了长沙。

1918年3月,冯国璋重新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北军占领长沙后,段祺瑞即下令吴佩孚发兵湘南,同时积极联络日本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4月,护法联军集中兵力攻击分兵南下的北军中最薄弱的一路,取得了湘东反击战的胜利,但在随后发动的反攻战斗中被吴佩孚击败,湖南大部为北军所占,护法联军全部退守湘桂边界。5月,南北两军在湘西展开争夺战,双方互有胜负,而已无心再战的湘西护法军也于此间向冯国璋提出了“休兵息战,划地自守”的建议。

在第二次攻湘战斗中,段祺瑞派出的部队仍以直系为主,目的仍是为了“直系出力、皖系收利”;在曹锟、吴佩孚率直系军克岳州、占长沙后,段祺瑞任命皖系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引起了曹、吴二人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借着南方军队的“求和”以及全国上下的反战情绪,直系军按兵不动,并通电南军停火休战,6月,吴佩孚私下与南军订立停战协定。

护法运动中,南北双方除了在湖南战场你争我夺之外,在四川、广东、江西、福建方面也有激烈的战斗。

1917年8月,唐继尧指挥滇黔靖国军进攻四川,12月进占重庆,次年2月占领成都。1917年12月,陈炯明就任攻闽粤军总司令,1918年1月,陈炯明在广州誓师,三路攻闽,但随后即因饷械为广东桂系所制而在闽粤边境滞留三个月之久,至5月才开始进攻,取得一定进展。随后,闽浙联军大举反攻,粤军遭各个击破。此时,陈炯明已有归附北京政府之意,但北军气焰正盛,对陈炯明的示好置之不理,继续穷追猛打。无奈之下,陈炯明重新组织反击,并于8月反败为胜,粤军全线反攻,占领漳州,继而向厦门推进。11月,粤军与闽浙联军在福建前线划界停战。

当初,在护国战争后期,广东将军龙济光迫于来自桂滇的军事压力宣布广东独立;袁世凯死后,桂滇护国军向龙济光发动进攻,龙济光走投无路,后在黎元洪的调解下率残部移驻琼州(海南岛),陆荣廷出任广东都督。护法战争爆发后,段祺瑞调北军攻湘,龙济光认为时机已到,便致电冯国璋,表示愿意充当攻粤前驱。1917年12月,龙济光渡海攻粤,广东督军莫荣新紧急组织讨龙作战。1918年3月,讨龙军总指挥李烈钧四路齐攻,大败龙军,随即将龙济光主力包围,龙济光弹尽粮绝,老巢海南岛又已宣布独立,无奈之下,只得弃军而走,逃到北京投靠了段祺瑞。

1918年4月,驻江西北洋军奉段祺瑞之命三路攻粤,广东方面立刻从讨龙战场上调部分滇军北上抵御,不久讨龙军其余各部也纷纷前往增援,将赣军击退。后由于粤、桂军意见存在纷歧,俱无战意,陆荣廷也主张以湖南战场为主,粤赣边事宜取守势,因此广东方面没有乘胜追击,南北两军相持,再无大的战事。

吴佩孚于1918年5月间主动停止攻湘,虽然打乱了段祺瑞的进攻部署,加剧了直皖之间的矛盾,但同时也加速了桂系与直系的勾结,极大的影响了孙中山的护法运动。护法之初,广东督军陈炳焜属桂系,广东一直就是桂系的势力范围,前面提到过,桂系军阀在经济上拆军政府的台,垄断广东财政,分文不给;军事上,则是分化、打击、排挤服从军政府的军队,甚至暗杀了海军总长程璧光;政治上,他们更是阴谋改组军政府,挤走孙中山。1918年1月,桂系军阀勾结滇、粤、湘等省军阀,拉拢非常国会中的政学系议员及革命党中持不同政见者,发起成立“西南各省护法联合会”,作为西南护法各省的统一组织,欲夺取护法战争的领导权,架空广州护法军政府。后由于孙中山和国会部分议员对“联合会”的坚决反对,政学系议员和旧国民党中的不坚定分子又提出了改组军政府的建议,并于1918年5月4日通过了《修正军政府组织法》,将大元帅制改为七总裁制(也称总裁合议制)。当日,孙中山被迫向国会辞去大元帅职,并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5月20日,非常国会选举唐绍仪、唐继尧、孙中山、伍廷芳、林葆怿、陆荣廷和岑春煊七人为总裁,废除大元帅制,孙中山虽然位居其一,但已毫无实权。5月21日,孙中山愤而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表示与西南军阀决裂,第一次护法运动以失败告终。自此以后,广州护法军政府完全为桂系军阀和政学系议员所控制,与北洋政府妥协议和。
  
1918年8月,吴佩孚等公开通电主张和平,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护法军政府也表示赞成,段祺瑞被迫下令前线各军停止进攻,各地区战事随即逐渐停止。

当初冯国璋接任总统时,其头衔是“代总统”,按照《临时约法》,到1918年10月10日,其代总统任期届满,这便给了段祺瑞“合法”的搞掉冯国璋的机会。此前,为了能操纵国会选举,进而控制政权,段祺瑞从日本借款中拿出80万元,收买了一批官僚政客,又在1918年3月间,组织了一个“安福俱乐部”,形成了为皖系效力的“安福系”。当年8月国会改选时,安福系大肆活动,收买选票,最终赢得了国会中的多数席位,这个新国会因此被称为“安福国会”,此后段祺瑞的一切提议便都有了国会的支持。9月,国会进行总统选举,由于段祺瑞和直系矛盾很深,而直系在北京内外又有很大的势力,因此段祺瑞为免矛盾激化,没有参与总统竞选;当然,由皖系控制的“安福国会”自然也不会选直系的人做总统。经过幕后多方密谋,最终段祺瑞操纵“安福国会”选举手无兵权、较为超然的北洋元老徐世昌为大总统,冯国璋被挤出了北京中央政权,次年病逝,直系由曹锟、吴佩孚执掌。

民国百年

三鉴斋 2010-07-20 14:59:04

[新一篇] 民國百年(四):北洋割據時期(3)——第一次護法運動(上)

[舊一篇] 民國百年(四):北洋割據時期(5)——“南北議和”與“五四運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