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孙子》 第四讲 作战第二 附录:春秋战国的武器(2)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3)盾。小者只能护臂,大者可以蔽身。长可蔽身的大盾,古人叫橹。这种橹和楼车、巢车类的橹(详下讲)不同,古人叫蔽橹(《六韬·龙韬·农器》)。攻城,冒矢石而上,小盾好。列阵对打,大盾好。盾,楚墓发现较多,如包山2号墓所出,分两种,一种是木盾,高92厘米左右,似宋代的步兵旁牌,但还不够大;一种是革盾,高度只有前者的一半。长可蔽身的大盾,没发现,但亚述宫殿的壁画上有。盾,汉代也叫彭排(《释名·释兵》),汉镜常把“四方”写成“四彭”或“四旁”,《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八》胡三省注已经指出,彭排就是宋代的旁排。宋代,盾分两种,一种长可蔽身,立在地上,叫步兵旁牌;一种施于臂上,叫骑兵旁牌(《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廿三页)。旁牌和旁排一回事。今人把盾叫盾牌,是合并盾、牌为一词。盾牌,现已退出历史舞台,但防暴警察还用它,用防弹玻璃制成,躲在后面,可以看见前面。
    (四)其他。还有很多,这里不能一一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武器,还有一些是仪卫所用,和实用武器不同。西方的权力象征物是权杖(mace),我国是钺。钺是大斧,本来是刑具(用于斩首或腰斩),而不是兵器,古代兵刑合一,往往用钺象征征伐的权力,我们不要把它当成李逵玩的板斧。
    《孙子》没有谈到剑,也未涉及戈、殳和铍。


李零 2013-08-21 15:29:48

[新一篇] 我讀《孫子》 第四講 作戰第二 附錄:春秋戰國的武器(1)

[舊一篇] 波普爾自傳:無盡的探索 一種行動的哲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