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看美国 III --我也有一个梦想 03.躲不掉的妥协和一国两制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03.躲不掉的妥协和一国两制 
卢兄:你好!
 
来信收到,谢谢!你的信中说确实对我提到的问题感到疑惑不解,正在等我的
下一封信。我接着再往下写。
 
美国的诞生,实质上是这块土地被耕耘了一百五十年之后,逐步成熟,开始清
理的一个结果。生活在这里的一些人,不再仅仅陷于谋生的劳顿,他们开始问自己,
当初他们为什么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究竟要的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是他们的问题,也是今天的一代代的新移民的问题。在今
天的美国,你可以遇到生活状况还相对较差,却心境平和的移民;你也会遇到境遇
相对更好,却怨声载道的移民。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当初来到这块土地,所寻求的
东西就是不同的。
 
独立之前的那些殖民地移民,终于意识到,长期以来统治他们的英国王朝,忽
略了他们的基本需求。这个需求清楚地写在他们要求独立的旗帜上,那就是“生命权,
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你一定已经发现,这个目标反省,实际上又是一次人类
对自己的基本问题,即“人性”的思考。
 
关键的是,他们又按照逻辑推断出一个基本道理,那就是,他们所追求的人的
基本权利,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即,“人人生而平等 
”。这个时候,他们意识到,
他们所要清理和清算的,好象并不仅仅是英国王朝。
 
他们的面前分明出现了我曾经向你提到过的,当今美国黑人女诗人玛雅.安吉鲁
的问题:人是不是需要解放自己?人是不是需要解放别人?人能不能够不解放别人
只解放自己?人能不能不解放自己只解放别人?
 
对于这些问题,当时的人们当然还不可能一致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然而,这
些问题已经无可回避。美国的“独立战争”是我们的习惯叫法。在美国的历史教科书
中所用的英语名称,实际上是“美国革命”这样一个词。
 
换句话说,美国革命是”
 
真革命”还是“假革命 
”,就看怎么处理殖民时期留下带来奴隶问题了。平等自由
的口号是糊弄英国人的表面文章,或是为了赶走英国人而制定的一个策略,还是一
个即将诞生的新国家的真正理想,对于奴隶问题的态度,成了一块试金石。
 
即将成立的美国,如果允许“人人生而平等”的最高原则,和北美殖民地奴隶制
的现状共存,将会产生一个最大的荒诞。对于长久以来一直在思考和辩论奴隶问题
的北方思想主流来说,这本来就是他们难以容忍的殖民地历史沉疴。现在,突破的
时机终于来临,一百多年的争执现在该有个结果了。因此,在北方,解决奴隶制进
展迅速。奴隶交易的行为在独立战争期间,就已经在北方基本停止。就连属于南方,
地处南北交接点,一直充满矛盾的弗吉尼亚和马里兰,也在战争期间立法停止了奴
隶交易。
 
于是,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景象:一个新的国家,其
本身的存亡,尚在生死一线间的战场上。可是,他们却在那里一面向英国人开战,
另一面反而有悖常理地在向自己开刀。所以,轰轰烈烈的“独立战争 
”实在只是半场“美
国革命”,另外半场他们落实到了自己头上。
 
你已经知道,在独立战争期间,北方的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已经基本废除奴
隶制。也许你也注意到了,在困难的战争局面下,并不是一个坐下来思考和清算自
己的好时候。当时的主要矛盾无疑是独立。战争之前,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势
非常紧张。战争之中,更是有枪炮逼在眼前。所以,作为与独立战争本身并没有直
接关系的奴隶制的道德问题,仅仅基于一个理想,能够这样被提出来,并且开始实
质性的步骤,已经非常不容易。
 
战争结束后不久,北方各州纷纷先以立法禁止奴隶交易,之后又陆续着手结束
殖民时期的奴隶制,随着战后的重建,这场清理也在大部分地区基本结束。
 
但是,这还是没有回答你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的奴隶制还是拖了几十年,甚至
导致了一场南北战争呢?正是美国与其它国家很不一样的特殊情况,使得问题远比
 
你想象的要复杂。
 
在美国建国的最初时期,在奴隶制的问题上,可以说是两颗老鼠屎,坏了一锅
汤。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在刚刚诞生的美国十三个州里,实际上有两个州还远远落在美国思想主流
和历史的后面,它们尽管无法在原则上反对废除奴隶制,但是,却始终企图尽可能
延长奴隶制的寿命,以维护它们的利益。在“利”和“义”之间,它们选择了“利 
”。这两
个州就是佐治亚和南卡罗莱纳。
 
佐治亚和南卡罗莱纳,那真是非常特殊的两个地方。就是在美国的交通通讯已
经高度发达的今天,你仍然可以在那里发现非常保守的一个个小镇。他们欣赏自己
的传统价值观,对新鲜事物几乎本能地持抗拒态度。不仅是难以接受其它国家的外
来文化,也同样不喜欢时髦的北方人。前不久,我们就在一个南方小镇上,发现一
辆汽车上贴着这样一句话,“既然北方那么好,你干吗不搬回去住! 
”令我们哑然失笑。
 
我在前面提到过,一个殖民地的移民构成,对于形成这个地方的风格起了几乎
是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这两个殖民地的移民来源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南卡罗莱纳的最初移民,主要来自西印度群岛一个叫巴巴多斯的岛国。西印度
群岛当时也是英属殖民地。在贩奴高潮中,这个地区首当其冲,以致于北美的许多
奴隶都是从西印度群岛买来的“二手货 
”。巴巴多斯从非洲贩奴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
就是在 
19 
80年,它的人口构成中,黑人占百分之九十一,白人仅占百分之四。
 
在巴巴多斯,当时黑人白人的比例虽然不象在 
1980年那么悬殊,但是那里的
白人当时已经习惯于大规模无节制地进口黑人用于种植劳动,并且习惯于控制人数
大大超过自己的大批黑人奴隶。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对奴隶起阻吓作用的严刑峻法,
几乎是必然的。
 
南卡罗莱纳开发的时间比较晚。它的气候和条件,非常适合类似巴巴多斯的农
业种植。它的开发实际上是巴巴多斯一些野心勃勃的白人,向北美洲有计划扩展的
一个结果。因此,他们“发展过来”的时候,也几乎原封不动地搬来了一套北美前所
未有的“巴巴多斯模式 
”。于是,在这里出现了北美唯一的黑人比例远高于白人的殖
民地。在 
1680年的开发初期,白人在南卡罗莱纳的比例还占百分之八十三左右,
然而六十年的大量奴隶进口之后,在独立战争前三十年,在那里的白人已经只占百
分之三十三,黑人的数量已经是白人的一倍了。
 
还有这样一个事实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北美的任何一个英属殖民地,在白人
中间,奴隶主的人数一直只是少数。因此,南卡罗莱纳的白人奴隶主和黑奴之间的
 
比例,实际上比人口比例更为悬殊。于是,在担心难以控制的忧虑下,1696年,
南卡罗莱纳通过了几乎是 
1688年的巴巴多斯奴隶法的翻版,这个奴隶法的观点行
文,在当时的北美也是闻所未闻的。这部法律认定,奴隶都是“野蛮,放肆,凶残 
的,“天生就有骚乱,抢劫和行为残暴的倾向 
”。因此,这部法律中还有非常残酷的体
罚条例。这样形成的管理奴隶的格局,不要说在北方的英属殖民地,就是在同属南
方的弗吉尼亚听起来,也都是触目惊心的。
 
即使同在奴隶时期,奴隶的状况也有很大差别。在美国建立之前,在新英格兰
和纽约,黑人所受到的待遇已经无异于一般的仆人和农工,在宾夕法尼亚和新泽西,
也已经相当于温和的农奴制,即使在处于南北交界的马里兰和弗吉尼亚,也类似一
种家族等级制。南卡罗莱纳的奴隶状况在北美无疑是十分突兀的。
 
南卡罗莱纳是相对封闭的。它很少象其它殖民地那样,拥有承袭英国的较强的
法律文化传统,基本上是领主统治。它除了靠进口奴隶发展起来的查尔斯顿之外,
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城市。在最初的近一百年里,整个殖民地的诉讼程序居然都是
上交到一名 
“宪兵司令 
”手里,由他说了算。这对于其它沿用英国成熟法律的北美殖
民地来说,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最近,我们去了一次南卡罗莱纳的查尔斯顿。它是北美最早的五个城市之一,
座落在大西洋边,有着非常美丽的海滨。就是在今天,它依然不是一个大城市。它
遍布着各种历史遗迹,很有魅力。可是,不论当我们站在海边,还是漫步在它的街
道,我们都无法忘记一个事实,在被卖到北美的所有黑奴中,有三分之一是在这里
上岸的。它也是在美国诞生之后,还坚持进口奴隶的最后两个主要港口之一。另一
个,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我们今年在那里度过元旦的佐治亚州的港口城市,塞凡
那。
 
因此,南北战争最终在查尔斯顿爆发,实在不是偶然的。
 
那么佐治亚又是怎么回事呢?它是紧挨着南卡罗莱纳西面的并列近邻。佐治亚
北部如屏障一般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几乎完全割断了它和北
方英属殖民地的联系,它和南卡罗莱纳之间的分界线,就是绵绵流长的塞凡那河。
 
佐治亚的开发经历和移民来源与北方相比,更是一个天差地别的故事了。
 
佐治亚的开发,比乘坐“五月花号”来到新英格兰的新教徒移民先驱者,整整晚
了一百一十年。它是英国经过周密安排的,一开始就像“军垦农场”那样规划起来的
一个移民计划。这个计划的牵头人是一个名叫奥格拉索普的将军。在今天的佐治亚,
你可以不时地遇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路名,或是一不小心就撞上他的一个雕像。他
 
本人看来大致是个无可挑剔的好人,放着在英国的好日子不过,一心一意要来这个
已经开发了一百来年的新大陆,找一块“生荒地 
”,干一番事业。
 
那么,什么是奥格拉索普将军寻求的“事业”呢?这简直就是一个慈善事业。他
要在这里开辟一个“穷人的乐园 
”。这个事业如果成了的话,简直可以达到一箭双雕
的效果。一面是有利于英国,你可以从当时的一句口号中看出来: 
“把穷人都送走,
英国会更富”,另一面当然是穷人来到“乐园 
”,走上致富之路。到这儿,你准已经猜
出来了,佐治亚的移民大军就是“英国的穷人 
”。
 
你还是只猜对了一半,当初挑选的条件不仅是穷人,而且是最“穷极潦倒 
”,在
英国没有任何谋生手段的负债人。同时,申请人的行为不能有任何越轨之处,思想
不能想入非非,否则,就不符合进入这“模范农场”的条件。因此,他们的平均教育
程度极低。
 
然而,这些佐治亚移民遇到了北美开拓史上罕见的好运气,一点没有经历象其
他的移民开拓者们那样的饥寒交迫。在奥格拉索普将军的影响力下,他们一开始就
是英国慈善事业的全力关照对象,生活处处得到照顾,看看他们得到的那些长长的
配给品单子,就连今天的我好象都应该羡慕他们。就是什么也不收获,靠着这些配
给品,也可以衣食无忧地过日子了。这个“模范农场”几乎为他们考虑和安排了一切。
 
可是,他们同时也失去了其它殖民地移民最根本的东西。他们的生活是被动的。
一到那里,他们就必须接受许多“新生活”的道德规范。例如,禁酒,不准土地买卖,
等等。连地里种什么庄稼都不能自己完全作主。
 
佐治亚在处理奴隶制的问题上,也非常特别。移民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毫无主动
权。奥格拉索普将军主要出于管理方面的考虑,一开始就强行规定不准蓄奴。
 
可是,整个佐治亚是一片面积很大,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在夏季强烈的阳光下,
不论树木灌木野草,长得都跟疯了一样。几乎每家人家都面对分配到的五十英亩长
满野生植物的林地,不知如何是好。没有劳力,什么庄稼都不会有。所以,在当时
的情况下,看着唯一的近邻南卡罗莱纳满田遍地的黑奴,当地移民对不准蓄奴的规
定一直愤愤不平。
 
所有这一切,加上生活的被动状态和移民本身在教育上的低水平,只要配给品
一减少,很快就恶性循环导致贫穷和劣势。和南卡罗莱纳非常相似的一点,就是管
理的专制也导致司法的专制。结果,佐治亚成为一块最没有希望的殖民地,移民纷
纷逃之夭夭。
 
为了坚持这个“模范 
”乌托邦的幻想,英国本土也几度向佐治亚“输血 
”,可是毫无
 
成效。1750年,当地的管理机构开始在奴隶问题上退让,两年之后的 
1752年,他
们终于放弃这个乌托邦,决定退出管理,任其放任自流。
 
这个时候,距离独立战争只有二十五年了。在这二十五年里,佐治亚在很薄的
底子上缓慢地发展,在独立战争五年前,偌大的一片贫困的土地,总人口还不到一
万,奴隶却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已经占了人口的大致三分之一。
 
所以,基于佐治亚的移民的整体水平,根本不可能对奴隶问题作什么反省。他
们是憋了几十年,好不容易说是允许蓄奴了,有了点翻身致富的希望,时间还不长,
就爆发了独立战争。莫名其妙的北方人又要提出什么不准蓄奴,这说什么都不行!
 
这两个在地理位置上并列的极端南方州,长时期以来,都没有出现一个在北美
的思想发展历史上有点意思的人物。这样,跟其它殖民地就更无从交流了。
 
在独立战争之前,十三个殖民地一向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北方与这两个极端
南方的殖民地之间,在地理上还隔着较温和的弗吉尼亚和北卡罗莱纳,因此更没有
什么往来。
 
一方面,他们本来就是一个个独立的殖民地,就像一个个独立的国家一样;另
一方面,也没有任何现代的交通通讯手段。主要的交通用具就是马了,可是路也不
行。长时期以来,这里甚至连邮政都没有。在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五年之前,邮政
刚刚开始建立。然而邮递员也是骑马的,沿着蜿蜒的小路翻山越岭,趟水过河。一
封信从纽约送往同是北方的波士顿,都要在路上辛辛苦苦地走上两个星期,更不要
说去遥远的南方了。
 
在那个时候,对于那些政治制度和思想都已经相当成熟的北方殖民地,他们印
象中的南卡罗莱那和佐治亚,差不多就像现在美国人印象中的厄瓜多尔,瓜地马拉
那样南美国家。知道有那么回事,可是模模糊糊,不知何以名状。在这种情况下,
南北双方哪怕有再大的差异也不可能相互冲突起来,因为它们压根儿就不照面。
 
所以,当对英独立这样一个事件,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代表聚到一起的时候,
是北美英属殖民地的南北双方,第一次真正遭遇。当初,只是听说各个殖民地都有
那么一拨子要独立的人,就想到大家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干。可是真的一遭遇,才发
现相互之间居然有如此之大的距离。
 
没错,他们都要独立。但是,目标却大不相同。
 
正如你已经知道的,作为后来美国的主体力量,“独立 
”是源于一个更高的人道目
标,是一个“美国革命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平等自由”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的
理想,如果不能建立一套制度来保证它的实现,那么这个即将诞生的新国家,就没
 
有任何意义。
 
而对于以两个极端南方州为代表的保守力量来说,他们无法在理论上与“天真的
北方佬”抗衡,然而在心底里,他们的“独立”是实用的。就是以前是英国人作主,以
后可以自己作主。当时,他们一方面还不想放弃他们由奴隶制所支撑的经济利益。
对于他们来说,经济发展是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当这些被奴役的对象是“黑人”的
时候,他们对奴隶制的负罪感会大大减轻。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觉得在这里大概必须把纠缠在“美国奴隶制 
”中的“种族歧视问题 
”,认真清理出
来看一看了。
 
在三百多年前,北美刚刚出现黑人,种族歧视就是非常普遍的。在这里,我觉
得有必要打破对于“种族歧视”的一些固定概念。“歧视”二字,在英语中的词义是“区
别对待”,“种族歧视”就是在种族问题上的“区别对待 
”。它是由差异产生的。事实上,
一开始,当人类发生种族相遇的时候,这是非常自然,非常容易发生的一种情况。
人类只有在理性的思考下,经历长期的共存,才有可能真正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对“种
族差异”以平常心待之。到今天为止,这依然是世界各个民族都还必须认真对待的一
个课题。
 
而白人和黑人又恰恰是反差最大的两个种群。三百年前,当他们在北美相遇的
时候,不仅外观上会把相互都吓一跳,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再加上他们
文化上的南辕北辙,在他们相处的初期,会产生“区别对待”的反应是很自然的。说
是一碰上不假思索就能和睦相处,亲如兄弟,反而是不正常的。也许,你不太同意
我的这种说法。恰巧,我最近看到这里的一个华人介绍康有为的“大同书 
”,有一段
谈到“大同书”中康有为乍遇黑人的反应。也许可以作为一个“旁证 
”。
 
你也知道,康有为是清末的中国人中最能够接受新思想的开明人士之一了。在
当时可以说是有书有论,敢作敢为的思想先驱级人物。他的“大同书”从 
1884年开
始执笔,本世纪初完稿,已是美国独立的一百多年之后,连“南北战争”都已经打完
快二十年了。在“大同书”中,他大力宣扬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
公的“大同社会 
”。下笔胸有成竹,言之壮怀激烈。可是,当他第一次遇到黑人,毫
无思想准备的康有为,显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他不能想象在他的“大同世界”中,竟
然也能包括这样的“一种人 
”。
 
他对黑人这样描述道,“然黑人之身,腥不可闻。……故大同之世,白人黄人,
才能形状,相去不远,可以平等。其黑人之形状也,铁面银牙,斜颔若猪,直视如
牛,满胸长毛,手足深黑,蠢若羊豕,望之生畏。” 
 
 
其结果,主张“人人平等”的康有为,居然对于“大同世界”所无法容纳的黑人,
想出了一个比奴役更为可怕的解决办法,“……其棕黑人有性情太恶,或有疾者,医者
饮其断嗣之药,以绝其传种。”
 
根据这段话,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我们今天的标准,把那个在黑人面前目瞪口呆,
手足无措的康有为,定性成一个种族灭绝的法西斯分子,斥责他的“大同世界”的伪
善。可是我想,实际上,倒霉的康有为只不过是在初见一个出乎意外的“奇异人种 
的时候,在震惊之余被吓坏了。他心里很可能把黑人定位于人与猿之间的一种“怪兽 
”,
因而怎么也无法想象,如何与之“平等共处 
”。
 
北美事实上也经历了完全相同的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理性就起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而包括宗教教育在内的教育水平,又往往对人的理性深度起了重要的推动。
有关“种族歧视”的问题,以后我们还会有很多讨论。我们还是先回到美国独立
之前,十三个殖民地第一次聚在一起,南北双方第一次遭遇……
 
你也许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说在美国的奴隶问题上,是两颗老鼠屎坏
了一锅汤?为什么说当时十三块殖民地的最南端并列的两个州成为美国奴隶问题的
“祸根”呢?“南方”不是还包括了其它几个殖民地吗?你问得很有道理,在美国独立
前,南方还包括了马里兰,弗吉尼亚,和北卡罗莱纳三个殖民地。但是,这三个殖
民地对于奴隶问题的态度,远不是那么极端。
 
例如,这三个南方殖民地在美国独立之后,它们都走出了解决奴隶问题的第一
步,停止了奴隶交易,并且在试图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它们中的一半,后来甚至加
入了北方的阵营,如马里兰。
 
北卡罗莱纳一直受弗吉尼亚的影响比较大。处于南北交接的弗吉尼亚,更是成
为南北不同思想的撕裂点,常常为此痛苦不堪。在奴隶问题的最后解决上,自始至
终有着激烈的矛盾和内部辩论,甚至导致了本身的分裂。一半的弗吉尼亚后来断然
加入北方的阵营,成为今天的西弗吉尼亚州。
 
因此,如果没有两个极端的南方殖民地,相信独立后的美国是会比较快地就摆
脱英国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奴隶制问题的。但是,由于一个极端南方的存在,历史
就是给这个即将诞生的新国家,留了一个棘手的难题,甚至可以说是留了一个埋伏
八十年的定时炸弹,直到八十年后的南北战争时,才轰然炸响。
 
从弗吉尼亚这个矛盾的焦点,最能够反映出美国诞生时有关奴隶问题的冲突了。
弗吉尼亚是一块十分特殊的土地。它的特殊,不仅在于它处于南北夹缝之中的
特殊地理位置,还在于它的移民定居者的特质。
 
当然,在弗吉尼亚,和其它州一样,大量的还是极其贫困的普通移民。但是作
为这块土地精神主导的一批移民,却是在英国政治动乱中出逃的一批贵族。不少是
被砍了头的国王查理一世的属下。于是,贵族派头的英国绅士风格也影响了他们对
于奴隶制的态度。一方面,他们对于主人和家奴所形成的严格等级制是十分习惯的,
甚至是颇为欣赏的。而另一方面,他们良好的教育又迫使他们不可能躲避对于“人性 
的思索。因此,有关奴隶制的讨论在这里从未间断。辩论最激烈,反复起伏也很大。
 
弗吉尼亚的真正开发,比北方晚几十年。在奴隶交易的初期,这里也发出过犹
豫的声音。从今天看来,这几乎算不上是反对,甚至显得十分荒唐。因为,这个从
弗吉尼亚发出的声音,质疑的并不是是否应该使用奴隶,而是从什么地方去买来奴
隶。
 
当时北美的奴隶来源有两个不同来源。简单说就是“一手货”和“二手货”的区别。
直接从非洲来的,都是“一手”的,来自南美和西印度群岛的,就是“二手”的了。在
弗吉尼亚的一些人,他们反对的就是从非洲直接进口奴隶,他们提出只进口“二手 
的奴隶。为什么呢?“一手货”不是更便宜吗?
 
这是他们心中尚未被大漠风尘所刮走的残余良知在“作祟 
”。在心灵深处,他们
被阻挡在“把一个自由人变为奴隶”的这道“道德的门槛”前。新大陆的现实,使这些
弗吉尼亚的反对者知道自己无力改变进口奴隶这样一个潮流,所以,他们提出只间
接地从其它地方进“二手奴隶 
”。这样,至少他们没有去直接参与把一个自由人变为
奴隶的罪恶,而只是把一个已经成为奴隶的黑人,挪了一个服劳役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是说这样一个仅仅是对奴隶购买地的奇怪质疑,也算是反
奴隶制的先声之一呢?现在的人甚至完全有理由指责这种做法只是可笑的,虚伪的,
只不过是鸵鸟式的自欺欺人。可是,我却感到,我没法小看在开拓初期的艰难日子
中残存的“英国绅士荣誉感 
”。因为在外部的洪流裹胁之下,终于也有人在道德门槛
前站下犹豫了。他们在诱惑面前依然尚有一些荣誉感所依存的羞耻心。正是这点保
留下来的羞耻心和理性,逐步发展,孕育了一批思想者。这使得弗吉尼亚不仅成为
南方变革的前站,它的一批思想家,也成为北方思想精髓的表达者。
 
1776年,也就是在“独立战争”开始的第二年,“独立宣言”通过的前夕,为了宣
誓公民自由的权利,为宣布独立作准备,在弗吉尼亚的首府威廉斯堡,弗吉尼亚议
会授权乔治.梅森起草一个“权利宣言 
”。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权利宣言 
”,它实际上就是我多次向你提到过的“权利法案 
”,
也就是后来美国宪法前十条修正案的前身。
 
威廉斯堡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小镇。它是殖民时期弗吉尼亚的总督府所在
地。在北美的各个殖民地中,弗吉尼亚的英国总督政府统治能力特别强,在今天,
你仍然可以在总督府内,看到满墙满墙用精美的枪械做出的奇特的室内装潢,仿佛
在给强盛的殖民历史作出一个小小的诠释。
 
然而,弗吉尼亚沿用的一套英国式的民主制度也相当健全。逛在威廉斯堡的小
街上和议会大厦里,你有时候真会不由自主地生出这么一个念头:说不定正是英国
人自己,手把手地教出了这样一个叛逆的“美国儿子”来。
 
梅森在这个文件一开篇的立论基础就是,“人人生而自由独立,都具有天赋人权 
”,
结果立即在弗吉尼亚戴着假发的议员们中间,引发了整整四天的激辩。反对派提出
的一个理由极其简单,如果这个文件通过,确定了人人生而自由,都有天赋人权,
那么我的奴隶这么办?
 
这份文件是通过了。但是,争论并没有结束,而且扩大到了整个北美的范围。
这次是由“独立宣言”所引发的。
 
受到当时的“大陆议会”委托,起草“独立宣言”的,又是一位来自弗吉尼亚的思
想者。这就是着名的托玛斯.杰弗逊。他在会议附近租了两间小屋。小屋里只有最简
单的生活用品。在暗淡的烛光之下,杰弗逊用鹅毛笔奋笔疾书,思如泉涌。
 
现在想来,托玛斯.杰弗逊固然是不愧他的盛名,然而,作为一个受委托的起草
人,他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却是美国的建国者们所共同拥有的,也是这块土地所共
同拥有的。他不仅在一开篇就重申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并且详尽地阐述了他
们这一批美国的建国者,对于英皇在北美殖民地推行奴隶制的愤怒。
 
杰弗逊在美国“独立宣言”的手稿中的这一段文字。由于两个极端的南方州的坚
决反对,最后被删除了。所以,也许你还没有读到过这些文字,那可真该补上这个
缺憾。
 
1776年,托玛斯.杰弗逊在“独立宣言”稿件中,谴责英皇所推动的向北美的贩
奴行为,是发动了一场“残酷地反对人性的战争。他强暴了一个远方民族的生命和自
由的权利,而他们从来就没有冒犯过他。这场战争拐骗和胁迫了他们,使他们不是
在运送途中悲惨地死去,就是被送往地球的另一端充当奴隶。这场由邪恶力量无耻
发动的海盗战争,恰恰就是身为基督徒的大不列颠的英皇所发动的战争。他决定打
开这样一个市场,在那里,人类可以被买卖。他滥用了他的立法否决权,并利用这
个否决权压制了所有打算禁止和限制这种肮脏交易的立法尝试。”
 
你也许会认为,这一段对于英皇向北美推行奴隶政策的谴责文字,仅仅是杰弗
 
逊自己在起草“独立宣言 
”时的“临场发挥 
”,并不一定代表当时要求独立的美国人的基
本潮流。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在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 
”的一年多前,在 
1774年 
10月,这十三个殖民地的代
表就有过一次相聚,并且经过三天的辩论之后,曾经通过了一个抵制与英国贸易的
文件。在这个文件里,已经有了抵制奴隶交易的条文:“在 
12月以后,我们将不再
进口和购买任何奴隶。此后,我们将停止全部奴隶交易。我们不仅自己不再卷入,
也不再与那些卷入奴隶交易的船只进行贸易”。
 
在“独立宣言”之前,通过的类似的协议有过几次,而且,都曾经执行过。就连
南卡罗莱纳这样的极端南方州,都曾经试图努力去服从这样一个基本潮流,因此,
南卡罗莱纳还有过与佐治亚断绝贸易的情况,原因仅仅是因为佐治亚没有遵守停止
奴隶交易的协议。
 
然而,一开始的协议只是表达对英皇殖民地政策的不满,和独立并不相关。当
1776年夏天,终于下决心宣布独立,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也交付讨论。这时,
南方极端的两个殖民地终于意识到,这份宣言的原则,将是这个即将诞生的新国家
的根本原则,如果他们再一次服从这个基本潮流,他们所受到的损失,不再是得不
到新的奴隶劳力的补充。就连他们现在经济所依靠的奴隶制,也会象在北方正在发
生的那样,迅速崩溃。
 
于是,当各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那个高敞却并不宽大的议会厅里,讨论“独立
宣言”的时候,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他们和美国主流思想格格不入的一部分,终于
摊牌。南方和北方终于正面交锋。争论是困难的。因为这是一场“虚”与“实”的争论。
 
整个主流强调的是建国的理念,在这一点上,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无法辩驳。
于是,他们强调经济发展。对于他们来说,经济是命脉,如果为了一个理念就去冒
一个割断命脉的危险,他们宁可退出这个还在寻求“独立”的,还只存在于一张纸上
的“美国 
”。
 
原本应是寻求“独立 
”,大敌当前,可争执却落到了“奴隶问题 
”上。战事正在进行。
那种紧张和危险的气氛,我们从“独立宣言”的第一次刊印中,就可以感受得到。因
为在第一次印刷的“独立宣言 
”,就是现在存放于费城博物馆的最早版本上,你是找
不到各殖民地代表的签名的。因为当时的战局还太不清楚,一旦失败,这些签名者
作为“叛乱分子 
”,还必须躲避各殖民地当局的报复。直到战局开始明朗之后,公开
发行的“独立宣言”才有了这些代表们的签名。
 
所以,在几天激烈的争论之后,通过的“独立宣言”是一个双方妥协的产物。他
 
们必须以妥协达到维持这个联盟,仗才可能打胜,美国才可能诞生,历史才有可能
向前走出一步,。
 
妥协的结果是,他们删去了具体谴责奴隶制的条文,却保存了人人生而平等,
并具有天赋人权的建国原则。
 
我记得有一天黄昏,我们在南卡罗莱纳的港口城市查尔斯顿的街上,漫无目的
地闲逛。在这样的老城里,你可以时时遇到一些钉着各种铭牌的历史遗迹。我们不
断地停下来,读着一块又一块的牌子,读出一段又一段已经被淹没的历史来。后来,
我们停在一幢楼房门边一块精美的铜牌前,牌子上刻着,就在这幢楼里曾经住着“独
立宣言”的签署者。我几乎是本能地“哇”地叫了一声,心想这可是太了不起啦。
 
可是,我们马上意识到,曾经住在这幢楼里,就是当时南卡罗莱纳的代表,主
要就是在他的坚持下,删去了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中,有关直接谴责奴隶制的
文字。为此,杰弗逊始终愤怒不已。
 
然而,当时大敌当前,妥协是必须的。妥协后的文本,对于极端的两个南方殖
民地来说,至少解除了必须立即在他们的土地上彻底废奴的威胁;对于代表着美国
主流思想的北方来说,“人人生而平等 
”原则的确立,就是向它的具体实现走出了关键
的第一步。只要你同意了这个原则,奴隶制的结束,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但是,此后建立的美国,为这一原则的实现需要经历怎样的艰难和付出多少代
价,
 
在 
1776年 
7月 
6日他们宣布独立的一刻,是妥协的双方谁都没有预料到的。
 
位于费城的那幢尖顶的殖民时期的议会大厦,今天在美国就是大名鼎鼎的旅游
观光点,独立宫。那间签署“独立宣言”的议会厅,一个个小会议桌上都铺着灰绿色
的桌布,桌上还散放着一些纸和鹅毛笔。当年签署宣言的代表们虽然都已经不在了,
但是想象一下当年的激辩,你还是会感觉这个议会厅显得有些拥挤。
 
这个议会厅的布置是十分简朴的。但是,如果在你的想象中,那些“共商革命 
”,
声讨奴隶制,正在与英皇的军队对抗的人们,是一批衣衫洗得发白,甚至打着补丁,
斗志昂扬的“革命家 
”,那可是大错特错了。他们都穿着最正规的礼服,按照英国的
传统习惯,所有的人在这样的场合都还戴着假发。他们当时差不多都是各个殖民地
的议会成员。
 
基于殖民地精英政治的传统,他们大多数都来自有产业,有影响的家族。在当
时北美这样一个农业社会里,不论他们来自南方还是北方,在他们的家产中,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奴隶。因此,这是一个令人奇怪的,让从小熟读诸多革命
 
理论的我们感到不可想象的一场“革命 
”。
 
在美国独立时的十三个州里,大部分州的奴隶制的废除,就是白人,富人,甚
至是奴隶主们,经过理性反省,决心通过他们手中的立法权,从法律上解决黑人奴
隶问题。也就是亲手通过立法程序,将自己的一份重要财产化为乌有。他们中间哪
怕是最激烈地反对奴隶制的代表,都是如此。
 
你已经知道,美国独立之后,大部分地区的奴隶制都陆续彻底废除,经历的程
序和方式却就是这样的一种非暴力的“自我革命 
”。
 
这不是我们习惯的少数职业革命家和热血青年,抛家弃产投向革命的故事。这
是作为代表整个社会利益集团的立法机构,用立法的手段,仅仅为一个人性反省和
道德理由而放弃自身利益的一个行为。
 
不管这听上去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多么地不符合我们习惯了的“革命逻辑 
”,可
是,看到底,说白了,“美国革命”解放奴隶的部分,就是这么回事。
 
每每想到这里,我一方面对人类理性可能产生的力量惊讶不已,另一方面,我
也觉得,这样的“革命 
”,如果根本没有象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这样的极端南方跳出
来反对,如果在这些“革命者 
”身上找不到矛盾和反复,而是一帆风顺地就“革命成功 
”,
反倒是要令人生疑了。
 
我们站在费城“独立宫”的这个议会厅的时候,它的色调给我的印象是灰色和沉
重的。一丝也没有轻松的感觉。这个议会厅在美国历史上曾经负担了双重的重大使
命。因为十年之后,美国的唯一一部宪法,也是在这里制定的。从整体上来说,这
个宪法的通过几乎是重复了“独立宣言”的过程。它确立了自由的目标,建立了一套
完善的民主制度,对公民权利从制度上作出了保障,但是,对如何消除殖民时期所
遗留的奴隶制问题的具体步骤上,依然是有妥协的。
 
由于美国宪法本文从不修改,它是以修正案的形式来适应时间的变化的。因此,
它所有的历史痕迹都没有被抹去。这样,在今天的美国宪法中,任何人都可以很容
易地找到这些妥协的内容,尽管这些条文现在已经不再有任何意义。你可以看到,
在向南方妥协的下面三个宪法条文里,事实承认了南方蓄奴现状的继续存在。
 
例如,美国宪法规定,每个州的众议员人数是按照人口比例产生的。南方如果
只计自由人的话,众议员人数将大大减少。最后,达成妥协,在美国宪法的第一条
第二款里,同意了南方在计产生众议员人口数量时,一个非自由人等于五分之三个
自由人。收税时也按此法计算。
 
又例如,在宪法第一条第九款中,有一个移民条款,就是规定在 
1808年之前,
 
国会不得禁止任何一州认为应准其入境的人入境。实际上这也是对南方的一个妥协。
极端南方的两个州,就是在这个条款之下,争取到最后十年进口奴隶的机会。
 
再有,就是宪法第四条的第二款规定,凡根据一州之法应在该州服劳役者,如
逃往另一州,另一州不得根据自己的法律,解除他的劳役,而必须将人交出。事实
上,这就是指的南方逃往北方的逃奴。
 
制宪会议的历程是漫长的,时间长达整整三个多月。这三个妥协条文的产生也
是极为艰难的。但是,从今天来看,制宪会议的妥协仍旧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参观独立宫的时候,讲解员是一个瘦高个的黑人。他把孩子们都安排在第
一排,一边讲一边提出一些与二百多年前的历史有关的问题。每提出一个问题,那
些七八岁到十来岁的孩子,一个个高举着手争着回答,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孩子们
已毫不含糊地答了出来,得到提问者一个劲儿的赞扬。
 
这个黑人讲解员也谈到了当时殖民地遗留的奴隶问题,以及在这个问题上“独立
宣言”和制宪过程中对南方的妥协。参观结束之后,我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当
时对南方奴隶制度的妥协,你作为一个黑人,你是怎么看的呢?你是否为此感到气
忿呢?
 
他平和地回答说:“当时的奴隶制不能立即在南方废除,经济问题是一个最大的
原因。同时,我也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想,如果我完全用一个二十世纪
末期的黑人的眼睛,去看待十八世纪对奴隶制的一个妥协,那是肯定会出偏差的。”
 
在美国,至今为止,对于这次妥协大家还是给予正面的评价。因为,正如这名
黑人所说的,当时的情况是无法简单处理的。
 
在一百五十年的殖民时期,奴隶制已经成为各殖民地经济的一个重大支撑,北
方虽然出于一个道德理念的推动,较快地纷纷自己立法废除了奴隶制。但是,北方
也只有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是在独立战争中就完成这一过程的。北方的其它各地,
是在独立之后通过停止进口,停止交易,然后逐步达到彻底废奴的。这个过程,个
别北方州也化了几十年的时间。正因为这是一个由道德反省和理念推动的“自我革
命”,因此,它不可能是摧毁性的,暴风骤雨式的,瞬息完成的。相反,它是分步骤
的,是充满了妥协和矛盾的。
 
这种矛盾甚至反映在参与这场美国革命的最优秀的人物的身上。
 
我在前面提到过,地处南北交接处的弗吉尼亚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地方。今天
谈起美国革命,这里还流传着一句这样的话,就是“华盛顿打下了一场美国革命,而
杰弗逊则是思考了一场美国革命”。可见他们两人在这一段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而华
 
盛顿和杰弗逊都是弗吉尼亚人。
 
你已经知道,弗吉尼亚的精神主体,是一批英国贵族移民形成的。他们在弗吉
尼亚的上层形成了一种对于闲适高雅的庄园主生活的追求,常常,这种生活甚至都
不是过分奢华的,但却是弗吉尼亚上层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寄托。长期以来,家奴
在这里成为一种传统。与极端的南方相比,这里逐渐温和的家奴制,其矛盾冲突远
不是那么尖锐。因此,弗吉尼亚虽然很早就停止了奴隶交易,但是对于彻底废奴,
不论在独立前还是独立后,一直有着激烈的争执。
 
杰弗逊,华盛顿等弗吉尼亚的革命者,都是激烈地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杰弗逊
在弗吉尼亚的立法会议中,不止十次提出废奴的提议,但是都没有被通过。最终他
失望地说,他只能把这个问题留给后代解决了。他的同名外孙,托玛斯.杰弗逊.伦道
夫,后来也成为弗吉尼亚最积极主张废奴的议员之一。
 
但是,即使在他们身上,你还是可以看到巨大的矛盾。我们去过华盛顿的家,
平心而论,即使不提他在独立战争中的丰功伟绩,也不谈他的美国首任总统的地位,
就从一般的情况去看,华盛顿的家虽然非常大,风景很美(这在美国乡村很普遍),
却是十分简朴的。他的故居只是一幢较大的全木结构的农宅。这些地是家传的,在
他继承的遗产中也有一些家奴。华盛顿去世的时候,弗吉尼亚还没有立法废奴。于
是他在自己的遗嘱里,解放了自己的所有奴隶。但是,在他的生前,他还是保留了
这些家奴。
 
因为,华盛顿虽然为这个新国家奔波了一生,却并没有为自己在经济上取得额
外利益。华盛顿的风格是非常乡土味儿的,对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可是,如
果他在生前失去他的家奴,他甚至可能再也无法维持一个简单宁静,却有着起码体
面的晚年生活。因为,如果家奴们取得自由身份,他不一定再雇得起这么些仆人,
为他照顾菜园和牛马。
 
杰弗逊从个人风格来说,与华盛顿有着很大的区别,似乎更多了一些贵族气质。
他曾作为美国驻法国大使,长期住在巴黎。他还有很多业余爱好,生活品味也很高。
例如,他从未学过建筑,却真刀真枪地画过五百多张建筑设计图。不仅设计了他所
创建的弗吉尼亚大学的主要建筑群,还多年来一直梦想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设
计一幢满意的住宅。他最终断断续续地真的这样做到了,他设计的屋子就座落在今
天称之为“蒙迪采罗”的杰弗逊故土上。
 
蒙迪采罗最迷人的部分,还是弗吉尼亚丘陵起伏的自然风景。那幢住宅的设计
是相当成功的,与环境非常协调,也是舒适的,但是,并不是非常大。它的规模还
 
是适度的。这样的住宅就是在今天的美国,也是有一定普遍性的。蒙迪采罗与华盛
顿故居相似的地方,就是它的地很大,就是在今天,没有十来个园林工人也是不可
能照料得过来的。
 
杰弗逊对于建筑艺术的一份迷恋,对于建造一个蒙迪采罗的梦想,使他付出了
巨大的代价。尽管这样建造一幢住宅,是今天许多人都可能实现的“美国梦 
”。但是
杰弗逊却因此晚年负债。因为他也和华盛顿一样,一生的奔走和总统的职位,并没
有为他换来额外的钱财。结果,杰弗逊不仅在生前保留了自己的家奴,去世时,他
在遗嘱中也只解放了他的两名奴隶。他必须为自己的孩子多少留下一点生活的依靠。
在他死后,蒙迪采罗立即被他的孩子出售抵债了。
 
在今天的蒙迪采罗和华盛顿故居,都向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一段真实的故事,
介绍曾经与这两个庄园有关的奴隶的情况。在蒙迪采罗的小礼品店里,有当时在这
里住过的奴隶的照片制成的明信片,还有好几本研究蒙迪采罗的奴隶们的专着。没
有人打算隐瞒这一段历史细节而为伟人作粉饰。对于美国人来说,历史就是历史。
 
在今天的美国,没有人为此而怀疑这样一批革命者在反对奴隶制时的真诚。事
实上,在美国革命中,正是有了他们的思考,呼吁和努力,奴隶制才在大片的土地
上立法废除。可是,不仅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地区会有冲突,不同的人会有争论,
即使是在参与了美国革命的同一个人身上,你也会发现一些痛苦的矛盾,和无法超
越的历史局限性。
 
华盛顿和杰弗逊在强烈呼吁废奴的时候,在一次次提出废奴议案的时候,他们
当然知道这对于他们个人意味着什么。北方各州通过的一个个废奴法案,都会使那
些立法的议员们失去曾经是自己重要的一份“财产 
”,甚至都大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
活。他们只是无数这样的“革命者”中的一个罢了。
 
站在弗吉尼亚的议会厅里,他们出于人性的反省,竭力离开自己的利益,站在
宗教和人性的立场上,呼吁解放奴隶。当废奴法案最终没有通过,他们回到家,回
到原来的生活,更多地面对了自己的具体问题时,又留下了自己的合法奴隶。诚然,
他们一向有严谨的法制概念,在没有新的立法的情况下,他们知道,任何人维持原
来的蓄奴状况都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他们比任何人更清楚,他们完全应该以更响亮的个人行为,为自己呼吁
的理想作一个推动,他们不可能不为自己家里还存在家奴这个事实,感到痛苦和羞
耻。这也是华盛顿在遗嘱中解放了自己所有奴隶的原因。可是,他们没有能做得更
早更彻底,确实是弗吉尼亚历史中的另一面局限了他们。
 
在一个纪录片中,我曾看到一名南方的黑人谈到杰弗逊的矛盾。他说,他永远
不会忘记在种族隔离的时代,第一次读到杰弗逊所写的“人人生而平等 
”,“具有天赋
权利”这样的字句,自己所感受的震撼和力量。在他后来更多地了解了一个充满矛
盾的杰弗逊之后,他曾经十分遗憾。可是,他也渐渐理解了什么是历史的局限性,
他依然认为,托玛斯.杰弗逊的思想为黑人的解放起了根本性的作用。
 
由此你可以推断,当废奴牵涉到卷入奴隶经济很深的地区时,事情就更为复杂
了。在上次访问南卡罗莱纳的查尔斯顿时,我偶然读到了有关当地黑人自由民成为
奴隶主的资料。
 
1825年 
9月,一个名叫南西.埃玛纽尔的查尔斯顿市的黑人自由民,租用了一
个叫戴安娜的女奴,租金二点五美元一个月。1826年,一名叫海伦.英格丽的黑人
混血妇女,租用一个叫莫斯利的男性奴隶,租金三点五美元一个月。同样在查尔斯
顿,1841年,一个名叫贾克伯.维斯顿的自由黑人混血裁缝,在他开的裁缝铺里租
用了一个叫亨利.戴梵的奴隶,第二年的一月份,就是 
1842年,他干脆买下了这个
奴隶,花了七百美元。虽然这个购买资料在租用资料的十六年之后,但是,扣去十
五年的价格上涨因素,你仍然可以发现,与租金相比,买一个奴隶的花费是相当大
的。
 
这些资料里的主人都是自由之后的黑人。之所以我选用这样一类资料。是希望
你在大致了解当时奴隶价格的同时,也能理解,在殖民地长期的奴隶制合法化之下,
形成的对于奴隶的普遍概念。即使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甚至是一个黑人,只要他是
自由民,他也就有可能用毕生积蓄,去买一个奴隶。对于个人,奴隶已经是私人财
产非同小可的一个部分。废奴,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就是通过法律,宣布所有这样
的“财产”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在对奴隶经济依赖性越
大的地区,例如在遍布着棉花稻米庄园的南方,牵扯的社会面也就更大。这就是那
个黑人讲解员提到的,对南方废奴的妥协,“经济问题是一个最大的原因”的意思。
 
美国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是我们今天非常容易忽略的。也是要理解美国的历
史,必须紧紧捏住一刻也不能丢掉的一个很重要的线索,那就是,这是一块分治的
土地。为什么我要强调这样一个线索呢?因为这是我们非常容易中途失落的一个线
索。它和我们所熟悉的国家模式太不相同了。
 
对于我们的文化来说,“一统天下 
”是每个皇上所寻求的丰功伟绩。认祖归宗则一
直认到炎黄还不过瘾,非要寻根溯源到龙的头上方肯善罢甘休,这也几乎成了每个
子民的祖传天性。而北美这块土地上那种离心状态,对于我们实在是匪夷所思。
 
在独立之前,这十三个殖民地完全相当于十三个独立的国家。在制宪会议召开
时,他们所面对的建国初期的美国,其松散程度甚至更甚于今天的联合国。这种局
面,也是源于这样一个“分治”的理想。
 
是的,对于美国人,分治不仅是一个现实,分治也是一个理想。实际上对于他
们这是非常自然的。既然他们把寻求个人的自由作为一个理想,那么,分治只是这
个自由理想的一个扩大版本而已。也就是说,一些自愿生活在某个州,某个城市,
甚至某个社区的人们,他们当然应该有权决定自己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因此,直
至今日,美国人生活中的大量决策权仍在各州,甚至各个城市和村镇,甚至社区手
中,联邦政府是无权干涉的。
 
但是今天的美国人,毕竟对于自己是“美国人”这一点已经相当明确了。这竟然
还必须“归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不仅是罗斯福总统在战前的新政加强了联
邦政府的权力,更重要的是,珍珠港的炸弹使他们幡然醒悟,原来他们居然息息共
存,属于一个共同的整体,它叫做美国。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大量的美国人更认为自己是“某州”这个“小
国家”的公民。他们对于他们所生活的“州”这样一个邦国的认同,远远强于他们对于
美国这个“联邦”的认同。这种情况在南方尤为普遍。二次大战以后,尽管这个国家
的凝聚力大大加强,但是,和我们习惯了的文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正是出于对个人自由和区域分治理想的共识和尊重,美国从一开始就是
一个群龙无首的国家。不仅在独立的那一天,没有一个“开国功臣”试图出来“掌控全
局”,而且长达六年,甚至连总统都没有一个。出于同样的原因,美国从一开始,也
就是一个善于妥协的国家。没有一个人是“权高位重 
”,“一言定乾坤”的。因此,从一
开始,各州之间就习惯于“只有说服,没有压服 
”,说不服的时候,就只能由某一方
作暂时的妥协了。美国基本上是在一系列的妥协之下,维持一个稳定的和循序渐进
的进步的。最近,看到台湾的柏杨老先生非常精辟地说,“让步是一种能力 
”。那么,
你可以说,美国人是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这种能力的。
 
然而,在奴隶问题上,北方作出妥协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方,甚
至两个极端的南方州,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也表示了他们的退让。首先,他们都
承认美国的建国原则,也承认奴隶制不符合这样的原则,并且表示愿意向废奴的方
向努力。他们所要求的只是更多的缓冲时间,以致于经济不要发生太大的动荡。
 
这样,代表着美国主流的北方,当时也很难拒绝给予南方这样的缓冲期;另一
方面,他们也不认为,当时在各方面都相对落后的两个极端南方州,会成为一个很
 
大的历史障碍。他们仍然相信人性和理性的力量,会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个崇尚自由
的国家全面取胜。
 
于是,由于这个妥协的达成,美国版的“一国两制”的局面,就事实发生了。一
波波无可避免的历史浪潮,也因此在这个刚刚诞生的新国家掀起。给今天的美国人,
甚至其他国家的人们,留下了一个个值得反复咀嚼的历史案例。这里面容纳了如此
之多的人的心灵挣扎和感情纠葛,以致于我们今天审视这些历史脚印,依然心潮难
平。
 
今天写得太晚了。先在这里打住吧。
 
 
好!
 
林达

林达 2013-08-19 18:13:43

[新一篇] 近距離看美國 III --我也有一個夢想 02.亙古不變的疑問

[舊一篇] 近距離看美國 III --我也有一個夢想 04.一條雙桅船上的故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