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抄之:《溶解权力》·王力雄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沟通”,中文的原始词义是指开沟使两水相通。对于社会系统,“沟”等同于信息传送的渠道,“水”等同于具体的信息内容。完整的沟通,应该既指沟通参与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的充分而无阻碍的渠道,又包括彼此都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和处理所沟通的信息。

 权力不是职位本身,而是职位在沟通结构中所起的枢纽作用。企图绕开或甩掉枢纽,离不开枢纽沟通的系统就会陷于瘫痪或混乱。不管系统成员是否愿意,他们只有遵守程序,服从枢纽,才能得到沟通。这就是权力。

 随着社会日益专业化,知识除了是人类与自然世界和客观规律相沟通的纽带,还是社会与专业领域沟通、获得专业功能服务的唯一可能。
 
沟通之复杂性最主要的来源就在于割断经验的隔层,一旦有了隔层,也就披上了制造专业化和神秘化的隐身衣。

 复杂性所形成的鸿沟,使权力与社会发生二元化断裂,也使社会失去自下而上对权力实施沟通的可能,于是只剩下单向的沟通——权力自上而下的统治。
 
权力的复杂化可以被视为权力私有化的基础。
 
复杂化只是为权力的私有化提供了可能性,使权力真正成为私有的,是权力结构脱离社会母体,成为与社会相对的另一元——那就是一个可以被人占领的领地。
 
权力私有的实质就在这里。一旦权力有了自主的封闭空间,而社会失去了对权力进行全面、随时、直接沟通的可能,权力就成为被当权者所占的私人领地,权力就变成统治者把持的自上而下的统治工具,而不再是人类社会拥有的自下而上的自治工具。这时权力进行的沟通再不是根据社会需要,而是根据当权者的意愿。当权者可以只进行有利于自己的沟通,而禁止一切不利于自己的沟通。一旦他们具有了限制社会沟通的能力,当权者就必然会利用那种能力,进一步彻底地割断社会对权力的沟通,使权力的私有领地更加封闭。

 权力私有也不意味必定是终生私有或世袭,几年任期的私有与世袭只是量的不同。关键在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只要权力在手,如何使用权力就由当权者自己决定,其下者就必须服从。

 ①合并信息渠道;②集中处理信息;③指挥社会合作;④统一决策;⑤程序化。

而自上而下地逐层任命一个权力结构,到达无权者时就必然断裂,因为无权者是不需要任命的,也无从任命。

沟通既是一种权力资源,保密也就是对权力资源的垄断,能使权力更为升值,这也是专制社会许多不可思议的保密之由来。
 
意志的组成包括进行判断、确立目标、做出决定。

 对于个人意志,判断包括是否满意自身目前生存状况,不满的根源在哪,怎样造成的,能否克服等;目标包括想得到什么,怎样的生存状况更满意,最低希望,最高理想,眼前目标,长远目标等;决定包括如何实现目标,计划安排,行动步骤,根据愿望与现实的差距所做的调整与妥协等。

 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个具体目标和决定,相对于社会意志整体的目标和决定,无疑是非常渺小的,然而既然社会由个人组成,每一个人都是社会整体的组成部分,他的目标和决定,以及由此导致的行动就必然有相应的作用。
 
举一个极端例子:一个人感到下腹发胀(判断),知道该去大便(目标),因为居民区停水,只有到街上的公共厕所(决定),匆匆骑上自行车去了,交费,大便(行动)。
这是一件最小的日常事,却可能参与到社会发展进程的很多方面之中去。比如这个人受了不能及时排泄的折磨,会在市民对供水系统不满的总量上增加一人次,再把影响延伸到政府预算、城市改造、绿色和平组织的思想传播进而全球的生态变化中去;他在街上急匆匆地骑车,成为影响交通流量、安全状况的一分子,进而影响到交通警察的扩编,公共交通政策的制定,汽车工业的发达或受限,再影响到关贸协定、欧共体工人失业及全球南北对抗的格局;哪怕是大便者那摊在地下管道里流动的排泄物,也可能一直延伸进农业肥料的构成、世界粮食市场、海洋污染、大国谈判……从而把它的流动名副其实地汇合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之中。
 

 挨棍子的判断是不满意,多赚两块钱的判断是满意,在满意与否上,各不相同的具体判断就有了共性。

对共性进行矢量求和要方便得多,在很大程度上就相当于数量求和,因而尽管社会结构是“数量型求和结构”,却不妨碍社会意志判断的矢量求和从中形成。

 在二元结构中,社会意志虽不能自发树立目标,但其可以自发形成的判断却是一道绵密的过滤体,任何思想,无论多么严密高深,也无论披着多少光晕,如果通不过这道简单的“判断”过滤,对社会意志也就起不了作用。之所以有人成为影响甚至改变人类历史的思想家,有人仅仅是书斋里自娱的学究,区别就在其思想是否被社会意志所接受,成为社会意志的组成部分,从而汇入历史发展的进程。

 本质上,官僚主义是一种以官僚机器为本位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它不把机器的输出——即机器所要执行的功能和发挥的效用作为目标,而是把机器自身的运转——程序、教条、因果、环节的衔接、完整与圆滑等作为最高宗旨。它使官僚机器既脱离操纵者(当权者),又脱离所施加的对象(公众),成为一个具有极强保守性和排他性的独立体系。

 权力倾轧的动力在于争夺权力,这首先取决于权力是能够被争夺和被占有的。正因为权力与社会分离,才使其成为能够被据为私有的实体。

 沟通结构内部的沟通障碍
●官僚主义
●腐败

●权力倾轧

●专业垄断与勒索

●作茧自缚的法律

 当迎合公众的恶果显露时,公众却不会负责,而立刻迁怒于当权者,把当初对

当权者施加的压力忘得干干净净。同时,也不要以为公众能学得聪明起来,他们不会检讨自己,也不会就此减少偏见与局限。既然二元结构把权力赋予与他们相分离的那一元,就没有理由要他们负责任。无权者从来是不负责的,因此类似的过程只能往复循环。

 所谓偏见在于见的位置偏,所谓局限在于所处的局部地位之所限,这对于置身大规模社会的个人意志,其实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无可非议。

 ax + bx + cx + dx ……= x  (a + b + c + d……)
 
存在偏见和局限不足为奇,也不可怕,全局总是由局部组成,各角度的偏见综合在一起就成全局。关键是以什么方式对局限进行求和。以矢量求和,相当于所有的局限横向拼接,最终合成完整的全局而消除局限;而以数量求和,如同把所有局限在纵向叠加,摞成一个局限的“深井”,最终只能愈加局限。这种局限之和虽然体现为公众整体的局限,却不是社会意志的局限,而是不合理的“数量型求和结构”强加给公众的。

 “公众的不满”与“社会意志的不满”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区别就在前者是数量求和的结果,而后者是矢量求和的结果。现实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有不满,以矢量方式求和,可能由于大部分个人的不满方向不同相互削减,矢量之和——即社会意志的不满并不大。反之,如果对同一个社会的所有不满进行数量求和,不考虑不满的方向而把所有不满的绝对值叠加在一起,结果就会使不满的程度高出许多倍。

 对社会整体而言,个人意志的矢量求和之所以不可操作,原因就在于目前还没有一种社会结构符合下面所谈的四个条件。

这四个条件分别是:一、求和自下而上进行;二、在经验范围内求和;三、求和不能依赖语言;四、需要一个“和载体”。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笑书 2012-08-20 17:22:03

[新一篇] 王力雄《溶解權力》

[舊一篇] 與神對話 一生在等待的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