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根在湖塘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北京同仁堂药店名扬海内外,它的名气是同仁堂创办者乐氏家族三百年苦心经营得来的。同仁堂研制的几十种中成药是世界名药,以致很多外国人远涉重洋,专门到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同仁堂乐家老店来购买。同仁堂不光现代有人传颂,它早在清初就因药有奇效而被列为御药房供奉。清代的文人着作也不断提到同仁堂和它的名药,如同治十二年,杨静亭所着《都门案纂》、光绪十三年李虹所着《朝市丛载》等。同仁堂所有这一切,都和它的主人乐氏家族密不可分,而乐氏家族根在湖塘。

  过去只知道同仁堂老乐家是北京苑平县人,其实乐氏祖籍是我们宁波北仑大碶湖塘村人。按北京乐氏宗谱记载,北京同仁堂乐氏家族一世祖乐良才,祖籍在浙江省宁波府。据清乾隆《镇海县志》记载,乐尚书宅在灵岩湖塘村,始建于唐朝光化年间,为大司马乐仁规与大司寇乐仁厚兄弟故宅,后遭火焚。清雍正十三年春,改建乐尚书宅前殿为乐氏宗祠,道光九年扩建修葺。现湖塘村乐氏宗祠坐北朝南,共有门厅、正堂两进,左右廊厢房各三间。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厅与堂皆为硬山式,抬梁穿斗混合结构,五开间;通面阔20.9米,门厅进深6.4米,正堂进深12.65米。宗祠内现存清《乐氏宗祠碑》1通,《乐氏宗谱》1套,木刻屏风17块。

  乐仁规(867-937)字正夫,唐灵岩人。唐光化三年(900)授光禄大夫、兵部尚书。与其弟乐仁厚(刑部尚书)同朝为官。又据宁波乐氏宗谱记载:乐仁规居宁波,为其宗族不失序,以乐汝祯为其一世祖,纂修乐氏宗谱。宁波乐氏自唐至清初共历三十一世,其中第二十六世的乐良才于明永乐帝朱棣迁都之际由宁波迁往北京。到乐良才一代,家道已经衰弱。乐良才是一位走街串巷,手持串铃行医卖药的游方郎中。他在北京定居后取妻杨氏,生子廷松。因此,乐良才成了北京乐氏家族的始祖。乐廷松,以及三世乐怀育、四世乐显扬,均继承乐良才衣钵,行医问药。后来还经营起药铺,取名为“乐家老铺”。

  同仁堂是四世祖乐显扬创立。乐显扬号尊育,生于1630年。他在清初当上了太医院的吏目,后诰封登仕郎,赠中宪大夫。他为人诚朴,喜读方书。他在太医院接触到很多宝贵的医药书籍和清宫秘方,结合他家祖传医术,使他的学识和医术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人传他能“善辨药材疑似”,什么药材只要经过他的鉴定,便能真假好坏立分。他认为“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唯医药为最”,因而决心开设药铺,悬壶济世,将他毕生钻研的方药、药材知识以及修合之道贡献出来。康熙八年,乐家的四世祖乐显扬将乐家老铺改名,取镇堂之宝“铜人”之谐音“同仁”二字创办了同仁堂药室。

  1702年,乐凤鸣将父传“同仁堂药室”迁至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现址,并改名“同仁堂药铺”。乐凤鸣幼承父学,精通医药,决心将同仁堂发扬光大。他经五年寒暑,刻意精求丸散膏丹各类剂型配方,终于在康熙四十五年分门别类汇编成书,起名《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该书收录古方、宫廷秘方、家传秘方、历代验方362种。他在书中提出“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药规范,为同仁堂建立起一整套严格选料、精心配制的工艺。由于选料考究,制作精细,疗效显着,同仁堂生产的丸散膏丹迅速赢得了市场和良好的信誉。他为了医家和病人便于开方选购,还编印了《同仁堂药目》,很快流传至全国各地。从此同仁堂名声大振,并且博得朝廷的赏识,皇帝钦定同仁堂为御药房的供奉,成了御用药品采购单位,一直到清朝被辛亥革命推翻,当了八朝、历时188年的御药房供奉。

  北京老乐家自四世祖乐显扬在康熙八年创办同仁堂,到十三世乐松生在1956年交出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共历十世287年,乐松生成为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最后一代传人。


郑毓岚 2012-08-14 20:56:00

[新一篇] 戚繼光在北侖

[舊一篇] 山海奇觀秀洋沙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