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 簡體 傳統 |
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男女老少,所有人都会祈求长寿,消灾避祸的节日,而不是现代人们以为的专门给老人过的节日。
一提到九月初九重阳节,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敬老,以为这是一个专门给老人过的节日。其实呢,传统的重阳节和敬老没有任何关系,它原本的节日内涵充满了传奇色彩。
那至于为什么重阳节会有登高、喝菊花酒和插茱萸的习俗呢,这都要从一个神奇的葫芦说起。
费长房的故事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费长房
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后乃就楼上候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与别。”长房使人取之,不能胜,又令十人扛之,犹不举。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长房遂欲求道,而顾家人为忧。翁乃断一靑竹,度与长房身齐,使悬之舍后。家人见之,即长房形也,以为缢死,大小惊号,遂殡葬之。长房立其傍,而莫之见也。于是遂随从入深山,践荆棘于群虎之中,留使独处,长房不恐。又卧于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于心上,众蛇竞来啮索且断,长房亦不移。翁还,抚之曰:“子可教也。”复使食粪,粪中有三虫,臭秽特甚,长房意恶之。翁曰:“子几得道,恨于此不成,如何!”
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
在东汉年间,河南省的汝南,也就是今天的驻马店市汝南县,有一个小伙子叫做费长房。他住在一条热闹街市的楼上,从他住的房间窗户望出去就能看到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形形色色的摊位。
费长房有空就爱靠在窗边观察楼下的街市,有一天竟然被他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这条街上有一个卖药的老头子,他早上开市的时候把一个葫芦挂在店门口,等到晚上休市关门的时候,就纵身跳进葫芦里不见了踪影。
这满大街来来往往的人没有一个人发现,只有楼上的费长房看见了,他心想,这个老人一定不简单,八成是个神仙,我得去拜访他。
费长房猜的没错,这个老人确实是个神仙,因为犯了错被贬到人间,现在已经接受过了惩罚正准备离开了,没想到临走前被费长房给发现了。
第二天,费长房带着上好的美酒和肉干去送给老人的时候,老人就知道这个小伙子有寻仙问道的机缘,但是他要先考验考验这个小伙子的诚心,于是老人让费长房明天再来,费长房果然乖乖地来了。
老人又考验他信不信,让他跟着自己跳进葫芦里,费长房也毫不犹豫地就跳了。他一跳进葫芦才发现这里面的世界宽敞得不得了,有富丽堂皇的大厅和美酒佳肴。
老人又给费长房展现了一点神迹,费长房终于动心想要拜师修道了,不过他还是有点担心家人,割舍不下。于是老人给了费长房一根跟他一样高的竹子,让他挂在屋子后面,没想到家人们看到的却是费长房悬梁自缢的景象,就算费长房站在他们身边也没有一个人察觉。就这样费长房割舍了亲情,跟着老人入山修道去了。
老人给了费长房好几次考验,比如让他被成群的老虎包围,他一点也不害怕;又把万斤重的大石头悬在他的上方,驱赶了一堆蛇来咬悬挂石头的绳子,绳子都快被啃断了费长房也不移动身子。
老人对费长房的根基和悟性都很满意,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小子不错,可以教。
说着又给他安排了一个考验,也是最后一个考验,过了这关费长房就能得道了。老人指着一坨粪便让费长房吃下去,这坨便便不但奇臭无比,中间还有三条蠕动的虫子,费长房看了就恶心得不行,第一次拒绝了老人的要求。
老人叹息着说,你差一点儿就要得道了,就这一关没过,可惜呀可惜!费长房这下也明白了,自己已经痛失了得道的机缘,只能回家去了。
虽然费长房没有修成得道,临走前老人还是送给了他几件法宝,让费长房可以在人间继续做一些驱邪治病的好事。
《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绦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
后来费长房身边也聚集一些人跟着他到处游历,其中有一个人叫做桓景,跟了他很多年。
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再过几天就是九月初九,你家会有灾祸发生,你赶紧回家告诉家人们采摘茱萸系在胳膊上,到时候登高喝菊花酒就可以避祸。
桓景在九月九号果真带着全家人登山,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的鸡犬牛羊全都死了,费长房告诉桓景,是这些牲畜代替桓景一家承担了灾祸。
从此以后,人们就有了在九月初九登高、喝菊花酒、戴茱萸避邪的习俗。
而这个故事里挂着葫芦卖药的老翁被当时的人们叫做壶翁,我们现在常说的“悬壶济世”的典故就是从壶翁这儿来的。
当然了,这个故事是晋代的《续齐谐记》这本书中的记载,关于重阳节习俗的起源还有别的说法。
《物原》
“齐景公始置重阳、端午”
比如明代的《物原》里写道,重阳节是春秋时期齐景公最先开始的,齐景公的年代比东汉的费长房还早了500年以上。
那么重阳节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呢?古代的重阳节和今天区别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飞升成仙
首先,重阳节是每年黄历的九月初九,九这个数在《易经》中是阳数,九月初九是两个九重叠,所以叫做重阳。按照道家的说法,这一天的阳气最重,清气会上扬,浊气会下沉,利于人乘清气升天,所以这一天是个飞升成仙的好日子。
最早从五千年前的轩辕黄帝,就是在九月初九乘龙升天的;还有道教的神仙真武大帝也叫玄武大帝,也是在同一天飞升成仙。
《张天师家传》
真人张道陵于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九月九日,在巴西赤城渠亭山中,太上遗使者持玉册,授正一真人之号。
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天师是在九月九日这天得道成为真人的。
《敕封天后志‧湄洲庙考》
天后于宋雍熙四年九月九日到湄洲飞升,里人立祠祀焉。
沿海的保护神妈祖娘娘也是在九月初九这天飞升成仙的。
所以对修道人来说,九月初九是个大吉的日子。
消灾避祸
但是同时,对于普通人来说,九月初九也可能是个大凶的日子,为什么呢?
刚才说到九在《易经》中是阳数,九又是阳数里最大的数字,象征最高、最广和最深,那两个九加在一起更是一切都到达了极点。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古人认为祸福相倚,物极必反,阳极生阴,所以这一天也往往会伴随着一些灾难出现。这些灾难对于已经得道成仙的修炼人来说不算什么事,但是普通老百姓们没有抵抗的能力,就只好想办法去消灾避邪。
比如我们今天说到的东汉时期的桓景就靠着费长房的点拨避开了一难。也因此,后世的老百姓们都会在这天登高来获取更多的阳气,还有佩戴茱萸来避邪。
延年益寿
古代的重阳节虽然没有敬老的内涵,但是有延年益寿的说法。
魏文帝《与钟繇九日送菊书》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宴享高会。
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就曾在信里写道,当时的民间百姓普遍认为九与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说法,所以人们在这一天有宴饮登高的习俗。
《西京杂记》
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在记载西汉遗闻轶事的《西京杂记》里写道:在汉高祖刘邦的时代,每年到了九月九日,宫里的人都会佩带茱萸,吃一种叫蓬饵的糕点,喝菊花酒,以求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太清记》
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魏晋时期的《太清记》里也记载,九月九号采菊花与茯苓和松脂混合,长久服用,能够达到抵抗衰老的作用。
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男女老少,所有人都会祈求长寿,消灾避祸的节日,而不是现代人们以为的专门给老人过的节日,更没有敬老的内涵在里面,那重阳节是什么时候和敬老扯上关系的呢?
2023-11-24 15:26:4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