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变成边缘群体值得反思 头条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摘要
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总的讲就是整体的新疆人,非常可爱、率真,为什么已在不同程度上变为一个边缘群体了呢?这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受访者:刘湘晨,作家,纪录片导演,新疆师范大学影视人类学教授。曾承拍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申报片《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采访者:共识网曹乐溪


新疆人何以变成边缘群体值得深刻反思


共识网:作为一个在观察新疆将近二十年的导演、作家,您眼中的新疆是什么样子?


刘湘晨:不管你来自哪里,如果有一天去新疆参加一个聚会或者婚礼,去用心感受巨大的欢愉,感受人与人之间那种相互的关切,才能感知新疆真正的存在状态。


和一个老奶奶一起挤牦牛奶,跟拉骆驼的人有一次穿越沙漠的经历,这些方式能让你感受到新疆的质感。而很多质疑新疆的人并没去过新疆,他们仅凭概念或感觉,尤其是听了媒体报道的信息,多少会把新疆描述为连新疆人都不认识的新疆。


内地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直接去感受新疆的机会,那些漂亮的雪山和不太漂亮的荒山,那种河流存在的方式,你如果仔细去感悟一下,会校正很多关于人生、关于生活、关于宿命的看法。新疆是能带给人很多终极感受的地方,让你喜不自禁,让你痛哭流涕,这种彻悟在北上广的生活圈里是绝对感受不到的,这是真实的新疆。




新疆拥有你在城市里看不到的那种浪漫。人们在荒漠中一边打柴、放羊一边歌唱,这正好是大城市表面辽阔,实际上非常狭窄的空间里被剥夺已久的人的自由心境和愉悦感。我相信很多都市生活的人,久远的审美的价值丢失了,唱歌的自由,完全被物化,被单一的标准充分地格式化,歌唱的能力丢失了,笑的能力丢失了,幽默的能力丢失了。


共识网:人们对于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缺乏一个真正了解他们的途径,一来少数民族的话语权少,二来媒体的报道有时存在误导性。


刘湘晨:有关现在所有新疆的信息,最敏感的就是暴恐分子,我们的态度是人所共愤、人所共诛,这毫无疑问是对整体人类的侵犯。


但是我们需要想想,那些暴恐分子中有很多仅有20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为何会走上“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道路?有国际的大背景,有外部势力的影响,也说明我们长期倡导、贯彻的东西有缺漏,才给外部势力和极端宗教的影响钻了空子。


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总的讲就是整体的新疆人,非常可爱、率真,为什么已在不同程度上变为一个边缘群体了呢?这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共识网:因为误解和隔阂?


刘湘晨:当然。我本人非常赞同对暴恐分子采取高压态势,但从长久来看,还是要从其形成背后的原因入手,要经过长期的文化构建和心理重建来解决新疆问题。在未来的几十年,真正做到各民族相互沟通、彼此欣赏,也就是人类学讲的“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新疆很美好,我对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关注和努力,就是看到了新疆的世界性意义,它绝对不是一个区域的呈现,它是世界人类文明中最灿烂、最多姿多元的一个文化板块。


我经常讲,新疆是人类最后一块文明高地,它不是区域性的,甚至不是一个国家性的,它对整体人类的意义都非常重要。更何况我们现在讲“一路一带”的大规划,在哪儿说丝绸之路,都不如说从新疆和世界的联系开始来得更有意义,更有质感。


现代人欠缺对文化遗产由衷的敬意


共识网:冯骥才老师曾经说,在眼下的中国,几乎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民族文化在灭亡。在抢救那些可能即将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态时,是否会感到势单力薄或者力不从心?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刘湘晨:我们当下的社会语境,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摧毁这些传统的文化形态,我们没有做很好的保留,这些东西失去之后,人类将丧失最早的天地人文概念。人类通过对食物、服饰、住宅等各方面记忆的原始方式丧失之后,这些信息留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撼也没有了。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把史诗形式抢救下来了,但史诗本身能提供给我们的价值,不光是一种说唱体的文学作品,它牵扯到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甚至是这个民族的终极描述,我们对这种文化记忆本身的借鉴严重不够,缺乏最起码的尊重,用最不懈的方式把它丢掉,这才是我们今天最大的损失。


共识网:如何能够让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很多人也许会认为旧的观念是迷信的、过时的,没有必要继续去保护,任其自生自灭就好。


刘湘晨:你看北上广等大都市现在的楼房、街道以及家庭内的布局,基本上已经看不出我们和西方有什么区别了,甚至人本身也在逐渐趋同。但真正的区别在哪里?


我以为,最根本的是缺乏对人文文化的尊重。我们的博物馆,有非常好的外在条件,大房子我们从来不缺,但是我们对文化信息的保存和研究是非常不够的,与我们几千年文明古国的称号很不符合。




我们就是“挖祖坟”的一种文化,这跟什么主张、什么政治态度无关,由来已久,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摒弃过去,唯一衡量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实用功能。


夸张点讲,你若问一个家庭最需要的是什么,让他画出来,他恨不得在纸上画满钞票,这种实用主义至上的审美价值在我看来很可悲。


作为一个国家来讲,缺乏经济基础、没房子住肯定不行,但如果盖房子用五成力气的话,那么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则需要成倍的努力。现在的情况好比是,我们用了太多的精力去盖房子,而不肯花一点时间去经营家庭。我们欠缺对文化遗产由衷的敬意。




共识网 2015-08-23 08:45:02

[新一篇] 【觀點】唐世平:太過沉迷中國歷史,只會導致閉目塞聽

[舊一篇] 陳益南:鄧力群的另一面 頭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