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探索经络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一章 探索经络

命要活得长,全靠经络养

说到经络学说,就要先谈谈《黄帝内经》。因为这本 2500 年前的古书,被从古至今的中医奉为圭臬的宝典。它里面不仅包括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诊断、治疗,防病保健,还涉及天文、地理、哲学,可以说是一部东方的“人体健康圣经”。其实,中国古代并没有明确的分科,所有学问都是互通有无、互为一体的。中医作为与人性命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毫无疑问也融入了哲学、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精华。

首先,从哲学上说,中医把人本身看做一个整体,而不是单

个的大脑、心脏、肾……,中医认为是经络联系了全身,从而体现了东方哲学里常说的整体观;中医认为疾病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阶段要用不同方法治疗,这则符合现在的发展论;而中医涉及的具体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

从天文上说,中医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的气血运行,从而对人的身体产生各种好或坏的影响:一年之中,春夏阳气升发,气血浮于身体表面,秋冬阳气内敛,气血沉于身体之里;一月之中,每月月圆的时候,人的气血较盛,月缺时,人的气血较弱;一天之中,时辰不同各个经络的气血盛衰也不同。

从地理方面来讲,居住环境会影响人的身体状况:比如北方风沙多,所以北方人的皮肤纹理较粗糙;南方天气潮湿多雨,所以南方人皮肤较为细腻。因此,治疗同样的病,对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经络刺激就要有很多不同,不能一概论之。

《黄帝内经》里对人体经络的作用推崇备至,它说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也

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可以

说是“决生死,治百病”。书中具体讲述了每条经在人体上的循行,还讲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也就是经络向内归宿于五脏六腑,向外四通八达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总之,经络把人体各部分都联系起来,变成了一个奥妙无穷的活生生整体。现在我们看到的完整经络学说,实际上就来源于《黄帝内经》时期。

作为经络学说的第一位实践者,黄帝自己就很注重保养身体,所以他最终活到了120多岁,而他的子孙也都是寿高百岁。其实在当时,草药不是最常用的治病方法,按摩才是,当然那时候不叫“按摩”而称“导引”、“按跷”。《黄帝内经》里是这样讲的: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酒。”也就是说,当经络不通的时候,身体的某些部位一定会有反映,而通过按摩、醪酒可以疏通经络中的气血,气血通了人就好了。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经络养生了。

现在,一些打着反伪科学大旗,高呼要废除中医的“斗士”们声称,中医之所以落后,是因为理论落后,至今还把几千年前的老书奉为经典,中医就是在“吃老本”,拿着祖宗留下的东西说事。《黄帝内经》就是他们紧盯不放的“把柄”。对此,我只能说他们愧为炎黄子孙,《黄帝内经》对人的看法上应天时,下应地理,内应精神情志,这比西方的时间治疗学、精神疗法等不知早了多少年!这种理论是落后吗?我认为他们是不了解《黄帝内经》的历史而直言粗出,其实《黄帝内经》不是黄帝时期的作品,而是从春秋战国开始,后人在实践中,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一步步完善起来的。所以它并不是“死”的,而是历代祖先传承下来的精华!

东汉的“方书之祖”,有着“救命活神仙”之称的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了经络学说。他认为人所生的病是通过一条叫“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样的通路从体外向体内传输的,根据疾病所属的经络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比如最初的风寒感冒病在太阳经,要用麻黄汤来治。他的《伤寒论》也是中医的四大经典着作之一。

扁鹊一眼就能看到人的五脏六腑

明代的李时珍,大家都知道他是《本草纲目》的作者,其实他还写过《奇经八脉考》一书,里面主要是对古代人体奇经八脉

文献的汇集、考证。他说:“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也就是说,经络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只有那些练了气功的“能内视”的人方能看到。这种观点影响至今,现在很多练气功的人也是这样认识经络的。

武当山有一名练气功的道士,曾经练到很高的境界,开了“天眼”,他跟我说,在他练功练入化境以后能看到自己经络的循环,路线跟《黄帝内经》书里记载的一模一样,而且身体内阴、阳经循环交接,只是两侧的方向相反。听他这样说,我惊叹不已,我的个人修为没有达到这种高度,所以没办法验证他说的是真是假,现在的各种科学仪器也无法检测。

但我想,这就是李时珍说的“内视反观者”吧。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透视眼,就是特异功能。据说名医扁鹊就有透视眼,能看到人的五脏六腑,所以看病时很神很准。既然能看到人的里面透视眼当然就能看到人体内精确的经络走行,药物的归经之路,这样经络学说、脏腑学说、阴阳五行等中医的理论架构也就很好地建立起来了。

经络治病是当代医学的返璞归真

大家都知道,以前的人学中医不是在学堂,而是在医馆或者药堂后学的。拜师后师父首先要徒弟学的就是经络,因为只有懂得经络才能明白脏腑之间互相有什么关系,所以不学经络就不知道如何用药,如何开方,因为中药是讲究归经的。而古代的中医都是大儒,“医文同源”,“医道同源”,“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等正是对此的描述。

依据中医“治病之要,气内为保”的学说,按揉经络穴位与内服药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回归自然是现在全球健康生活的大趋势,虽然以前不断有这样那样的药物出现,而且还打着纯天然提取物等招牌,但对我们的身体来说毕竟是外来的异物,肯定不如我们激活自身的潜能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好。这样看来,通过经络调动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会不会是医学的返璞归真呢?“经络敏感人”的出现,使人联想到人类医学有可能重新进入《内经》治病的时代,也就是以按揉经络穴位为主流的“三十年河东”医学时代。

刘力红、吴清忠、费伦、陈玉琴眼中的人体经络

在这个环境污染,充斥着抗生素、添加剂的时代,天然疗法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经络养生、经络治病法受到了

无数人的追捧,很多中医大家对人体经络的护生作用也是倍加推

崇。在这儿我列举一些当代名中医对经络的高知灼见,以此来加强人们脑海里对经络护生的认识。

刘力红,很多人知道他是源于《思考中医》这本畅销书。他是着名的中医专家,广西中医学院的教授。他很重视古代经典,对中医古籍研究很深。他认为:“经络隧道,若非内视返观者,是难以说出道的。”只要具备这个内视能力,经络和穴位都是看得见的东西,就像李时珍说的“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通过具体症状,可以知道是哪条经出了问题,就可以针对这条经治疗。刘力红先生是学伤寒的,所以在《思考中医》里,每条经都有本经病的论述,而他的开方施药也和病人的经络联系得非常紧密,治愈效果相当好。

吴清忠,台湾着名人士,可以说是久病成医的一个典范。他原在跨国公司工作,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一次意外生病让他与中医结下了善缘,在中医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感染下,他开始用计算机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神秘的中医。他认为,药物的滥用是现代人的一个失误,“身体需要的,不是灵丹妙药,而是一本正确的人体使用手册”,而根据人体的经络系统对身体进行维护就是正确的首选方式。他通过自身实验和对家人的保健护理总结出了一套自我保健方法,主要以“敲胆经”和“按摩心包经”为主。他的这些观点赢得了无数渴望健康之人的赞同,大家身体力行一段时间后,都惊喜地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良好变化。

费伦,复旦大学教授、知名学者,对经络有着浓厚兴趣。前几年他爱人身体不太好,他亲自为她做中医治疗,效果非常显着。出于对中医的信服,他开展了经络实质以及功能性特征的实验研究。他认为,人体经络穴位的物质基础是以结缔组织为基础,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交织而成的,并将这项研究在1998年3月的《科学通报》上发表。

陈玉琴,也是一位由疾病走向济世医者之路的人。同样是因为重病缠身,经西医治疗后大失所望,她便发愤自学经络按摩,并治好了自己的重病和身患绝症的丈夫。她结合自身体验和传统医学的经络精髓,并将它们施化于众人,希望用它们为更多人解除病痛。陈玉琴认为,经络只不过是疏通五脏六腑的通道,指压、推拿、针灸、拔罐、刮痧都不治病,只不过是疏通经络,经络疏通了人体的很多病症也就随之减轻或者消失了,这与中医理论中常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一个道理。

江湖中流传至今的神秘经络

提起武侠小说,自然就会联想到一些江湖传说中很厉害的武功,比如六脉神剑、九阴真经、九阳神功、隔空点穴什么的,几平所有的武侠小说和武侠剧里都能看到有关穴位、经脉的描述,让人觉得神秘莫测。而大部分人眼中的经络穴位都是通过这些小说电视知道的,难怪很多人得知我是搞“针灸推拿”的以后,总会问我一些问题:

“武侠小说总说某某人因为一次奇遇打通了任督二脉,从此功力大增,一夜之间就成了武林高手。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就能无法无天,那到底什么是任督二脉,打通任督二脉是什么概念呢?”

“哪个穴位是笑穴,哭穴?点哪个穴位能让人说不出话,动弹不了?”

“练功到至境之际,是不是真能让百会冒烟?丹田在什么地方?”

如此等等。

其实经脉、穴位都是中医眼里疾病与人身体的传导器,因为中国的气功、武术,比如易经筋、太极拳,都跟经穴有关,所以金庸、古龙们就发挥他们的想象,把武功写得出神入化,经络也就成了很玄的东西。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江湖上流传已久的“神功”的真面目吧。《易筋经》大家都知道,《笑傲江湖》里说它是少林寺绝不外传的绝技,其实它的真面目就是强身健体、锻炼身体柔韧性的功法,与现在流行的瑜伽有点相似。太极拳的神话色彩淡点,因为好些老年人晨练就打太极,但是没见谁练完之后能飞檐走壁。至于六脉神剑,那是来源于经络里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的“井”穴,并

且用这六个穴名来命名。“并”穴不过就是手指尖、脚趾尖的穴位,是一条经里气血运行的始发站。

至于任督二脉,是人身体内的两条重要经脉。督脉在身体的后正中线,就是沿着脊梁骨从下向上走;任脉在身体前正中线,也就是肚脐眼所在的上下直线。前后这两条经脉是气血的循环通路,又叫“小周天”,练气功时很讲究这个。所以武侠小说里会夸张地说某人一旦打通了任督二脉,武功就会日进千里。

小说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反映了经络的重要性。其实说穿了,气通则机能顺畅,气堵则百毒囤积,经络通了,虽然不能让你功力大增,但也能使你身体大健。

小说中的有些大侠、神医还能运气疗伤、柳枝接骨、秘方去毒、点穴治病,其实这些也都不是空穴来风。“柳枝接骨”在名医傅青主的《金针度世》里还真有记载。人骨头断了,把柳枝剥了皮整成骨头的形状,中间打通像骨腔似的,放在两段断了的骨头中间,在木棒的两端和骨头的两个切面都涂上热的生鸡血,再把“石青散”撒在肌肉上,把肌肉缝好,然后敷上接血膏,用木板固定,慢慢的这截柳枝就会被钙化,成为骨骼。至于金疮药,《金匮要略》里就有记载,大多是止血生肌的中药。至于点穴,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专访,说咱们国家的一位点穴大师与一位散打高手比武,结果散打高手被一穴点中,一下就趴下了,后来点穴大师给他揉了揉穴位,一会儿就缓过来了。

武侠传说、江湖风雨给中医、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们揭开后就能发现其中那些很实用、很重要的经络与穴位。在中医的眼里,大多数人都会有经络堵塞的现象,经络不通,气血就流不动了,“不通则痛”,这时就会出现各种疼痛和其他不适感。好比路上塞车了,被堵的人就会急躁、鸣笛,到处乱哄哄的。有些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发酸、

发麻等等,让中医给扎扎针或者做做按摩之后很快就能好,就是因为中医通过刺激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使人身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种症状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或者减弱,达到了“通则不痛”的目的。

经络就是我们的随身御医

虽然现在的医学技术很发达,但我们也不可能把医生24小时都带在身边,身体不舒服了医生也不能马上就为你手到病除,况且现在这个时代,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病,去趟医院,一套检查下来,几百块钱没了,再开点药,又进去几百,更别说大病降临的时候全家感觉天都要垮下来的情景了。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运用经络、穴位来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这样也就等于有了个随身携带的“保健医生”,既方便又省时省钱。

除了治一些经络不通引起的疾病,刺激经络和穴位还能治“未病”,也就是养生保健。在你身体将要发病或者刚刚发病,还没有引起你注意时,往往可以从穴位和经脉上反映出来一些初期症状。这时刺激经络,身体的各种自我调整系统就能够被激发,激活后就能自我恢复平衡。

什么是健康?健康就是人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能够正常地工作,像亲人一样在生活中呵护相依。在如此的团结和平衡下,身体怎么会不健康快乐呢?


2022-12-08 18:55:45

[新一篇] 序 經絡是人體的金礦

[舊一篇] 第二章 解密偉大的經絡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