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及“47大限”快到了(图)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Hi-tech世界工厂“47大限”快到了。

一、拜拜HSBC PMI

上周五的《澳洲金融评论》(AFR)刊登了一则消息,大概会令所有长期留意中国大陆经济状况的人士感到惘然:汇丰银行赞助、5年来每月都可在新闻里读到的两种HSBC PMI(制造业、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将在本月底后“消失”【注1】。

上述以汇丰名义发放的指数,其实是一所国际商业研究机构Markit的资讯产品;汇丰出钱赞助,得到的好处是HSBC这个招牌按时按候随着指数不胫而走走遍全球,十分醒目,广告/公关效用巨大。不过,AFR的文章相当明确地暗示了汇丰割爱的背后原因:这两个指数,一般先于大陆官方数据好几天发放,而数值则常常比后者低,甚至有时官方数字显示有关的经济活动总量膨胀了,HSBC PMI却显示收缩,北京因而“不高兴”;汇丰大概是为了不影响在大陆的市场开发,于是停止赞助。Markit表示,已经找到另外的赞助机构,也是国际大户,不过不是金融业的。

北京“不高兴”有双重原因:经济情况已非常不妙,不容得一些外国机构不断“唱衰”。AFR暗指,除了最近汇丰因发放政治不正确的PMI遇到麻烦,还有其他几个类似的事例。其实,大陆对数据的管制一向非常严厉;几年前美帝驻北京大使馆网站发放该市的空气污染PM2.5数值,竟遭中国外交部严词指摘,几乎酿成一场外交风波。不过,美国有本钱企硬,汇丰却因为要替股东赚钱,却不得不避吃眼前亏。

的确,大陆实体经济的增长,好几年来大体上都是下行,除了好几次因各级政府和央行强力催谷,PMI才稍微高于50的荣枯线;有些具体数据,如量度工业环节景气的一个月度指标──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已经一连39个月出现负值,最近更每个月掉四五个巴仙,不知何时才会见底【注2】。

二、美国是下一个“新兴”世界工厂?

“见底”是个周期概念,见底之后回升,升了又跌,周而复始。不过,大陆的制造业失速下行,很可能是“大时代”里的新常态,伴随而来的是“世界工厂”美誉的褪色。上周五的《财星》(Fortune)刊出一篇文章,题为“大件事:美国工业生产成本低得和中国差不多”,主旨并不新鲜,却有两个数据值得留意:今年大陆工业生产平均直接成本只比美国低5%;到了2018年则美国反而要比大陆低2%至3%【注3】。

数据出自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一份最新报告。BCG是继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之后世界排名第二的顾问公司,研究实力强劲。早在2011年,当美国经济依然泥足深陷于次按危机带来的“大衰退”之际,BCG就大胆预言:美国制造业将再次兴起;大陆的最强卖点“低成本”则会在5年后基本上消失。今年再看数据,所说果然不差【注4】!

美国的工业生产成本急降,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提升得很快速,而美国国内能源平均价格则一直急跌:2005年至今,西德州原油价格指数(WTI)基本持平,天然气平均价格则跌了75%。这个价格现象后面的原因主要就是美国的采能技术出现突破,业界普遍掌握了最先进的页岩油气层水力压裂法(hydraulic fracturing,简称fracking)。过去10年,一些国家用了这种技术采集油气,所钻的井的数目依次是:美国(101117)、加拿大(16930)……中国(258)……。美国的工业用天然气价格目前是大陆的三分之一【注5】。

中美之间那百分之五的直接生产成本差异其实微不足道,因为从美国生产商和当地消费市场的角度看,如果减省掉长程运费、时间、罢工风险等间接成本,在美国消费的东西在美国生产,就反为划算。如此,这部分产品,尤其是高技术、高增值、低污染的那些,过去在中国生产的话,马上就要回归美国本土生产;档次稍次一点的,生产可能从中国转移到邻近的墨西哥,那里的直接成本现时比中国低5%,人口比越南还多20%,而且十分年轻,年龄中位数是27岁,比中国大陆低10岁。

那么,余下的美国市场所需的低技术、低增值、高污染产品,是不是就都留在大陆生产呢?也不一定,因为大陆的生产成本不仅直追美国,还迅速抛离其他已经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如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菲律宾等国;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成本平均比中国大陆低10%至15%,已经对大陆造成压力。

由此可见,10年之后的“新兴”低成本“世界工厂”,除了美国,还有好几个,当中技术最高的当然是美国;技术中等的有墨西哥、泰国(泰国已经是日本汽车供应除美、中的海外市场的最大生产基地);处于技术低端的则有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好几个,古巴恐怕到时也会是一个竞争者。这些国家已经开始蚕食、瓜分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订单。如此,试问下行了相当时日的大陆各种工业生产指数,又怎么能忽然很快有转机呢?

三、2047已经望得见

人口学通常是这样给“世代的长度”(generation time)下定义的:所有女性诞下她们的第一胎女婴时年龄的平均(对不起,人口学是十分“女性中心”的;男士请勿见怪)。在女性教育程度比较高、结婚一般比较迟的后工业社会里,根据这个定义,一代人大概就是30年左右。按此可知,明年、后年出生的港女生下港孙女的时候,香港便到了2047的大限。

我们(像笔者)这一代人以前习惯讲的是“97大限”,不过,拜当时的世界秩序和当年大陆经济羽翼未丰等因素所赐,那个“大限”其实不是什么真的大限;反而,由于当时中共碍于内外形势,要落足嘴头哄骗港人接受回归,给出各种诸如“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五十年不变”、“民主普选”等白纸黑字好条件,乃有97之后10多年里的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基本自由,其中有些方面存在的限制比港英时代还要宽松。这无疑是一个奇蹟。

当然,97之后至今(?)的这种非常可贵的事实上宽松,百分之百是港人不断警觉、不懈扞卫的结果,绝对不是京港当权派、专制者的欣然赏赐、核心价值。可以这样说:97之前说的“大限”给推迟了,成为“47大限”;而由现在起到2047年,之间的“中限”、“小限”,眼看会愈来愈多。如此,还可以寄望港人靠自己的力量,在“病夫”已经变成“强国”(假设“强国”不会变回“病夫”)的形势下,为2047及后出生的那一世代再创一个奇蹟吗?

这个远观问题,是笔者在去年的占领运动场地里,在年轻人当中第一次听到热烈讨论的,是他们的切身问题。我们这一代,年龄所囿,当时最常见的情绪不过是“希望……在有生之年……争取得到真民主”,因为我们当中活得过2047的恐怕没多少个,故2047之后的问题不会想太多。这是一个深刻的世代差异,或会直接影响今后香港社运的内容和形态。

于是,政府的“政改”议案遭否决之后,民主一派一政党的领导马上提出“回到原点,重启‘五部曲’,重开政改谈判”;而年轻人当中,却有黄一之一锋的一篇题为“政一改否决了,然后呢?正视2047年的香港前途问题”的文章,文章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五十年不变,然后呢?”那句。之前的一句这样说:“对我来说,香港未来最核心的问题不是政一改争议”。这显然与政党要求的重开政改谈判,有截然不同的先后排次。

对“五十年不变,然后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很多种;黄一之一锋给出的是“港人必须认清目标,准备争取在2030年以后实践‘香港前途公投自决’,透过全民投票决定香港未来,促使2047年后不管出路如何,也能得到香港人的民意认受,所以民一主一运一动在后政一改时代理应超越普选与否框架……方可阻止威一权政府由上而下地在2047年后把香港置于‘一国一制’的死局下。”【注6】

当然,港人区区要求在普一选一个特一首的时候能够“公一民一提一名”,也难似登天,那么,对整个香港的前途进行公投,能够实现吗?如果大家认为不可能,就要想想到时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特府提请人大释法,把《基本法》第5条里说的“五十年不变”解释为“五十年之后可变”,再把“可”字(“参照”梁爱诗说法)解释为“须”;然后由人大决定取消《基本法》,提出、通过香港实施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产党要那么办,到时那一代的香港人可拿它怎么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民主派要正确地决定今天、2015年要做什么、怎样做,得借用动态博弈论里的“逆向归纳法”(backward induction)帮助思考:先问问2047年的时候要争取到什么,然后回过头一步一步地逆向推理,得出2046、2045、2044、……2017、2016,最后是2015年即今年必须做什么。除了这样想,还可以怎样呢?

提议年纪大一点的朋友拿黄之锋的文章来看看。

【注1】该份AFR本月26日的关于HSBC PMI的报道见http://www.afr.com/markets/market-data/hsbc-dumps-china-pmi-as-beijing-tightens-information-flows-20150626-ghwa1o。

【注2】大陆5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数字见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50609/20150609103520076596510.shtml。

【注3】《财星》文章见https://fortune.com/2015/06/26/fracking-manufacturing-costs/;所引述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新成本数据在https://www.bcgperspectives.com/content/interactive/lean_manufacturing_globalization_bcg_global_manufacturing_cost_competitiveness_index/。

【注4】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11年那份报告全文在https://www.bcg.com/documents/file84471.pdf。

【注5】见2015年哈佛商学院Michael Porter与BCG合作的研究America’s Unconventional Energy Opportunity,全文在http://www.hbs.edu/competitiveness/Documents/america-unconventional-energy-opportunity.pdf;各国钻井数目在p.18。

【注6】黄之锋文章全文在http://hkdash.com/post/12833;笔者提及的关键部分在这里:https://www.facebook.com/joshuawongchifung/posts/859493100809866。


练乙铮 2015-08-23 08:56:40

[新一篇] 楊支柱:我為什么反對同性婚姻?

[舊一篇] 紀錄片《中國市長》成大陸禁片 海內外和官民評價迥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