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试读 问道王羲之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正本清源,传经送宝:告诉你中国书法的真面目、真精神、真秘籍。

关于本书

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书法档案》讲座为主整理润色而成,并增补没有播出的三讲,内容更完整。一般讲书法的书,多就技巧性的问题而展开,多是讲授者个人经验的总结。《书法档案》不谈技巧,专事溯源,意在揭示技法背后的奥秘,让人不禁有恍然大悟之感叹。读一般讲书法的书,知其然;读《书法档案》,知其所以然。因为“知其所以然”,反过头来再去学书法,往往事半功倍。作者在解密的时候,结合自身的研思历程,旁及书法史上的人物、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关于作者

于钟华,197411月生,安徽亳州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先后取得书法学学士、硕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博士人文论坛主持人,人文学院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特聘教授兼古典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亳州师专客座教授兼古典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济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兼古典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老师。着有《脑与心:在世存在之基点》《原道书法》《唐代行书技法四十例》《中国书法经典:柳公权》《守望药都:于钟华中国中医药文化主题书法》等着作。



试读篇章1


横画为何是斜的,又该怎么写?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随便吧”,“自然吧”,或者说“自然而然的就行了”,“顺其自然”。这样的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到处都是。而且,只要是书法家,他也很讲究自然而然地写。所以,下面的问题就是,怎样才是自然而然地写?自然而然地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又开始继续研究。


有一个法国现象学家叫梅洛•庞蒂,他的现象学被称为身体现象学。现象学的口号是“回到实事本身”,发展到身体现象学就变为“回到身体本身”。这给我启发很大。写字肯定是身体,特别是手“代表”人去写,那么我们就回到手上面来。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成了,在我们的手拿着毛笔去书写时,什么样的书写才是自然而然的书写?简而言之,怎么样才算是自然书写?


我们可以想想平时写字时的样子,其实这种书写的日常性就包藏着答案。记得我小时候练字时,总是拿着板凳坐在桌子面前,右手拿毛笔,手臂要架起来。现在写字时,老师要求一定要用这个姿势。老师说大家注意了,坐正。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很有趣的是,老师话音刚落,不超过三秒钟,学生们的手就放回来了。老师又说,注意啊,架起来。可同样话音刚落,手又放回去了。为什么会是这样?


因为“架起来”并不是我们身体自然而然的姿势,架起来后会让你觉得很难受,很累,书写的时间较长后甚至手还有点抖。对于长时间手架起来后的“难受”,“累”,“抖”,老师会这样解释:“工夫不够,多练,书法没有个三五年的工夫怎么能行呢?”当然这话多半是给小孩讲的,对于成年人就会说:“去学画画的话,可能三年五载之后也能像模像样,但是学习书法如果没有三五十年的工夫,一切白搭,根本不可能。”但实际上,如果就这样架着手写字,别说练三十年、五十年,恐怕练一辈子也不会写好,为什么呢?没有回到自然书写。


自然的动作是什么?我常说小孩最能够回到本然状态,比如我刚刚提到的,老师让学生们把手架起来写,可老师话音未落,学生们的手就放回去了。放回去就是回复到最舒服、最自然的姿势。最自然的姿势是,小臂和我们的身体是不平行的,是斜着的。原来我们练字时,老师让我们架起手来写字,将横画水平地拉出去。但是,如果我要按照这种姿势斜上去的话,你会发现有点难,因为要计算斜多大的角度,这样去写就会感觉到很累,架得很难受。


所以当时我在想,难道自然而然的书写会是这样的?我们的书写一定要按照这样让人难受的方式去写?其实,我的手自然而然就是这样斜的,如果自然而然地平着去写,很水平地拉出去,写出来的横画恰恰是斜的。多么有趣!我也想到了古人经常提醒我们的四个字,很重要的书法术语,叫“逆路平出”,现在终于知道“平出”两个字到底怎么回事了。


张旭跟颜真卿讲书法十二意,讲“夫平为横”,原来这其中包含有一个很重要的书写方法,甚至包含有人的姿势。这是一种自然的书写,就是回到你的身体,回到最本己的运动方式里边去。这样写出来的横虽然是平着书写的,但最终这个横画却显现为以一定的角度斜上去的。由于人的手臂的生理构造不同,每个人写出来的横画,倾斜度都是不尽相同的。



这样,我们就反过来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字帖角度都不相同。同一个字帖中,比如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在写同一个字的时候,因为是在不同的姿势下写出来的,所以角度也不相同。


选自本书第六章《从横平竖直开始》



试读篇章2


书法中的黑与白


我想特别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王羲之对形式元素——黑和白——中的白的重视,对白的激活,对白的提升,这个太了不起了。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书法中的空白在王羲之完成以后,它不再简单只是笔画写过以后没有触碰到的地方,那个只是留下来的。到了王羲之的这个白,就从前面的那个余白,剩下的白,变成了一个留白,这是一个很大的贡献。这个白和西方艺术中的空白还有一个区别,区别在于,西方艺术要塑造白的时候,要想办法拿白色的颜料去把它画出来,我们的书法则不是,它只需要将毛笔、黑线走过来,只要黑线做得好了,这个白自然就会出来,而且它的质量非常高。这也形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空间。


中国式的空间是什么样子呢?它不是一个静态的、静止的空间,而是一个流动的空间。这种对于空白的独特的中国式处理,在书法中出现以后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可以和西方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之间互通,可以进行比较,甚至可以在这个层面上对话。另一方面,在以后的许多中国艺术中,比如中国绘画艺术,中国园林艺术,中国篆刻艺术等领域中,它们的空间处理方式都秉承了书法中的处理方式。因而,书法的空间处理方式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其他艺术门类的空间处理方式,从而塑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艺术。所以我说,这是王羲之非常大的功劳,这个功劳我们有时候还没有认识得很深刻。


王羲之的这些伟大之处,总结起来就一点:完成了中国智慧即道在书法中的体现,也就是书法可以载道了。具体而言,它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书写过程之中承载着“道”——天人合一的理念,将毛笔的性能和手的自然的运动合二为一,合出来的这个“一”就是真书和行书。另一方面,使得中国的书法可以在视觉层面上和其他的艺术门类,比如绘画、雕塑等,能够进行对话。也就是说,书法不仅关乎“善”的问题,写出来的东西还要“美”。当然,这都是顶层设计所带来的结果。



这两大任务,都是由王羲之完成的。而且,这两个任务完成以后,就确定了中国所有艺术门类的中国性格,而这个性格的决定者就是王羲之本人。同时,王羲之完成这个顶层设计任务的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一张书法作品,这张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选自本书第九章《王羲之的伟大》




(统筹:启正 编辑:松露)



中华书局1912 2015-08-23 08:54:08

[新一篇] “資產階級象牙塔”里的風波 成公亮

[舊一篇] 【聚珍·國學】孟子,朱元璋,和一份失而復得的“冷豬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