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甲午海战时中国举国上下无国家观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编者按

1894年7月25日爆发的中日甲午海战,照见了清帝国从制度到人心的全面崩溃。中日两国观念、制度、文化上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如何看待中日双方士兵、君臣的国家观念?值甲午海战120年之际,腾讯思享会邀请到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共同讨论“甲午战争中的国家观”。


甲午战争前日本已做好近代化准备


陈悦(海军史研究会会长):今天(2014年7月24日)这个夜晚非常特别,因为在120年前的这个夜晚,在离我们几百公里之外的朝鲜牙山海洋里,有两艘中国军舰非常忐忑。他们在犹豫,是走还是继续留在那里,因为在这天下午得到了一个情报,日本人已经攻陷了朝鲜皇宫,马上要来找麻烦了。最终在第二天一大早,两艘中国军舰选择放弃了他们的任务。他们在牙山是要保护中国三条运兵船,他们在到达之后,要把所有的军人、物资全部卸载上岸后才能走。但在那一刻他们选择的方式是“走吧”,果不其然一大早遇到了日本第一游击队的三艘巡洋舰,这便是1894年7月25日爆发的丰岛海战。


熟悉甲午战争史的人都知道,日本第一游击队是他们海军里实力最强的小分队。可我们是否想过,第一游击队是四条军舰参战,在1894年9月17日时,他们四条军舰参战,可为什么在7月25日只冒出三条军舰?还有一条船跑到哪里去了。当时在丰岛海域偷袭我们的军舰是吉野、浪速、秋津洲,还有一个高千穗号,正在从夏威夷往朝鲜赶。这条船为什么跑到夏威夷去了?是因为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政府已经觉察到国家的近代化,不能再继续当一个东亚国家。那时候作为一个东亚国家就跟现在是一个非洲国家一样,是落后的、不发达的、愚昧的,所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起点不光是海军、陆军,而是整个国家要崛起。但我们知道日本的国土面积非常小,缺乏资源,它要崛起势必要获得更多的资源。在那个时代日本眼中他所能学习的老师英国也好、法国也好,无一不是靠一种模式崛起的:侵略,打落后民族。那个时代他们认为并不关乎道德,就跟美国人杀印第安人一样,觉得这是发达人把他们干掉,然后占有他们的资源为我们所用。


当时日本崛起之路有几条:向北,曾经尝试过跟俄罗斯叫板,最后也有收获,跟俄罗斯平分了千叶群岛,因为那时候俄罗斯在远东的力量很弱;向南走发现不通,法国和英国的势力太大。剩下还有两条路让他们崛起:一条路是向东,夏威夷。日本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事,向夏威夷大量移民,夏威夷当时是一个王国,他们对于这个王国有琉球的想象,可能在那个时候已经准备要把夏威夷占了,但最终1894年夏威夷爆发了革命,国王被推翻了,美国人去了,这条线也走不通。剩下的一条线是占领朝鲜进攻大陆,于是1894年挑起了战争。


清政府不认为甲午战争是举国之战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两个国家的国家观,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国家观之不同,一开始就看得非常明显:日本人7月25日偷袭我们的运兵船后,在陆地上打了中国的陆军,但打完不主动跟你开战,等着你主动说我。最后,清政府向日本人开战,日本人应付,8月1日中日两国才正式互相宣战。所以关于甲午战争第一个法律文件里,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清政府不认为这是一个彻底的举国战争,也不知道近代意义国与国的战争怎么打。清政府发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宣战,理由是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打我们的运兵船。李鸿章负责对日本开战,是地方对日本开战。日本对我们的开战是,天皇希望尔等忠实勇武之众一起对付中国,用各种手段打败它,后来怕惹俄国和欧美列强,补了一句话“以不违反国际法为前提”。所以从两国的宣战诏书上就可以看到,两个国家对于近代意义或者现代意义的“国家”一词在认识上有截然不同。


中国军队上前线作战时,没有几个士兵脑子里会想他为什么要去打仗,会认为大帅让我去。前线遇到了如狼似虎的日本人,打起来发现日本人这么厉害,就跑了,因为本质上并不知道自己参加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可能就是图一点军饷,几两银子。中国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工资传统,清政府时代就已经实施。清政府军队为了凝聚军队和人心,为了不让部队在兵营里逃跑掉,实施了一套制度,就是把这支部队每个士兵的军饷扣押3个月,先押着不发,你要跑得考虑放弃3个月工资值不值得。后来发现这个也留不住人心,就押6个月、1年。甲午战争之后就传出很多故事,如威海的守将戴宗骞克扣战士的工资到了一半,工资不发给你。但那个时代的中国武将们想不出任何招数激发将士们的勇气,因为将士不知道为什么而战。在很多老百姓的想象中,甲午战争可能是《三国演义》里那样的内战,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国家”,是没有概念的。


清军士兵不知甲午战争是为了保家卫国


有一个特别例子,1894年11月日本组织一个新兵团,第二军登陆花园口(今辽宁大连庄河市明阳镇花园口村),顺着金州攻向大连湾、旅顺,主要目的是占领旅顺,消灭北洋海军,后来北洋海军不在没有实现。从花园口登陆以后,在向金州去的路上,日本第二军遇到了非常麻烦的事。尽管清军战斗力非常薄弱,不值得一提,但再怎么不值得一提的军队也是有一定战斗力的。所以往金州走时,日本人遇到一个选择,当时从花园口通往金州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金州大道,一条是复州大道,日本不知道清军在哪里条路上设了防,于是派侦查骑兵去侦查。


那天侦查骑兵的运气极好,在通往金州的路上,骑兵正在往前走时,突然从金州方向来了一匹马,就把骑兵打下来,抓住了一个中国的年轻人,穿的是一身中国的便衣。日本兵把他抓之后,把衣服扒了,里面是号衣,果然是军队,然后把他押回大营里,作为重要的情报来源进行审讯。中国这个兵骨头很硬,名字叫王清福,被抓后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快快死,快快死”。在押往日本军队的过程中,王清福趁日本兵不注意,挣脱开,想自杀,要把自己碰死,但被日本人给救了,扎了绷带,拉回到大营。


进了大营以后,等待中国这个小骑兵的不是辣椒水也不是老虎凳,是几个日本军官对他的审讯。但我们这个小骑兵嘴巴非常紧,问什么也不说,结果日本军官的一句话,让整个局面全部改观。问了半天,突然来了一句话,你二十来岁,家里是不是有父母?你现在这么死掉的话,你的父母会有人来养吗?你的国家会养他们吗?这个小兵180度转变。据日本记载,王清福流眼泪,不断地抽泣,流着流着士兵开始说话,我家有八十老母,父亲不在了,如果我死了,我母亲肯定也活不了。日本少佐说,那么你更应该好好活下去。小士兵就说,金州大道方向有驻防,复州大道方向没有驻防。一瞬间就把关乎国家命运或者一个城市命运的重要情报揭露出来。


这里能看到一个东西,在这一个小小的士兵心里,最珍贵、最宝贵是他的家庭与他的母亲。至于那个遥远的国家,甚至都不认为国家在他死后,能够保障他母亲的生存。被俘之后凭着一时的勇气要好好死,但日本人思想工作一做后,其实日本人也没说什么话,小士兵就被打动,还说了一系列的情报。而且这个小士兵作为战俘被收容起来,当天两个日本士兵拿了狗食的东西给他吃,日本军官发火说,虽然他是俘虏,是敌军,也应该好好对待他,应该给他换一口饭吃。我觉得这个小士兵在中国的大营里,都可能没有遇到这样的交流,和他的营官、哨官,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人跟人平等的交流。他彻底被感动了,后来他的名字出现在俘虏名单里。


日本为向列强表文明宽待战俘


那时日本抓中国的战俘,按二战的思路,要么干掉你,要么在中国挖一个集中营给他圈起来。但那时候的日本急着借这一仗崛起,这一场仗好比是东亚的两个小孩子,还没有成人。中国根本不想到世界上比试一下,日本强拽着中国到大擂台上,在一圈洋人的围观下,证明日本已经长大了,把中国一脚踢出去。日本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非常担忧洋人来干涉,别打了一顿中国,最后自己也被洋人提起来扔了出去。所以他们不想违反任何国际法则,在对待战俘问题上也非常慎重,拉回日本交给各个海军的军长司令部,一开始分去就几百人,到了平壤一下来了上千人,就说没有这么多房子,没有这么多粮食管吃喝,又不让他们干活。最后日本政府把战俘交给寺庙,委托由僧人看管他们,政府只给寺庙的生活费、吃饭的钱,剩下的政府连一个兵都不管,由僧人看管,在看管名单里我们惊奇地发现了王清福的名字。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中日双方开始遣返战俘,发生了一个意外的事,有一些战俘不愿意回中国,里面就有王清福。今年三四月,我们在大连一带遇到了一位日本华侨,种种迹象显示,这个人极有可能是王清福的后代。王清福的一个举动导致日本人快速地进攻金州,拿下金州,拿下大连湾,把旅顺也拿下了。


相反日本战俘,同样在金州也出现这样的事。有几个日本士兵,为了能够在中国进行侦查和情报工作,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甚至于真的留了辫子,在身上有了跳蚤、虱子,跟那时中国人完全一模一样。然后他们在金州花园口一带进行侦查,被八旗骑兵发现。发现的缘故很特别,农村的老大爷们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大一样,发现这几个莫名其妙的中国人,上完茅房很怪,用纸,这一下子彻底暴露了。住在小村的八旗骑兵小分队就把这几个日本人抓走了,据日本人自己说,最后在金州城找到这几个人的尸体,钳子什么的都有,因为这几个日本人什么也不说,最后被我们处死了。


日军士兵是在打近代战争


其它的例子还很多,1895年初春日本士兵在山东作战时,他们登陆荣成湾好几天,后勤供给不上来。我们能想象日本士兵穿着夏天的服装,来到1月份的山东半岛,刮着北风。他们军队有一个规章,告诉士兵们怎么防冻,画的图样很标准,一条行军毛毯,先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把毛毯尽量缠紧自己的身体,再使劲地把外套套上去,以这样的方式勉强熬过冬天。他们在荣成湾挖地营,挖了一些像老鼠洞的地方,以此来防冻。然后出发前几天,他们每天吃的东西是一个冷饭团加两个梅子干,偶尔发一个类似于方便食品的东西,是一种炒面,士兵就把炒面背在背包里。日本军人就是靠着这样的东西打赢这场战争的。


通过这些小事就明白,日本军人知道是在打仗,而中国军队是在应付工作,并不觉得这个打仗工作跟其它工作有什么区别,今天觉得这个工作太苦太累了,就扔掉号衣不做了。我问一个日本老研究者,为什么日本人在那个时代会出现这样的状态?那个老先生回答我说,从明治时代开始,日本政府就刻意地普及教育。今天说《马关条约》赔了2亿多两白银,他们拿这个钱办教育,这个是错的。日本教育在明治维新的时候已经办起来,办的教育加上政府主张近代化的新闻,这两样东西像两个支柱一样,在明治维新时代培育出了新日本人,有近代化的爱国心、近代化的意识。从1874到1894年,这二十年时间整整一代人出来了。日本人之所以打甲午,那支军队之所以打得那么狠,跟明治一代人有很大的关系。而我们这边的清军仍然是古代状态,只是古代人拿了一把枪打了彻底近代化的人。


满汉民族问题被日本人利用


就国家意识而言,清政府的士大夫有一点,底层的老百姓彻底没有,什么国家概念都没有。而且高层也出现了一个思想混乱,这是日本人非常拿手的事。在那个时代,确实朝廷上是一个民族,满朝文武将领是另外一个民族,想让他们激发出一个爱国心、民族心、皇族心?骨子里都不知道是什么。日本进入辽东后发了一个《告十八行省豪杰书》,是想造成一种思想混乱,鼓动中国人起来支援日军。所谓的“告十八行省豪杰书”散发的范围不是很广,在几个地方粘贴了,但效果很牛。说日本军队进攻中国不是打中国人,是打清朝、打清国,这场战争跟中国人无关,是清朝的战争。然后说你们还记不记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记不记得崇祯皇帝多么可怜,我们这次来是给大明皇帝报仇,你们十八行省的豪杰们但凡有点血性的话,快快起来,我们也会给你武器,赶紧恢复一个汉人的朝廷。结果这一招非常有用,在东北战场日本人没有遇到反清复明的中国军队,遇到大量的中国人欢迎他们,甚至于不排斥日本军队进入中国。


普通百姓毫无国家观念


比如当时日本一个摄影记者在金州城里拍了照片。拍的是日本占领金州两天之后,金州城里恢复了跟往日一样的景象,中国人跟日本军人在一起比肩而过的逛街。日本军人刚来时,对中国村里的老百姓,说我们拿鸡蛋给钱,老百姓说不要不敢要,过两天还给他钱,还是说不敢要。等几天过了,看到日本人是真的给钱时,日本人再去拿鸡蛋时就收钱了。而且不光收钱,看到这次给一块日元很好,下次告诉你们,对不起,买的人太多了,要两块日元,最后涨价到十块日元,日本人说奸商。这是在沦陷区、亡国的中国景象,就是甲午战争时的景象。这种景象虽然在抗战时好了很多,但依稀可以看见。


我说了这几个故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当时中国人的“国家”观念。


陈悦,1978年生,江苏靖江人,现居山东威海。致力于中国近代海军史、舰船技术史、甲午战争史研究,定远号纪念舰策展总监,海军史研究会会长,山东史学会甲午战争委员会委员、北洋水师网站站长。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等刊物发表专业文章近百篇,着有《北洋海军舰船志》、《近代国造舰船志》、《清末海军舰船志》、《碧血千秋--北洋海军甲午战史》、《沉没的甲午》、《辛亥·海军》、《中国近代军舰图鉴》等。曾参加中央电视台“《解密甲午》”和“《走遍中国》再寻甲午魂”等专题片的拍摄。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顾问、电视剧《铁甲舰上的男人们》总顾问。




腾讯思享会 2015-08-23 08:39:06

[新一篇] 【推薦】高全喜:要警惕“華夷之辨”的激進主義

[舊一篇] 【思享】毛澤東曾勸蔣介石:你若抗日 我必燒香致敬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