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复 淑女何求?--于海心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被孔子称为思无邪的《诗经 周南关雎》,在中国凡是读过几年书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是中国女子名中常用的一个字,不过,文革那十年例外。文革,连这个字都被当作旧的东西给 了。所谓的破四旧,纯粹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但是中共一向善搞虚假宣传,善玩文字游戏,一个字好像是与字相对,把一场文化破坏 披上了充满哲学意味的画皮。

文革之后,又开始在中国女子的名字中出现。而在文革结束后,中国的文化、经济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个真空,甚至称呼上都让人尴尬。大陆人都要称同志,可是那么多的国际友人,人家不但不信共产主义,还反感、反对共产主义,人家才不和你同志呢,于是中国人小心翼翼、胆胆突突的又把传统的先生、小姐拿出来用。小姐本是对官宦人家懂诗书、知礼仪的有教养的女孩子的尊称,因为官宦人家有条件为自家的女孩子请先生。这个在中国用了上千年的称呼,在大陆被叫了十几年后就变质,成了妓女的代称,以至于还有女子因为被称为小姐而发怒,在餐馆也用服务员代替了小姐。小姐一词现在大陆已经淡出了称呼领域,取而代之的,人们开始呼唤淑女。

那么淑女是什么意思呢?如同道德高尚是君子的第一含义一样,善良是淑女的第一含义。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丽,因善良而散发着由内而外的美好。淑女指女子心地善良,修内而安外的举止得体,进退有度。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动物都有恻隐之心,对那些没有恻隐之心的,我们该称他为什么呢?一个看到幼童被车碾倒从旁边经过而无动于衷,无论穿着什么名牌、化着怎样精致的妆容,无论你是什么出身什么学历,你从此与淑女无缘。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话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淑女与君子同时出现,这也符合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的理。

君子一词在周朝指国君的儿子,在古代,士大夫阶层都把修身养性作为第一功课,再次是学问。君主的儿子包含道德高尚、有修养、学问好的意思。到了春秋时代的孔子,则突出了君子的道德含义,把君子作为儒家中次于圣人的一种境界的称号。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君子一词被儒家逐渐规范,在中国人心目中 等同于道德典范。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物质的繁荣会给精神的追求提供更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中国的大陆如同一个怪胎,自89年之后,经济的发展以全面摧毁中国人的道德良知为代价。更有恶法官判决扶起老人的助人者罚款。

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以道德高尚、学问出众而闻名于世,当时的人们争相拜访颜回,没有人因为颜回身居陋巷而看轻这位君子。反观当今社会的人推崇的是什么人?成功人士。所谓的成功人士,与道德无关、与学问无关,有钱、有权便可谓之成功。

君子与淑女相并而生,产生不出君子的时代,必然不会产生淑女。君子与淑女的产生,需要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系统全面的滋养。

文革初期的所谓的破四旧,可笑到把女子的盘起来的发髻也当作的来破坏。在文革之前,盘头是已婚女子的标志,未婚女子不盘头,从女子的发型上便可知女子是否结婚。这是中国人对婚姻和贞洁的重视。在文革之后的80年代,我常听老人说,现在什么都乱了,姑娘和媳妇也分不清了。而现在的大陆,更是已经乱到笑贫不笑娼,多少少女的头脑中已经没有清白与贞洁的概念,糟蹋着自己却当作时尚和潮流。

什么是淑女,看看大观园中的宝姐姐。这位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姐姐,诠释的传统文化中女子的教养,这是淑女的典范。

一个培训班能教给你社交的礼节,却无法让你懂得礼仪之道。没有君子,何来淑女?反之亦然。中国人普遍被奴化,房奴、医奴,中国人在物质上已经被奴化,所谓的淑女培训班,不过是让这些女子更能满足那些所谓成功人士需要,增加一种罢了。

写到中国人普遍被奴化,我突然想起,有一支名为国歌的歌中第一句就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不过这与本文主旨无关,不说也罢。

 

 


于海心 2015-01-14 21:37:47

[新一篇] 這樣的真實的印度你還會去嘲笑嗎

[舊一篇] 民國是歷史還是現實(文字版)------ 陳丹青的演講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