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译文]  以前的仙人已经骑着黄鹤飞走,此地只剩下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

[出典]   崔颢《黄鹤楼》

注:

1、《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伟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悠悠:久远的意思。

   历历:清楚可数。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3、译文1:        

以前的仙人已经骑着黄鹤飞走,此地只剩下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以后再也不回返,千载的白云,依旧在楼前荡荡悠悠。登楼远眺,晴朗的江面上,历历在目的是汉阳城上草树和那布满芳草景色凄迷的鹦鹉绿洲。天色将晚,暮色弥漫,我的家乡哪里呢?烟波浩渺的江上,一片迷漾,引起我无数的忧愁。

译文2: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译文3:

古代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升而去, 只留下一座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再回头, 千年以来天上的白云依然飘浮在万里长空之上。晴天的时候, 可以清晰的看到川水流经汉阳的林树, 而鹦鹉洲上的芳草也随风摇曳着。傍晚时分, 暮色昏暗, 看不清我的故乡, 只见到江上苍茫的烟波, 让人徒增伤感。

4、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七二三)进士,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崔颢以才名着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早年为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崔颢的诗作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但是,他就凭着这一首《黄鹤楼》名满天下,流芳千年。

5、这首七律是崔颢晚年的代表作, 全诗风骨凛然, 一气呵成, 就连诗仙李白, 也自叹弗如 。 站在黄鹤楼上, 眺望远处, 除了茫茫白云, 就是一片青绿, 看到这样的景色, 诗人不免兴起思乡愁绪, 句中的空, 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怅然所失, 而乡关可作归讲, 日暮有前途茫然的虚空, 整首诗在豪迈中, 流露细腻, 在伤感中充满对人生的疑问, 让人读起来低回不已, 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尝的好诗, 前人推为“唐人之七律诗, 当以崔颢黄鹤楼第一”!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着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1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1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一,文学史录入次数排名第一,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22名。

6、崔颢一生所作好诗不多,惟有这首诗千古流名,黄鹤楼因其所在武昌黄鹤山而得名,又相传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又说云费文伟登仙驾鹤来到这里,崔颢在史书上流下的史料很少,他的仕途生涯以及感情生活始终是个迷,他这首诗是政治上失意,还是感情上失意不可得知。唐朝诗人大多数写的是自己的政治抱负,就是李商隐的爱情诗也认为是抒发他的政治抱负,当然这是学术争论。


 史书记载:崔颢进士出身,有俊才,无士行,好赌博饮酒,娶妻择有貌者,稍有不惬意即去之,前后结了四次婚,与郭沫若平分秋色。才子总是多情,因为他们追求美好,然而,自古才貌长相贤惠的女子毕竟是凤毛麟角。崔颢早年诗凤浮艳轻薄,后入军旅,诗凤大变,晚年风骨凛然,这首《黄鹤楼》估计是他晚年之作,现在已无从考证。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怀古与思乡两愁,其中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的追求。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本想赋诗,因看了崔颢之诗,为之敛手,叹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之所以是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知道山外有山,他也有不足之处,留下一首诗让后人贬笑不值得。


 仿佛看到一个面对世事苍茫的凄凉的崔颢,世人在为名为利为情而迷茫,得此真谛不多,黄鹤楼也因为崔颢的诗身价倍增,即使你青云直上云雾中的金茂大厦,也没有这般悠远深沉。

7、黄鹤楼的来历,无论是天下独有的黄鹤矶,还是神化中的子安,一千多年前百姓造之,就有其特定的原因:一为纪念,念仙人于此,二为崇尚,尚和平文明,三为象征,征安居乐业。

   可见,黄鹤楼从其诞生之日,就注定要芳名长存, 注定要万人仰慕。

  唐代诗人崔颢因仕途失意,登楼远观,遂作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妻妻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被列为题咏名胜古迹之最,自有其妙处,熟悉的人知道,黄鹤楼背靠蛇山,俯瞰汉江,高出云表,极目千里,故诗人有“人去楼空”的感觉,而从眼下的“ 汉阳树,鹦鹉洲”忆起东汉末年因作《鹦鹉赋》而屈死的才子祢衡,想到自己壮志难酬,漂泊他乡,于是诗人唱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哀句。短短数字,纵横千年,将心声抒发得淋漓尽致,难怪清人沈德潜评曰:“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法,遂擅千古之奇”。

  诗仙李白游览于此,捋胡樽酒,诗意盎然,尤其读到崔颢的诗,更是激情高涨,欲与之一试高下,先后作《鹦鹉州》、《登金陵凤凰台》等诗,但无一满意,于是他放下酒杯,仔细评崔颢之诗后,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骄众不羁,才华横溢的诗仙,此时也变得如此谦卑与恭敬,饮了美酒、掩面而退。

  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 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的游览胜地。

 

 8、武汉,多少次亲历,多少次作别,又多少次魂牵梦绕的城市。那里有气势恢宏的长江,有嵯峨辉煌的黄鹤楼,有曾经失落的爱情。梦里、现实里每一次的亲近,都醉了心魄,忘却了伤痛,壮美了人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在太久的日子里,仔细品味崔颢的诗篇,总能领略到淡淡乡愁,对世事沧桑的感伤。

9、黄鹤楼的由来,有这样的一个传说:有一个道士为了感谢一个女子辛氏的千杯之恩,临行前在辛氏的酒店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告诉辛氏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辛氏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若干年后,道士回来了,拿出笛子吹起曲子,在仙鹤翩翩起舞的时候,跨上黄鹤直上云天。后来辛氏为了纪念这位道士,便在原地重新盖起一座楼,取名叫“黄鹤楼”。

  还有一个传说,是说有一位名叫费伟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伟,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我第一次知道黄鹤楼,是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我想他的诗大概与那个费伟的传说有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黄鹤楼的印象,还没有它那个高高的大山门、它后面的东湖以及它前面的长江来的深。

   黄鹤楼很漂亮,周围是很大的建筑楼群,在挂着“气吞云梦”的主楼前面,还有两只仙鹤的雕像。从一个“洞天别境”的小石牌楼走过去,还有一个长满荷花的小池塘。我去的时候是盛夏,荷花已经开过了,但是挺立的荷茎荷叶依然能够让我感觉到凉爽。

  大概那时候我还不懂得如何去看一座楼,只忙着看周围的景色。看宽宽的长江是如何“大江东流去”的,看武汉长江大桥上那如蚁蚋一般的车来车往,远远的看到武汉电视塔,还能看到天上隆隆的飞机划过那晴朗的蓝天。

  至今记得黄鹤楼一楼大厅里那副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1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题记

   登黄鹤楼,想起那远古的传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去,杳无音信,黄鹤楼若是有知,会不会觉得寂寞呢?凭栏而立,晴空之上是朵朵白云,蓝天之下是滚滚长江。这白云啊,千年之前已经飘过,云聚云散间,世事早已沧海桑田;这长江啊,万年之前已经流过,千帆竞发时,却找不到一条属于多情女子的船。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失落,是绝望,是肠断?晴朗的天空下,是历历在目的汉阳树,滚滚的长江水中,是芳草萋萋的鹦鹉洲,高高的黄鹤楼上,却是难于诉说的愁绪,心底的压抑也如同荒草一般蔓延,占据整个身心,欲哭无泪,欲诉无门,欲喊无声。

  站在黄鹤楼上,我清楚地记得彼此的容颜。闭上眼,就是你的影子,或调皮,或娇嗔,或古灵精怪,召之不前,挥之却不去,令人惘然若失,只好在心里默默地想,想着与你聊天时的默契,你一言我一语,乱花纷坠,妙语连珠,常常在文字后面想象你的样子,或温柔浅笑,或凤眼含春,或气恼得简直要珠泪飞溅了,这让我心生柔情,或者是让我哑然失笑。

  如今,放眼四周,我却再也找不到通往你的方向。你如黄鹤般远去了,一去不见踪影,只留下我一个人,就像伫立江边的黄鹤楼,独自面对千年的凄风苦雨,独自面对万载的白云悠悠,此时此刻,谁又能给我一杯忘情水,让我可以忘掉前生的山盟海誓,可以忘掉今生的爱恨情仇。站在三生石上,当我喝下这杯水的时候,一切也许就可以结束了……

11、来武汉之前我只知道黄鹤楼。可以说,黄鹤楼是武汉的一个标志,一种象征,但也许它也只是这样一种标志,一种象征。很多人远远地看了一眼,居然都不想上去。我坚持上去了,也只是想感受一下那两首古诗的意境。但我也感到有些失望,楼里面主要是些卖字画的,到长廊上看风景看到的也是满眼的人流和车流。一口气跑到最高的一层去眺望长江,想领略一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但近旁仍然是那密集的建筑物,长江在很远的地方,而且感觉一点也不显眼,更谈不上壮观。长江大桥也在我眼里失去了它的雄伟,远不如儿时在南京看大桥的感受,不知是眼光的不同还是真的长江变小了。看到李白留下的潇洒“壮观”二字,想到潇洒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诗仙”也早已“成仙”而去,崔颢远眺感叹的身影而今又到哪里去寻觅?可真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沧海桑田,唯有黄鹤楼仍立在这儿,看人世兴衰,观武汉变迁。

12、我开始飘忽不定,四处游逸,当我来到黄鹤楼时,我瞻仰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名句,感受那鹦鹉洲的萋萋芳草,品味那“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凄婉苍凉。当我登上滕王阁时,我感受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当我站在泰山之巅时,我感受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山小”的豪气,可是,崔颢,王勃,杜甫呢?他们把自己的才华留在了古老的简赎上后,皆随风逝去了,而在他们无比光辉的掩盖下,那些平凡的人又如何让史书记住呢?


  我愿意踏上陶潜的去路,寻访王维的简居,窗前竹犹绿,屋内枕尚香。朝晖振雄鸡,夕阳噪昏鸦。平地才吐笋,高枝已抽芽,这便是春,竹雕床前蒲扇新,木镂盘中西瓜红,风停铃音止,窗开蝉声来,这便是夏,寻思落叶归何处,借问燕回入谁家,这便是秋,斑斑梅上雪,冷冷塘中月,这便是冬,在这春夏秋冬中过自己愿过的生活。

 13、因为有你,我的生命开始绚烂多姿;

 也因为有你,我的世界走向悲惨黯淡。

 璀璨与灰暗的转变也许只在一念之间,可是留下的阴影却是无穷尽的……

 痛并快乐着,纠缠着,一切只因有爱。究竟是痛多一点呢,还是乐多一点?无从知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如果有来世,你还舍得让我如此伤感吗?

14、躺在树底下的石凳上,感觉着白天那场骤然而来的暴雨带来的清凉。夏日的天气,如孩子的脸还是如少女的心呢?不必深究了。“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学士的诗已经告诉我们了,盛夏雨来之急,古今皆同,不同的是没有诗人那种豪迈的情怀。


  这夜星太独,使人生愁绪,一个人看天的晚上,最想喝点酒。只是酒进愁肠之苦,又有谁理解?也是在一个下雨的晚上,唱着:“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了,却有故人相扶而归,雨水淋沥,反添浪漫气氛而已!只是前事已古,同一榕树下,却无朋相伴,惟叹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眺望在夜幕中掩隐的远山,点燃一支烟,就让香烟的光撩动宁静的黑夜,让缥缈的青烟相伴茫然的身躯,因已经害怕了孤独,因身边没有可以让人醉倒的烈酒。有人说:把不快的往事写在纸上,然后烧毁,那么你将获得新生。我宁愿把不快化在烟云里,在我深深一吸后,再吐出来,让它烟消云散!然而,命运总在重复地戏弄人,旧的愁绪犹在弄风未散,新的又已缠绕复现。


   白天的那一场雨,可否已冲洗去旧日的足迹?是否还留下伊人轻诉低吟的:“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多情自古空余恨,海角天涯,各居一方。那连天的衰草,早已望断归来路。清影悠悠,然在梦里。


  一烟燃尽,触及手指,乃于痛楚中惊醒。抬头但见乌云渐浓,星远光微,夜色更深,惟寻路而归。田间蛙声空鸣,惊虫早伏,只怕恶蛇觅声,徒添烦恼。

  15、 时近新春,余闲临武昌江畔,遥见黄鹤楼,矗立长江之滨,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临江倒影,争与波流。缓步走近,行至近处,只见主楼巨矗,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巍峨壮美。楼分五层,琉璃黄瓦,翘角如勾,飞檐斗拱,小亭画廊,雕栏回护。主楼与配套,主次分明,布局严谨,雄浑天成。


 随即兴致盎然,购票入内,拾级而上,半途几歇,见旅社之彩旗,高高飘扬,往来楼者,非止九洲同仁,异族高人,金发蓝眼,勾鼻白肤,叹今胡人至此,也不再草木皆兵了,不胜唏嘘,心想三分天下之英雄们,见此会有何感想?但英雄们也不知所踪了。忆崔颢之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再忆起谪仙送孟浩然往广陵之绝:“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余遂乘黄鹤之兴,喜楼台之雄,附崔颢、谪仙之雅,终至楼巅。


 壮哉!欹楼远眺,和风轻拂,楚天空阔,长江贯流。浩浩江水,滚滚东去,烟波茫淼,长桥如虹。悠悠长江水,深深两岸情,远方尚有晴川阁,犹见晴川历历汉阳树,近处不见鹦鹉洲,那芳草萋萋之鹦鹉洲,已逐江水无影无踪。黄鹤楼与晴川阁,隔江相望,遥遥呼应。苍天浩宇,远山含黛,如舒广袖,近见帆影,更显辽阔,胜景天成,蔚为壮观。慷慨之意,心头涌动。想必清风月夜,闲卧楼台之颠,或坐晴川之津,天为幔,地为席,伴龟蛇同宿,风餐露饮,把盏斟愁,人世艳俗,繁华喧嚣,弹指瞬间,皆出尘寰!


 观烟波浩荡思绪万千之时,深晓远处龟山之西,林荫深处,可至古琴台。追忆伯牙当时,于龟山之西,月湖东畔,玉兔闲走,抚琴自娱。樵夫子期,不约而至,听出弦外之音,“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二人相投,遂成知己。后子期病故,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誓言不再弹奏,遂成一词:知音。


 此时余望长江之逝水,烟波浩荡,悲壮悠长,虚虚渺渺。犹听伯牙重上汉阳龟山之西,犹在山环水尽处,松柏交荫下,流泻高山流水,子期旁听,潺潺之声,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痴叹!知音千古何处觅,除却子期是何人?“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凭栏久思,转入楼内,见黄鹤楼六次重建之模型:唐、宋、元、明、清、现代,楼历千年,屡遭兵灾火灾,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及维修十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史话黄鹤楼,始建三国时,孙权为“以武治国而昌”,遂得“武昌”之名,筑城为守,建楼以了望。几历沧桑,先乘崔颢之诗,后扶谪仙圣笔,鹤以仙显,楼以诗名。屹今一千七百余年,几遭灭楼,屡屡重建,巍峨耸立,风雨飘摇,天下绝景,千古名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回忆史话,余忽茫然,楼台千古,几历沧桑,但见人往人来,滚滚长江,东逝流水,浪花尽淘,英雄儿女。朝朝青山依旧,暮暮夕阳艳红。会否慨叹,一代天骄,诸葛孔明,何处寻踪?尚能有西江月词中“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之英雄气概?


 焉问别时朝朝暮暮,自嘲处处即是乡关。古时冲锋陷阵,于今微力之蚁,何时方可驾乘黄鹤,破云撞天?如斯切切之诚,寄文一篇,非欲媚献,黄鹤仙翅。谨叹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寰如烟海,大浪掏沙!想必千古黄鹤楼台,看遍冷冷清风缋绻,惯对远远青山惆怅,历尽世间繁华寂寞,惊慕黄鹤双宿双飞!斯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楼如有魂楼亦伤了吧!(文 / 逍瑶

 16、爱没了。情淡了。该分手了。
 既然要分手,就不用再找借口。所有的甜言蜜语,你可记忆如初?
 企盼与你相偎相依,风雨共渡天涯路,心终要失望成泣血红豆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人去楼空,唯留两痕清泪与一丝惆怅。但是,既然已为你植下了一颗红豆,相信有我深情执着的呵护,她会在相思的路上萌芽。

17、不知从何时开始,喜欢读诗,喜欢品筝,喜欢围棋,发现自己逐渐沉迷于古典文化中去。爱好所有一切与古典文化有关的东西。因为我总觉得,古典文化身上散发着一种淡淡的香味,凝聚着一笔淡蓝的墨色。这笔淡蓝色透着其特有的韵味。引着我一步一步回到古代。在宁静的夏日午后,一杯茶、几本书让我陶醉其中:我仿佛看到了纳兰容若,他静静地看着远方,幽幽地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李清照倚坐在淑玉泉边,泪眼婆娑,道不尽心中愁苦,只能徐徐哭诉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又隐约听到岳飞飘渺不定的声音,他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我的青春将笔墨调和成淡蓝色,柔和纯净,在人生的白色画卷上挥洒笔墨,畅谈人生。


  然而,有人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的确,在我的青春中明媚的忧伤便是离别四散。夏至一来,鹄燕纷飞,追求各自的梦想。三年的相处,仿如弹指一瞬,又如过眼云烟。刻骨铭心的相处已成为记忆,温暖可爱的朋友已成为故人。这是我青春中最浓烈的一抹色彩——深蓝。幽暗深邃,充斥着浓浓的忧伤与深深的不舍。


  是谁说过,“我们永远不分离。”
  是谁说过,“你为子期,我为伯牙。”
  是谁说过,“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可此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但是,离别又有谁能阻止呢?我们都在青春里打马而过。是青春的过客,也是彼此的定格。然而,即便是这样,可相思的红豆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我的青春盛满浓烈的醇酒夹杂着眼中深蓝色的泪珠一起被人生,被年华囫囵吞枣地喝下,吐出忧伤,吐出辛辣。

  青春如同照耀在山间的太阳,拥有绚丽的七色光,而我却独喜那一抹蓝色,和蓝色里古风古韵的气息与“陪君醉笑三万场,”不诉的离殇。

18、风声鹤唳看繁华落去,忽觉心头一片阴霾。那份伤感如浓云在天、似山雨欲来,有意逃出桎梏,却实无力排遣、亦不忍拂拭。只好任其肆虐,独自品咂那酸楚楚,悲切切的伤心滋味。


 命运多舛,不如意事常八九。愈是娇美的花朵就愈容易凋落,留下的只是一腔幽怨遗恨。愈是热闹契合的盛宴,散去后愈觉得满目凄凉、形单影只。最为融洽的挚友,相谈时有多少的欢愉,分别后就会有加倍的伤感。


 踱出户外感觉天际也是一般的阴云密布,体会不到一丝秋日应有的云淡、天高、惬意、爽洁。忍不住吟哦起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时,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句:“白云千载空悠悠……”写尽了千古情愁。昔人去也,寂寞空楼。往日笙歌依稀仍在绕梁,只是再也寻不见那仙踪鹤影,无奈只有独自徘徊在那芳草萋萋鹦鹉洲。平平几句写尽惆怅,读之令人回肠九转、念兹在兹。


 烟波江上使人愁肠百结的恐也并非那江水,而是那无边的寂寥如水般将人浸没、是那浓浓的愁云盘桓心头,偏偏又无处倾诉,讳莫如深。似这般重重盘结,密密囊裹的伤感情绪又怎么能够旦夕挥去,只有任那伤心如云般踟蹰心头。


 又是一夜的飒飒秋风,鼓动着窗棂啧啧有声,搅得梦境也是一片惨淡。不能安枕干脆拥被而起,坐待天光。


 看窗幔微透晨曦,恹恹然缓缓开启。眼前突现一片湛蓝晴空,是那一夜的长风涤净了漫天浮云,终于又显出了高爽的秋日本色。走到室外,心头郁闷似乎有了几分削减,但那份伤感却依然如云充塞心怀。自忖本不是多愁善感的郁闷个性,怎的这份伤感就是盘桓不去呢?


 再次去细读那如洗得纯净天空,顿悟!阳光、云霾、雨露、风霜皆是自然本色,天阴了会下雨,雨过后天会晴,即使是那扫尽落叶的无情秋风,不也是在尽力为我们涤荡出清新的环境。思至此泪珠儿扑簌而下,不再抑制悲伤与胸。终究我会走出这生命的低谷,再次看到我的阳光与晴空的。

19、“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假如我们凭栏而眺,回溯历史的烟云,我的感觉,就是如此,那么,你们的感觉呢?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52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