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问之要素——答程仲沂先生的信》随想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仲沂先生所说做学问有三要素:一体健,二天才,三财力。陶行知先生赞同前两者,不大同意第三者。他认为“体健是人生的一个最要目的,也是学问的一个最要目的”;“天才是做学问的根据,有几分天才做几分学问”,但同时又说“天才有时不容易看出来,时机未到,天才隐在里面,专靠主观、武断,以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是常有的事”。陶行知先生不承认财力是做学问的要素,他认为“穷苦和学问是好友,富贵和学问是仇敌”。
  我无意对他们两人的观点做任何评判(也毫无资格),但确实对陶行知先生“天才隐在里面,专靠主观、武断,以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这句话感慨良多。
  就在这个星期,我找了幼儿园一位年轻的钢琴老师谈话,原因是从九月份开始到现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她退了四名学琴的孩子。问她原因,竟是“这几个孩子不适合学琴”,“某某的反应有点慢,学起来太恼火”“某某性格内向,怕困难”“某某太小,理解力不行,没天赋”等等。这位老师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孩子身上,而且一再强调“学钢琴要讲天赋”。
  我不否认天赋的重要性,但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靠主观、武断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谁能预见一个四、五岁孩子的将来呢?尤其是仅凭几节课就作出这样的断论,不显得太草率了吗?而一个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是容不得老师有一丝半点草率的。更何况,幼儿钢琴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激发兴趣,而非培养钢琴家!
  其实,陶行知先生对“天才”的观点,和现在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一些相通之处。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大致可分为八种,每个人都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教育就是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有天赋的,可以重点培养,往专业化方面发展;没天赋的,可以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不是说不能弹,只是弹的程度不同罢了)!
  古有伯乐识千里马,愿老师们做一名现代的伯乐,能识各种马,更能用不同的方法驯各种马。
 


墨寒 2013-11-14 03:45:14

[新一篇] 議陶行知《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么區別》

[舊一篇] 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