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 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归因分析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全椒县古城小学 刘训朝)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随着汨罗经验的推广,全国有不少地方和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实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结了一些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但从大范围来看,这只是“星星火火”,还未形成燎原之势;从基础教育的整体来看,有些实验是单项的,还没有实现立体推进。在长期的思考、探索、实践、研讨过程中我发现,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运用归因理论对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诸方式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认识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找出并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以便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基础教育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一、归因模型的提出
  美国当代着名的归因理论专家伯纳德·韦纳经过长期研究提出的三维度归因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和广大实践者的关注,现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结合我们的实际,提出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三维度(2×2×2)归因模型(见下表)。
内在性      内      部           外     部稳定性  稳定的    不稳定的   稳定的   不稳定的可控性可      教师素质  教育观念  教育方针  评价机制控      教学态度  方法选择  领导素质  教育投入的      学校管理  努力程度  教育行政  政府行为        教师能力  教学情绪  任务难度  社会环境不可    教学基地  身体状况  目标高低  社会风气控的    教育设施  隐性课程  家教水平  机遇得失
  由表可以看出,这种分类系统是以三维度为基础的,这三维度是内在性(内部—外部)、稳定性(稳定—不稳定)、可控性(可控—不可控);还可以看出,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因素有的是学校方面的(如教师素质,努力程度),有的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方面的(如教育的投入,教育行政管理),有的则是学校和政府之外的“第三方面”的(如家教水平、社会环境)。
  首先看第一维度——内在性。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因素既与学校本身有关也与外因有关,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上级的教育评估机制没有实现“转轨”,那么学校的管理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很难转变,外因条件不具备内因就很难发挥作用。这就是内在性因素的统一性。
  其次看第二维度——稳定性。稳定和不稳定是相对的,例如学校的管理模式在一定时空内能保持稳定,但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模式也可能随之变革,显示出不稳定;又如教育的投入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就全国大范围来说是不稳定的,但在某些地方由于政府行为到位,教育的投入是按一定的步骤、一定的计划实施,那么应该说在这个地区教育的投入是稳定的。这就是稳定性中的相对性。
  再次看第三维度——可控性。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必然受到时空和内、外因的影响,如家教水平一般认为是不可控的,家教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家长的素质,而家长的素质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是可以提高的,家长掌握一些教育理论、教育方法,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家教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这就证明了不可控是相对的、可控是绝对的。这就是可控性中的绝对性。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对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只是一种理论研究方法,只是一种研究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真正目的应在于错综复杂的因素中找出具有共性的因素,在诸多共性因素中再找出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因素,尽量消除一些有碍素质教育实施的消极因素,寻找一条有效的素质教育的途径。
   1、内因中的稳定因素。
  (1)内因中稳定的可控因素。以教师素质为例,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就是说,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必须具备合格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知识能力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文体活动技能。而要提高教师素质就必须鼓励教师坚持在职学习,学习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学习系统的专业技能;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加强短期培训,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培训。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内因中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学校的教育设施是一种不可控的因素,它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优劣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教育设施先进、齐全、配套能促进教育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应该做到既挖潜力开源节流又要结合本校实际配备必要的设施,如电教、实验器材、音体美器材等,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的物质保证。
   2、内因中不稳定的因素。
  (1)内因中不稳定的可控因素。 施教者的教育观念就是这类因素。“应试教育”的形成有其根深蒂固的社会背景,一朝一夕恐难退出历史舞台,因此,“转轨”必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转轨”的首要条件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必须从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能力观、招生制度、考核方法等全方位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为素质教育提供一个正确的思想导向,在教育目标、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都要树立全新的观念。如果教育观念不转变,要实现“转轨”那只是一句空话。有人说,没有全新教育观念的教师不能成为高素质的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教育,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2)内因中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这类因素也很多, 如师生的教学情绪、师生的身体状况、校园的隐性课程等。以隐性课程为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除接受课堂教学、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等系统教育外,还要受到来自校园各方面无形无声、潜移默化的力量的影响,诸如校风、教风、学风、班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等。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注重师生精神风貌的塑造,培植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发挥教师人格的力量。隐性课程作用的发挥,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外因中的可控因素。
  (1)外因中可控的稳定因素。以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为例,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教育方针,其基本精神几十年来没有改变,《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也已被全体国民所认同,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于方针的落实却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彻底摆脱以应试训练为手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把教育方针贯彻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学校能自觉地贯彻执行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2)外因中可控的不稳定因素。 这类因素包括上级下达任务的难易程度、上级制定目标的高低、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等。以家教水平为例,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981年党中央就提出“要帮助家长加强和改善对子女的教育”;当前,家庭教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家教的水平参差不齐,家教的方法和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家教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待于克服和避免。总之,家教的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改善对子女的教育,提高家教水平,消除家教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尽可能地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以加快素质教育实施的进程。
   4、外部不可控的因素。
  (1)外部不可控的稳定因素。这类因素有上级的教育评估机制、政府的行为、教育的投入等。以教育投入为例,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就教育的需求来看教育投入依然太少,就某些地区来看教育投入还很不均衡,重点校、名牌校、示范校的投入是在不断的增加,而薄弱学校的投入却还是少得可怜,面貌多年依然如故,软、硬件建设急需加强。由此可见,教育的投入是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投入上存在的问题关键在各级政府,在于各级领导对教育的认识程度,在于政府行为到位程度。政府应致力于办好每一所学校,保证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努力使每一所学校做到在“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我们盼望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薄弱条件的投入,以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外部不可控的不稳定因素。这类因素有社会风气、 社会环境、机遇的把握程度等。以机遇为例,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不允许我们徘徊、观望、等待,我们要立足本地本校实际,利用自身的优势,选准切入点,从抓某个关键环节入手,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由某个项目形成特色,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条件,逐步形成综合性特色,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总体目标。如果我们思想不解放、行动缓慢,等待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再去组织实施,可能就会失去机遇。
  上文根据归因理论提出的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归因模型,分析了三个维度八种类型的因素。为使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就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一类因素,充分利用每一类因素中的有利的因素,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安徽教育合肥4-5G3中小学教育刘训朝19971997 作者:安徽教育合肥4-5G3中小学教育刘训朝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59:08

[新一篇] 精英文化、大眾文化、民間文化:中國文化的群體差異及其變遷

[舊一篇] 素質教育與中學歷史教學改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