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岗是我国新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全面描写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着名军旅作家之一。他北战南征二十余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进军西藏、抗美援朝等中国人民民族、民主革命战争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戎马倥偬中,用自己的忠诚和心血,描写了他所经历过的许多重大战役,塑造了从普通一兵到纵队司令员众多的艺术典型,展现了人民军队的战斗英姿,歌颂了我党军事路线的伟大胜利。他的创作,堪称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诗史。
一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的前一个月,柯岗结束了大学生活。当时祖国的北方已经在流血。时代的呼唤,热血青年的责任感,使他告别了黄浦江,毅然回到流血战斗着的黄河边,投入抗战救亡的怒涛之中。在战斗中写了不少揭露敌寇惨绝人寰的暴行、唤起民众奋起反抗的文章。
时代孕育了诗章,时代也造就了诗人。柯岗的文学生涯,是从写战地小诗起步的。三十年代末,抗战最艰苦时期,他随部队转战于太行山区,在战斗的间歇写下了几十首小诗。这些小诗,有的寄出去发表了,有的还未来得及寄出就被炮火撕毁了,或被风雪雨水搞得模糊一片,再也无法辨认。1949年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后,作者有机会把这时期已经发表的三十二首诗,编集为第一部诗集《战地短歌》出版。
柯岗的这些诗作,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在民族苦难中的奋起,他们不屈的意志,他们的牺牲和流血。鲜明的时代感、正义感,是柯岗早期诗作的重要特色。《采椒》、《月夜牧歌》是保存下来的、柯岗最早的两首小诗。前者描写太行山区人民用战斗创建了自己新的天,新的地。“她们笑了”,“笑红了花椒”。后者描写“野狼”在吼叫,激怒了太行山区人民,他们为了保卫牛群,保卫这片新天地“燃起青藤火来”,青藤火烧红了太行山,烧变了太行山啦,野狼吓得走远了!”他们自信地说:“谁再敢来伤害咱们的牛,咱们几百万只手,一齐举起太行山的石头”。两首小诗,以映衬象征的手法,多么真实,多么生动地记下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坚定信念和为了生存誓死与敌人战斗到底的不可征服的意志。《不知名的作者》、《不能忘记的班长》等是描写抗战前线英雄们的业绩的。《不知名的作者》是为悼念一位不知名的女战士而创作的。在“激烈战斗的清晨”,一个女战士被大群的敌寇追击着。她用“枪里只剩下的三颗子弹”打倒了追求上来的三个敌人。凶狠的敌人点燃了山岗,“我们的女英雄突然飞出来了,”她举着没有子弹的枪,她披着一身火焰,像一只暴怒的红色的山鹰,”跳下山崖。诗篇最后激昂地唱着:“这位不知名的作者,蘸着自己的血,在这苍青的石岩上,写成了最后的战歌。这首歌,将永远扞卫着祖国的山河。”《不能忘记的班长》描写一个刚刚从前沿抢救下来的奄奄一息的重伤员,他用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讲述他们英雄的班长,为了保卫阵地,保护战友,与几十个围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这些诗篇字字饱含着血泪,句句燃烧着怒火,表现出了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危难时期,我军指战员威武不屈的非凡气概,不可摧毁的意志和力量。
诗以情动人。柯岗的诗,都是在诗情猛烈扣击着心房,难以平复,甚至是心底在流血的时刻写下来的,倾注着他的全部的爱和恨。据作者回忆,这些小诗都是在战火纷飞的阵地上,在炮火间歇的瞬间,把小小的纸片放在膝盖上写成的。或者是在追击敌人的途中,在马背上匆匆记在小日记本上的,甚至有些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炮火下,亲手掩埋着最亲密的战友的尸体时,心头翻腾起来,又永远刻在心底的浸满泪水的话语。因而他的诗总是有一股感情的潜流澎湃于诗行中间。这种感情的潜流,正是柯岗诗作感染人、鼓舞人的力量所在。
《巴斯布隆的姑娘》描写一个年轻姑娘复仇的故事。诗篇句句牵动着读者的心,使你不能不被“娘儿们的惨叫”,“逢帐里回漩着”的中国人民的鲜血而激怒。不能不为用短刀杀死敌寇石川少佐,唱着“我们生在边疆,我们要保卫边疆的爹娘”那位巴斯布隆的姑娘而振奋而骄傲。人们不会忘记那位“披着一身火焰,像一只暴怒的红色的山鹰”跳下山崖的不知名的女战士(《不知名的作者》);人们心中永远回响着,那在“月下的小路上”,在风雨中夜行,翻过那迷茫的峰峦”,把弹药运往前沿阵地的“骆驼队”的铃声(《骆驼队》)。柯岗的这些短诗,写得质朴、真切,别有意境和情趣,别有一种激励人的感情力量。
除了小诗,柯岗早期还写过几首长诗。成就较高的是《长着翅膀的牛银马》。这是一首近五百行的抒情长诗。前有序诗,后有尾诗,中间正诗分四个部分。序诗运用比、兴手法,由“天上星星一万行,地上山歌万万章”,自然唱出“这首山歌在太行,太行英雄遍山岗”,“太行山的人民把英雄唱,唱一个英雄长了翅膀”。接着通过背粮、阻击敌人、宣誓入党、坚持反扫荡等真实而神奇的斗争事迹的描绘,尽情歌唱这位长了翅膀的英雄。尾声回应序诗,“天上星星一万行,一人写诗万人唱,写诗不写花儿红,唱我们的英雄长翅膀”。往复咏唱,回音旋绕,蕴意无穷。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柯岗也陆续地写了一些诗篇。这些诗与早期诗相比,写得更舒展灵活,充满乐观幽默的情趣。《追在风雨中》开端就写出我军追击西进的气势:
人不回头马不停,千军万马走在风风雨雨的万山中,好像一条出海的蛟龙,驾着云雾要腾空。
诗中还以幽默的笔调,插入一段俘虏兵的话:
刘伯承的队伍是神兵,一天一夜跑三百里,不吃不喝不闭眼睛,走到山前山就裂缝,走到河边河水就结冰,不带行李,没有账蓬,铺地盖天躺下来,一眨眼睛满天星星,一翻身东山日头红橙橙。
写出我军万马奔腾,追击溃军的神速行动和战胜艰难险阻的无畏精神。笔调明快轻松,语言凝炼蕴藉,韵律和谐自然,标志柯岗诗歌创作的新进展。
二
柯岗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保存下来的最早的短篇是1946年在晋冀鲁豫中央局任《人民日报》编委,在邯郸参与创办《人民日报》期间,陆续发表的十来个短篇。后编入1950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三百七十万零三十元》。短篇小说集还有《一同成长》、《边疆》、《风雪高原红花开》、《八朗里和五里河》等。
柯岗是位诗人、作家,但他首先是一个战士。他不是一般地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也不是简单地去参与生活,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融入人民军队这个整体之中,成为它的一颗无法分离出去的细胞。他这样说:“我离开学校就成了人民军队的列兵。我并不是作为一个专业的作家去观察战斗生活的,而是一个普通的军人。我的职责首先是在我的岗位上,和战友们一齐去消灭敌人,取得胜利,而后才是创作。”这种厚实的生活基础,使得他的创作容量广阔,内涵丰厚,具有一种特殊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他懂得了为什么》中的战斗英雄邹忠秀;《锄上的血》里的杀敌能手赵小法;《战地重逢杨轻公》中光彩焕发的杨轻公等,原来都是穷苦的农民,他们同满目疮痍的土地一样,我年来承受着深重的苦难,他们终年挣扎在饥寒之中,却不知道为什么受苦。深重的苦难使他们变得烦躁、怯懦,甚至迟钝、麻木。是党的教育,血与火战斗的锻炼,同志间的真诚友情,使这些淳朴憨厚的农民迅速成长为沉着、坚毅,充满理想和信仰的革命战士。这些短篇真实地写出了这些农民气质和心灵的变化,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历史纵深感。《荣耀》取材淮海战役结束,二野某部在蒙城休整时,两个南京中央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拒绝飞往台湾,投奔我军,要求在战地参加工作的真实事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他们经历了痛苦、懊悔、动摇,终于被战火和我军英雄们的崇高品格净化了灵魂,令人信服地写了他们心灵转变的过程。从一个新的视角,展示我军所特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题材与主题都是一种新的拓展。《八朗里和五里河》、《战友》都是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短篇。前一篇由朝鲜战争中朝人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追忆起1941年在中国人民抗战最艰苦的年代,一位朝鲜义勇军的战士崔辛,在一次阻截日寇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事迹。由朝鲜战斗着的八朗里,回忆起中国的五里河,把现实和历史连结一起,表现中朝人民长期以来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后一篇从我志愿军战士熊先用身体掩护朝鲜人民而身受重伤,写到朝鲜女战士在炮火中为我志愿军某部阵地抢送弹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把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的战士连结一起,表现中朝兄弟生死与共的战斗深情。两个短篇都以巧妙的艺术构思,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内涵。
柯岗的小说创作,十分注重以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人民中的英雄,他的小说常常是以普通一兵作为主人公,描写他们的战斗风姿,歌颂他们闪光的心灵。1950年二野在昌都战役中获得伟大胜利,西藏和平解放。战役刚结束,战士们身上的征尘和硝烟还没有来得及拂去,就拿起新的武器铁锤和钢钎,承担直起修筑康藏国防公路的任务。柯岗作为这支英雄部队的一员,参加了这场特殊的战斗。并以这支经历过无数次重大战役,荣获过屡屡战功的英雄部队,在新的战场上,战冰川,过“雪线”,穿峡谷,攀绝壁,神话般地征服一座又一座耸入云端的冰峰,跨过一条又一条湍急的河流,战胜人们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以顽强的毅力和力挽狂澜的双臂开辟了一条国防公路的英雄业绩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说,后集为《风雪高原红花开》。短篇集塑造了众多人民英雄的典型,有被木椽、泥土和雨雪压在底下,却一再吃力地催促着人们先去抢救战友们的“忘我的人”李华(《波罗山下》);有在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风暴和雪海中,驾驶大卡车不停地运送着物资,多次战胜难以想象的折多峰山顶狂暴的大风雪,获得“万里安全号”荣誉的雪线英雄王广顺(《八十一号车》);有在海拔五千多公尺的雪线上生出豆芽,在金沙江畔牧场上种出菠菜,要把冰峰变成绿茵茵的林园,对生活充满理想的普通战士丁福山(《春江牧人》);有为了在卡扎纳河的西罗口,架起一座五公尺的三孔便桥,尽快把防寒物资运到大雪覆盖的龙图山国防线上去,战胜了原始冰封的大森林,冰浪飞滚的卡扎纳河,硬是用自己的肩膀和双手,架起一座新桥的某团英雄集体(《卡扎纳河上的桥》)。这些短篇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也很少陪衬和烘托,作者是以英雄们战胜天堑的非凡气概,以遏止不住的感情力量征服读者的。在这些普通一兵的身上,蕴藏着多么巨大的力量。以这一特殊战役为题材,1956年柯岗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金桥》。如果说《风雪高原红花开》中的短篇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筑路英雄们的业绩,那么长篇《金桥》则从整体上从全局反映这支英雄部队战天斗地的宏伟图景,塑造了从指挥员到团长、排长、普通一兵一系列个性鲜明突出的艺术形象。在我国新文学史上,在反映我军修建康藏公路战斗事迹的创作中,《金桥》是较早而且较成功的一部长篇。
三
柯岗小说创作的突出的成就是他六十年代后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逐鹿中原》和《三战陇海》。柯岗是我军一位老战士,直接经历了一二九师、晋冀鲁豫大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从胜利到胜利的战斗历程。亲身参加过无数次的重大战役,结识过许多身经百战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和他们同过生死,共过患难,也一起分享过胜利的骄傲和喜悦,生活的积累是十分丰厚的。但紧张的战斗生活,使他还不能从容地去酝酿、构思长篇。1957年因病转业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夹杂着对于众多牺牲了的战友的怀念,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尽管战斗生活已过去多年,但时间并不能使历史褪色,当作者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已经过去的那段战斗生活画面,又以它波澜壮阔的气势重现在眼前。许多并肩战斗过的战友,许多率领部队南征北战的统帅和将军们,许多为人民革命事业把热血洒在祖国大地上的英雄们,以及那千百万沸腾了的劳苦群众,那硝烟滚滚的阵地,那燃烧的村庄、山岗,……全然历历在目。1960年8月,只用一年多的时间,作者就完成了近四十万字的描写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长篇小说《逐鹿中原》。1963年开始了长篇《三战陇海》的创作。历经厄运,直到“十年浩动”后这部七十多万字的反映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长篇才得以问世。
《逐鹿中原》和《三战陇海》(上、下卷)都是正面描写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优秀长篇。《逐鹿中原》描写的是,从1948年中原战场攻克襄阳,全歼蒋介石十五绥靖区所部,活捉康泽,到着名的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双雄集全歼黄维兵团之战。较大规模地反映了我人民解放军和敌军的中原决战。《三战陇海》(上、下卷)描绘的是,1946年初冬到1947年初夏,我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战场上,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历史性转折。这两部长篇,都不只是描述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只是描写一排一连的战绩,作者以他粗犷、遒劲的笔墨,对整个战役作正面的全景的描绘,对整个敌我双方的作战部署、兵力配备、攻守势态等等作多方面的全面的描写。气势恢宏,场面广阔。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像这样描写大兵团作战,正面展示整个战役全景的作品还是为数不多的,这两部长篇可以称得起,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宏伟历史画卷。
军旅文学是英雄文学。这两部长篇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作者以细致的笔触,在错综复杂的现实关系和严酷的战争中,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动人的艺术典型。这里有机智勇猛,关键时刻总是冲杀在前的老红军的后代萧红军;有怀着深仇大恨参军杀敌,在战斗中不断成长的穷苦农民的儿子王小秀;有敏捷、机灵,又幽默诙谐的通讯员酒更三等革命英雄的形象。也有善于思索,胆大心细,指挥镇定的团长齐冲天,挥舞从日寇手中缴获的大刀,同战士们一起出生入死的连长黄坚等指挥员的典型。尤其是描绘了我军高级指挥员:野战军司令员、政委、纵队军团首长等真实而丰满的形象。长篇还以凝炼的笔墨,描写了几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典型:某部团政委倪林,地方工作队队长兼区委书记冷明月,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熔铸出来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连队教员田松,是一个刚刚走出学校,对部队生活还很不习惯,但热情、坚定,决心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磨炼自己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而自私、卑劣,经受不住战争考验,终于作了可耻叛徒的晁晓东,则是知识分子中极个别的败类。恩格斯在《致裴·拉萨尔》的信中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段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长篇刻画的这些艺术典型,都浸透着时代、民族、阶级的思想情感色彩,他们是“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
茅盾在《关于技巧问题》中说:“人物的塑造,是作品的中心问题。”柯岗的长篇在形象塑造方面颇有特色。他常常是把人物放在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场上,摆在战争进行中最关键的时刻,去考验,去衡量,去描写的。《逐鹿中原》中萧红军的英雄性格,就是在几个关键危急事件中完成的。在敌人枪弹密集,而唯一的通路小桥将要被炸毁的最危急时刻,他敏捷地跳出掩体,把正吱吱燃烧着的导线扯断。在一次攻坚战中,指挥员黄坚连长踏上了地雷,排长李康把脚放在连长的脚边,让连长快离开去指挥战斗。萧红军跟上来,毫不犹豫地把脚踏到了地雷边沿,灵巧地用身体一顶,把两位指挥员顶到了一边,微笑着承担地雷爆炸的危险。在活捉敌军司令员康泽的紧急时刻,他第一个跳下地洞,机敏地活擒敌军官。《三战陇海》中,我野战军高级指挥员,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驾驭现代战争的高超军事才能,也都是在三出陇海,攻取襄阳,围歼黄维兵团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展现的。
柯岗塑造形象,还擅长对人物各自不同的经历和命运,对他们思想性格,精神世界在战争进程中的演化,作细微地多方面描述,深入挖掘人物思想行为的动力,展示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历史。《三战陇海》中对某部团政委倪林在商丘师范的一段经历的交待;《逐鹿中原》里对于萧红军、王小秀家世、童年际遇的描写;特别是对黄坚连长缴获日寇军官那把大刀一段故事的追叙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形象的完整性和丰富性。长篇还以泼洒的笔墨,进行爱情描写。《逐鹿中原》中萧红军和萧云的青梅竹马的感情;《三战陇海》里倪林和冷明月这对情人的邂逅相遇,杨龙儿和夏樱的生离死别与异地相逢,都写得委婉动人。这些爱情描写,不只是表现战争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展示人物性格和美好心灵的重要之笔,丰富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内涵,深化了长篇的思想意义。
柯岗是位有才华,有较深艺术功底的作家。在形象塑造中,注意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特别是反衬、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生辉。《三战陇海》描写一出陇海,民权、蓼荷之战后,敌三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劈面向我军疯狂反扑过来,形势十分严峻。而我军司令员和政委却成竹在胸。一个在全神贯注地校阅别人翻译的一本有关战场指挥的着作,一个在看文件,有时还悠闲地读着小说。敌人愈来愈近,在敌人步步逼紧的情势下,司令员还下命令,把司令部的指挥机关移到和敌人更靠近的村子里,还叫指战员们打开背包住下来。看到这种紧急情势,不仅战士心急火燎,就是各级指挥员也不理解司令员和政委这些反常举动而满腹的不痛决。直到时机成熟,我军全力猛扑过去,聚歼全部顽敌,他们才恍然领悟首长们料事用兵之神。这里,敌人的猖狂得意,我军指战员们的担心焦急,都有力地衬托了我野战军高级将领们指挥若定,料事如神的高超指挥才能。
《逐鹿中原》和《三战陇海》都是正面描写大规模战争的长篇。作品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严酷。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杀声阵阵……但长篇又注意在描写重大战役的同时,穿插描写地方工作队带领群众配合正规部队展开的斗争,写了我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骨肉深情,写了部队休整时战士们活跃的情绪等等。这些描写与几个大战役的描绘有机地交织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写得张弛相间,错落有致,颇显功底。
半个世纪过去了,柯岗已过古稀之年。但由于多年革命战争的锤炼,仍思想敏税,步履稳健,笑声朗朗。他正在构思新的乐章,继续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昂首高歌。
(责任编辑:杜田材)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097-102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刘凤艳19951995 作者: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097-102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刘凤艳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