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及其效应分析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文章编号:1004—9479(1999)01-0086-07
  中图分类号:F830.53  文献标识码:A
      1 外商对浦东直接投资的发展轨迹
     表1 历年来浦东引进外资企业数和外商协议投资额
        项目数          协议额年 份 个  占全市%   万$US   占全市%78—89 17         约47001990  28   13.8    3442     9.21991  92   25.2    10092    22.41992  567   28.2   135275    40.31993  924   25.3   175667    25.01994 1035   27.2   259267    25.91995  838   29.5   325615    30.91996  802   38.1   330879    29.91997  615    —    261352     —合计 4918    —   1506289     —
  资料来源:《浦东新区统计年鉴》1996—1997年,《上海市统计年鉴》1994—1997年计算整理所得.
  外商投资浦东地区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但外资大规模的进入浦东是在1992年以后,这从表1中可以清楚的看出。20年来, 浦东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保持持续的增长势态,但其发展轨迹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根据其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特点,可以将其划分3个阶段。
    1.1 起步时期(1978—1991)
  1990年以前,浦东的大规模开发尚未启动。虽然浦西浦东仅一江之隔,两岸的环境却有天壤之别,与经济繁荣的浦西相比,浦东的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对外联系能力差,协作配套能力薄弱,与浦西的联系基本上是靠轮渡,往往令投资者望而却步。这一时期吸收的外资极为有限,1978至1989年十二年间,共引进外资项目17个,协议投资额仅约4700万美元,每年平均协议额为392万美元,远远落后于浦西, 更落后于沿海的经济特区。可以说,改革开放后的浦东实际上并未开放,吸收外资还处于萌芽状态。
  1990年宣布浦东开发是浦东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也为吸收外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与措施,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宣传浦东新形象,从而揭开了大量外资涌入浦东的序幕。在第一轮的开发建设中,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投入近250万亿元,以十大重点工程为标志,开始了三年大变样的辉煌建设。与此同时,浦东的外高桥、金桥和陆家嘴三个功能小区的基础建设开始启动,投资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促使外商投资的信心增强,1990 、1991两年间,引进外资项目数为120家,协议金额为1.35亿美元, 分别是浦东开发前十二年的7倍和2.9倍,成绩斐然,但是外资绝对数较小,企业规模不大(平均规模仅112万美元),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产业投资过度集中,以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
    1.2 快速增长(1992—1994)
  浦东新区经过两年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初具规模,加上国家给予浦东的特殊政策逐步落实,软环境不断完善,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对浦东的开发与开放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浦东的外商投资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1992 年外资企业数猛增至567家,协议外资更高达13.5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倍和12倍,创造了吸收FDI的奇迹。1993年新区管委会成立后, 吸引外资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协议外资额又达17.57亿美元,年增幅达30%, 这一时期外资企业的产业投向趋向合理,房地产、金融等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很快。但这一时期企业项目规模仍然偏小,平均仅127万美元。
  1992、1993年两年间中国经济增长过快,引发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1994年,中国政府决定实行趋紧的宏观经济政策,严格控制基建规模,对外资引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直接外资协议额比上年度下降30%以上。在此,浦东新区吸收外资的情况虽也受到一定影响,但全年仍吸收外资25.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6%,与全国的总形势相比, 更体现了浦东新区内在的对外商的巨大吸引力。而且,外资项目的质量和平均投资额都有明显提高,总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外资项目达到63个,其协议吸收外资19.7亿美元,占全部外资的75.2%,平均项目规模达到252万美元,是前二年的2倍以上。
    1.3 稳定发展时期(1995年至今)
  经过数年的基本建设阶段,浦东的面貌已今非昔比,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目前浦东新区的重点功能小区正由基础开发阶段转入基础建设与功能开发齐头并进的新阶段。新一轮基本建设已经启动,外资企业进入了收获期,这不仅使原有的投资者信心高涨,大量追加投资或延长原合资企业的营业期限,而且还吸引了更多新的外国投资者加盟浦东的开发与开放。1995年浦东新区协议外资额达到32.5亿美元,占全市比重的30.9%,但项目数却减少了197家, 使项目平均规模达到407万美元,是1992年的3.2倍。1996年以来,外商投资势头依然不减,保持着802个项目和330879万美元的外资协议额, 项目平均规模达412.76万美元,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进一步趋好,可以确信第三轮外商投资高潮正在兴起。
  至1997年底,浦东新区累计引进4918个外资项目, 协议外资额151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就有300多个, 这一阶段协议外资数量多,项目平均规模大,资本密集型的大中型项目占主流,高新技术含量高的生产性企业占绝对优势。
      2 外商对浦东新区直接投资的特点与趋势
  自浦东新区实行开发开放政策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急剧增长,并呈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征和趋势。
    2.1 投资来源地日趋广泛,但投资额相对集中
  从投资来源地讲,浦东的投资具有多方位的特点。浦东开发开放面向世界的思路,以及以引进和利用各国资金为融资重点的策略,使得浦东新区的国际影响遍及五大洲,外资来源地不断增加,1990年仅有5 个(香港、台湾、美国、日本、英国),到1993年增加到39个,1995年达到55个,1996年为62个国家和地区,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但从投资和投资项目来看,来源地仍相对集中。
  表2 浦东新区FDI的各主要来源地及其累计投资额(1996年止)
国(地区)名 协议金额(万美元) 比重% 项目数(个)  比重% 香 港   473527     51.7   1927    44.78 日 本    87137      9.5   558    12.97 美 国    70659      7.7   575    13.36 英 国    57542      6.3    88    2.05 韩 国    26716      2.9    21     0.5 台 湾    23523      2.6   396    9.20 新加坡    20935      2.3   178    4.14
  资料来源:《浦东新区统计年鉴》1996年.
  从表2中可看出,香港在协议金额和投资项目数上均独占鳌头, 分别为47.35亿美元和1927家,所占比重达到51.7%和44.78%;日本、美国、英国等次之。若从协议投资额来看,前七位的国家(或地区)共计76亿美元,占全部协议额的83.1%,分布较为集中。若从项目数来看,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占多数,比重达到四分之三以上。但自1993年以来,随着欧美经济复苏加快,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利用上海市场来扩大对中国市场占有率的投资战略,欧美、日本的大企业、大公司、大财团在浦东作长期投资的趋向日趋明朗,西方国家在外资项目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21%上升到1994年的28%。尤其是欧、美、日投资比重上升,使浦东引进外资的质量更为提高,利用外资的态度亦由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向筛选取舍的转变。1996年,日本丰田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均有意在浦东投资大型汽车项目,但日方只想提供八十年代的技术以保住自身的垄断优势,美方则同意提供九十年代最新制造技术,并保证培训中方人员,经过慎重权衡,浦东新区最终签订了与美国通用公司的合资项目。外资来源的多元性和广泛性,使浦东与世界经济的相互渗透更为紧密。
    2.2 投资领域明显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
  浦东开发以来,外资的产业投向经历了从生产性企业到非生产性企业的过程。开发前,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为主要特征。而在1990、1991两年中,虽然外资中第二产业仍占主流,但在结构上已发生很大变化,第二产业中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项目逐步取代了劳动密集型项目,电器、通讯、汽车、医药等成了外商投资的主流。1993年以后,以金融、商贸、房地产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迅猛发展,并取代了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以1995年为例,第三产业的投资项目数为571个,协议外资24.59亿美元,分别为第二产业的2.2 倍和4.1倍,1996年第三产业项目数531个,协议投资额为18.39亿美元,分别为第二产业的1.94倍和1.25倍。到目前为止,浦东新区的第三产业共引进项目2470余项,协议外资额83亿多美元,分别占全部项目数和协议外资额的57.42%和66.71%,“三、二、一”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投资领域也逐步扩大,包括仪表、机电、汽车、生物、贸易、房地产、旅游业、咨询业等,初步形成了行业众多、门类齐全、层次较高、前景广阔的新兴投资格局。
  表3 浦东新区FDI协议额的产业结构(%)
年  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第一产业  0  0   0.02  0.03  0.01  0    0第二产业 100  76.37 44.77 30.34 19.91 18.70 31.29第三产业  0  23.53 55.21 69.63 80.08 81.30 68.71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年鉴》、 《浦东新区统计年鉴》1996 —1997年.
  外资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迅速下降,从1990年的100%降至1996 年的31.29%,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大幅度上升,至1996 年已其比重已占68.71%,投资领域也从餐饮、娱乐、房地产扩大到零售商业、贸易、咨询、信息、广告、设计等。
    2.3 投资形式的多样化明显,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不断扩大
  从外资类型来说,外商投资浦东大多采取资金投入、技术转让、设备输入三种形式,其中以投资资金居多。在外商的直接投资中,有的投资一次付清;有的则采取分期付款,逐步到位的形式;有的投资者除资金投入外,还有相当部分以技术作为投入手段,所有这些投资资金基本上都是准时到位。据统计,1995年在浦东新区经营的外资企业总计应出资65.03亿美元,实际出资57.91亿美元,资金到位率约为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左右。
  从企业的组建方式来说,最初外资企业以中外合资或合作方式为主(当时兴办外商独资企业尚受到政策条件的限制,同时外商为减少投资风险,降低生产成本,也愿意找当地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随着对外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到位,国内配套资金的趋紧,外商投资目标和视野的更新,外商投资方式出现了新的突破,外商独资企业迅速增加,1990年独资企业项目数仅为4个,协议额为467万美元,分别占当年项目数和投资额的14.3%和14.6%,到1993年增加到275 个和27753万美元,1995年又增加到455个和174290万美元,分别占当年项目总数和协议投资额的54.3%和53.5%,到1996年,外商独资企业数已达479个,协议外资额达154546万美元, 分别占当年项目总数和协议外资总额的59.73%和46.71%,独资企业在三种方式中继续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地位,无疑已成为趋势性的变化,这对减轻人民币配套资金的压力,拓展浦东引进外资的渠道有积极意义。此外,浦东新区还在以BOT 方式引进外资方面作出了努力,1994年诞生的投资额为3.12亿美元的上海中信隧道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浦东新区BOT项目零的突破。
  另外,从FDI项目的平均规模来看,1990年平均每个项目仅有122.93万美元,到1997年,项目平均规模已达424.07万美元,短短的7 年间就增加了244.97%,平均每年增长35%。项目平均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说明了外商投资浦东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外商的投资热情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浦东开发与开放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化,使浦东开发更具特色。
    2.4 跨国公司地位显着,中小企业积极参与
  1983年,英国皮尔金顿兄弟公司捷足先登,揭开了跨国公司投资浦东的序幕。迄今为止,来自美国、日本、香港、瑞士、德国、法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着名跨国公司在浦东投资了100 多个项目,总投资为4.4亿美元,成为外商投资浦东的主体。 项目平均规模达到4400万美元,是整个浦东FDI项目平均规模的10倍以上, 其中包括了总投资为4.2亿美元的索广项目,总投资逾9亿美元的日本森大厦项目等等,这些大项目的进入,对构建浦东新区基础性产业,建设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功能小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一些着名跨国公司还把它们的总部或亚洲总部迁到浦东,把中国作为其经营活动的主要基地,并不断追加投资或先后投资若干相关项目,到目前为止,已有18家跨国公司追加投资,15家投资了2个以上的项目, 即所谓的“梅开二度”,这无疑对其他跨国公司的投资产生了一个示范效应,在“跟进领先者”的策略下,还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进驻浦东。
  在跨国公司积极抢滩浦东的同时,海外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短、平、快的特定优势,在每个开发区抢占投资场所,成为浦东新区FDI 的又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6年来浦东新区共引进来自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项目3663个,协议外资26.59亿美元。 海外中小企业的投资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同时也推动了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大企业大项目投资配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5 外资的空间分布集中
  浦东新区外资引进成效显着,但各开发区和乡镇的区位优势不同,基础设施有好坏,政策导向有区别,因而对外资的吸引力差别是很显着的,表现为外资在地域上分布高度集中。迄今为止,四大开发区即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张江已开发的18.9平方公里区域内,已有2638个中外投资项目落户,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505个,投资额达到63.71 亿美元,占整个浦东新区引进外资总额的69.7%。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凭借国际一流的CBD规划、巨额基础设施的建设,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之地,目前累计协议外资额达22.5亿美元,为各开发区之首。另外三大开发区各具特色,以其特定优势招商引资。外高桥保税区功能性政策优越,外资项目数最多,金桥出口加工区以众多的产业开发作为其标志,而张江高科技术园区则以技术密集型项目显山露水。随着浦东开发的全面展开,王桥、华夏、星火等开发小区也逐渐成为中外投资的聚集点之一。
      3 外资对浦东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3.1 促进了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截止1996年底,在新区直接投资的4303家外资企业中,已开业投产的就有3146家,投产率为73.3%,企业数占新区的1/3,同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293.7亿元,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25%,实现利润17. 3亿美元,实缴税金15.7亿元,销售利润率为12.4%,人均创税收1.85万元,是国有企业的4倍多;1996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为4.8亿美元,占新区总出口值的25%左右,比上年增加55%。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指标上占有较大的优势,已开业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技术密集度平均为19.4万元/人。在金桥、外高桥落户的外资企业有3/4是高科技产业。目前,新区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数36.5 万人, 占总就业人数35.11%,1996年外商投资企业为社会提供了近4.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3.2 提升了新区的产业结构
  市政设施是城市功能的框架结构,金融、贸易和现代制造产业则是城市功能的支柱和活力源。近年来,浦东新区以重点功能小区为核心,政府投下巨资改善市政设施,而把产业功能的开发空间提供给数以万计的中外投资企业,尤其提供给了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外资企业;这些企业和财团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做为通行证,在“小气候”适宜的功能小区合理就业,最终成为城市功能开发和产业功能开发的重要主体。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投向上我们可以看出,FDI 正不断地强化着新区的功能开发。
  表4 1996年末浦东新区直接利用外资的投资结构
项目名称 数目(个) 比例(%) 金额(万美元) 比例(%)总  计 4303    100     124.54   100第一产业  5    0.1     0.01     0第二产业 1827   42.47    38.97   31.29第三产业 2471   57.43    85.56   68.71
  资料来源:《浦东新区统计年鉴》1995—1997年
  由上表可见,第三产业无论是在引进项目的个数上,还是在金额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第二产业仅次于第三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虽有一定的差距,但不明显;而第一产业无论是在数目还是金额上都同第二、三产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可以说浦东新区的FDI是以三、 二产业为主,呈现了“三、二、一”的序列结构;而这恰恰与浦东新区产业功能的规划导向吻合,1996年新区第三产业增长值所占GDP的比重已达33.4 %。
    3.3 强化了新区的功能开发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已形成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王桥为主的各具特色的功能小区。截止1996年底,上述五个小区的工业总产值达282亿元,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20%,同比增长41.7%, 比新区平均增幅高出23.3个百分点。这些功能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外资的投入。
  与外滩一江之隔的小陆家嘴地区开始显示出“金融城”的魅力,20多幢智能化的金融贸易大厦竣工招商,到1997年6月底, 迁址或落户浦东的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从1996年底的2家猛增到18家, 占本市已有外资金融机构的36%。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上海巴黎国际银行以及美国花旗银行、日本第一劝业银行、三和银行、东京三菱银行等世界一流大银行相继落户浦东。首先获准在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的9 家外资银行中有6家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的验收, 正式对外办理人民币业务。同时,跨国公司总部与地区总部汇聚陆家嘴,使中央商务区功能逐步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集聚辐射开始形成。
  外高桥保税区先后4次扩大区域封关, 以其国内最大自由贸易区的形象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900多个项目,先后开设了保税生产资料市场、纺织市场、铁路器材市场、机电市场等专业市场,新增吸引了外资10亿多美元。目前,具有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物流分拔、国际贸易等保税区特色的产业群初步形成,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港口正在崛起为上海对外开放的新兴口岸。
  张江高科技术园区尽管起步较其他开发小区晚了两年,但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开发,已寻觅到一条与世界科技发展接轨的新路子。在已引进的30多个项目中,跨国公司项目占到75%,根据建成国内一流的技术园区的功能定位,已形成了国家生物医药基地、微电子信息基地、科技创业基地和科研教育基地四大发展和开发领域。目前,“中国药谷”的集聚效应初步得到发挥。先锋药业、瑞士罗氏等10多家中外医药企业已经或即将建成投产,预计1997年产值可达10亿多元,园区已从形态开发全面转入功能开发阶段。
  金桥出口加工区的开发区域已从原先的8.9 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0多平方公里。世界前百强企业中,已有1/10驻足金桥, 初步形成了以微电子、现代通信、新一代家电、汽车及零部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为主的立体产业群体,充分体现了上海21世纪新兴制造业中心的发展方向。金桥出口加工区堪称为第二产业质量高水平引进的代表作。一是跨国公司最为密集。仅1995年便有11家跨国公司投资落户,1996年又10家世界级大型跨国公司签约,到目前为止累计达48家,其中有美国惠而浦、柯达、通用、诺信、美亚、惠普和日本的京界株式会社、伊藤株式会社等。二是投资密度最高。随着一大批跨国公司的投资和相继追加投资,使金桥出口加工区中每平方米的投资密度达900 万美元,为全国所罕见。三是技术含量最高。国家鼓励发展的11个高新技术领域中就有9个在金桥出口加工区落户, 而且技术产业结构相当合理,高的起点给金桥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各重点小区从自身的定位特点出发,按照项目的关键性、外向型、高效益、无污染的原则,对进入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进行了细致的筛选,使外商的投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高档次、高起点、高科技的产业结构使开发区快速崛起,稳步提高,走上了高效率增值的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有力的推动了新区的功能开发,而新区功能开发的强化,又带来了新一轮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1997年上半年新批的75家外商投资项目中,生产型企业占50家,这些企业高新技术含量高,产品的出口比例较大,美国通用汽车、联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瑞士罗氏新亚制药有限公司、日本富士通电器有限公司等世界着名跨国公司纷纷前来加盟;此外,外商还开始涉足城市基础建设,如参与浦东旧城改造,小区开发等。“看好浦东,抢滩浦东,投资浦东”已成为国外企业家共同的心声。
  收稿日期:1998—12—10;修订日期:1999—03—20
世界地理研究沪86~92F14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范一峰19991999本文总结了上海浦东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现状特点与趋势,突出分析了外资对新区经济增长、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开发的正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功能开发/浦东新区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conomic effect/Pudong New Are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ndits economic effects  FAN Yi-feng  Chuansha Branch of Shanghai Bank, Shanghai 201200 ChinaBased on a summary on the evolu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future tendenc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Pudong NewArea, Shanghai, the effects of FDI on its economic growth,outoriented economy and urban function  development  areanalyzed in this paper. FDI have been playing a important rolepromoting Pudong's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and function development since 1990's.  The empolyment inforeign enterprises accounts for more than 35% of its totalemployment and the foreign investment in tertiary industryaccounts for nearly 70% of its total foreign investment.  Thefive function districts,  each of which has its obviousfunction structure, have been initially shaped in Pudong NewArea.范一峰,上海银行浦东新区川沙支行,上海 201200 作者:世界地理研究沪86~92F14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范一峰19991999本文总结了上海浦东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现状特点与趋势,突出分析了外资对新区经济增长、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开发的正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功能开发/浦东新区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conomic effect/Pudong New Area

网载 2013-09-10 21:54:19

[新一篇] 三種標準的歷史意義及其內在統一

[舊一篇] 不變的出版追求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