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小生命开花——家长如何促进孩子发展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文/方明)
  盼子成才的家长一般都很重视早期教育,也都肯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但并非下了功夫就一定能有成效。据了解,有的家长真是下了大功夫去培养孩子,但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在此,不妨举个真实的事例:
  某市一位幼儿的父亲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家热线寄来一封信,咨询他在教子方面的困惑,信中有这样一段:“……我从儿子1岁9个月开始,对他进行有计划的教育,3岁8个月可熟识1800字,自写180余字,会拼音,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而不幸的是我去年5 月份工作调动后,半年(所教知识)基本忘光,连非常简单的《黄鹤楼》也一同还给了我……为此,我十分遗憾、痛心,感到可惜了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典型的盼子成才的家长,为什么他下了如此大的功夫,教了不少知识而儿子半年后就都基本忘光了呢?关键在于这位家长不了解婴幼儿是如何学习的。教育孩子不能凭主观意愿,必须遵循规律,科学施教方能取得预期效果。
  婴幼儿是怎样学习和获得发展的呢?着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身具有主动发展的内部潜力,就像植物自身会发芽、长高、开花一样,而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援助”生命开花。前面讲到的那位家长恰恰不了解儿童是能动发展的主体,把孩子的头脑看成装知识的器皿,一个劲地强行灌输知识,这种做法,虽然孩子能鹦鹉学舌式地一时记住了成人所教的“知识”,但是决不等于发展了智力,由于孩子对所记的东西并不理解,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忘记则是必然的。教育必须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用相适合的方法才能取得实效。
  怎样才能遵循规律有效地促进婴幼儿的发展呢?常有家长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今天学什么啦?”“老师教你们什么啦?”若听孩子说,“我们在幼儿园玩游戏了!”家长就会不高兴,埋怨幼儿园老让孩子玩,不教知识。这部分家长以为孩子认字、学文化知识才是学习。其实,婴幼儿处于学龄前期,不可能也不宜去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在于发展他们的智力。由于婴幼儿是最喜爱游戏的,只有在兴致勃勃的游戏中才能使孩子获得知识经验,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游戏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与健康以及社会性的发展。所以,对婴劝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孩子犹如“花朵”,家长和教师一样,都是培育花朵的“园丁”,家长的作用在于“援助”小生命开花,即应适时提供“湿度”、“水分”和“肥料”,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生命之花适时开放,开得更加艳丽。那么,家长应怎样去“援助”呢?
  调动婴幼儿游戏(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主动积极地投入各种各样的游戏中去,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在活动中产生满足感、成功感。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在游戏中的创造给予鼓励,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作品”,要使孩子常常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以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家长最好能尽量抽出时间,怀着一颗童心参与孩子的游戏,这样更能提高婴幼儿游戏活动的质量和兴趣,促进其身心发展。
  为婴幼儿创设游戏和其它活动的良好环境,如,为孩子发展提供相适应的玩具、图书、游戏材料;又如,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设法创造条件让孩子和小伙伴一道玩。
  注意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促进发展。现在,有的家长望子成才心切,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定向培养,往往使孩子学得很苦,家长也搞得很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并不利于孩子成才。实际上,孩子的先天素质与兴趣爱好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孩子爱唱爱跳;有的孩子爱讲故事、看图书、说歌谣;有的喜爱画画、捏泥工;有的喜探索,常动手折东西、搞“小实验”……家长若能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提供相应的条件促进孩子发展,定能为孩子将来成才奠定基础。
  重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家长决不能孤立地抓智力开发,应十分重视孩子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纵观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得益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如,浓厚的兴趣,对事业执着地追求,做事有始有终,勤奋、不畏困难等等。如果从小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即使小时聪明过人,长大了也未必能成才,甚至“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
  婴幼儿就如同种子,具有茁壮成长可能性的种子,它需要一块沃土,需要一种适宜的环境条件,只要家长遵循规律施教,真正成为儿童发展的“援助者”,使能有效地援助小生命开花。
   (作者为中华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原载《学前教育》(京),
   1996.10.27*
  
  
  
家庭教育京G51幼儿教育方明19971997 作者:家庭教育京G51幼儿教育方明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35:53

[新一篇] 探討科學的人文價值的意義

[舊一篇] 改革我國社會保障資金籌集辦法的思考與建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