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的产生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情报爆炸和用户有效吸收所需情报之间的矛盾,当时间指针指向21世纪的时候,人类的情报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对情报学的认识已有了新的发展。在新技术信息环境下,应该如何来认识情报现象,加深对情报学的理论探讨与内涵研究,是情报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1 情报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特征是学科研究的重要参数和变量。计算机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构成了我们时代鲜明的特征。计算机网络化使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和快捷的同时,也使信息垃圾进一步增多,从而使知识的发掘和使用变得更为困难。如何从纷繁芜杂的信息中获取决策所需要的知识,成了情报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加之当今的社会正在由传统物质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使得如何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变得尤其重要。
情报学从20世纪50年代进入学科之林之后,经过几代情报学家们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相应的学科地位。布鲁克斯曾说,情报学之发展目标是使之成为社会学科的基础学科。但是随着信息热的兴起,情报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计算机网络化和知识经济的冲击,更使情报学的学科地位受到质疑[1][2]。总结一下,我们发现情报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报学的元问题认识表现得极为混乱,而且缺乏应有的深度。所谓元问题,是指一个学科所应该解决的基本问题,或者说是其研究对象的基本矛盾。目前关于“情报”的概念已不下80种,情报学的研究理论体系、学术流派更是林林总总,虽然其中不乏闪光之作,但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仅提出一个框架或概念就浅尝辄止。
(2)外延扩大过于泛化。情报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情报学是从科技情报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把情报学的研究领域作适当的扩展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也是客观发展的要求。但我们不能无限地扩大其学科外延,去抢占其他学科的地盘,而模糊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界限,使自己的学科变成“四不像”,在哪里都觉得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这种尴尬局面一定要克服。
(3)情报学深层次发展的动因着力点发掘不够。情报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表面上看是向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在供给知识与提供信息反馈过程中如何充分有效地体现知识的价值,实现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是我们研究情报作用机制的出发点;从深层次上看,情报价值的运动过程,事实上是用户选择、吸收、应用情报并逐步完善人的认知结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可以说,借助情报运动的过程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才是研究情报学的真正的本质的原因。这一目标是情报学发展的内部驱动力,是情报学实现其使命的内在需求,也是情报学立足于学科之林的基础。过去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为如何在技术上优化信息系统而绞尽脑汁,却较少考虑用户本身的情况,这种状况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如今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3][4][5]。当然情报学研究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诸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研究队伍的不稳定等。
总之,当今的时代特征和情报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使情报学的学术研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也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在当今的客观技术信息环境基础上,加大情报学的研究力度,克服情报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使情报学的理论发展同步于或超前于我们的情报现象,这是我们每一个学术界同仁的义不容辞的职责。
2 新形势下情报学的研究层次和研究范式探讨
2.1情报学的研究对象与实质
信息热的兴起,使一些情报学工作者在对情报的认识上产生了视差(当然其本意还是善良的)。为了使情报学的生存基础进一步扩大,在信息热的引导下,他们把情报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信息科学的其他领域,这样使情报学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在本领域,由于力量的分散使研究工作无法深入下去,已经取得的学科地位都逐渐地丧失掉;同时由于本身的单薄,无论外行还是同仁都觉得十分寒碜,自惭形秽是常见的现象;在学科群的内部,由于研究领域的扩大,不免让别人觉得有鸠占雀巢之嫌。可以说,出现这种尴尬是由于我们对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本质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甚至是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下面笔者从知识产生的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门学科的存在,取决于该学科的特定问题域。情报学的特定问题就是不断满足用户(包括个体用户和组织用户)的情报需求,不断完善用户的知识结构,使用户不断地全面发展,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而我们必然要研究知识与个体、组织与社会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图解决支配情报学发展的动力问题。我们知道,知识源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不同的研究工作者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研究,形成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首先是研究工作者对各种现象的感知,形成对这些运动的映象,对这一映象的加工,就形成了有关的实体概念、属性和属性值。我们把用实体概念、属性和属性值来描述的对象称为数据(Data)。最初,这些数据是存在于认知主体的大脑之中的。后来,当累积的数据越来越多且认知主体有表达需求刺激的时候,主体就会表达出这些认识。我们把这种存在于主体大脑中的数据称之为主观信息(Subiective Information),把用一定载体形式表示出来的数据称之为客观信息(Objective Information)。显然无论是主观信息还是客观信息,它们都是经过组织加工的、对决策者有参考意义的数据。对于表达出来的信息,有的可能是对客观现象的同一反映,有的却是非同一反映甚至是错误的反映,我们必须对之进行相应的检验、评价和鉴别,即提取出其中所包含的知识(Knowledge)。研究知识的目的就是要使知识得到最充分有效的运用,创造出更多更有用的知识,这一过程通常把它称之为智能(Intelligence)。上面这一过程可用下图予以表达:
附图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情报学的研究范畴在整个知识链中就是从信息到智能这一段链条,简言之就是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6][7],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充分利用,从而达到知识的创新。这是情报学研究的对象与实质。我们只能在这个范畴内,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而不能超越这一范畴,任意地扩大其研究范围或偏离这一指导方向。如何根植于这一客观实际进行情报学的研究工作,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设想。
2.2 情报学的研究框架设想
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情报学理论体系框架,学术界已经对之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1],针对情报学的缺陷和不足,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综合一下这些观点,不外乎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情报学的理论体系:一是单一方向的拓展,如把以前的科技情报交流扩展到整个社会领域形成的信息交流学派,把科技情报认知扩展到信息认知而形成的信息认知学派,把科技情报的小情报观扩展到社会领域的大情报观等;二是多方向的综合,如把情报交流和情报决策结合起来形成的决策交流学派,把情报认知和情报交流结合起来形成的认知交流学派等;三是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如大量引入传播学理论的传播情报学,引入社会学方法的社会情报学等。分析一下这些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方式,单一方向的拓展显然扩大了情报学的外延,但内涵的单薄使其理论在驾驭实践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单一方向的扩展有时仅仅是一种量的增加,并没有在质上有所突破;多方向的综合虽然反映了情报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它只是研究两门学科的交叉部分,其所涵盖的领域相对缩小,让人感觉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缺乏特定的研究问题域,很容易造成学科地位的丧失,同时研究领域的狭窄与情报现象的普遍性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也同把情报学发展成为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的历史使命相违背,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把其他学科的研究范畴据为己有,实在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在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创建中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但我们绝不能借用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论来建立情报学理论体系,因为不同学科的基础理论反映的是该学科的特定问题域。当然其他学科能够融入情报学,说明情报学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和包容性,体现了情报学的综合性发展趋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构建情报学理论体系呢?下面笔者从情报学研究层次和研究模式出发来谈一点看法。
2.2.1情报学的研究层次
我们一再强调情报学的发展目标就是满足用户的情报需求,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组织活动的全面优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而情报学理论体系从大体上就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即个体情报学、组织情报学和社会情报学,由于各个不同对象的要求、目标的差异,因而各个领域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下面我们分别对之进行讨论。
●个体情报学
即以满足单个社会成员情报需求为目标的情报学。其研究过程显然应以用户为中心,采用历时研究方法和共时研究方法,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来研究个体在决策过程中的情报现象和情报过程。从时间结构看,应以用户情报活动的整个过程为基础进行研究,表现为情报需求、情报表达、情报获取、情报理解与情报利用等一系列过程;从空间结构看,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研究用户情报需求满足过程中与其他情报组织或情报集合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我们设计情报系统的基本依据。相反,在以前的研究范式中,我们是从信息技术出发来建立情报系统,要求用户去适应情报系统,这可以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用户由于决策的需要而产生情报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然后用户通过对情报的吸收来改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种新的认知结构会导致用户新的需求的产生,新需求产生新的行为,从而引起新的知识重构,达到对新现象的认识和知识创新的目的。这就构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人类知识的累积和创造就是在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产生的。从这一点来看,情报学发展成为社会科学的基础是有一定基础的。在这一过程中,用户的决策、认知结构、情报行为和情报交流之间的互动影响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把它置于单个个体水平来进行,也可以把它放在整个社会水平来进行。
●组织情报学
即以社会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情报需求满足为根本的情报学研究范式。目前关于组织情报学研究最为强劲的是竞争情报学,主要以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为研究的重点。社会组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生产的基础。组织在规划其生产、销售等基本活动的时候无不以整个社会的竞争为前提,通过竞争来促进组织的发展,相应地促进社会的进步。事实上,以组织为系统的研究过程,就是把组织的周界以外的环境作为外部竞争对象,包括现实的各种各样的竞争对手和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而作为组织内部,对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如何使组织成员有效地吸收,构造一个有序的耗散结构体系,共享组织的知识,营造一个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使系统有最大的输出,这就成为组织情报学的研究重点,是情报学研究的中间层次。
组织情报学应以知识或信息在组织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与创新等集成过程为研究重点,以获取有效竞争力为动力,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的研究范式。主要内容包括:信息需求、信息行为、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自然语言处理、检索技术、信息服务与管理、信息传播、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数据库建设与标准等。所有这些内容应该是整个情报学当前研究的重点,因为情报学只有为组织生产提供一些实在的理论指导,才会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同。
●社会情报学
即以情报在整个社会构建中的作用机制为研究对象的情报学研究范式。这是情报学研究的宏观层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社会与传统社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如何构建适合信息社会的现代化文化,指导社会成员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创建和谐完善的信息社会氛围,情报学可在其中发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社会情报学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情报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情报对社会秩序的整合作用、公共信息政策与信息道德以及它们对信息服务和信息产业的影响、信息与经济活动的互动关系、信息领域的知识产权与信息犯罪等。
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社会成员的观念意识如何才能最快地从传统社会的观念意识里转变过来,不断提高其信息意识与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快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包括情报学在内的各门社会学科的共同努力,创建合适的信息社会文化,从人本因素入手进行整合,才是加速信息社会发展的根本出路。
2.2.2 情报学的研究模式
情报学的研究应以历时法与同时法作为它的主要研究方法。历时法以过程作为其研究重点,主要考察情报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用户的情报需求与需求表达,用户的情报获取与情报理解、吸收和利用,以及由于情报反馈引起的情报过程的往复运动。同时法相对于历时法而言是一种静态的研究模式。它对某一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全部现象进行抽象,勾划出一些基本组成元素,研究这些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情报学来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研究用户在一次情报行为过程中同各种不同的空间或组织之间的交互关系。在一次情报过程中,与用户交互的空间主要有决策空间、认知空间、信息栈交流空间、行为空间等。上述基本过程可以用下图来予以表达:
附图
情报学研究模式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进行情报学的理论研究,就是在以同时法与历时法为主的各种方法的基础上,以用户中心,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以情报检索为基本理论内核和关键技术,从决策、交流、认知和行为这些基本范畴入手对整个情报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适合信息社会的情报学理论体系。这一研究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一是体现了当今社会发展的用户中心法则,是以用户的需求建立信息系统,而不是以前那种让用户去适应系统的模式;二是整个研究模式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有利形成与信息社会的整合关系;三是该研究模式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和开放体系,有利于吸收先进的研究成果;四是抛弃了过去以用户为中心的认知情报观和以技术为中心的技术情报观各执一端的极端做法,有利于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 结束语
情报学不仅要研究某一时间层面上的知识组织和利用问题,而且还要研究整个历史长河中的知识产生、传播、消费和再创造的过程;不仅要研究单个个体的情报行为,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社会群体的情报行为,其继承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研究情报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用户为中心,以信息检索和查寻理论作为情报学研究的基本内核,以最优化信息技术构建的信息系统和充足的信息资源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以活化组织的竞争优势为目标,通过对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等同题的系统研究,促进知识生产、传播、消费和分配在个体、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合理进行。只有这样,情报学的研究和发展才能真正达到同信息环境的同一,有利于情报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大学图书馆学报京33~36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韩毅/李融20022002探讨了新形势下情报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元问题认识混乱、外延过于宽泛、深层次发展动力发掘不足等,指出了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的研究对象仍然是知识产生应用链条中从信息到智能这一基本范畴。提出了情报学研究应从多方向的综合出发,在个体情报学、组织情报学和社会情报学三个层次进行,同时提出以用户为中心,以情报检索理论为基本内核,从决策、认知、行为和交流等角度对情报学进行综合研究的理论模式。情报学/理论体系/研究层次/研究模式韩毅,李融,西南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重庆,400715 作者:大学图书馆学报京33~36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韩毅/李融20022002探讨了新形势下情报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元问题认识混乱、外延过于宽泛、深层次发展动力发掘不足等,指出了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的研究对象仍然是知识产生应用链条中从信息到智能这一基本范畴。提出了情报学研究应从多方向的综合出发,在个体情报学、组织情报学和社会情报学三个层次进行,同时提出以用户为中心,以情报检索理论为基本内核,从决策、认知、行为和交流等角度对情报学进行综合研究的理论模式。情报学/理论体系/研究层次/研究模式
网载 2013-09-10 2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