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社“资金进入”问题的若干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所谓“资金进入”是指出版社从目前资金不足、运转不灵的现状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吸纳社外资金进入出版业,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借船出海”,走“大投入”“大产出”、合作发展的路子,增强自身实力。“资金进入”应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国内行业外资金,包括国有、民营、个体等;二是境外资金,也包括我国的港、澳、台等。所谓“进入”一是对出版项目的“进入”;二是对出版社的“进入”。
  近几年来,许多出版社都在积极探索,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寻求合作,也有了一些好的做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步履艰难,发展很不理想。本文试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出版社的管理和出版社内部的管理,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总量控制、专业分工、行业主管等,这种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加入WTO后,就显得很不适应。出版社从资本运作上来看,与一般的商品生产企业并无区别,只不过是生产文化商品的特殊生产者,必须符合生产、流通、消费的一般规律。
  1.政策不明,体制不顺。借别人的钱,合作干事,互惠互利是众人皆知的好事,但在出版社却不容易。到目前为止,对能否把社外资金引入出版经营,参与出版社的发展,一直没有十分明确的政策。也由于政策上的不明晰,许多出版社不敢引进,胆子大的也只是“只干不说”。
  2.观念陈旧,机制不活。不论是出版主管部门或出版社的经营者,往往过分强调出版的社会职能,没能从商品生产的规律出发,认为放开了,就管不住了,宣传阵地作用会弱化,造成对出版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依法管理、规范运作明显不足,出版社有时无所适从;出书范围的划定,选题层层审批,想做的项目不是掌握在出版社这个生产经营者手中;本来是自己的好项目,有时主管部门硬要拿给符合“范围”的出版社,令人尴尬;融资困难重重,“资金”不敢进入。加上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也必然会给“资金进入”带来困难。
  3.险大利薄,信心不足。图书生产是个点多线长,风险大,利润不丰的特殊行业。从全国来看,图书利润又过分集中在教材上,一般图书利润很薄。因此,出版社热衷于抢占教材、教辅市场,持续多年的“教辅大战”就足以说明问题。而新华书店也主要是靠发行教材、教辅来“维护生计”,对一般图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加上回款周期长,拖欠款严重。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4.渠道不畅,盗版猖獗。我国图书发行主要依靠新华书店系统,2000年新华书店系统销售数量占全行业的96.37%,而且发行网点达13353处,遍及我国城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该系统退货大量增加,拖欠款现象普遍。民营渠道存在不少“人去楼空”现象。尤其是市场环境的不规范,好销的书被盗版,滞销的书又压库,使出版社库存逐年加大。上述现象的出现,占压了出版社大量资金,要寻求社外资金来“解套”就不那么容易了。
  5.存有顾虑,力度不够。从主管部门的角度来看,如果行业外资金大量进入出版业,表面上看是项目合作,但如果涉及面大,程度加深,搞不好就会失控,决策权掌握在投资者手里,很可能会违规操作,不能很好地发挥出版社的社会职能和宣传阵地的作用。从出版社的角度来看,由于专业分工和出版管理中的变数较大,投资者参与的大项目,好项目,若选题批不下来,投资者不满意,甚至要撤资,顾虑重重,缺乏吸引力,因此,“资金进入”的力度明显不够。
   二、出路与对策
  出版社的发展与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时间上来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出版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现实。因此,既要有积极的态度,敢闯、敢试,又要注意节奏,不可一哄而上,盲目推进。
  1.明确定位,放开搞活。出版社是特殊的商品生产企业,除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外,又具较强的社会性,同时又是党的宣传阵地。但这种鲜明的特性与用市场化的手段来经营出版社是不矛盾的。如同外贸进出口企业的经营一样,哪些东西可以做,哪些东西不可以做,都规定得十分明确。这类企业经营也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但这丝毫不会改变它们经营的性质。出版社也是如此,决不是说把出版社当作企业了,图书市场就混乱了,“资金进入”了,出版社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外贸进出口企业不可能进出口毒品,出版社引进了外资也不会出版国家明令禁止的出版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加入WTO后的新环境,出版业的管理部门和出版社自身都必须把出版当作产业来发展,把出版社当作经营实体来看待,进行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因此,明确定位,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资金进入”上来讲。一是行政主管部门要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制定关于引进社外资金进入出版行业的产业政策,为出版社提供政策支持。特别是应从中国出版的现状出发,联合有关部门颁布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在加入WTO后的合理保护期间内,鼓励民族出版业的发展。二是出版社也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争取社外资金更多地参与出版,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
  2.主动出击,广泛合作。出版社是图书市场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也是图书市场的主体,能否健康发展,对出版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金进入”出版社是政策性很强的事情,在目前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出版社应坚持“主动出击、大胆推进、稳步发展、分层推进”的原则,可以先从项目合作入手,逐步过渡到全面合作。一是利用外资合作开发教材、教辅图书。应把重点放在幼儿教育、环境保护、法制教育、传统教育等图书项目上。例如,我国的幼儿英语和职业技能教育较为落后,出版社可以与国外或香港地区的出版教育机构合作,联合投资共同开发市场。二是与国外专业培训机构合作。通过出版教材,联合培训,共同开发国外资格认证工作。三是与印刷厂合作。由印刷厂出印刷费,出版社编校,联合投资,规模经营,共同收益。四是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投资一些资金占有量大,销售周期长但市场潜力大的项目,如电子图书、网络出版等。五是与发行商合作。联合投资,发行畅销书、电子出版物等,这样既可以扩大发行量,也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盗版。在此基础上,“资金进入”可以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①建立股份制的图书发行销售连锁经营公司。这类公司的建立可以首先在某一地区展开,与当地新华书店形成互补,走专业化和特色经营的路子。②成立以出版社控股的印刷和纸张批销企业。利用社外资金优势和出版社的出版资源优势,形成合力。③引进外资建立出版网站,使传统出版与现代媒体结合,用新技术、新媒介置换传统产业。④与国外出版机构联合办社。加入WTO后,外国出版机构可能以两种方式进入中国。一是独立成立出版机构,以高薪挖走我国出版社高素质人才,依靠资金优势参与竞争。二是与中国的出版社合作,参股经营。这样,既可以利用中国出版社的人才、资源优势,又可以达到“进入”的目的。外国资金的进入,必然要求参与出版和经营活动,这就迫使我们要出台相应的监管法规。
  3.资产重组,产权多元。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基础上,伴随着“资金进入”和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必然会带来出版社的大变革,出版社间的分化、兼并、重组也不可避免。一是专业类的出版社会异军突起,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将迅速扩张,形成规模巨大、人才聚集的出版集团。二是全国性的出版集团也会利用其资金和人才优势,不断在全国各地或设立分社,或兼并当地出版机构。三是资金雄厚的国内外企业,会通过收购经营状况不佳的出版社来参与出版。如国内外的影视集团、报业集团、出版集团等。四是地方出版社也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大量引进资金和人才,通过各种途径发展自己,走上联合发展的路子。就出版社而言,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要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只要在国家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不论是我方控股,还是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届时出版社将必然走上产权主体多元化的路子。
  加入WTO后的中国出版,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的时代。我们既要积极思考,又要冷静面对。因此,对许多问题的大胆试验,就显得十分迫切。
中国出版京28~29Z1出版工作张合运20022002张合运 海天出版社 作者:中国出版京28~29Z1出版工作张合运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1:33:50

[新一篇] 關于出版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思考

[舊一篇] 關于出版集團改組改制問題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