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 促进能力发展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丹东市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蓉敏)
  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能力。听读是吸收知识,说写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日常交际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都需要,教学中四种能力都要培养,都要发展,如何处理好四种能力的关系,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以发展呢?
      一、以读为本。
  叶老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书时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不读不背不记是学不好语言的。
  实践证明,读有多方面的功能。首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教材中一篇篇文字优美、精练而规范的课文,为学生发展口头和书面语言提供了典范的样本和丰富的材料。因此,我们首先要读懂这些文章,在读中学说,读中学写。那么怎样以读为本呢?
  1.感知课文时要读,要读得正确、流利。
  感知课文是从整体入手,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有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在自读基础上通过查字典解决字音、词义,再通过指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经过这样几次反复读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解决了字音,课文也能正确、流利读下来了。
  2.理解课文内容时要读,要读懂读通。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这就须把课文读懂,理解前读,通过读加深理解。
  如:七册《蝙蝠和雷达》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章。第二段提出问题,蝙蝠为什么能夜间捕捉飞蛾和蚊子?科学家因此做了三次试验。在理解重点句“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探路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这句话时,关联词语“不是……而是……”是重点词语。通过读使学生明白:“不是”否定了第一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间探路工具是眼睛;“而是”肯定了二、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间探路工具是嘴和耳朵。理解完再读,进一步体会这组关联词语的作用。
  每三段在理解重点“蝙蝠就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基础上,反复指读、齐读,联系上下文进一步体会,蝙蝠夜间飞行捕捉食物的因果关系,在读中加深理解。
  在理解过程中我们还做到了重点段、重点句反复读。
  3.理解完课文要读,要读得有感情。
  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尤其突出了这一点。在读中逐词逐句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想想诗的意境,启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想象的基础上,再加上配乐,让学生朗诵、背诵,使学生读得动情、投入、意犹未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以问促读。
  以问促读并不等于“满堂问”。“满堂问”不仅不能促读,反而连读书的时间也给挤掉了。我们主张带着思考题来读书,读一遍有一遍的目的。提问是手段,促读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受到启发,得到锻炼。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以问促读的关键是要精心设计思考题。所谓“精心”就是思考题要有一定的力度、深度,但又不能过于深奥,否则将失去思考题的作用。学生带着思考题,通过读书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设计的思考题无需思考,就难以达到促读的目的;思考题过难,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劲头。因此,思考题要深度适中,问法适当。
  如《赵州桥》一文,主要介绍赵州桥的特点——雄伟、坚固、美观。重点段是第二节,通过这节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赵州桥是怎样设计的,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如果设计的思考题是:赵州桥是怎样设计的?学生无需过多的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而我们在教学中换了一个角度,从重点句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重点句是“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第一步,从理解“这种设计”入手,使学生明白赵州桥是怎样设计的。
  第二步,理解“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从对“创举”这个词的理解,明确了赵州桥设计的独特;从桥在设计上的坚固、巧妙,使学生明白了赵州桥为什么这样设计。
  第三步,理解“既……又……”,使学生明白这样设计的好处。
  这样设计思考题,从知识入手,反复读书,抓重点句,使学生懂得了赵州桥是怎样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以读促听说。
  听是吸收,说是表达。小语大纲对听说有具体要求。由“能听懂一段话”到能“听懂一件事”、“能听懂讲话和广播”、“能当众做简短的发言”、“能有条理地讲述见闻”,可见听说是小语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是密切配合、相互促进的。学生的说话是从听读那里得来的;说话材料的积累,既要靠听,但主要的还是要靠读,因为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读是听说的基础,说的需要又促进了读的能力的提高,带动了听的能力的增长。只有听得准,听得清、听得完整,才能说得有条理,说得生动得体。这就需教师在读中加强听说的训练,读中思,读后议,在读的基础上,用说写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荷花》一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看图创设情境,想象小鱼、蜻蜓当时能跟自己说些什么话。这样,读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听说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读写结合。
  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学生感到最难的是写,虽然说和写都是表达能力,但后者要求更高更严谨。这需要一定的识字量,一定的词汇,还要求语法、标点、篇章结构等知识。从会说到会写,这还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达到多写多练、熟中生巧的程度。
  如:中年段的习作例文可帮助我们练写,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多练多写,学写日记、记笔记(千万不要统一答案),在8篇大作文的基础上搞一些单项练习,如人物的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观察一盆花、一个小动物……每读必写,读写结合,长期坚持定见成效。
  综上所述,听说读写能力,读是重点,写是难点,要以读为本,以读促听说,读写结合。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互相融合的。只有正确处理听说读写的关系,才能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而紧紧抓住“读”这个根本,一定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辽宁教育沈阳26-27G31中学语文教学张蓉敏19961996 作者:辽宁教育沈阳26-27G31中学语文教学张蓉敏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33:29

[新一篇] 以色列兒童的早期發展與父母的參與

[舊一篇] 價值與道德價值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