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微信ID:mansuzhou 『繁华静处遇知音,阅读点亮心生活』 提到《鲁宾逊飘流记》,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因为那是初高中时老师给我们列的必读书目。这是一个激进的故事,讲述一个殖民开拓者的冒险故事。可我们今天不讲这本书,我们要讲的是一本与它故事框架是相同,但却是一本完全不同的书。十七世纪的笛福写的故事,仅仅是人类对生存与意志的顽强对抗,而图尔尼埃已不满足仅讲述故事,他要谈论的是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人对自我认知和存在辩证的理解与推论。 要改编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果没有强大的叙述能力和重构能力,这将会是“狗尾续貂”。不过图尔尼埃的确没让我们失望,他的确做到了。 不但做到了,似乎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了。在笛福那里,鲁宾逊映射着英国殖民者,生存是他最先要考虑的。而图尔尼埃已不仅仅满足于这些,他笔下的鲁宾逊要面对的是:存在。存在,图尔尼埃在众多词汇里给自己选择了一个最复杂最具难度的工作。 在一个荒芜的小岛上。因为荒芜,它给了一个空白的人所有可能的想象与行动空间。在这里,人类社会的建设所需要的全部元素都得以重新开掘。它包括:如何确立作为一个抽象的人的价值体系,如何实现对文明的逆向回归,如何重建道德秩序,组织国家与政权,以及信仰……和信仰的困境。 柳鸣久把图尔尼埃称做“铃兰空地上的哲人”,认为图尔尼埃承继了法国卢梭以来关于社会进化论的哲学流脉。的确,图尔尼埃获得过高级的哲学文凭。但是,这本书却全无那种可以预想的,学究式的理论腔调。所有关于哲学和精神探索的思考全部贯注在鲁宾逊具体实在的日常流程里,图尔尼埃只是通过鲁宾逊的心理活动和他写在书上的航海日志来讨论那些极其重要而抽象的命题,这些命题宽广而幽深:主体与客体,时间与空间,语言与表达……,如此看来,这些日志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出自那个鲁宾逊的口吻,但是,这有什么关系?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是一盘深谋远虑的棋局,一次向纵深处行走的灵魂探险。明目张胆的颠覆与熔注为其构成了强大的思想张力,而它那诗意、周全、严密的叙述笔调又赋予了作为一部小说所可能达到的,深遂而优美,厚重而精妙的绝对高度。 在这个角度看,《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不再是一部一个落难海岛的人的故事,而是一部具有思考的“人类简史”。以一个人,一段类型化的体验来寓载人类历史体制与精神契约的成形与确立。 米歇尔·图尔尼埃(Michel Tournier,1924—) 法国当代文学大师,当代着名的新寓言派文学的主将。他不仅是才华横溢的小说家,而且是睿智深刻的哲学家。西方批评界对他的小说以及融汇在小说中的现代哲学思想推崇备至,评价极高,认为他以自己独特的风格为法国小说开创了新局面。《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发表当年即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 【书中部分内容】 【联合推荐】 作为一部重写小说,图尼埃展现了“点铁成金手”,他将一部以情节取胜的小说,变成了一部精神的反省史诗。文明世界(属于过去)、荒野与孤独的时代(重建旧文明)、与礼拜五的二人世界(由对抗到融合)、礼拜五离去小孩留下的二人世界(对孤独的重新接纳,对旧有世界观的彻底抛弃),这四个世界的渐进,共同构成了鲁滨孙走向精神独立的象征之旅。——法国国家图书馆 鲁宾逊海难却未丧生,由此而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荒岛,也是自己。图尼埃借这个虚构的故事向人展示了存在与永恒、他人与毁灭的哲学思考。 ——英国《独立报》 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里,只有鲁宾逊一个人,他的行为,他自编自导自演的故事。而他却活下来了,在没有他人的欷歔之中。——《泰晤士报》 每个人在他身上——而且犹如超越于他之上——都承担着一大堆习惯、心理反应、条件反射、机制、成见、梦想、已经形成并在与同类反复接触中不断变化着的内部连带关系,所有这一切既脆弱又复杂。——《底特律邮报》
慢书房 2015-08-23 08:54:0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