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究与开发(R&D)投资走向全球化,始于70年代,80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90年代后,伴随着生产跨国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资本市场全球化和跨国公司高科技化的深入发展,研发投资全球化全面迅速展开。如今,跨国公司为充分利用东道国人才比较优势、科技实力、科研基础设施、宽松政策环境等条件,已经彻底改变以往只在母国建立研究开发机构的传统布局,其在海外的研究开发活动非常活跃,研发投资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
一、一个鲜明的对比
自1994年加拿大北方电器公司投资成立北京邮电大学—北方电信研究开发中心以来,世界其他一些知名跨国公司相继在华开展R&D投资,这些公司包括:摩托罗拉、微软、英特尔、SUN、宝洁、杜邦、 诺基亚、爱立信、松下等。从初步调查看,外资研发机构在我国发展势头在逐渐增强。截止到1998年底,已有15家外国大型跨国公司在北京投资建立18个研究开发机构,总投资额预计达2亿美元。1998年, 世界计算机业两大巨头英特尔和微软分别宣布在上海和北京投巨资建立R&D 机构, INTEL中国研究发展机构(上海)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 微软中国研究院(北京)计划投资8000万美元。同时,1998年以后建立的研发机构,一改以往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建立研发机构只注重技术开发,对基础研究不予考虑的投资取向。由于跨国公司在华R&D 投资中基础性研究内容大大增加,其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如微软建立中国研究院的基本目标是进行长期性研究,主要从事的基础性研究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和视觉中的核心数学问题、中文语言研究平台等。这些基础性研究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影响将非常深远。
与R&D 投资全球化迅速发展和我国外资研发机构投资水平的大幅提高相比,国内企业研发投资水平到了非常令人担忧的地步。由于体制原因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研发投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据统计,1998年我国研究开发投入占GDP比重为0.69%,而美国为2.9%(1998年统计数值),日本为3.0%(1991年)、德国2.6%(1991年)、韩国2.8%(1994年)。1998年,我国大中型企业中, 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有140万人,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中的人数仅为41.1万人, 有技术开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下降,1998年这些企业只占全部大中型企业的42.4%。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的经费占全国的40%,而美日则分别为71.1%和66.1%,全国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总额不及一个跨国公司的投入总额。从研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信比重指标看,国际上着名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投资一般占销售额的5%~9%,有的超过10%,如1991年瑞典爱立信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达到15%。相比之下,1998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仅为1.28%。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研究开发水平很不容乐观。许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像样的研究开发机构,真正具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就更少。1997年美国《商业周刑》选出的美国20家最优秀研究机构MIT 计算机科学实验室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并列第2位,AT&T实验室和贝尔实验室并列第4位、IBM研究实验室列第7位,微软研究实验室列第11位。这说明,跨国公司在研究开发能力等各方面已与大学、公立研究机构并驾齐驱。
产学研结合步伐落后于国外。进入90年代后,中央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在有关文件中才开始逐步提出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而目前国外公司与学院的结盟速度正在不断加快。2000年4月,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同5所学院组建教育联盟, 加快为公司培育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人才。据预料,今后世界各国将对科技研发人员展开争夺战,将会有更多公司加强与学院的牵手与合作。
除此之外,我国企业对科技研发投资政策与信息反应迟钝。据了解,在北京市出台《关于吸引国内外在京投资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若干规定》后,国外企业越洋咨询络译不绝,而国内企业则寥寥无几。
二、跨国公司在我国研发投资的基本特点
1.研发机构规模较小。由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立研发机构时间较短,规模也就比较小,人数大多不超过100人。而IBM在日本建立有1500人之多的大型研发中心,瑞典Phamacia公司在美国的研究院有1300多人。
2.大型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其中关村地区有世界智力最密集的人群。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和中国大陆市场的龙头,也是智力密集地区。这两地都集中有大量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因此,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新区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究开发机构的首选之地。
3.研发产业相对集中。北京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于计算机、软件开发、通讯等产业,上海的目标则主要集中在化工、汽车、医药等领域。
4.投资步伐加快。1994~1998年的几年中,为摸清中国技术研发能力,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的研究开发机构主要从事于技术开发。随技术当地化经验的增加和对中国科研能力认识的深入,世界跨国公司认识到要真正融入中国市场只靠技术开发并不够,还应建立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向基础研究领域拓展。其后,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步伐明显加快,研究机构数量明显增多。表1 为北京有关部门认定的外资研发机构数量,投资主体为世界500强企业。
表1 北京市新增的外资研发机构 单位:家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1 2 1 2 7 5
5.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投资多为自发形成的。我国对跨国公司科技研发全球化趋势反应比较慢,还没有制定吸引研究开发投资的相关政策,外国公司来华投资是经过多年摸索形成的。
三、应对科技研究开发投资全球化的几点建议
研发投资全球化正在迅速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改革有关研发体制、制定明确的政策体系,积极面对机遇和挑战。
1.要制定有关推动和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我国进行研发投资的政策措施。建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选择部分地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出台统一扶持政策。政策措施要做到优惠与规范、开放与安全相结合,内资与外资同等待遇。应在以下方面作出积极努力:要方便研发机构以多种形式注册,有利于科技人才的引进,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包括部分进出口研发仪器和日常用品的关税减免),改善电信等基础设施服务,制定研发人员奖励制度,帮助跨国跨地区研发人员解决家属的就业就学问题、简化研发人员因公出入境和出入特区手续,允许当地成果立项和评比,放松研发项目外汇收支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出台全国统一政策如有难度或时机不成熟,也可以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授予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制定较宽的研发政策的试点权。因为从北京市已经出台的《关于吸引国内外跨国公司在京建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暂行规定》的制订过程看,由于受到国家统一政策限制、内外资政策不统一等因素制约,地方要制定切实有效吸引研发投资的政策措施难度很大。
2.选择重点区域吸引研发投资,将其纳入区域发展战略体系。不仅要把北京、上海建成亚洲乃至世界的知识生产与应用中心,还应在此基础上,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外国大型企业以及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在其他有条件地区,如西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西安聚集着大量科技人才和一大批科研院所,吸引跨国公司在西安建立研发机构,可以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机构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有利于推动科技研发人才在各地区之间的流动,对今后西部大开发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3.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研究开发机构的优势。目前世界许多国家,为吸引、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项目,纷纷建立了以高新技术开发为主导的工业技术园区。如在美国,外国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机构主要设在硅谷、洛杉矶、新泽西和北卡来罗那、波士顿等科技园区。目前,我国已经有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为促进技术研究与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国家要鼓励有条件的经济开发区在竞争中拓宽思路,积极吸引国际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建立研发机构,并发挥研究开发项目的辐射作用,带动有关产业配套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更新。
4.引导跨国公司走与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联合之路,允许和鼓励建立合资的研究开发中心。可以借科研院所转制之机,鼓励跨国公司开发我国庞大的智力资源。
5.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的决定》,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型企业都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同时,推进国内企业走上产学研相结合道路,鼓励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和企业集团。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利用我国各级科研院所转制的机会,灵活采取措施吸引科研力量加入企业研究开发活动,把优秀人才吸引到企业的技术研究机构中。同时,改革企业分配体制,为研发人才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逐步形成吸引人才和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经济管理F63投资与证券董俊英/安毅20002000 作者:经济管理F63投资与证券董俊英/安毅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