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伦理是指在企业全部生活中所蕴含和活跃着的道德意识、道德准则与道德活动的总和。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伦理的重要现实基础和生长点。以人为本的企业目标是企业伦理的重要价值依据和导向。道德传统是企业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借鉴。企业伦理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协调关系、激发活力、凝聚人心、塑造形象的显着作用。企业伦理是社会伦理最富于时代精神的部分和内在的推动力量。企业伦理对于民族文化的振兴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企业伦理的运行机制必须依靠赏罚、舆论和教育机制的相互配合。
关键词 企业伦理 现化企业制度 企业目标 道德传统 企业文化 社会伦理 民族文化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企业伦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强烈地呼唤着企业伦理的革新,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迅速提高自己的伦理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需要有效地落实到企业伦理实践活动中去。然而,我国企业伦理的理论研究总体上是相当薄弱的,对企业伦理的内涵、结构、基础、功能、基本规范和运行机制缺乏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对企业伦理建设丰富的经验教训也缺乏系统的总结和提高。这样,企业伦理的研究便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迫切任务,成为我国伦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生长点。为此,本文试图就企业伦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斧正。
一、企业伦理的界定
美国着名学者成中英先生曾对企业伦理进行过这样的界定:“企业伦理(bisinessethics)是指任何商业团体或生产机构以合法手段从事营利时,所应遵守的伦理规则。”[(1)a]这个界定指出了企业伦理的一个重要内涵,即企业在处理各种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然而,这样的界定是不够全面的。我以为,企业伦理应包括渗透于企业全部生活中的所有道德现象,是指在企业全部生活中所蕴含和活跃着的道德意识、道德准则与道德活动的总和。它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的系统。
企业道德意识内含道德心理、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这三个不同的层次。道德心理层次包括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道德情感是指职工在企业生活中关于自己的思想意图和言行举止是否符合道德准则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是指职工在企业生活中自觉地使自己的思想意图和言行举止符合道德准则要求的坚韧不拨的力量。道德观念层次包括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道德信念是指职工对企业目标、企业管理及个人行为的和道德性的深刻理解和信任,它体现着知、情、意的统一。道德理想是指职工对于企业应达到的最高道德境界和自己应追求的道德人格的形象设计,它是道德观念的最高层次。道德评价是指职工依据道德准则对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所进行的善恶评价,它以职工的道德认知作为必要前提,是职工的道德自我意识与企业生活相统一的综合形式,使职工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观念在企业生活中实现对象性综合。
企业道德准则按其所处理的四种关系由四个方面的准则组成。其一是处理企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准则。这一准则的基本精神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应有利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维护和促进生态平衡的企业行为谓之善,漠视和破坏生态平衡的企业行为谓之恶。其二是处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准则。这一准则的基本精神是应同时实现企业和社会相互之间的公正。企业应自觉地遵守社会法规,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社会应保障企业的合理利益得到实现。其三是处理企业与其他企业关系的准则。这一准则的基本精神是应在所有企业之间实现相互平等,所有的企业都在同一起点上,都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进行竞争。其四是处理企业与个人关系的准则。企业与个人的关系既包括企业与内部职工个人的关系,也包括企业与有关的社会消费者个人的关系。处理企业与个人关系准则的基本精神是人道精神,企业应尊重人,关心人,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职工个人应爱厂如家,敬业乐业;消费者个人应尊重企业权益,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道德活动是指企业生活中具有善恶价值的人的活动。在主体的规定性上它既包括职工个人的道德行为,也包括职工群体的道德行为。在功能意义上它既包含通过赏罚、舆论等机制实现对企业秩序进行整合的协调性道德活动,也包含通过教育、修养等机制对职工实有人格进行提升的激励性道德活动。在形式意义上它既包容在企业生活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具有某种固定形式的道德习俗,也包容不经常出现的没有固定形式的非习俗性道德活动。
总之,企业道德意识、企业道德准则、企业道德活动都是企业伦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实现着动态的统一。企业道德意识在企业道德活动中产生并影响着企业道德活动,企业道德规范在企业道德意识和企业道德活动的基础上概括出来,又制约着企业道德意识和企业道德活动。
二、企业伦理与现代企业制度
正在建立和完善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的一个重要的现实基础。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实践说明,现代企业制度为我国企业伦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对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呼唤高度自律的企业法人伦理。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这样,企业就不再是国家的附属物,国家不能再随便无代价地平调企业的财产,企业具有自己受法律保护的独立利益。企业性质和利益关系的这种重要变化必然要求企业伦理进行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企业伦理应成为具有道德自律精神的企业法人伦理。所谓企业法人伦理是指企业以拥有全部法人财产权的法人实体的资格在处理各种关系时所建构和遵循的企业伦理。由于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那么,企业在处理与国家的关系时,应自觉地维护自己的法人财产权和法人实体地位,遵守国家颁布的各项法规,履行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企业在处理与出资者的关系时,应自觉地维护自己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权利,承担对出资者的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由于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企业只能依靠自己在企业生活中去建构并遵循企业道德准则,因而,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这种企业法人伦理应具有高度的道德自律精神。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这种企业法人伦理必将逐步走向成熟。
2.企业市场化推动企业伦理不断向前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又一重要特征是企业市场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策略不再遵循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来确定,而是遵循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制定;企业的生产要素不再依靠政府来调拨,而是依靠市场来配置;企业的经营结果不再由政府进行统保,而是由市场进行选择。企业的生命线在于市场。企业市场化将对企业伦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市场上的欺诈行为和掠夺行为是不是企业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呢?恩格斯曾说:“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这些狡猾的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1)b]恩格斯的分析非常精辟。市场上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是与市场经济早期阶段相联系的。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大市场的出现,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就失去了意义。在大工业和大市场条件下,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注重自己的产品质量、道德形象和商业信誉。目前我国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法规不完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就会被一些人视为智慧的顶峰而仿效。然而,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与大工业、大市场相联系的,它所呼唤的决不是那些哄骗和欺诈手段,而是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的企业伦理。
3.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需要完善而又强有力的企业伦理。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又一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体现在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在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企业管理向现代化飞跃。企业管理现代化不仅要依靠物质剌激,而且要依靠道德激励;不仅要动用法律惩罚,而且要运用道德制约。只有将经济的赏罚、法律的威慑、艺术的感染和道德的感召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可见,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完善的强有力的企业伦理。
三、企业伦理与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企业的全部活动所要追寻的对象和所要达到的境地。企业目标与企业伦理密切相关,它对企业伦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企业目标是一个二重结构系统,它由关于物的目标和关于人的目标所组成。所谓关于物的目标是指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目标,具体说就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任何企业都必须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没有利润的企业只能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因而,企业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经营管理活动时都应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而努力。所谓关于人的目标是指企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目标,具体地说就是为民服务,造福社会。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须臾不可离开企业职工的劳动、广大客户的合作及各方面必要的社会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应当将利润视为民众和社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广大客户的合作及各方面必要的社会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应当将利润视为民众和社会对企业经营管理成果的肯定,应当用之作为对民众和社会的回报。这样,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取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对民众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可见,关于人的目标比关于物的目标更为根本。这种将关于人的目标作为根本目标来追求的企业目标就是以人为本的目标。美国学者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在总结世界卓越企业的企业目标的基础上指出了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目标的具体特征:这种目标要使职工作为企业整体的一员受到社会的颂扬和称赞;这种目标强调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对于人类的价值以及保持这个价值的重要因素;这种目标着重于人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对顾客的关心程度;这种目标关心职工的需要并将每个职工视为有价值的人;这种目标尊重社会的需求并为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努力。
以人为本的企业目标对于企业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种企业目标规定着企业道德意识的价值取向,它是企业生活中道德信念的主要对象、道德理想的展开方向和道德评价的具体尺度;这种企业目标为企业处理各种关系提供根本原则,从而成为企业建构道德准则的根本价值导向;这种企业目标在企业道德活动中既是激励机制的基本方向,也是约束机制的基本根据。可见,以人为本的企业目标是企业伦理最重要的价值依据,是指导企业伦理建设的灯塔。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目标,则使企业树立起令人信赖的道德形象,产生崇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凝聚力,调动和激发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取得社会的广泛理解、支持和合作。于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便有了根本保证;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又有助于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目标,建立良好的企业伦理。这样,企业的运行就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相反,将企业目标定格在利润最大化上,将为民服务和造福社会摒弃在企业目标之外,就会使企业为了追逐利润,不惜损害民众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制造假货,哄骗欺诈,偷税漏税,行贿受贿,什么样的恶行都敢干。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道德形象极为恶劣的企业决不会得到民众和社会的支持也断难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样,企业运行便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身败名裂。可见,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目标对于企业伦理建设以及企业自身的命运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四、企业伦理与道德传统
所谓道德传统是指世代流传下来的依然活跃于民众生活中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道德传统与传统伦理思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传统伦理思想指的是历史上产生与发展并具有一定理论形态的伦理思想。它不能等同于道德传统,因为传统伦理思想中有的内容对民众生活还存在深刻影响,依然具有现实生命力:而有的内容与民众生活相距甚远,已经失去了现实生命力。它与道德传统又密切相关,不能截然分割,因为传统伦理思想中仍具有现实生命力的内容本身就属于道德传统的较高层次,显示着道德传统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一定的理论形态。我们认为,道德传统是企业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它对于企业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企业伦理的载体是企业的职工。职工在进入企业之前或多或少都要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并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各方面的道德熏陶,这样,职工在步入企业之前就已经因袭着一定道德传统,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和情感;追求光宗耀祖,向往天伦之乐的家族本位思想;“和为贵”的和谐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观念;“朋友有信”的守信观念;“士为知己者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报恩思想等等。当这种因袭着一定道德传统的人成为企业职工时,则意味着作为企业伦理的主体和对象的职工一开始其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就不是一片空场,他们的意识和行为中就已经程度不同地活跃着道德传统。那么,企业伦理建设就不能漠视、割断、离开道德传统,而必须以道德传统作为实际的出发点。这样,职工所因袭的道德传统便成为企业伦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成为企业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道德传统既是企业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伦理建设重要的参照对象。对于道德传统中的有用部分,我们依据现实生活的要求和企业目标的价值导向对其进行改造和转化,使其纳入企业伦理体系。比如,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化为“为国家强盛奋勇拼搏,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思想和情感;将家族本位思想改造为企业本位思想及“爱厂如家”的精神;将“和为贵”观念转化成全厂上下团结和谐的价值取向;将忠恕观念改造成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准则;将守信观念转化成讲信用、守契约的观念;将报恩思想转化为重视情感投资的重要依据。通过这样的改造、转化和接纳工作,企业伦理体系才能真正符合国情、厂情,显示出巨大的现实生命力。当然,对于诸如官本位观念、等级制思想、人身依附习惯等这些道德传统中的糟粕部分必须坚决予以批判,使其成为反面教材,随时警惕这些毒素侵入企业伦理的实际生活。可见,在一定意义上道德传统是企业伦理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面镜子。我们应当很好地发挥这面镜子的作用。
五、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
在揭示企业伦理的现实依据、目标导向和参照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将阐述企业伦理的功能。企业伦理最重要最直接的功能体现在它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之中。企业伦理只有在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才有显着的作用,而企业文化是当代最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因此,我们阐述企业伦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必须揭示企业伦理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指企业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着眼于精神因素和独创价值观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是当代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在《公司文化》一书中对企业文化的要素做了具有权威性的分析和规定。他们认为,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作为企业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客观现实的企业环境;体现为企业经营管理基本思想和信条的企业价值观;代表企业价值观人格化和企业组织力量的英雄人物;反映在企业日常生活的惯例和常规中的企业礼节和仪式;作为企业内部非正式联络手段的文化网络。
企业伦理在企业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思想和信条为职工提供对于共同方向的意识和日常行为的准则,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自身具有三重结构,它由企业哲理观、企业伦理观和企业审美观组成。企业哲理观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理性思维模式和谋略,是企业价值观的智慧所在。企业伦理观作为企业道德意识和企业道德准则体现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善恶价值取向,它使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合道德性,从而取得民众的认同、接受、信赖和支持。企业伦理观是企业价值观的灵魂所在。企业审美观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美丑价值选择,它使企业经营管理符合美的规律,从而激发民众对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产生美感享受。企业审美观是企业价值观的美感所在。可见,企业价值观体现着企业经营管理真善美的统一。那么,作为善的体现企业伦理是企业价值观的灵魂,也就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价值中枢。
基于企业伦理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企业伦理必定对企业文化的其他要素产生重要的作用。通过企业伦理的协调,企业可取得市场的认可、民众的欢迎、同行的佩服和政府的支持,从而使自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之中。在企业英雄人物身上体现着忠诚、勤奋、无私、进取、公正、宽厚等优秀的道德品质,企业英雄人物的这些道德品质极大地激励着职工的士气和工作热情,加强着企业的组织力量。企业的礼仪在一定意义上是企业道德习俗的具体化,它在企业生活中具有很强的道德象征意义,标志着企业的道德形象。企业礼仪中所内含的道德习俗是对职工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生活形式。文化网络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文化网络的人的道德素质。当文化网络被道德素质低下的别有用心者所把持时,职工彼此就会勾心斗角,离心离德,企业经营管理的秩序就会被破坏;当文化网络被品德高尚的人所掌握时,文化网络所承载的信息、信念和价值观就会为全体职工共同享用,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秩序。总之,企业伦理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在企业文化这种当代最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中发挥着协调关系、激发活力、凝聚人心、塑造形象的显着作用,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六、企业伦理与社会伦理
企业伦理不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显着的功能,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伦理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社会伦理是指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成员的道德意识与道德实践的总和。企业伦理显然是社会伦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企业伦理相对于社会伦理中的其他部分又具有自己的特征。
首先,企业伦理是社会伦理中与经济基础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企业生活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企业伦理在企业生活中发生和发展,它又对企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有效的道德监督。可见,社会伦理中没有任何一部分能像企业伦理这样与社会经济基础直接地交融在一起。
其次,由于企业伦理与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因而企业伦理对社会经济基础变革所产生的反应最敏感最迅速。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伦理反应最快、震荡最强烈的部分便是企业伦理。随着企业产权关系的明晰化,企业立即提出建立企业法人伦理的要求;随着企业的市场化,企业立即发出公平竞争、自主负责的呼唤。社会伦理的其他部分距社会经济基础相对远一些,它们对社会经济基础变革所产生的反应要迟缓一些,从而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
再次,企业职工素质,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职工素质较其他一些社会成员的素质要高一些,企业的道德教育普遍抓得紧一些,这样,企业伦理较社会伦理其他部分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较完整的形态。当代卓越企业都有自己较完善的企业伦理体系,当代杰出企业家也都有自己崇高的伦理形象。在这个意义上企业伦理的水平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或一个地区整个社会伦理的水平。
由于企业伦理对社会经济基础有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和最敏感最迅速的反应,企业伦理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较完整的形态,企业伦理对社会伦理其他部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整个社会伦理前进的先导。党的作风是政治伦理的核心。党风问题是社会伦理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突出问题,收受贿赂、公费旅游、公款大吃大喝、地方保护主义等这些党风不正的表现形式都与企业生活密切相关。在实际生活中随着经济体制变革而出现的企业法人伦理已成为抵制党风不正的有力武器,它势必给党风问题带来深刻而深远的影响。自然环境保护是生态伦理的基本要求。环保问题是社会伦理生活又一个热点问题。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因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伦理责任。企业的环保工作做好了,整个社会的生态伦理水平就会大大提高。社会公德在社会伦理中最具广泛性,它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当前社会公德水平的下降是社会伦理生活中的又一个普遍而尖锐的问题。企业通过有效的道德活动培养职工良好的道德习惯。这种良好的道德习惯辐射开去,便会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示范效应,从而带动其他社会成员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提高整个社会公德的水平。总之,企业伦理是社会伦理中最富于时代精神和活力的部分,它越出企业的围墙,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带动社会伦理不断前进。
七、企业伦理与民族文化
企业伦理不仅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促进社会伦理进步方面功能显着,而且对于振兴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企业伦理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何谓民族文化?在描述意义上民族文化是指处于民族共同体中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处于民族共同体中的人们的行为模式、语言符号、传统观念和劳动产物。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极为复杂的内在结构的系统,它包括知识、产品、制度、风俗、社会伦理、艺术作品、宗教信仰等等。社会伦理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因为任何一种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伦理都是由处于一定的民族共同体中的人们所创造的遵循的,社会伦理具有显着的民族性。企业伦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特殊的社会伦理当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的特殊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由企业伦理的民族性所决定的。所谓民族性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的共同体所具有的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共同语言和共同文化上的特性。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于一定的民族共同体之中。企业伦理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存在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经济生活之中。我国现代企业伦理的现实基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伦理语言形式的民族特征也非常显着。含蓄委婉是我国民族语言的主要特征,这在我国企业伦理的语言中体现得很充分。可见,企业伦理总是有一定的民族性的,它必然成为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伦理既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企业伦理的兴旺发达则必然成为民族文化振兴的重要标志。反映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非常敏感迅速的企业伦理极富时代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它是时代精神的晴雨表。这样,充满活力的企业伦理不断地为民族文化注入富于时代精神的新鲜思想,从而使民族文化生机勃勃,充满朝气。企业的发展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企业的发展变革,企业伦理不断地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企业伦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拓荒者。这样,富于创新的企业伦理不断地为民族文化增添新的视野,从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现代企业的发展必然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与之相适应,企业伦理必然要参与国际交流,不断地从其他民族的企业伦理和民族文化中汲取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有效的操作方法,丰富和充实自身。在这个意义上企业伦理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这样,走向世界的企业伦理不断地为民族文化打开国际交流的通道,从而推动民族文化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在国际文化大舞台上大放光彩。瞻观前景,未来的中华文化将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统一,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的统一。这两种统一的实现昭示着中华文化的振兴。集这两种统一于一身的中国企业伦理必将为中华文化的振兴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八、企业伦理的运行机制
企业伦理的运行机制是企业伦理发挥功能的必要条件和保证。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伦理的运行机制有赏罚机制、舆论机制和教育机制。
赏罚,是指企业奖给遵循企业道德规范的职工以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剥夺违背企业道德规范的职工所不希望失去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赏罚包括组织赏罚和非组织赏罚这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企业伦理要真正对职工发挥作用,没有赏罚力量的支持是不行的。如果企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与企业赏罚的实际方向相一致,那么,企业道德规范就会对职工发挥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如果这二者的实际方向相反,那么,企业道德规范必然苍白无力,缺乏实际力量。因此,企业伦理水平的高低应当到企业的赏罚机制中去寻找成因。当然,赏罚是影响职工行为的外部力量,还不足以解决职工内心的行为动机问题,因此,赏罚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视之为万能而完全依赖之。
舆论,是指职工对自身或他人或群体的言行从善恶方面所做和价值评价活动。它是将企业道德规范具体化对象化的手段。舆论的方式包括道德宣传、道德劝诫、道德表彰等。企业通过舆论使职工对自身言行的道德价值具有正确的认识和切身的感受,对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言行产生自豪感、尊严感和荣誉感,对不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言行感到羞耻和悔恨;同时使职工对他人对群体言行的道德价值也具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对职工的行为发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舆论发挥作用,需要舆论与企业道德规范形成共同的指向,二者不能发生背离;还需要企业生活中实际通行的道德规范大体一律,不能出现相对主义的道德氛围。当然,舆论也只有影响职工的外部因素,只靠舆论的作用,助长的是职工的“他律”心理,而难以形成“自律”习惯。
教育,是指企业为了使职工自觉地履行道德义务,依照企业道德规范和企业目标的要求,对职工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企业道德教育是企业道德规范要求深入职工心灵的有效途径。它通过规范的宣示、榜样的塑造、问题的讨论、心灵的交流等方式启发、引导、激励、约束职工,使企业道德规范转化成为职工内心的自觉要求和行为。提高道德认识是企业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环节。提高道德认识就是向职工揭示企业伦理发展的实际趋势和方向,阐释遵循企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必要性,使职工懂得企业伦理的具体内涵。然而,仅有对企业伦理的理性认识,而缺乏激情和意志,则难以产生道德行为的冲动。因而,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便成为企业道德教育的两个关键环节。陶冶道德情感是指培养和增强职工对企业伦理的认同感和新近感,使职工对履行企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产生强烈的冲动;锻炼道德意志是指锤炼职工在履行道德义务时战胜险阻的意志力量,使职工在履行企业道德规范要求时顶得住任何压力。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统一便形成道德信念。职工道德信念的产生是企业道德规范已内化为职工自觉要求的重要标志,体现着企业道德规范对职工行为已起到价值定向的作用。道德理想是职工行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职工实有人格向理想人格提升的方向。它是职工的全部生活走向灿烂辉煌的力量源泉。因此,确立道德信念、追求道德理想是企业道德教育的最高任务。总之,企业道德教育为企业伦理真正内化为职工的自觉要求,激发崇尚道德行为提供根本保证。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企业伦理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赏罚、舆论和教育机制有机地结合。
〔作者简介〕 李健,1947年出生,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伦理学原理、管理伦理学、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企业文化。发表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观念的变迁》、《企业目标的伦理价值观基础》等论文20余篇,参编《文化研究方法论》等专着8部。
〔责任编辑 侯晋公〕
本文1994年5月24日收到。
[(1)a]成中英:《文化、伦理与管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44页。
[(1)b]《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2页。
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西安108-114B8伦理学李健19951995 作者: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西安108-114B8伦理学李健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