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好像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
[出典] 冯延巳 《鹊踏枝》
注:
1、 《鹊踏枝》 冯延巳
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2、注释:
楼上春山:指登楼了望四面春山。
暮景烟深浅:日暮之景色,烟雾因远近有浓淡之不同。
一晌:此处应指“多时”。
人不见:根据叶嘉莹先生释义,不是确指具体人,“是内心寂寞之中常如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之境界”。
鲛绡:用以掩泪的绡巾。
3、译文1:
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好像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昨夜里的笙歌筵席,也像落花那样容易分散,酒醒之后顿感心中增添的哀愁无限。
登上高楼了望春山——四面峭壁耸立透袭春寒,一直望着远飞的鸿雁过尽,日暮景色远近烟雾有浓有淡。久久地独自凭栏眺远,内心怀思之人总也不见,手持绡巾掩泪,把多少往事和哀伤思量遍。
译文2:
千万片落梅多情缱绻,凋落之际,还学白雪随风飘转。昨夜笙歌多么易散,我酒醒之际更把哀愁添。
高楼凝望,春山四面多凄寒,大雁从我的眼帘中过尽,深深浅浅的暮烟给人以冥漠之感。久倚栏杆不见所欢,相思的泪水把珍美的巾帕湿遍。
译文3:
站在高楼上,看那千万片梅花从树枝上落下,梅花啊,你本无情之物,为什么还仍然是那么独自多情,仿佛雪花一样随着轻风在空中飞舞。想起昨天晚上,宴席中歌舞飞扬,美好情景眨眼就烟消云散了,今天人散酒醒,更增加了无穷的愁绪。
向远方望去,群山环绕,早春季节,四面吹来的清凉的寒风,大雁飞过,傍晚时光,远方泛起了或浓或淡的雾霭。从早到晚,我呆呆地站在这儿,依着栏杆,眺望那心中思念的人,然而始终看不见,心中愁肠百结,不禁潸然泪下,只能拿出手绢轻轻地擦拭。
4、 冯延巳生平见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5、词的开端“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三句,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着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间千古共同的悲哀。接着“昨夜笙歌”二句,转写现实之人事,在前三句所表现的意象衬托下,此二句也于现实人事之外有着更深更广的意蕴。
下片开端“楼上春山寒四面”,以悠闲之笔点缀出极富俊逸高远之景致。“楼上”已是高寒之所,再加以四面春山之寒峭,形象地显出词人孤寂凄寒之感。接着说“过尽征鸿”,写出凝望之久与瞻望之远,词人心中之怅惘哀伤,不言自现。然后承之以“暮景烟深浅”,写出了一片苍然之暮色,也映衬着人的哀愁心境。结尾二句“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说词人独自凭栏许久。“人不见”乃为内心寂寞之中经常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境界,与前写的春山四面之凄寒和远近暮烟之冥漠相照应,进一步表现了心灵上的怅惘孤寂之感。“思量”且“遍”,可见其怀思之情的始终不解;“鲛绡掩泪”,可见其怀思之情的悲苦哀伤。全词所写乃是一种感情之境界,并未实写感情之事迹,充满了象喻之意味,结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幽微珍美的悲苦之情意。
6、冯正中写梅花的落就已经表现了他的特色。每个人写花落都不同的。李后主说“林花谢了春红”,简洁有力。可是冯正中说“梅落繁枝千万片”,多么曲折盘旋,沉痛悲哀。梅落还不够,“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正是冯正中用情的那种固执,那种在苦难悲哀走向灭亡之中都要挣扎的用情态度。所以饶宗颐说他是“开济老臣的怀抱”。
前面三句是写眼前的风景,“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是写昨天晚上的情事。而这情景之间彼此是有呼应的。良辰美景的
“梅花”不能够常有,赏心乐事的“笙歌”也不能常有。今天面对着梅落繁枝是我昨夜酒醒后的早晨之所见,所以学雪随风转的落花的飞舞,是他笙歌散去之后的惆怅哀伤的盘旋飞舞。“楼上春山寒四面”,如同上一首“独立小桥风满袖”。楼上是这么高,这么孤立,而且四面春山,表现出一种隔绝和寒冷的感觉。
“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鸿雁是传书的,我有所期待,可是过尽征鸿,没有一封我的书信到来,而这个时候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这是等候之中的一种落空的感觉。在孤独寒冷之中,我所盼望的没有来,而四面一片迷茫。那种失望和西方的荒谬剧《等待戈多》传达的期待,盼望的落空是一样的。不过它们表达的形式不同,《等待戈多》完全是用没有意义的对话,你就觉得这么荒谬,枯燥和单调。可是中国词所写得怅惘哀伤,幽婉缠绵,你能感觉到情韵的绵长。
“一晌凭栏人不见”,我长久地在楼头伫立。这时间感觉还曾在哪里暗示出来呢?前半首说“梅落繁枝千万片”,那是早晨。“昨夜笙歌容易散”,昨夜刚刚过去。“过尽征鸿”在这四个字之中已经从早晨来到黄昏了,已经到了“暮景烟深浅”的时候。我长久地依靠在栏杆上,但我所盼望的那个人没有出现。但冯正中不放弃。后面接下来说“鲛绡掩泪思量遍”。鲛,传说海底有鲛人,可以织出绡,一种非常美丽柔软的材料。鲛人传说可以泣泪成珠。泪是这样悲哀,珠是这样美好。掩,是用手捺一捺,把眼泪拭干。温柔敦厚,诗教也。中国人一般不用那种决绝的痛哭哀号,流下泪来还用鲛绡把眼泪轻轻地擦去。但是,他放弃了吗?没有。“鲛绡掩泪”,还要千回百转“思量遍”。
7、词本来是在歌宴酒席之间歌唱爱情的歌曲,但是词人在写词时往往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修养、经历、精神品格等隐晦的情思融入词中,这就使得词除了表面上在表现美女艳情艳事外,还蕴含更幽深的情思。
而冯延巳也继承了晚唐、五代词的风格,也写爱情,但是他不是写情事,而是写感情的意境。王国维评价冯延巳词“堂庑特大”,此说自有其个中缘由。
从这首词的结尾“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人们会知道它是一首写思妇闺怨的艳词,从全词的内容看,也的确如此。而除了闺怨之外,这首词还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联想。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梅花似雪,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如果读者把梅不仅仅当作景物,而是当作生命来看,这景象就是悲哀的了,“犹自多情”一句,更加重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如果再进一步,把这自然生命的悲剧与人生的种种悲剧联系起来看,这三句就更具有了深广的意蕴,如叶嘉莹女士所说,“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了。
这种联想,并不是捕风捉影,而是由作品的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而来:“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大自然中的花落飘零,与人生中的良辰易逝、生命无常,是如此的相似,人们执着地企图在彻夜笙歌、沉酣美酒中去追求去把握生命,可是转瞬之间,能把握的一切全都消失在虚空之中,正如同繁枝梅落,似雪随风一样。梅离枝头,尚且流连“多情”;人生中的好景不长、笙歌散去,又怎不让人感到可悲可叹、无可奈何!
作者在这首词中的感慨,似乎是飘忽无端、不可确指的。但通过合理的联想,读者似乎又可以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痛苦和悲哀,想象“昨夜笙歌”这个词所凝聚的人生失落的悲凉,懂得“梅落繁枝”所代表的多情生命之陨落的意义。而这些,正体现了冯延巳词意蕴深广、“堂庑特大”的特点。
还有的朋友在欣赏这首词时,提出:我们可以“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中看出冯延巳的精神品格。梅花开了自然会落,这是梅花的宿命,但是冯延巳明知梅花要凋零,偏偏要要让它以最美的姿态飘落。这就表现了冯延巳的悲伤、痛苦、执着、不逃避、不放弃的精神。除此之外,下阕所表现的是,寒冷的青山将自己重重包围,但是冯延巳却没有躲避,而是独自小楼执着的接受着从四面吹来的寒风,明明知道自己不会收到自己所怀念之人的任何音信,偏偏倚栏等候、怀远,即使伤心流泪了,仍然在思索着与所怀念之人有关的一切。(松下听泉)
8、首句即可见“执”。用到“繁”字用到“千万”来形容梅花,给人繁复绵密的印象,接而说“犹自”多情,”犹”字给前面的繁复做了解释,梅花落尽是要多情的“学雪随风转”,凭空御风,还是不肯落下去,是执着。“昨夜笙歌容易散。”和花谢如人生,笙歌过后不再有欢乐,而是“酒醒添得愁无限”,原是用歌酒宴饮来麻痹敏感的神经。“楼上春山寒四面”,是楼上,是春山,与前一首《鹊踏枝》“独立小桥”的意象相当,视界都是空旷,廖远的,又是狭小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是无奈处,“一晌凭阑人不”是等候的无结果,而我“过尽征鸿”,等的可能是自己的抱负理想得意施展的时候,可能是一个知己一位心爱的人,可能只是这“闲愁” 消弭的时候。可是我什么也没有等到,而“鲛绡掩泪思量遍”,借用叶嘉莹先生说鲛绡可解为鲛人所织的丝绸,传说中鲛人是可以泣泪成珠的,用本身含泪的丝绸擦干眼泪,何其婉转凄凉,“鲛绡掩泪”又是多么美好的意象。拭泪后还要“思量遍”,我没有等到,我并不甘心,我擦干眼泪,继续思量。挣扎中继续前行,冯延巳的“情执”尽在于此。
冯延巳的为人与为词是相和相一的,有着一种“不可为而为之”悲剧精神,他执着的个性造成了他人生的惨淡,也成就了他词中独特的执着艺术。
9、我所感动的是词人那种悲天惘人,那种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那种甘心担荷起人生或人类的心灵苦难的执迷不悔的精神,这就是不死的心灵,对美、对人生的执着。
虽然梅花已飘落,但是它犹自多情,还要学那雪花随风飘舞,这哪里是在写梅花,这完全是一种人格的写照和象征,明知要凋谢,但是他不自甘坠落,或者这就是孔子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吧!我曾经说过:“我就是要在这个毫无意义的废墟上建立起一块花园,让它生发出意义的花朵,至少对我来说是意义,或者还有几个偶然路过的过客吧。我要在这里建一个坟,让它掩映在鲜花盛开之中。”所以这样的词于我心有戚戚焉。
词人真的要有一颗赤子之心,于欢乐中体会到忧伤,于绝望中表现出抗争,于不幸中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这是一种人之为人的姿态,人之为人的认同。所以词人会“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这是对人生美好失去后所体验的痛苦和失落。冯诗让我感动的是,他没有逃避或转移,他让自己始终沉浸于这种痛苦之中,不愿找到出口,这是一种品质,一种九死而不悔的品质。他不像李白,在看到“总为浮云能蔽日”时,他想“明朝散发弄扁舟”;他也不像苏轼,“莫听穿林打雨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也不像李义山,“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他倒有点像鲁迅,在寒冷中体会一种绝望和刻骨。于楼上,感受四面的春山之寒,“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看破一切希望,所谓“过尽征鸿”,天地间只余这一词人,默默承受着人生乃至人类的悲凉和天地间永恒的严寒。“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正是这种大境界,这种发自内心无人理解的悲哀和心灵苦难,才让他有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怆,老泪纵横是他对人生体验后的贴心慰藉,毕竟“掩泪”的还是那美好的“鲛绡”。
不死的古典,不死的心灵;不死的心灵,不死的文学。只要心灵不死,我们绝不能失去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对人生境遇的守望和坚持,对精神世界的执迷不悔和永不言弃。作者:张家平
10、在冯延巳的眼中,美景都是转瞬即逝的。那梅花开得满枝繁花,一阵风吹来,像雪片一样纷纷飘落了。宴会又是音乐又是歌舞,酒醒之后,还是抛不下的闲愁。就像后主李煜说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人生中的美好都是易逝的,也许不变的只是那“一江春水向东流”、“天地之悠悠”,这就是所谓的人生的常与变,“人生长恨水长东”是我们每个人对长存的自然和短短的人生的经过和体验。于楼上,感受四面的春山之寒,天地间孤身一人,默默承受着人生悲凉和天地间永恒的严寒,内心无人理解的悲哀和心灵苦难,除了流泪,又能怎么样呢?
11、“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句。这句从落梅写起,落的不是一朵,而是繁枝上的千万片,落了就落了,还像有人的感情一样地犹自多情,像学着雪花飘落一样,随风旋转飘舞,其间没有人事,但却传达了词人之深切感受。
“梅”是一种美丽高洁的花,“落”是花的凋零飘飞,但他不只是说梅落,而是说所有枝头上繁茂的梅花都零落了,“梅落”是一般的写法,加上“繁枝”则是深化的写法,是言其凋零的数量之众,所以他又写飘落的花瓣是“千万片”。
“犹自多情”,“多情”二字用得好,“犹自”二字则使其好上加好了,这都是正中词盘旋沉郁的地方。梅花已经凋谢而不甘心零落,就在飞下来的时候还是这样多情,这正是冯正中性格的表现,他“日日花前常病酒”都“不辞镜里朱颜瘦”,饶宗颐说是“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到他零落之时都不肯放弃的感情,所以我们不管他写的是什么,无论是“病酒”还是“落梅”,都传达的是他对待人生的感情的态度,不管爱的是国家,还是事业、学问,总之是一种执着的鞠躬尽瘁的精神,这是冯正中词表现出来的一种境界。
“学雪随风转”,是在那零落飞下的瞬间也要显现出美丽的姿态,要学那雪花轻盈的在空中回旋起舞。“学雪随风转”,按照修辞学来说是拟人化,其实花是没有感情,没有思想,没有主见,它无所谓学与不学,说它有学的意思,是把它看作有人格、有思想、有主观意志的,所以它才去“学”。然而说梅花学习是一种拟比的写法,却仍非这首词的最妙之处,它的妙处在于他传达的一份感情,所以李后主“砌下落梅如雪乱”也是写的落梅的众多,而冯正中的“学雪随风转”则具体表现了“犹自多情”四个字蕴含的面对无情之陨落所不甘丧失的美好的姿质。
12、清晨,我从酒醉中醒来,一想到昨夜令人快乐的歌宴酒席就那么的容易的散去了,不由平添了我无限的愁恨。独自登高望远,只见千万片梅花从纷繁的树枝上纷纷扬扬飘落,好像很多情似的在学雪花随风流转舞动。四面寒冷的春山将小楼重重包围,天上的大雁都飞尽了,我还是没有收到你的音信,当暮色四合的时候,远方的景物都被深深浅浅的烟雾笼罩着,模糊不清。我长久的凭栏等待,也没有见到自己所怀念的人,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下来,我用鲛绡把眼泪轻轻擦去,在心里反复思索了数遍。
13、深夜,窗外下起了小雨。
透过清凉的风雨,我低吟着“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在风雨里寻觅梦中的感觉,此时,轻风绵绵,细雨绵绵,我仿佛听见
细雨点点朵朵梅花落地的声音。
花落,只是一瞬间的事。许是漫长花期就是为了这一刻最美丽时候的坠落和凋零。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多少个日日夜夜,在缠绵的记忆里,我痛苦着你的欢乐,也欢乐着我不寂寞的十指,在冬季的每一个梅花盛开的季节里,夜夜笙歌,而如今,酒醒只添得愁无限。醉了的是诗意,醒着的只剩下无限愁。
曾几时,在梅花三弄的情愫里,梦生双翼,与你翩翩舞之蹈之在每一朵绰约风韵的花蕾里。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泪量遍。。。。”歌散酒醒之际,分明暮景烟深浅,许多难以言说的的心情,月儿也怅惘了,与我注解诗中梅花残落之情。
细雨依然绵绵,一滴晶莹透亮的水珠落在眉间,滑过额角,穿过耳畔,渗进发梢消失了。原来,正如“一些东西真的很美丽,美丽地无法停留,美丽的无从寄托。”梅花谢了,那曾经疏落有致,傲然于晴风雪雨的风姿,被太多太重的春殇而缠绕孱弱了。在这透身心的疲倦里,我似乎看见那一片片花瓣在凄美而从容地轻轻谢落,绵绵轻风载着片片花瓣飞舞,绵绵细雨渐渐汇集成清澈的小溪,潺潺穿过记忆繁杂的尘嚣,心头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往事,也渐渐淡去……
可我知道,当大地被冬的萧瑟所笼罩时。惟梅深刻,惟梅傲然。
14、哀伤的梅还有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仅只三句,便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以“千万片”来写此一生命的陨落,其意象是何等的缤纷与凄哀,既足可见陨落之无情,又足可见临终之缱绻,下面的“犹自多情”直把千万片落花视为有情,“学雪随风转”更是把落花比成本身有意地去学白雪多情而缱绻。这三句虽是写景,却已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多情生命的陨落意象。
15、、“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静静地数看梅花落地,原来,她落地的那一瞬间也自作不了主的,那么,只好学雪的样子,随风而飘吧!
花落的瞬间是美丽的,静静地开放一季,也许就是为了这一刻吧,坠落而飘零。
在花缠绵的记忆里,痛苦和惆怅好象占据了不少的日日夜夜,每一次的花开花落,都有着痛苦和欢乐的纠缠,寂寞的十指敲打着风雪中的寒冷,借酒浇愁的时候,你也许正在笙歌燕舞吧。
曾记否,在梅花三弄的情愫里,梦想着生有翩翩双翼,能与你起舞在每一朵花蕾中;曾记否,每一首歌词里,歌着涟涟泪水……,一腔情,何处寄,空依栏杆人不见。
水落眉间花无语,夕阳西下空惆怅。
世间有许多美丽的东西,可总是无法停留,无法挽留。梅花谢了,曾经傲立于风雪的风姿,被那气势磅礴的春色所代替,那凄美的花瓣轻轻地落下,无声无息,无怨无悔。花开花落飞满天,红俏香断有谁怜?多少往事,都已淡去,多少情缘,却已远去……
你也许曾她的生命里留下过痕迹,然而,这样的痕迹可以如流星般那样的消失,只是一闪而过罢了,因为你改变不了蝴蝶的本性,喜欢地自由的飞翔。
季节的寒冷,会吹散所有的温暖,而你的低吟轻唱却怎么也走不出那年的花香。
16、来到我家的院子,院子的茶梅和腊梅是最令我爱惜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虽然暗香有了白雪的庇护,但我也有些“ 独叹梅花瘦”的感慨。罢、罢、罢,不必伤感,既然“梅落繁枝千万片”就学学古人,不带伞“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大片的雪花亲吻我的脸,我“吟寒更切,,不觉满衣雪”。全然不顾人笑我是“雪痴”。
17、梅宜晴宜雪,梅宜夜寒宜春风拂面,中国的文人咏物唱和酬答往往诗酒天然,融无情之物入有情人世。“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语同南唐李后主的“落梅如雪乱”,那种人生无常的喟叹,那种生为斯人千万无奈的愁怅,在这里却也是笔酣墨饱。
18、大概是从清浅的水,昏黄的月痕里逸出来的吧。幽幽的香,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暗香浮动月黄昏,最喜欢一个‘暗’字,“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别具神韵,慢慢读来,很有清逸幽雅的芬芳。画意绰约, 朦胧又传神,能勾起人无边的思绪,仿佛梅是一位清骨的冷美人,泠泠的,在孤独地开放,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绝。如此想来,花苞半含,将开未开的梅花,就是豆蔻少女了。因此,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开,寻隐者不遇的遗憾,大概不消细说。去得迟了,花已开谢,那那就如冯廷巳的话:“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落花如雪,虽然香气不减,却到底有些残败的感觉了。不过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写得极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花瓣归了大地,化为尘土,那清香还是若隐若现的。
19、下雪了,今年雪似那年,可雪依旧,人在何方?“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落梅尚且多情如此,人何以堪?明明闻到花香心会惆怅,明明听见秋风心会感伤,明明望见残月心会寂寞。可多情之人为何老做无情之事?明明今年这个飘雪的季节,可以看见两个人相依相偎的身影,可如今,又是一个飘雪的时节,只剩下一个人在飞雪中苦苦的寻觅。只剩下一个人在窗前静静的发呆,静静的回忆着我们有过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时候,你是否会缓缓的走在雪中,看着那片片如柳絮般飘下的雪花,怔怔的出神。还是轻轻的伸出右手,让柳絮飘到手心里,静静的看着它融化?
20、“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人生的方向为何没有了指引,定格的残破红烛,愿将此恨焚余尽,千段万段思绪,任风雨来袭。
21、这是对所有生命的无常所感到的缱绻哀伤。美好的东西容易失去,心灵受到触动,似乎想抓住浮生中的一点什么,却什么也抓不住。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0:1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