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译文] 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
[出典] 东汉 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注:
1、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 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2、注释:
秉:执也。秉烛游:犹言作长夜之游。
来兹:因为草生一年一次,所以训“兹”为“年”,这是引申义。“来兹”,就是“来年”。
费:费用,指钱财。
嗤:轻蔑的笑。
仙人王子乔:“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着名的仙人之一。
期:待也,指成仙之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
说明:这首诗,和《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两篇用意略同。诗中强调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
3、译文1:
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老是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这是何苦呢?
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
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
整天不快乐的人,只想为子孙积攒财富的人,就显得格外愚蠢,不肖子孙也只会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
像王子乔那样成仙的人,恐怕难以再等到吧!
译文2: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而已,却常为古往今来的事所困扰。既然人生苦短,昼短夜长,为什么不掌着烛去夜游呢?寻找欢乐应该及时,为何要等待来年?蠢人才爱惜钱财,谁能保证不被后人讥笑。王子乔虽然成仙而去,但若作这种等待却是徒劳的。
4、《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着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着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不做艰涩之语,不用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浅显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传神达意,意味隽永。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如山间甘泉,如千年陈酿,既清新又醇厚,既平淡又有韵味。
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许多人认为,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组诗,我们大家却始终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作者!
5、本诗很多句子完全可以做另外的解释,并且更合理,更像一首诗。我们逐句来看。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这两句人们几乎都是当作讥嘲的话看了,说人就活几十年,却常怀千岁之忧,忧及千岁之后,岂不是愚不可及?这又是何苦呢?
可是,这两句又是完全可以正面看的。为什么非要语怀讥嘲呢?为什么心态那么不好呢?人有思想,有灵性,当然就会跳出现实考虑一些超越性的事情,这是人的优势,唯有人才具有的能力。那猪只会吃,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取笑人这个能力,莫不是想让人当猪么?
话说起来难听,但实质就是那么回事。人若是只知道吃,放弃人的思想,人的灵性,只管这几十年,那不是与猪一回事吗?只不过你比猪多活些年头,能多吃几年。说什么活在当下,你还是当石头去好了,那石头永远都是活在当下。好好的为什么就是不想当人呢?
即使是按照人们对本诗的解读,那个被取笑的守财奴也比只知道及时行乐的人高尚得多。人家还知道不只是考虑自己哪,为后代积存点东西,你却只知道及时行乐。为什么竟然这么多人如此津津乐道地取笑那辛辛苦苦为你操劳的父辈祖辈?为什么流行的绝大部分解释都是这种不讲良心的东西呢?
其实,这两句根本不是什么要为后代打算的意思,而是说人有生之年不满百,却常想活上千岁,为此而忧虑,为此而常怀不去,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这样解释更合理,因为没有附加什么别的东西,比如具体的为子孙生计的忧虑等类。
说白了,仍是说人想长生不老,这是人永恒的追求,永远的忧愁。虽然有生之年不满百年,却总是为不能活上千年而忧虑。
人就是这样,虽然“生年不满百”,却“常怀千岁忧”,这才是人的尊严所在,价值所在,珍贵所在,这才叫人哪。
再重复一遍,这两句的正确含义是:人虽然有生之年不满百岁,却总是为不能活上千年而忧虑。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白昼相当于“生年”,人的有生之年,而黑夜正如人之死后。人在有生之年苦恼死后之漫长无边,正“昼短苦夜长”也。怎么办?那就是立足于这个白昼,这个人活着的有生之年,延续白昼的光芒,将白昼的光延伸到黑夜,手持蜡烛而行。
手持蜡烛在夜晚行走,“秉烛游”三字颇形象。“游”在此是泛称,并不一定是指游乐。“游”有一种轻松快乐之意,接合下面的“为乐”,延续上面的“苦”。若用“行”则沉重而正式,并使诗脉断绝。
“秉烛游”说的正是修炼。在有生之年通过修炼,延续性命,跨越那原定的白昼黑夜的交界,正是“秉烛”之行。
这两句是紧密接续上面的话来说的,是“昼短”在“苦夜长”,在有生之年、活着的时候苦恼生命之短暂,而流行解释把“昼短苦夜长”倒换成“苦昼短夜长”,那就跳出了这个程序,突然换成一个第三者从外面说他苦恼,说他“苦昼短夜长”。哪来的这个第三者?你读诗不能总这么恍惚啊。这叫气脉错乱。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为乐”直接接承上面的“苦”来说,“为乐”就是“秉烛游”。“为乐”不是“行乐”,“为”乃造就、成就之义,这个“乐”本来是没有的,你要去“为”,也就是要去修自己,这是一个未完成的进程。这个能跨越黑暗的“乐”、这个秉烛之游是靠自己去主动“为”的。而“行乐”乃是享受现成的乐趣,比如吃吃喝喝等,那些乐趣是现成的,你只是要去“行”就行了。所以,“为乐当及时”,不是“行乐当及时”,这绝对不是宣扬“及时行乐”。
兹,此。流行解释将“来兹”解释为“来年”,“兹”什么时候有“年”的意思呢?这来源于高诱。高诱在注释《吕氏春秋》之“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时说:“兹,年也。”其实,高诱解释错了,兹在这里仍然是其本义,即滋生的意思,这是其动词义,而名词义就是“此”,那种因为滋生弥漫开来成为一个片状存在的指称,这就是“兹”,而“此”则是一种点状的深入存在,这是“兹”与“此”的区别,但都是对当前某个地方的指称用词。
所以,“来兹”就有两种情况:一是如《吕氏春秋》那样的“兹”是个动词,那么意思就是来年滋生;一是“兹”是名词,则“来兹”就是就是“来此”。谢灵运的《白石严下径行田诗》有“天鉴傥不孤,来兹验微诚”句,其“来兹”正是来这儿的意思。
本诗这里明显是“来此、来这儿”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这原来没有的“乐”是要靠你去主动修、为的,哪能等待它来到你的面前呢?它哪会自动来到你的面前呢?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费就是费用,花费,指做某些事情所必需的投入、所必然产生的损耗。这里,当是指买蜡烛的费用。爱惜,舍不得,
费就是费用的意思,不是指钱财、货物等,“费”字没那个含义。流行的解释都将“费”直接看成了钱财,这就把买蜡烛这关键的事给忘了,于是,“守财奴”的指责也就是显得大而无当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爱惜钱财也无可厚非,说不上是“愚者”,更谈不上被后世人耻笑。难道月月光、日日光、有一个花一个的主儿才是聪明人吗?难道只有超前消费、贷款消费才是最聪明吗?美国式消费导致了这次的金融危机,这样的消费说不上什么聪明或愚蠢,根本不配谈那么理智的话题,只不过是被欲望给“催”的罢了,失去了理智与理性,于是人也就被欲望给“摧”了。
所以,仔细琢磨起来,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东西,实际上是很可笑的。
回到本诗,做什么都要有所投入,都要有所舍,就象你要延续光明的话,就得花点钱买蜡烛。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你的投入与你所能得到的相比,简直不成比例,微小得算不上什么。这个账很容易算清,但是,却有人舍不得花这点钱买蜡烛,他爱惜那点费用。这样的人还不算是“愚者”吗?确实太愚蠢了,算不清这个账,拎不清。
在人生死的大问题上,还有人舍不得化那点儿蜡烛钱,舍不得放弃点什么换取永远的光明,那还不是“愚者”吗?这样的人,他当然会必然地死去。这样的人啊,到他死了以后,后世之人会耻笑他,嗤之以鼻地笑他,看不起地笑他,笑他傻,笑他无知,笑他愚蠢。嗤,嗤笑。
你买个蜡烛就能用光明驱走黑暗,你也有能力买蜡烛,可你却舍不得花那点钱;你踏上修炼之路就能获得长生,你也有能力踏上,可你却舍不得放下眼前的那点利益,那点蜡烛钱。这两句是这个意思吧?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这两句其实是点题,点明本诗的主旨就是修仙,前面的都是形容。
王子乔,事见《列仙传》,为周灵王太子,被仙人引去修仙,后修成登天而去。与,与愚者。等,相同,一样。期,期望,预期。
仙人王子乔,实在难以与这个愚者保有相同的预期啊。
意思是,这个愚者难以与仙人拥有一样的约定了的未来,难以有仙人那样的长生不老的期望。也就是,这样的愚者是不可能成仙的,是不可能与仙人有一样的寿命的。
实际上,本诗是从汉乐府《西门行》中化出的,大部分都是直接引用原句,只是从新组织了一下。我们看乐府《西门行》:
出西门,步念之,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逮为乐,逮为乐,当及时。何能愁怫郁,当复待来兹。酿美酒,炙肥牛,请呼心所欢,可用解忧愁。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行去去如云除,弊车赢马为自储。
这首乐府诗是说:应该抓紧时间“作乐、为乐”,应该及时,不能愁巴巴的,不能等待那里让忧愁找上自己。你完全可以喝酒吃肉,与自己所喜欢的人在一起,以解忧愁。可是,人啊,却总是怀千岁之忧啊。你当然可以秉烛游,玩乐,但游玩过后呢,就象云彩飘过,剩下的是你的破车瘦马,你的车马只会越来越破,越来越瘦。
可见,在乐府诗中,秉烛游是可以当作实际的游乐来看的,而本诗作者则通过重新的组织,对此作了大幅度改进,将乐府里那些明白直接的话语改为隐约含蓄的了,而奇妙的是,竟然大部分都是同样的语句。独具匠心,令人惊叹。
从意思上,本诗与乐府诗的原意是一样的,只不过乐府诗直接针对及时行乐来展开批判,指出及时行乐是自己骗自己;而本诗则进一步,用大致同样的语句,也是从避苦趋乐出发,论证了应该立足当下、让自己获得真正的快乐、永远超越人生之苦、走上修炼之路的道理。
不管是汉乐府,还是本诗,很早就被误解了,这两首诗早在两晋时期就被堂而皇之地当作了宣扬及时行乐的了,并且是将这两首诗杂拌到一起,请看晋乐:
出西门,步念之。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夫为乐,为乐当及时。何能坐愁怫郁,当复待来兹。饮醇酒,炙肥牛,请呼心所欢,可用解愁忧。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而夜长,何不秉烛游。自非仙人王子乔,计会寿命难与期。自非仙人王子乔,计会寿命难与期。人寿非金石,年命安可期。贪财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仍然是大致同样的语句,但却是完全相反的意思,晋乐已经是毫无疑义地在宣扬及时行乐了。
这三套方案,大见中文之奇妙,亦可见解者之难。
6、这首诗堪称奇诗,最纠结、最奇怪的,就在前四句,读来让人有穿越之感。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告诉学生们“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时,是希望他们要对生活有长远规划,不可虚掷光阴;可接着一句“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只顾眼前及时行乐,非把人的腰给闪折了不可,这弯转得也太突兀了吧。追求功名成就与享受当下生活是钟摆的两极,按叔本华的理解,无论钟摆的哪一头,还是过渡的中间段,唯一的生活体验,都是无聊与痛苦。欲望得不到满足,痛苦;有幸得到满足,无聊。反正人一辈子没好日子过,这就是全部生活的真谛吗?
我们为了教化学生,常引前两者,有意隐匿后面两句,这种预谋的断章取义、刻意的误读,这首诗并非孤例。另一个经典来自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前两者的意思与一幅劝世对联相似,“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教人要勤奋用功云云。但庄子笔锋一转,接下来的两句足以惊世骇俗:“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给那些准备在书山跋涉、学海遨游的莘莘学子兜头就是一盆冷水,小孩子的脑筋怎么转得过来,读庄子不把人给拐带坏了吗?
在中国古代,文人得意者少,失意者多,似乎就有一个及时行乐的文化传统。沐斋《秉烛》一文对此有较深的探讨。他说,“中国人对万物投注人的情感,小小灯烛也不例外。欢欣则张灯结彩,幽独则青灯黄卷,喜乐则花烛高照,悲伤则风烛残年。同样一盏灯,同样一支烛,色彩都会变化,况味自是不同。”秉烛夜游,就是古人享受人生的一种典型方式。
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这是对汉乐府十五首的一个直接回应,而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醉吟》中,以其特有的风格接续了这一传统: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分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从“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到“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这是一个向下或者指向自身的人生态度,关于“人生意义”“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这样的话题,实在是太复杂,太能回答了。弘一大师曾感慨世事无常,“看今朝树色青青,奈明朝落叶凋零;看今朝花开灼灼,奈明朝落红漂泊。”人这一辈子,蝇营狗苟,熙来攘往,不得停歇,所为者何?古今智慧告诉我们很多的答案,可是,人生歧路今尤在,就看我们自己怎么走了。
秉烛夜游之外,还有“秉烛夜读”一说,《说苑·建本》记载: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7、世人耽着处,不舍昼夜。曰:“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耽赏玩也。“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耽 也。“野客吟残半夜灯。”耽诗赋也。“长夏惟消一局棋;”——耽博奕也。古有明训曰:“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今出家儿,耽 者固少,而前后三事或未免焉。将好光阴蓦然空过,岂不大可惜哉。[明]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今译]世人如果有了嗜好,便不分白天黑夜,把时间功夫都用在上面。古诗中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便是贪恋游玩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便是贪酒的。“野客吟残半夜灯。”这是沉缅于诗赋的。“长夏惟消一局棋。”这是沉迷于游戏的。古人有明训教导我们说:“这一天又过去了,寿命也跟着减少了一天。应当勤奋地修行,好像要救灭烧到头上的大火一样。”现在的出家人贪酒的固然不多,但对其它的三件事沉迷的却未必能免。把宝贵的时光白白浪费掉,实在太可惜了!
8、失眠者往往有一种经验,即越恐惧失眠反而越失眠。如果每晚临睡时如临大敌,焦虑的情绪也会带来身体的紧张,这样就会加重入睡困难。其实,静谧的夜晚除了可供睡眠之外,还可以利用来工作、学习、娱乐。古人有诗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人类很多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都是在夜晚用失眠换来的。“春宵一刻值千金”,既然如此,何不好好珍惜呢?放松了对失眠的警惕,焦虑感消失,睡眠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而这正是还睡眠以生物本能的本来面目。
9、我想,古人要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才能喷薄出“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句子。灯与酒应该不是能少的,人自然也不能是正襟危坐的,大概是灯下斜倚着一手端着酒盏一手拍着大腿唱出来的吧。所谓痛饮狂歌云云,所谓举世皆醉云云,所谓长风万里云云,所谓不惜此生云云,大概都不过如此吧。
每个人总是想要的太多,得到的有限。风一吹云一散,又是一天;风一吹花一落,又是一年;风一吹草一青,便是此生了。昼短苦夜长,一夜有多长啊,万古如长夜,尽头与永恒之间吧。不废江河万古流,一辈子有多长啊,天若有情天亦老,花开花落之间吧。秋如死水缓无声,但觉夜夜送风来。恐怕昼短苦夜长是每个人都有的抱怨,何不秉烛游只能是大部分人仅有的心愿吧。
10、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秉烛夜游中,并未藏着一种浪漫的情怀,只是在刻意对孤独的深深体味,以此来抗拒对死亡的恐惧,因为孤独比死亡更可怕!
11、台湾特殊的灾难假日——“台风过境”。一般在这种日子,因为无法预期灾害程度及范围,所以各地政府机关都会提早宣布“停止上班”一天。但是常常灾难只是发生在一些特定城市,以台北而言,通常只是得到较大的雨或风,却不妨害在建筑物里的正常运作。但是台湾的年轻人却特别的喜欢这上天“恩赐”的假日,因为它无法预期,所以放假的感觉就有如“中彩券”般的滋味。
而这时我就会想到古人所谓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因为古代不若现代的便利。现代人有报纸、杂志及网络可用,拜科技之便,标榜着“人在家中坐,能知天下事”。但也因此科技把人变懒了、也变得是非不明,主要是科技讯息因为市场的竞争,而常常扭曲失真。如此反而不如古代提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扎实。盖因那时代讯息传播不便,读一些无法更新时效的书,不如即刻启程,拜访山川、名人、时事,来增进自己的阅历及知识。更甚者,因为时间宝贵,即若遇到“昼短苦夜长”时,我就算拿着蜡烛,也要继续我的游学。
前几年,在报纸上偶然看到这么一则报导,说某校哲学系的毕业典礼,学生们异想天开的办了一个“出殡仪式”来另类庆祝自己的毕业典礼。而且他们还邀请自己系上的教授提个挽联,教授也很幽默的写下:“生前不用多睡,死后可以长眠”相赠。以期勉年轻人要利用时间精益求精、充实自己。
一时瑜亮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对上“生前不用多睡,死后可以长眠”,也算是古今辉映。
12、“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自古以来,人们就向往光明,希望以灯光扫去夜晚的寂寞,延长白天的喧闹。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13、夜逐渐走向庞大和深入,而睡眠的意思还没有成为一个强烈的念头,在和它的对抗中,容易形成熬夜的习惯。这个习惯,在我的朋友圈子里,几乎成为人手一册的常识。不过,我的所谓的熬夜,说起来实在是大题小做,醒着的念头很难越过12点这个边线,跨过了12点,双脚就会有力地迈向床头。若是与我的少时相比较,这个熬夜还可以成立,那个物质艰困连油灯都要仔细盘算的年代,别说零点,就是十点钟,也撑不过去;而放在城市这个繁杂的平台上,我的熬夜则准确地讲,只能算是熬初夜,12点钟,相对于城市辉煌的灯火,是个非常本分的时间。 :KA)4[#;W
a:`<=^:4,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是汉代古诗中的一句。看来,与漫漫长夜的对抗决非是今人的专利。如果从汉代再往上溯,历史的深处里依然可见类似的例子,那个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就是一个长期坚持熬夜的人氏,其头悬梁、锥刺骨的方式也成了对抗黑夜的极端形态。 0B!(i.w
w,vnpdT
对黑夜的恐惧是人类的天性,由恐惧而生的对黑夜的征服则体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意志。上古阶段,尤其是泰勒提出的万物有灵论的时期,人类重要的一个神化对象就是黑夜,人们把黑夜当作死亡的孪生姐妹,希腊神话中那个掌握冥府的高级总管哈得斯既是地狱之王,也是黑夜的最高统治者,而在中国人的信仰里,人在阳世的陨落则以踏着夜色而来的勾魂双判为标志。黑夜的到来,意味着死亡的另一种发生方式,人们恐惧黑夜,本质上是对死亡形式的恐惧,上面所引的汉诗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由这个恐惧对象出发,大量的神话和传说在远古的蒙昧和半蒙昧的时代产生了,星河晓天或者漆黑一片,正是人类诞生想象的最佳时间。人们采取神话和传说的形式,传达出对黑夜的因恐惧而生的崇拜,以及与黑夜的深刻对抗,这是火把时代的普遍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黑夜是文化的催生剂,也是锻造人性的大熔炉。那个时候,人们借助火把举行各种巫术仪式,口中念念有词,可以想象,这其中肯定有不少与黑夜有关的内容。
14、中国自古就有踏青的习俗,各地随大气的冷暖而时间不同。南方在农历的二月二左右,北方大部分地区则在清明节前后。人们或单或双,或三五成群,离开喧嚣纷乱的城市,来到大自然的怀抱,在青山秀水间寻找春的足迹,让久锢的心情来一次大放风。
现代人有太多的重负,工作和家庭似以经纬交织而成的网,让人挣脱不开。而春天正是人们放松身心的绝好时节。古人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大诗人李白在他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 园,序天伦之乐事。”另一伟大诗人白居易更是不客气地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春游》)
这一天只属于你自己,一切的俗务都可以一股脑儿抛开,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体验一下生命与自然相交融的快乐。
四月来了。何不去踏青?
15、在海边散步,突然想起了中学时的一位同学,我们也曾坐过前后的同桌,有那么一两年的光景甚至也算得上是交情深厚。只是后来突然就淡了下去,淡到我的同学跟我提起她时,我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有什么在那里,但若是攀着这点交集去叙旧,又未免让人感到尴尬和无语。我顺着她引出的藤蔓又去摸索那些在我生命中也曾十分重要的存在,却是触及的越多,心里越觉得空落无依。生命好似秉烛夜游,光圈大小或则无变,但是照见的事物却不断变化。我以为饱满的人生实则经不起多少思量与回望,烛光之外都是苍苍牧野,我或则还在脑海心间对过往留存了几分念想,只是我手中的烛光早已照不见他们了。
烛光里所见所闻的苍野,清楚明白总归是多不过支离破碎与一知半解。一辈子里遇到的人太多,事也太多,多到难能在一条时间线上讲完。每日地在这些人和事中徘徊,似都只是些例行之举,浑然不觉它们的错综与杂乱,而“自己”在平日的琐碎中也往往仿佛隐退了一般。直到回首过往年岁之时,才在这些斑驳的人生痕迹间梳理出了故事,也识得了自己。明明是一辈子的时间,却活出了几辈子的人事与怅惘。
乐府有诗: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苦短行乐,益增凄惶。
16、昨晚一夜乱梦,纷繁错杂,甚是精彩,半梦半醒间且又努力回忆了一遍梦内情节,并迷糊思衬着醒来后又可记之。谁知,越是清醒,便遗忘越多。遗憾之余只得作罢,梦境写作就如人生邂逅,可遇而不可求,全凭自然。
梦毕竟是梦,不必太过于执着甚至矫情,有则记之,之后把玩回味,陶然自怡;无则淡然,不必刻意为之。梦境已然虚幻,更无需刻凿牵强。
古诗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而李白也借此把酒感叹: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善心,善行!
自勉,共勉!
17、“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我的读书习惯就是通过“夜游”养成的。白日里苦于生计和工作,营营碌碌,无暇顾及读书之事,而在长长的夜里,面灯而坐,漫游无边的书海,或汲取营养,或引来活水,总是一件心动不已,感慨掀涌的事情。
18、能够心怀天下的人在这方面要快乐许多,尽管他要先天下而忧,要受许许多多挫折,但是他们看到的,是整个江山社稷。因为胸怀博大,所以渺小感就不会那么强烈。
但大多数人是普通人。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古人才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忧的,是任何一个生命不可逃避的宿命。伤春悲秋,来去往复,可以当作对人生的一种彩排。
不过古人毕竟是可爱的。因为人生苦短,所以要“立德、立言、立行”,所以有铮铮风骨,所以有傲然出尘,所以有了那么多不倒的英雄,所以才有了千百年不灭的绝响。
再普通一点儿,就是上面那首诗接下来的两句,“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是一种看似轻松的无奈,却也是一种平淡的释然。“寄至味于淡泊”,大概如此。
对生命看得清楚一点并不是消极,也不是放弃,而是一种让你胸襟比较宽大一点的态度。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李白也说,古人秉烛夜游是很有道理的,大抵和我们开夜车差不多,只不过古人的心境明显要清朗得多也浪漫得多,即便那个时候的物质条件远不如现代。没有电灯和爱迪生吗,可以点蜡烛;穷的买不起蜡烛,可以凿壁,要不捉几只萤火虫;就着月色当然更好。于是一面伤春悲秋,一面细细体会着种种悲喜,以及寂静中的人生真味。
19、时间是人生的唯一载体。但时间的流失,却如温水煮青蛙,不让人发现,只是缓慢地、渐渐地,当日黄花闺女变成皱纹深深变成沟壑的老太婆。只有当你一回首,才发现,时日过了几十年。
面对时间,我都如此悲观,因为我无力逆流而上。大概因为对时间的悲观情绪,高中时比较了解我的陈老师曾告诫我大学千万别去读文学,别走上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这条路——她怕我会像海子、顾城等人那样自杀。但显然这对我来说是并不可能的。回来阳江工作,就因为“父母在,不远游”,当我的爱还在,我是多么依恋这个世界。就因为依恋,所以想要珍惜,想要挽留住时光,可却一厢情愿,时光无情飞逝,所以我就患上了如此悲观的时间症状。
但这些年来,对佛经的粗略阅读,对佛教的肤浅了解,使我并不惧怕自己有一天会告别这个世界。前阵子看杨绦女士写的一句话,大概是说活了九十多年,心态很平静,时刻在准备着“回家”。我想我这个年龄,终于可以理解得了,前辈们的感慨。也许读我这文章的看官,会有看不下去或者心里暗暗鄙视我的,我也无所谓了。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让生命趋于多元化,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但在这里,我不得不引用丰先生写的一段话,分享给诸位,跟我一样深深地思考它的意义——“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我总在想丰先生写这篇文章时是什么心情,而他早在三十多年前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些问题,思考起来,总让人白头。最让我肝肠寸断的一句诗不是缠绵悱恻的情情爱爱,而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果有幸,我愿意和一个自己爱的人,一起共赴人生的尽头,被时间大河吞噬掉。
现在,至少还不算老,我想我应该更清楚自己活着的意义。做一个平凡的人,过着简单的、尽量向理想靠拢的生活。而此一刻,时日仍在消失,眨眼间,已经天黑黑了。如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20、一切都有尽头,相聚离开,顺其自然。各自的造化只能够被自己看到,更多的谦卑当做打马过草原。人生短暂,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是现在我们最迫切的事情了吧。
人与人之间,也好似一段路途,穿透彼此的血肉,感受到真心真意,是我们的自明。所以,我们的曾经和现在,所具备的,首先是选择,选择记得还是忘记,那些成见、快乐、形式、虚荣、伤害、离别,都已然变得不再重要。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或许,说得再多,也只能将往事留在风中,近得触手可及,却又远得只在天边。
21、“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有时候,我也在劝慰自己:与眼前的浮躁社会为安吧,何必要不断反省自省,像个苦行僧,跟自己过不去,跟好生活过不去呢?
22、在时间面前,我们的生命都太渺小太脆弱太苍白。无怪乎先贤孔子在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在这无始无终的时间面前我们始终都是一位匆匆的过客;在这无边无际的浩淼宇宙中,我们就是那一粒微小的尘埃。
渺小的我们,短暂的一生!
但如迪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正是有思想才人类才成为万物的灵长。渺小让我们学会审视自我,学会心存感激!短暂,让我们把握人生,懂得珍惜拥有。
一首诗默然浮现在我的脑海——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朋友们,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人!给自己一份快乐,给他人一份快乐!相信,在生命中,我们都能面朝大海,看到春暖花开!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2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