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译文] 真可笑啊,这人生,好似是一场颠来倒去的幻梦,就像天空飘来飘去的浮云一样。
[出典] 北宋 朱敦儒 《临江仙·堪笑一场颠倒梦》
注:
1、 《临江仙》 朱敦儒
其中提到人生原本是切切实实的发生,但竟又是一场可笑的梦境,因为所亲历的种种,恰似多变的浮云,诡谲虚幻、不能依恃。而时光飞逝如电,世上没有任何人能保证自己的富贵功名能够百年长久,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正是此理,唯有认清个人能力所及,才不会被外在境遇困扰而自悔自憾、怨他尤人,直到白发暮年,徒有“人生虚假”(朱氏〈西江月〉)、“个似一场春梦”(〈朝中措〉),以及“恍然真一梦,人空老”(〈感皇恩〉)的喟叹;反而是能拥有“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外物,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念奴娇〉)的洞明练达。
7、有时候,唐宋词中的故乡和家乡又不仅仅局限于形而下的物质层面,其中一部分还具有着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内涵。比如,面对纷纷扰扰的人世和忙忙碌碌的生活,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苏轼《满庭芳》)“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送王缄》)也有人发出这样的慨叹:“屈指劳生百岁期,荣瘁相随。利牵名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柳永《受恩深》)“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朱敦儒《临江仙》)为了给心灵减压,词人们或者强调自我关怀,体贴个体人生,以求得生命质量的相对提高,比如,不少词作中都流露出对世俗奔忙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8、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笑人生一场空梦,时间来去匆匆。你能留住什么?你想留住什么?红尘一切都是浮云,终究要飘走,所以,只好用最宝贵的时间,留住最珍贵的感情!
9、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临江仙》 朱敦儒
当世大侠金庸早已步入耄耋,而绝代佳人夏梦亦已年逾古稀。
数不尽的流转时光,而今蓦然回望,竟模糊地只剩下了沧桑。
这来如流水逝如风的人生啊!
历经劫难繁华落尽的垂暮老者,再不复当年鲜衣怒马初涉红尘的意气少年;而无量山绝壁月华之下的淡淡仙影,也早已幻化作了聚散无常的渺渺浮云。《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几十年后,金庸三修《天龙》,这一次他终于没让段誉和王语嫣在一起。当王语嫣摔碎玉像欲寻《长春不老功》的那一瞬间,段誉方始明白自己一直以来所爱的仅仅是一种理想中的美好事物,绝非语嫣其人。这惊天动地的一改,未始不是金庸在通明了世事之后的大彻大悟。他以八十年的人情练达俯瞰当年种下的因果轮回,以近乎佛老的姿态感悟人生的真谛:“非己之人终不可得。”
于是,那些美好的回忆便静静地躺在那里,被岁月覆盖着。
……
10、梦里白雾弥漫,梦外柳絮飘飞;梦里茫然无措,梦外不由自主。离开不了,是无能为力的迷茫,还是不想?挣脱不掉,是随风飘落的宿命,还是不愿?不想,不愿吗?没有纯粹的云淡风轻!最终不过是“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时间印证着一切!
11、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一辈子浑浑噩噩,从出生到终老,忙生活,忙事业,忙钱财,忙感情,每日里只觉不停的忙。一日日,一年年,忙过了春夏忙秋冬,忙过了秋冬盼春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人手里能抓到的,到底是什么?说到底,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沉浮;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罢了。
世间谁是百年人,来是光光,去时光光。有诗云:一朝风月,万古长空。又云:是非成败转头空。任富贵风光一生,还是贫穷一世,到头来,皆是黄土一堆,飞回湮灭。又有谁能留下些什么,又有谁能百年风云,万古长存?
11、人生如梦,短短不过百年。
问千古英雄,谁主沉浮?
到头来不过就是枯草荒冢一堆。
所有的功名利禄和兴衰成败不过是眼前烟云罢了,问谁又能永远拥有呢?
饱读诗书的千古文人们,也都知道这是一个残酷而无法避免的事实……
故此,无人不感叹岁月无情,而江山依旧;无人不伤感天地永恒,而人生短暂。
多少诗词歌赋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之情,多少玉着兰章隐射出内心渴望的永恒之念。
消极的人,以“人生得意须尽欢”为由而及时行乐;
积极的人,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为旨而精进修行。
在那些觉悟了的智者眼里,世人追求的,往往是他们要放下的。智者追求的,往往是世人不解的。
世人追求的是如何生活的幸福,如何获得更多的利益,如何拥有功名利逯与荣华富贵等;
智者追求的是如何“脱俗归真”,如何“超凡入圣”,在屈指可数的有生之年,跳出三界,不再入六道轮回。
两者是背道而驰,一个是追求,一个放下。
结果必然是不一样的,世人百年后入黄土,下九泉;智者依然是青春常驻,白日飞升。
而朱敦儒感叹的“堪笑一场颠倒梦,原来恰似浮云。”
我看也确实如此,世人追求的东西,往往是上天认为不好的东西,上天认为好的东西,世人却不去追求,把它“颠倒”了,所以朱敦儒笑世人做了一场恰似浮云的颠倒大梦。
而世人却不这样认为,我享福,你求苦,我追求功名利禄,你追求返本归真,我腰缠万贯,你两袖清风。我认为你是在自讨苦吃、自寻烦恼、犯傻……
智者会呵呵一笑,继续吟唱到“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尘世中,有什么值得你这样拼死觅活的去追寻?忙过了今天,弹指间,又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不管世人忙与不忙,长江滔滔的流水依然不停的东逝,而城市的上空依然是日出又日落的循环往复。
谁都知道,人生下来是一身光,死去的时候也是一身光,什么都带不走的,包括葬你身穿的衣服都要化为尘土。
百年过去了,腰缠万贯的人随着乌鸦的叫声被一抹黄土而掩埋大地,两袖清风的人却还是青春不改,在那一抹黄土的枯草上目送远去的大雁,洒洒脱脱白日飞升而去……
茫茫天地,世间谁是百年之人?看古、看今、看别人,说不定就是你……
这首词伴随了我几年的光阴,每当我迷失时,读到它总能够使人伤感!
而过去我写过的一些日志,我也不想保留,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两时的心境都千差万别。
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尽管现在是从过去走过来的,但过去已经是过去了,现在才是我应该把握的重点。
既然已经过去了,那么过去有些东西必定不符合目前我所在的心境,所以,不该保留的东西一定要删除,包括记忆……
我时常在想,人为什么会时常感叹“人生如梦”呢?
人生为什么会“如梦”???
原来,人在梦里什么都有,梦醒后,什么都没有。人所追求的,梦里可以完全满足你,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
原来,这个世界弥漫着一个“迷”的因素。而这个因素就是“情”。
情是人的一切,人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着“情”而存在。
正因为这个世界有了这样一个迷的因素,所以人就很容易被这、被那给迷失心智,被亲情、友情、爱情、事情、感情、心情、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谣言、谎言和众多的天地假象迷倒等等等等。
人最容易迷,因为这个物质世界中,到处充满诱惑,不迷,也会勾引你迷。
人一旦着迷了,那么也就意味着其心智也被迷失了。如果着迷的是败坏不好的东西,那么其人也就被毁了。
人一旦着于迷钱,可能会去偷、抢、骗、贪、赌等,人一旦着迷于色,可能会去骗、淫、奸、嫖、乱等。
而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都是上天给人制造的这样的一种迷的因素,正因为有了这些因素,才会生出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现象,如果人能看淡放弃这些,人就可以出世为尊,是为天人,如果人沉迷于这些,人就会变的败坏,如动物禽兽般。
一切的一切,正因为有了这个“情”,人间才处处是迷,人才处处着迷,随之才会有种种疑问、种种怪象、种种未解之迷,才会有圣人下世传道,才会有佛来世中度人……
而要破除世间一切迷幻,人世的知识与科技是永远也不可能的。也只有“佛法”才可以破除一切迷、洞彻一切事物的真相、解释天地中的一切不解之秘。
人类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把整个人类的知识学完了,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宇宙有无数的空间,纵横交错、错综复杂,每个时空都是奥妙无穷的,都有生命存在的不同形式。
而人类目前的科技连另外空间都突破不了,连外星人都证实不了,怎么能用这个空间的知识去解释另外空间的存在呢?所以,即使把这个空间的知识学完了,那也只是这个空间的知识罢了,对另外空间不起作用,何况还有无数的空间呢。
而“佛法”可以洞彻整个宇宙中无量无计的世界,它是最精深与超常的学问。
人要想掌握这些超常的学问来知道超常的事,人就必须用超常的理来约束自己,那人就必须修炼。
否则,只能做常人,只能知道常人应该知道的东西,那么也就永远被这世界中的众多的迷的因素给迷幻着。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叫这个世界为“红尘”。
人生如梦,确实如此!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1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