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译文]  真可笑啊,这人生,好似是一场颠来倒去的幻梦,就像天空飘来飘去的浮云一样。

[出典]  北宋  朱敦儒  《临江仙·堪笑一场颠倒梦》

注:

1、  《临江仙》   朱敦儒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着眼,认取自家身。
2、注释:
 元来:原来。
 着:同“着”。
3、译文:
 真可笑啊,这人生,好似是一场颠来倒去的幻梦,就像天空飘来飘去的浮云一样。平常日子里,从早忙到晚,从冬忙到春,可有谁知道,到底哪件事是值得做,哪件事不值得做呢?
 时光像滔滔的流水一样永无停歇,只是一忽儿就日落西山了。这世间,又有谁是长生不老的呢?得把握住自己,认清楚自己啊!
  4、朱敦儒(1081-1159)宋代词人。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言敦儒有经世之才。高宗于是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命,在众亲朋的劝说下,他方应诏前行。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后因发表主战言论,并与主战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免职。不久,上疏请求退居嘉禾,晚年在秦桧的笼络下出任鸿胪少卿。
  朱敦儒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学创作上,其词作语言流畅,清新自然。他的词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的词风激昂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由于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时,经常狎妓怡游,寻访洛阳一带的山川名胜。他在后来所写的词中,曾对这段浪漫快乐的生活做过深情的回忆。
 
 南渡之初,朱敦儒站在主战派一边,所写的词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多忧时愤乱之作,“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沉痛凄怆,非常感人。到了晚年,过着闲适生活,词中充满了浮生若梦的消极思想与诗酒自放的颓废情调。
 
 比起北宋末的多数词人来,他在题材开拓方面作了很多努力,除了忧时愤乱与闲适生活两类词外,还有宫怨、游仙以及讽刺世情方面的作品。他后期的词,语言清新晓畅,明白自然,并常以寻常口语入词。总体而言,他的词风格旷达,一扫绮靡柔媚的风气,继承苏轼而又有变化,自成一家,在当时词坛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诗词的表现功能还有所区分--词多言情,诗多言志和叙事。李清照也恪守这种惯例。朱敦儒则进一步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不仅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而且以词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从而给后来的辛派词人以更直接的启迪和影响。辛弃疾《念奴娇》(近来何处)词就明确说是“效朱希真体”,陆游年青时曾受知于朱敦儒,为人与作词都受朱敦儒的熏陶,他的名作《卜算子·咏梅》即与朱敦儒的《卜算子》(古涧一枝梅)风神相似。
5、这首《临江仙》是朱敦儒后期作品。词中旷远清淡的心境描绘,朴素无华的措辞用语,都流露出离乱时代士大夫所特有的清逸与超脱,语淡而味永。
 开篇二句如从肺腑流出:“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作者一生寄情山水,从隐居、出仕、罢官、归隐,这一人生曲折的历程,使他看透了人间的忧患。本来自己无意于官场,以布衣啸傲山水间,但最后却因做官而被误解、讥讽,这就是“一场颠倒梦”。他一首《念奴娇》词中写道:“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这完全是看透红尘、超然物外的思想,因而才产生人生“恰似浮云”的省悟。他《沙塞子》中也说过:“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如秋云。”南宋国势哀败、政治混乱的社会环境中,他被官场的流言所挫伤之后,产生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奇怪的。接着,他以“婉丽清畅”的笔调,抒写一涌而出的思绪,“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词人借对时间流动的描写来呈现感情的变化,“朝”与“夜”、“过腊”与“逢春”的转化,体现了时间由短暂到悠长。前者表现了世俗的劳累忙碌,从“朝”到“夜”,着一“忙”字,连接朝、夜的往还相续,日日如是,生活毫无实际价值;后者则表现了韶光的流逝,腊月之后,春天又来临了。但世俗的奔忙中,“何事最相亲”呢?面对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作者心潮起伏。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是前面思潮起伏的继续和深化。“流水”与“飞光”,是借以影射时间的流逝,人事变迁的迅速:“滔滔”与“忽忽”,是以水流之势及太阳西坠匆匆的景象,形容流年的短暂:“无住处”与“西沉”写流水奔流永不停息,红日西附何等快速!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中,骤生一种空虚的失落感,他反复用不同的景况显示着貌似平淡而内蕴却是复杂、激动的思绪,因此,发出“世间谁是百年人”的喟叹,进而引出结拍“个中须着眼,认取自家身”。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载:“朱希真致仕居嘉禾,诗词独步一世。秦丞相欲令教秦伯阳作诗,遂除鸿胪少卿。或作诗云:‘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如今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着眼看。’”这样的讥讽,使一位饱经沧桑的山林老人心中的确会感到非常委屈和悲伤。还是宋高宗说得好:“此人联用橐荐以隐逸命官,置之馆阁,岂有始恬退而晚奔竞耶!”朱敦儒难言的心事正如周必大所说,“其实希真老爱其子,而畏避窜逐,不敢不起,识者怜之。”(《二老堂诗话·朱希真出处》)凡此种种能言或不能言之痛,融汇成一句“个中须着眼,认取自家身”。“个中”即“此中”、“这其间”之意,“须着眼”是指他所注意的事。这一句的意思指的是他一生的立言行事,他的旷达隐逸的胸襟,世事浮云,尘劳俗务,不须计较,所应注意的,仅于自己立身处世的态度而已,即“认取自家身”就行了。结拍两句是以一种闲谈的笔触,抒写词人饱经风霜之后所产生的思想反应说不管人世间的复杂与无情,不管世俗对他情感上的伤害,只要认取自身的立足点就行了。
这首词是作者历经沧桑,看破红尘之后,“勉作旷达狂之语,用以自解”(薛励若《宋词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较为普通的社会心态。
6、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过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着眼,认取自家身。


  其中提到人生原本是切切实实的发生,但竟又是一场可笑的梦境,因为所亲历的种种,恰似多变的浮云,诡谲虚幻、不能依恃。而时光飞逝如电,世上没有任何人能保证自己的富贵功名能够百年长久,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正是此理,唯有认清个人能力所及,才不会被外在境遇困扰而自悔自憾、怨他尤人,直到白发暮年,徒有“人生虚假”(朱氏〈西江月〉)、“个似一场春梦”(〈朝中措〉),以及“恍然真一梦,人空老”(〈感皇恩〉)的喟叹;反而是能拥有“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外物,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念奴娇〉)的洞明练达。

7、有时候,唐宋词中的故乡和家乡又不仅仅局限于形而下的物质层面,其中一部分还具有着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内涵。比如,面对纷纷扰扰的人世和忙忙碌碌的生活,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苏轼《满庭芳》)“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送王缄》)也有人发出这样的慨叹:“屈指劳生百岁期,荣瘁相随。利牵名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柳永《受恩深》)“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朱敦儒《临江仙》)为了给心灵减压,词人们或者强调自我关怀,体贴个体人生,以求得生命质量的相对提高,比如,不少词作中都流露出对世俗奔忙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8、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笑人生一场空梦,时间来去匆匆。你能留住什么?你想留住什么?红尘一切都是浮云,终究要飘走,所以,只好用最宝贵的时间,留住最珍贵的感情!

 9、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临江仙》 朱敦儒

  当世大侠金庸早已步入耄耋,而绝代佳人夏梦亦已年逾古稀。
 
  数不尽的流转时光,而今蓦然回望,竟模糊地只剩下了沧桑。
 
  这来如流水逝如风的人生啊!
 
  历经劫难繁华落尽的垂暮老者,再不复当年鲜衣怒马初涉红尘的意气少年;而无量山绝壁月华之下的淡淡仙影,也早已幻化作了聚散无常的渺渺浮云。《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几十年后,金庸三修《天龙》,这一次他终于没让段誉和王语嫣在一起。当王语嫣摔碎玉像欲寻《长春不老功》的那一瞬间,段誉方始明白自己一直以来所爱的仅仅是一种理想中的美好事物,绝非语嫣其人。这惊天动地的一改,未始不是金庸在通明了世事之后的大彻大悟。他以八十年的人情练达俯瞰当年种下的因果轮回,以近乎佛老的姿态感悟人生的真谛:“非己之人终不可得。”
 
  于是,那些美好的回忆便静静地躺在那里,被岁月覆盖着。
 
  ……

  10、梦里白雾弥漫,梦外柳絮飘飞;梦里茫然无措,梦外不由自主。离开不了,是无能为力的迷茫,还是不想?挣脱不掉,是随风飘落的宿命,还是不愿?不想,不愿吗?没有纯粹的云淡风轻!最终不过是“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时间印证着一切!

 11、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人生如梦,红尘如梦,怕是唯梦一字,才能解得这红尘悲喜的失落和无奈,唯这梦字,才能述尽平生意平生情。每个人的梦,无论有如何的投入,如何的悲喜交集,如何的爱恨情愁,柔肠寸断,梦醒之后,都如浮云飘过,不留痕迹。

一辈子浑浑噩噩,从出生到终老,忙生活,忙事业,忙钱财,忙感情,每日里只觉不停的忙。一日日,一年年,忙过了春夏忙秋冬,忙过了秋冬盼春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人手里能抓到的,到底是什么?说到底,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沉浮;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罢了。

   世间谁是百年人,来是光光,去时光光。有诗云:一朝风月,万古长空。又云:是非成败转头空。任富贵风光一生,还是贫穷一世,到头来,皆是黄土一堆,飞回湮灭。又有谁能留下些什么,又有谁能百年风云,万古长存?

11、人生如梦,短短不过百年。
 问千古英雄,谁主沉浮?
 到头来不过就是枯草荒冢一堆。
 所有的功名利禄和兴衰成败不过是眼前烟云罢了,问谁又能永远拥有呢?

 饱读诗书的千古文人们,也都知道这是一个残酷而无法避免的事实……
 故此,无人不感叹岁月无情,而江山依旧;无人不伤感天地永恒,而人生短暂。

 多少诗词歌赋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之情,多少玉着兰章隐射出内心渴望的永恒之念。
 消极的人,以“人生得意须尽欢”为由而及时行乐;
 积极的人,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为旨而精进修行。

 在那些觉悟了的智者眼里,世人追求的,往往是他们要放下的。智者追求的,往往是世人不解的。
 世人追求的是如何生活的幸福,如何获得更多的利益,如何拥有功名利逯与荣华富贵等;
 智者追求的是如何“脱俗归真”,如何“超凡入圣”,在屈指可数的有生之年,跳出三界,不再入六道轮回。
 两者是背道而驰,一个是追求,一个放下。
 结果必然是不一样的,世人百年后入黄土,下九泉;智者依然是青春常驻,白日飞升。

  而朱敦儒感叹的“堪笑一场颠倒梦,原来恰似浮云。”
 我看也确实如此,世人追求的东西,往往是上天认为不好的东西,上天认为好的东西,世人却不去追求,把它“颠倒”了,所以朱敦儒笑世人做了一场恰似浮云的颠倒大梦。

  而世人却不这样认为,我享福,你求苦,我追求功名利禄,你追求返本归真,我腰缠万贯,你两袖清风。我认为你是在自讨苦吃、自寻烦恼、犯傻……

  智者会呵呵一笑,继续吟唱到“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尘世中,有什么值得你这样拼死觅活的去追寻?忙过了今天,弹指间,又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不管世人忙与不忙,长江滔滔的流水依然不停的东逝,而城市的上空依然是日出又日落的循环往复。

  谁都知道,人生下来是一身光,死去的时候也是一身光,什么都带不走的,包括葬你身穿的衣服都要化为尘土。
   百年过去了,腰缠万贯的人随着乌鸦的叫声被一抹黄土而掩埋大地,两袖清风的人却还是青春不改,在那一抹黄土的枯草上目送远去的大雁,洒洒脱脱白日飞升而去……

  茫茫天地,世间谁是百年之人?看古、看今、看别人,说不定就是你……

  这首词伴随了我几年的光阴,每当我迷失时,读到它总能够使人伤感!

  而过去我写过的一些日志,我也不想保留,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两时的心境都千差万别。
  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尽管现在是从过去走过来的,但过去已经是过去了,现在才是我应该把握的重点。
既然已经过去了,那么过去有些东西必定不符合目前我所在的心境,所以,不该保留的东西一定要删除,包括记忆……

 我时常在想,人为什么会时常感叹“人生如梦”呢?
 人生为什么会“如梦”???
 原来,人在梦里什么都有,梦醒后,什么都没有。人所追求的,梦里可以完全满足你,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
 原来,这个世界弥漫着一个“迷”的因素。而这个因素就是“情”。
 情是人的一切,人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着“情”而存在。
 正因为这个世界有了这样一个迷的因素,所以人就很容易被这、被那给迷失心智,被亲情、友情、爱情、事情、感情、心情、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谣言、谎言和众多的天地假象迷倒等等等等。

  人最容易迷,因为这个物质世界中,到处充满诱惑,不迷,也会勾引你迷。
 人一旦着迷了,那么也就意味着其心智也被迷失了。如果着迷的是败坏不好的东西,那么其人也就被毁了。
 人一旦着于迷钱,可能会去偷、抢、骗、贪、赌等,人一旦着迷于色,可能会去骗、淫、奸、嫖、乱等。
 而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都是上天给人制造的这样的一种迷的因素,正因为有了这些因素,才会生出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现象,如果人能看淡放弃这些,人就可以出世为尊,是为天人,如果人沉迷于这些,人就会变的败坏,如动物禽兽般。

  一切的一切,正因为有了这个“情”,人间才处处是迷,人才处处着迷,随之才会有种种疑问、种种怪象、种种未解之迷,才会有圣人下世传道,才会有佛来世中度人……

  而要破除世间一切迷幻,人世的知识与科技是永远也不可能的。也只有“佛法”才可以破除一切迷、洞彻一切事物的真相、解释天地中的一切不解之秘。

  人类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把整个人类的知识学完了,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宇宙有无数的空间,纵横交错、错综复杂,每个时空都是奥妙无穷的,都有生命存在的不同形式。

  而人类目前的科技连另外空间都突破不了,连外星人都证实不了,怎么能用这个空间的知识去解释另外空间的存在呢?所以,即使把这个空间的知识学完了,那也只是这个空间的知识罢了,对另外空间不起作用,何况还有无数的空间呢。

  而“佛法”可以洞彻整个宇宙中无量无计的世界,它是最精深与超常的学问。

  人要想掌握这些超常的学问来知道超常的事,人就必须用超常的理来约束自己,那人就必须修炼。
  否则,只能做常人,只能知道常人应该知道的东西,那么也就永远被这世界中的众多的迷的因素给迷幻着。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叫这个世界为“红尘”。

  人生如梦,确实如此!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11

[新一篇]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舊一篇]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