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 |
[译文] 即使用千金可以买到像司马相如所写那样好的赋,可是我脉脉无尽的真情又能向谁诉说呢?
[出典] 南宋 辛弃疾 《摸鱼儿》
注:
1、《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地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注释:
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消 :经受。
落红:落花。
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脉脉:绵长深厚貌。
君:指善妒之人。
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 |
3、译文1:
还能经得住多少风雨?春天又将匆匆逝去。珍惜春光的我总怕花儿开得太早,何况眼前飘落红花无数。春天你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芳草已铺满天涯,遮住了你的归路?我怨恨春天为什么默默不语。看来最殷勤的要算那画檐下的蛛网,终日忙着粘惹杨柳的飞絮,希望将春天留住。
长门官盼望佳期,一定又被贻误。因为才能出众,被人妒忌,纵然像陈皇后那样用千金买来司马相如的辞赋,这一片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那些得宠的小人不要得意,你们没看到杨玉环和赵飞燕如今都化为了尘土了吗?闲散无聊最令人愁。还是别去登高凭栏,斜阳映照之下,就是那令人断肠的迷蒙烟柳。
![]() |
4、 辛弃疾生平见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5、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 |
6、我国历史有关稿酬这方面的记载比较长远。据说最早的稿酬起源于晋代。不过,至少在西汉,已有过出钱请人写文章的事。汉武帝时,陈皇后阿娇被冷落遗弃,住在长门宫。她为了能重新获得宠爱,便花了一大笔钱请当时文笔最好的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长门赋》,想用这篇倾诉衷情的文赋打动汉武帝,从而重温昔日的恩爱。结果,汉武帝却没有因此而回心转意。宋代着名词人辛弃疾的名句“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到南北朝时的北周末年,当郑译被封为沛国公,并获得了当时的最高勋位一匕柱国以后,他想请擅长文辞的高颎写篇庆贺的文章。高颎半开玩笑地回答说:“笔干,写不得。”并且又说:“不得一文,何以润笔?”从此,人们便开始用“润笔”一词指因写文章作字画而获得的报酬,这也是人们又把稿酬叫做“润笔”的原因。到明朝“四大才子”之时,替人写词作赋收取稿酬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 |
7、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说到相如赋,“西汉文章两司马”之一的司马相如深得汉武帝的青睐,其《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堪称辞藻华丽的典范。
而其中悲凄者如《长门赋》,不仅仅是因为言词真切,更在于《长门赋》并没有挽回汉武帝的感情,从“金屋藏娇”到“长门锁阿娇”,女人的命运终究逃不过情劫。
汉武帝刘彻与陈阿娇青梅竹马,还是幼年的时候其祖母窦太后问他长大要娶一个什么样的媳妇,他言要娶表姐阿娇为妻并为阿娇盖一座金屋子,自此有了金屋藏娇的戏言。
汉武帝坐上皇位之后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他真的为阿娇造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并册封她为皇后。
他的一生有三个都留下传奇的女人:陈阿娇的金屋藏娇,最后却被贬长门宫忧郁而终。卫子夫一步登天,从平阳公主府一名家奴成为国母取代了陈阿娇的地位,最后也在宫中以三尺白绫自缢身亡。李央央的倾国倾城因为其兄李延年的一首乐府《北方有佳人》而三千宠爱在一身,却不料也是红颜薄命,她是汉武帝最怀念的一个女人,在她有病的时候汉武几次探望都被她拒绝,至到死后也没让汉武见她的病容,在帝王心里总是她的倾国之色,刘彻在汾水船楼吟出的《秋风辞》写尽了君王的乐极生悲: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金屋藏娇让后人知道了陈阿娇,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也让后人知道了她的悲惨收场。
青梅竹马的情是情何以堪,金屋藏娇的藏又是为何人所藏;爱了一生痛了一生,藏尽了自己一生的青春风华藏尽了自己一生的快乐与痛苦。金屋里曾经的郎情妾意娇怯红颜,最后却在长门宫里灯惨月暗无复盼下忧郁而终,她死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二十六岁正是花开最浓的时节,她却早早的枯萎。
![]() |
8、向来是喜欢辛弃疾的,前一阵子迷他的那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句话有着说不出的韵味,就像是柳如是,那个被千年谈论并经久不衰的奇女子柳如是。
可惜了那一份情,脉脉此情向谁诉?千金纵买相如赋,哪得回顾?
从此你也成了那深深庭院的一枝花,不知为谁盛开,为谁败。
![]() |
9、汉武帝看到《长门赋》定是无法无动于衷的,只是他的目光看的太远了。而他注定无法在对外戚痛下杀手时护住那个娇蛮却率真的阿娇的。所以一次次的经过,一次次的离开,“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陌路人”。
那个女子,期期艾艾许多年,若真如司马相如所写的连雷声都能错听为车马声。那么每一日,她要受多少次的折磨,要期待、失望、悲伤,多少个轮回,生生不止,她到底是凭着怎样的一个信念,撑下去,痛下去?我相信她是爱的,爱到连恨都恨不起来,只能在长门宫中踱着小小的步子,独自泫然欲泣……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耳畔的童声声声入耳:“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只是物是人非,往事皆已空。
我只愿你,下一世,莫入侯门。
![]() |
10、“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七夕美梦,彼处无眠。
![]() |
11、纵使戈尔巴乔夫那一腔悲情与愁怨而可以化作一坛醇酒,人们也会远离而煮咖啡;如果那一腔悲情与愁怨而可以化作最甘美的泉,人们也必会远离而去喝可乐;如果那一腔悲情与愁怨而可以化作最美的云,人们也必会远离而去观赏温室里的花……
悲剧,尤其是理想的悲剧是得不到同情的。因为理想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值钱了。即使戈尔巴乔夫可以用最优美的文字来描述自己的创伤,又有谁可以释放自己手中的繁重去听一个已经失败的老人去倾诉衷肠?人,也许就是这样的脆弱,耐不住这迷惘是非的折磨。
历史是自己选择的道路,历史的罪责必须由他自己的选择者承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忙碌的世界,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是日本还是西班牙,人们都在一种无奈里彷徨。
历史,又如一本书,,它的着者即是它的读者。在着与读这两种角色的切换里,谁又记得清自己是什么人呢?淡出历史的舞台后,变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
12、 于是,在人群中,我会有很多的样子,会有很多种让人猜不透的眼神。我会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我会是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的纳兰;我会是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的稼轩;我也会是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的晏殊,我更会是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易安。那些不一样的我,却都在演绎着同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世人称它为爱情。
我在演绎着,不停地重复那些剧本里的话语,重复着那些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似乎永远都不会感到厌烦。因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想法,早已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骨髓里,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我的举手投足便是他们,不用刻意的去演绎,我就能将剧本里的他们展现的完美无缺。
这一刻,时光好像在我的生命里静止了,不在匆匆的朝前走去。我在这一刹那间,远远的看着放在书架上的剧本,突然顿悟,我应该是我,而不是他们,我应该在我生命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因为迎合众人而失去自己。我开始慢慢的在脑海里翻阅自己的剧本,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事,可在我找到之后,我竟是那么的感到手足无措,因为我发现,他们的故事在我的世界里也是那么的不堪。甚至我的故事比他们更会让人撕心裂肺,倍感伤感与痛心。我的生活,比他们的更值得别人去记忆,更值得别人在舞台上演绎。
也许,真的如哲人所说:忧郁久了,天空也会黯淡。我应该还是我,因为我能感到灵魂深处穿传来的痛传来的阵阵酸感。我在流泪,在忧伤。这一刻开始,我终究还是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做那个本就该忧伤的我。
我为戏子,却为自己忧伤。我明白,我终究还是戏子,只是演绎的是自己的故事罢了。
![]() |
0摸14.jpg |
13、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你比我幸运,你可以选择爱我或者不爱我。而我,只能选择爱你或者更爱你。
而喧嚣的红尘中,谁比谁幸运呢?
人海中的遇见,是生命的缘。思念总是将时光拉得很长很长,此时此刻,你在忙什么呢?是否也在时光安静的一偶,轻轻将我想起?心底满是你的影子,思念如潮。在俗世琐碎繁尘的一个安静角落,静静地,写下对你的念想,和深深的牵挂。
记得保重,记得注意天气变化,记得要快乐,记得要平安,记得要健康碎碎念,一直惦记,一直思念,一直爱……
相思之苦就这样酿成,一直到车载斗量,无以复加。白居易有诗云:“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你明白相思中的人,觉得自己的苦难简直比海洋还要深,海上浪涛滚滚,尚有潮汐传信,更有太多的无奈,却是如同辛弃疾所云:“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向谁诉”。茫茫人世间,没有了你,谁才是我的那个抛绣球的人呢?心底的深情美意,纵然有生花妙笔,又向哪里去诉说倾吐?“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
14、为什么人都要有“情”,自古“情”最伤人,明知道它带给人的多数都是痛苦和伤心,却依然对它执着。喜欢那句诗“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向谁诉”,是呀,心底的这份思念,这份感情,究竟有何人明白呢……
![]() |
15、念去去、千里烟波,我的眼前幻化出雪莲花的圣洁,我在怀想着仓央嘉措的相见何如不见时,我感受得到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萨街头的寂寞与悲凄,我的心里默然之间为他激起了万缕千丝!我知道无数的文人墨客,多半都是情路坎坷!我领悟了,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我在仔细品味之余明白了他们的用心良苦、用情至深!因为,那些仁人志士不是凡夫俗子,惟其如此,他们才能指点江山、忘乎所以,惟其如此,他们便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不可磨灭的激扬文字!我在今天写下这篇日记的与此同时,我也明显的发现了他们差不多都是痴情,痴迷,他们差不多都是半生抑郁不得志!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3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