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怕是双溪舴艋小而轻,载不动我这么多的愁苦。
[出典] 李清照 《武陵春》
注:
1、《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注释:
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尘香:落花化为尘土,而芳香犹在。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此意同。
日晚倦梳头:按照古代的妇女习惯,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梳妆打扮。而诗句的意思是到了正午都没有无心梳头,因为无人观赏自己的容貌。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句抒写作者凄凉落寞的心境。物事人非:风物依旧,人事却已不同。这里是说,自己与丈夫(赵明诚)收集的金石、文物、书籍还在,可大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丈夫也已经去世,自己流离失所,一切均已不可与往昔相比。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完了。
双溪:浙江金华的一条河。东港、西港二水流至金华汇合,称婺港,又称双溪,是当时的游览胜地。这里指的是李清照将要春游的地方。
拟:打算。
舴艋(zé měng)舟:形似蚱蜢的小船。
3、译文1: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译文2:
狂风终于停歇了,花也已被吹尽,只有尘土中还留着一点香气。太阳已经很高了,我却还是无心梳洗打扮。眼前的风物还在,可人却不在了,好像一切都没有意义!我想说出满腹的哀愁,可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却已止不住地流!
听说双溪的景色还不错,我也曾想到那里去在溪上泛舟。可是只怕呵,双溪那样的小的船儿,载不动我这满怀的忧愁!
译文3:
风停了,凋零的残花满地,只有余香留散在尘泥里,虽然太阳已升得很高了,但我懒得梳头。看到物是人非,对一切都已心灰意懒,还没开口,眼泪就先流出来了。
听说双溪那边春光还好,也想去那儿乘船春游。但舟轻愁重,象蚱蜢一样的小船,载不动自己这么多的愁呀。
译文4:
狂风已住,尘土里充满了花香,繁花被风摧残落尽,太阳已高我还懒于梳头。都因为“物事人非”——欢乐痛苦事事皆休,要诉说泪水却先流。
听说双溪那边春光还好,也想到那里泛轻舟。但又恐怕双溪的轻舟,载不动我的许多忧愁。
译文5:
摧花风住,花化尘泥空自香,春去凄凉,黄昏独自懒梳妆。风物无恙,人事般般沧桑变化,还没开腔泪水先流。
听见说双溪风景美如画,也想散散心,春游把船划。怕是双溪舴艋小而轻,载不动我这么多的愁苦。
4、李清照生平可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
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风住”、“花已尽”的结局。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动。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笔法略同于其早期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起来慵自梳头”,但一为生离之愁,一为死别之恨,巨细深浅均有所不同,作者在遣辞上易“慵”为“倦”,正显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三、四两句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宣泄。“物是人非事事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过片后“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这是其构思新颖处。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吸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6、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王士稹《花草蒙拾》云:“‘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两州’,正可互观。‘双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不免径露矣。”这一评论告诉我们,文思新颖,也要有个限度。正确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错误的了;美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丑的了。象“双桨”两句,又是“别离船”,又是“一天烦恼”,惟恐说得不清楚,矫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难于被人接受。所以《文心雕龙·定势篇》说:“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巧”之与“怪”,相差也不过是一步而已。
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仙吕·点绦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从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艺必须有所继承,同时必须有所发展的基本道理来。
这首词的整个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处。欧阳修《采桑子》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周邦彦《望江南》云:“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作法相同,可以类比。谭献《复堂词话》批欧词首句说:“扫处即生。”这就是这三首词在布局上的共有特点。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从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说以前一阶段情景的结束,欧、李两词是说春光已尽,周词是说佳人已散。在未尽、未散之时,芳菲满眼,花艳掠目,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可是在已尽、已散之后,还有什么可写的呢?这样开头,岂不是把可以写的东西都扫除了吗?及至读下去,才知道下面又发生了另外一番情景。欧词则写暮春时节的闲淡愁怀,周词则写独步回堤直至归去的凄凉意绪,李词则写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而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现的,也是最动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扫处即生”。这好比我们去看一个多幕剧,到得晚了一点,走进剧场时,一幕很热闹的戏刚刚看了一点,就拉幕了,却不知道下面一幕内容如何,等到再看下去,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赶上了全剧中最精采的高潮部分。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会人生都只能是某些侧面。抒情诗因为受着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这种写法,能够把省略了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
7、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在一个暮春时节,一番风雨过后,花儿都凋落了,连尘土也被落花染香。主人公面对花尽春去的冷落景象,心灰意懒,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
词人从暮春三月景色切入,略去春归的漫长过程,只将结果写出。“风住”一句,通俗凝练,富于暗示性,此前风吹雨打、落花纷飞的景象如在眼前。“尘香”,极言花落之多。对于伤春惜春的人来说,这一景象是多么无情和令人伤感。主人公是否就是因春去而情绪低落呢?怕不尽然。客观景物只是外因。从后文即可知,主人公内心早有所感,这只是触物兴怀而已。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风物依旧而人事全非,事事竟是那样的不如人愿。心中百感交集,千言万语还没说出口,眼泪已夺眶而出。这两句紧承上文,点明一切悲苦都是由于“物是人非”。其手法由含而不露转向坦陈胸臆。
清照在北宋沦亡后,举家南渡,后丈夫病逝,自己飘泊异乡,从前的幸福生活只存于记忆中。此时,她不仅生活困苦,更重要的是历经劫难后,精神上备感孤独与痛苦。“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将家国之难、时局之艰、飘泊零落、红颜迟暮、身世之痛等,尽数囊括其中,概括力极强。“欲语泪先流”,这是人在极端悲痛而想倾诉时的自然举动,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它真实而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悲愁之极、痛苦之极的情状。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词人笔锋一转,另换新意。她说:听说双溪的春色尚好,不妨到那里去泛舟游览一下吧。“双溪”,水名,位于浙江金华县,是永康、东阳二水的交汇处,故名。
上阕刚写到春色不堪、心情凄楚,这里却说意欲探春。乍看颇为突然,其实是有脉络可寻的。首句提到花落春残,所以这里才提出要去双溪寻春;上阕末二句极言愁怀不展,这里则说向往解脱,这是很自然的,更何况词人历来就喜游赏。据周辉《清波杂志》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
“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它们之前分别加上“闻说”、“也拟”,则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其实,我们也可认为这是虚想之景、虚拟之行,是词人意念上的偶一闪光。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事实上,主人公的痛苦是太深了,哀愁是太多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排遣?所以她说:只恐怕那双溪的小船,载不动我心头许多的愁。“舴艋舟”,狭长小船,形如舴艋。
词人连用“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在上面一句铺陈之后,最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也使词意波澜起伏。
“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取夸张性的比喻。历来诗家喻愁的,多种多样。李后主《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之多喻愁之多。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这一比喻立意新颖,设想奇特,不着痕迹。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评 解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往往带有悲愁苦闷的情调。这种愁,和一般离情别愁以及种种“闲愁”都不一样。在她的愁苦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含有国难、家破、夫亡的悲痛。
这首词构思新奇,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既真率自然如行云流水,又跌宕起伏似浪峰波谷,有一种凄婉劲直之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词的开头说春光已尽,在未尽之时,芳菲满眼,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可是在已尽之后,还有什么可写的呢?及至读下去,才知道又是另外一番情景。如果说写花尽春残、物是人非而引起愁,还是平平无奇,那么下片则构思新奇,别具风韵。从本意来看,不过是说小小春游,实不足慰人深重之愁,词人却善于将文笔荡开,欲抑先扬,把刹那间的微妙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曲折尽情,将凄婉情思表现得生动真切。
8、宋代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首都汴京被金国所占,汉族政权南迁,李清照及其丈夫赵明诚也随难民流落到江南。本来就多愁善感的她,在漂流异地的途中丢失了多年搜集的金石字画,使她承受了沉重的打击。
更不堪的是在南渡的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把李清照直接扔进孤寂悲苦的下半生。自那以后,李清照的词作不再只是清丽柔媚的闺怨离愁,而是充满了国破家亡之恨,以及离乡背井之哀。
《如梦令》里记载的“雨疏风骤”之夜,“浓睡不消残酒”,醒来后关心海棠是否依旧,那是南渡前的闺中伤春生活。《一剪梅》里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也是丈夫在世时与她相隔两地的相思之愁。
南渡之后的李清照,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逐渐变得不爱游山玩水了。据宋人周辉的笔记《清波杂志》记载,李清照年轻时酷爱出游。即使下着大雪,她也会头顶斗笠,身披蓑衣,“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尚且如此,其他季节就可想而知了。
到江南之后,虽然李清照有时也会借游玩来排遣心中的忧愁,但还是少有出行。《武陵春》里的记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那是南渡的第八年,53岁的李清照辗转逃难到浙江金华,听说当地的风景区双溪“春尚好”,本想泛轻舟出游。不过,她以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打消了这个念头。
看李清照在许多作品里诠释“愁”,有具体的“一段新愁”,也有反问的“怎一个愁字了得”,还有数量繁多的“愁千缕”,而这次“载不动”的“愁”,居然还有沉甸甸的重量!
只是现在估计已经找不到“载不动许多愁”的“舴艋舟”了,而李清照千年前沉重无比的愁绪,也只停留在一首首令人慨叹万分的词里。(来源:深圳商报)
9、“舴艋”二字,词典上只简单地解释为“小船”。这舴艋舟,亦曾在李清照的词《武陵春》里暂作载愁。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便将舴艋这小小船儿也入词画中了。当时李易安避祸金华,物是人非,事事皆休,实是孤苦凄凉,飘荡无依。但这暮春的景色,不经意也撩拨起词人心底的一丝亮色。偶然听说双溪的春色尚好,也想着要提起兴致去泛舟游玩。却只怕这双溪的“舴艋”小舟,载不动她的许多愁绪,反倒触景生情,惹来更多的离乱感伤。借着“舴艋”这只小船,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极巧地吐诉出了自己的愁绪。或李易安的功力太过深厚了,在我却全然忘了她的悲苦心境,只觉得如此绝佳好词,实在是一个好欣赏。又每读到“双溪舴艋舟”处,总不免几分失落。“舴艋”也是“楠溪”旧物,且“楠溪”风光秀美,定不让人失望的。只易安居士当时身处金华,怎奈强求不来!易安自是词中圣手,何事何物一入她词中,便都有了说不出的妙处。
10、“愁”的长度: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的体积:赵瑕:“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
“愁”的重量:李清照:“闻说双溪春尚好,也似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的数量:朱敦如:“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
秦 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愁”的声音:张 谓:“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万 俟:“几叶秋声和雁声,愁人不要听。”
“愁”的色彩:裴宜直:“谁言南海无霜雪,试向愁人两鬓看。”
赵执信:“莫上高楼看柳色,春愁多在暮山中。”
王实甫:“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贺 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雨时。”
“愁”的生命:杜 甫:“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春愁兀兀成幽梦,又被流莺唤醒来。”
周邦彦:“江南人去路渺,信未通,愁先到。”
“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
1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开篇一句是这样的柔软。其实“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很是让人回味。到底是风吹尽了掺合着落花香味的泥土,还是风停了尘土里浸透了落花的香气?我觉得,作者在这里用一个住字,很是形象的表达了风的眷恋。风,住下了,为了什么?为了花的香气。虽然春花落尽,虽然花落为尘,但是风还眷恋着,易安,你是不是也在眷恋着?看着看着,就是一日,一日又一日。日晚,还没有梳妆,这一日,却又落去了。
“物是人非”是一种悲哀。当你回头看去时,景色依旧,人却不是那时的人了,反问自己,情,还是那时的情吗?我低头拾捡,过往璀璨,可是却好像一直忘记了些什么,在抬头以后才发现,景色依旧,可是心情,却真的和以前大相径庭,这,是一种悲哀。
物是人非,就是此生,我错过了和你有关的流年,却不能去追,因为世事的条框把我困在了回忆的相册里。我念你,我想你,可我却逆转不了物是人非的悲哀,于是我止步于世事,无心梳洗打扮,事事休。
有一种想念,是那样的刻骨,嘴唇轻轻张合,却说不出半个字,只有那一双如春水般的眸子,凝出珍珠般的泪水,滑过脸颊,打在心头,击碎了无声的禁锢,却依旧说不出半句想念,只好拿起笔,润足了墨,用小楷写下一句,“欲语泪先流”。
你知道生活不可沉溺于完全的忧伤,于是也想去游玩来排遣心伤。南国的春并没有随风化为尘土,双溪的景色尚好。我想,你是真的动了游览的心,可是,在决定出游的时候,你还是怕了。那种恐惧叫做孤单。所以虽然“闻说双溪春尚好”却只敢“也拟泛轻舟”。一个“拟”字里,包含了太多彩色的泡沫了。你毕竟是个女人,毕竟是怕孤单的。那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你是在安慰自己吧,那不出游的原因。
是怕的,我肯定。
心思细腻如易安,在经过种种悲痛之后,你怎么能阻止她多想?其实,物是人非之后,留给作者的,只有许多愁。
我是不是可以做个大胆的猜想?易安用这看似美好的词牌叹春去,叹爱人不再,叹国家不再,其实是在怨恨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为什么就要让我承受这许多愁?
风,吹去的,是时代的浮尘,轻舟载不动的,是我心底的那一抹愁思。
1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有多少人能体会这种感觉? 都体会过吧。 只是早晚的事情罢了。 你出生时别人笑着你哭着,你走时别人哭着你笑着。 一切是那么的释然……
身边的事物不断变化,追寻着他属于本身的自然规律, 和谐本不需要创造,本不需要建设,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即是和谐, 朋友们匆匆的脚步暗示着什么……驻足稍纵即失……
昙花一现是那么的短暂,维娜斯是那样的美丽,其实都是空间与时间的美丽。
朋友们,问候一下你的朋友好吗?关心一下你身边的人好吗?他们都是你无法估量的价值与力量,他们需要你。人间的美丽就在点滴之间。你体现,他体现。 你体味,他体会。 我们其实只有一片天。
13、何处合成愁......% n. N- g% ~3 {1 _/ T( }8 Z% j
' n. ~9 L4 Q/ L2 q
是此情无计可消除,
8 P9 ?! g, R* N 是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_( E6 ?6 @" i
9 p- E8 P1 @5 o) N$ m) h! I
愁可载,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b/ L' 6 n; k& D$ v8 I& |
愁可量,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4 p# e9 `* F: G+ h
愁可识,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X* ]# k2 j) w# w: H1 O1 O# E 愁可浇,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n* y: C$ y( h, C% `. V
愁可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v0 J8 W% G" F5 B7 a
1 ^5 g @/ P( U& L0 d; ^$ T
愁有心,心上秋;9 G3 z% @8 g% S- I+ D) s, j
愁有肠,愁肠百断。/ U1 `/ r0 K; ]& e1 I
; {! Y9 b6 ]6 L9 _; d 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3 Q Y3 l# I" v+ q' F
无奈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 V( r2 @. ~2 C7 ~0 N' @
, k3 B0 e( _# p: j- D- c3 v" Q4 H 问世间,愁为何物。0 q% S6 T) e4 R' ~: d! ?' m
是谁,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r# t' G2 t) i# |4 ]& s& r9 q' [
是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 h% G# r* h M
" K8 R% v! z/ t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 j8 L( t. _# S, p1 M 今夜听雨,乡关不见,危栏难倚;
) d$ _8 k7 Y7 f4 L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7 i9 `1 ?' V6 C, M2 h
问君,能有几多愁,
# k) e, Q% u) l8 q3 P5 y' Q- b9 ~ 这次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14、波罗蜜多不是汉语,出自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佛教梵文Paramita,意译为从生死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智慧的彼岸。
不过我们的生命之舟毕竟有限,岁月经不住太长的等待,更无法装载太多的物欲和虚荣,想要顺利地抵达彼岸,就要学会拒载。
还是李清照来的潇洒,在春天的湖面上泛舟荡漾一次,就参透了人生的蹉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一点,四十不惑的东坡居士,就犹为不及,淮河上饮别友人秦少游之后,颇为感慨,于是“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有些事情,放下就放下了,或缠绵、或眷念、或沉醉,或不舍……;生命就是在这些舍于不舍之间徘徊,结果得到的不去珍惜,却将年华溶解在求不得中。
最超脱的,莫过于永远将自己放逐于天地之间的李白,不愧是诗仙,一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足矣惊天地,泣鬼神,这样的气魄,还有什么放不下。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43
稱謂:
内容: